来自:顾年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第18章 免疫制剂和疫苗
2012-10-07 | 阅:  转:  |  分享 
  


第18章免疫制剂和疫苗

18.1疫苗 7

18.1.1主动免疫 7

18.1.1.1减毒活疫苗 7

18.1.1.2灭活疫苗 7

18.1.1.3重组疫苗 8

18.1.2被动免疫 8

18.2免疫接种 8

18.2.1免疫程序 8

18.2.1.1儿童免疫程序 8

18.2.1.2成人免疫程序 11

18.2.2免疫接种的接种时间和间隔 11

18.2.2.1抗体—疫苗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 11

18.2.2.2不同疫苗的不同时接种 11

18.2.2.3同一种疫苗不同剂次的时间间隔 12

18.2.2.4疫苗的剂次效应关系 12

18.2.3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 12

18.2.3.1免疫接种的禁忌证 12

18.2.3.2免疫接种的慎用证 13

18.2.3.3被误认为是免疫接种禁忌证的情况 15

18.2.4免疫制剂和疫苗的储藏和使用 16

18.2.5接种前告知 16

疫苗 17

18.3免疫制剂 35

18.3.1免疫球蛋白 35

18.3.1.1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 35

18.3.2同源人类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36

18.3.2抗血清 39

18.4国际旅行 45

18.4.1免疫防护 45

18.4.2食品卫生 46

18.1疫苗

疫苗和免疫制剂是生物制品的一个类别。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生物制剂。

免疫学是应用疫苗和免疫制剂的理论基础。免疫是人体容纳自身物质,消灭外来物质的能力。由于大多数微生物被免疫系统鉴别为外来物质(异物),因而这种识别能力为人体提供了针对传染病的保护作用。对微生物的免疫通常由其相对应的抗体显示出来。免疫一般具有高度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种或一组密切相关的生物体。获得免疫有两种基本机制——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8.1.1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是由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保护力。



18.1.1.1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来源于“野生”的细菌和病毒,这些细菌或病毒的致病力通常在实验室通过传代培养而被削弱。目前应用的减毒活疫苗包括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乙脑活疫苗、水痘疫苗等。减毒活疫苗通常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但是没有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持续时间长。



18.1.1.2灭活疫苗



全细菌和全病毒灭活疫苗

全细菌和全病毒灭活疫苗是细菌、病毒或立克次体等病原体的培养物,经化学或物理方法灭活后制成,已丧失致病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如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百日咳菌苗、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等。

组分疫苗

组分疫苗包括蛋白质疫苗和多糖疫苗。

蛋白质疫苗包括类毒素和亚单位疫苗。类毒素是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产生外毒素,经脱毒提纯等工艺制成,这类可溶性抗原通常需要加入佐剂(如氢氧化铝)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原性,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

多糖疫苗包括纯化疫苗和结合疫苗。纯化疫苗由来自细菌的纯化了的细胞壁多聚糖组成,如流脑多糖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结合疫苗是将多聚糖用化学方法与蛋白质连接而得到的疫苗,这种连接使多糖成为更有效的疫苗,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18.1.1.3重组疫苗

疫苗抗原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这些制品有时被称作重组疫苗。乙肝疫苗是通过将乙肝病毒的基因片断插入到酵母细胞的基因里而生产出来的。改良的酵母细胞在它生长时表达出纯的乙肝表面抗原。活伤寒疫苗(Ty21a)是通过基因改良使沙门氏伤寒细菌不再致病。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减毒流感活疫苗在鼻咽部黏膜有效繁殖,在肺组织中不繁殖。



18.1.2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是将抗体从人或者动物输入到其他人或动物获得。被动免疫可在短时间内为免疫对象提供足够数量的抗体以得到针对一些感染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持续时间很短,常在数周或者数月内逐渐消失。因此被动免疫通常需要多次重复接种。



18.2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之一,是指利用免疫制剂和疫苗通过适宜的途径对机体进行接种,使机体获得对某种疾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达到保护机体,预防和控制针对疾病的目的。



18.2.1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指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疾病需要接种疫苗种类、接种次序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免疫起始月(年)龄、接种针次、针次之间的时间间隔,加强免疫及几种疫苗联合免疫的问题。免疫程序包括儿童免疫程序、成人免疫程序、特殊健康人群的免疫程序等。



18.2.1.1儿童免疫程序



儿童免疫规划程序

疫苗 接种对象月(年)龄 接种剂次 接种剂量/剂次 备注 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酵母苗5μg/0.5ml,CHO苗:10μg/1ml、20μg/1ml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 1 0.1ml 脊灰疫苗 2、3、4月龄,

4周岁 4 1粒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百白破疫苗 3、4、5月龄,

18~24月龄 4 0.5ml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白破疫苗 6周岁 1 0.5ml 麻风疫苗

(麻疹疫苗) 8月龄 1 0.5ml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 18~24月龄 1 0.5ml 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龄、2周岁 2 0.5ml A群流脑疫苗 6~18月龄 2 30μg/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A+C流脑疫苗 3周岁、6周岁 2 100μg/0.5m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活疫苗 18月龄 1 0.5ml 乙脑灭活疫苗 8月龄(2剂次),2周岁、6周岁 4 0.5ml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甲肝灭活疫苗 18月龄、24~30月龄 2 0.5ml 2剂次间隔≥6个月

注:1.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

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程序说明:

(1)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免疫的时间要求:

①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

②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

③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

(2)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

(3)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4)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对已知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在自愿的基础上,提倡新生儿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的同时,在不同部位自费接种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

(5)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6)麻风腮疫苗(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麻风腮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腮疫苗,麻风腮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当发生局部麻疹流行而且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时,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对象儿童可以提前到6月龄,但该剂次麻疹免疫不计入其常规免疫,在该儿童8月龄以后,再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注射1剂次麻疹疫苗。

(7)如需同时接种≥2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次最多只能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一种口服疫苗,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

(8)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儿童应尽早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①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②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③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5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6~11岁儿童使用白破疫苗;≥12岁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疫苗。

④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

⑤未完成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含强化免疫等)的儿童,应补种完成2剂次。

⑥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对PPD试验阴性者补种,≥4岁儿童不予补种。

其他非常规儿童使用疫苗的接种程序详见第三部分“疫苗”。



18.2.1.2成人免疫程序

目前成人可以接种的疫苗有破伤风-白喉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甲肝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狂犬病疫苗等10多种。

育龄期妇女慎用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和风疹疫苗;生育期妇女应该检测风疹抗体,血液筛查阴性的个体应该接种风疹疫苗。怀孕或者打算在4周内怀孕的妇女不应该接受风疹疫苗接种。



18.2.2免疫接种的接种时间和间隔

接种疫苗的时间和间隔是正确使用疫苗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18.2.2.1抗体—疫苗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

灭活抗原受循环抗体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它们可在输入抗体之前、之后或同时接种。抗体(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同时接种可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暴露后预防,如乙肝、狂犬病和破伤风。

先接种活疫苗,在使用抗体之前必须至少等待2周(即一个潜伏期)。麻疹疫苗病毒对循环抗体最敏感,脊髓灰质炎和轮状病毒疫苗受影响最小。

如果在接种MMR或水痘疫苗之前使用了抗体,为了降低和减少抗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必须等到抗体消退后再注射疫苗。



18.2.2.2不同疫苗的不同时接种

两种减毒活疫苗,至少应间隔4周接种,这是为了减少和消除先注射的疫苗对后注射疫苗的干扰。口服活疫苗可以在接种其中一种之前或之后的任何时间接种另一种疫苗。所有其他由两种灭活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或者活疫苗(注射或口服)与灭活疫苗都可相互在接种前后任何的时间接种。



18.2.2.3同一种疫苗不同剂次的时间间隔

增加多剂次疫苗不同剂次的间隔不降低疫苗的效果;减少多剂次疫苗不同剂次的间隔可干扰抗体反应和降低保护作用。



18.2.2.4疫苗的剂次效应关系

减毒活疫苗单剂次一般产生长期持久的免疫;灭活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或多剂次),并需要定期加强保持免疫。



18.2.3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

免疫接种的目的是针对某些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疫苗不良反应包括发生在免疫接种后的任何不利反应。不良反应可能是真正的疫苗反应,也可能是偶合事件。疫苗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三大类: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和过敏反应。局部反应最常见而不严重。过敏反应最严重,发生率最低。

疫苗不良反应的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18.2.3.1免疫接种的禁忌证

禁忌证是指个体在某种状态下接种疫苗后会极大地增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它是以个体的状态决定的,而不是疫苗本身,如果在有禁忌证的情况下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将严重伤害被接种者。当有禁忌证存在时,不应接种疫苗。大多疫苗都有使用禁忌证,产品使用说明书和疫苗针对性疾病应该给予详细说明。

1.过敏

接种某种疫苗后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是以后接种该疫苗的禁忌证;曾经有鸡蛋或鸡蛋蛋白过敏史的人不应该接种以鸡蛋为培养基的疫苗;一些疫苗含有微量的抗菌成分,对抗菌剂极度敏感的个体不能接种此类疫苗。

2.免疫抑制

严重免疫抑制的人不应接种活疫苗。单纯B细胞缺陷的人可接种水痘疫苗。

疾病和药物两者都可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先天免疫缺陷、白血病、淋巴病、非特异性恶病质等不应接种活疫苗。家庭有免疫抑制者的人不能给予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某些药物可以引起免疫抑制,如接受烷基化药物或抗代谢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不应接种活疫苗,在化学药物治疗停止至少3个月后才可接种活疫苗。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的人不能接种活疫苗,这包括每天按每公斤体重大于2mg泼尼松或每天接受总量20mg以上泼尼松治疗超过14天者。



18.2.3.2免疫接种的慎用证

慎用证的意思和禁忌证相近,是指个体在某种状态下接种疫苗后会增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或者疫苗可能失去免疫效力(如给通过输血获得麻疹被动免疫的人接种麻疹疫苗)。慎用证虽然可能产生机体损害,但发生几率比禁忌证小。一般情况下,如果存在慎用证,则应建议推迟接种。然而,当接种疫苗的利益超过不良反应风险时,接种者可以决定接种疫苗。

1.怀孕

对妊娠期妇女进行免疫接种所关注的是胎儿感染(而且是理论上的)。原则上不应给妊娠期妇女接种活疫苗。但是如果暴露于烈性传染病(如黄热病),则接种疫苗的必要性通常要高过对胎儿的危险性。

接触妊娠期妇女的家庭易感成员应该接种MMR,水痘疫苗,也可以接种减毒流感疫苗。

2.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议

原则上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在接种前不必进行HIV筛查。对于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HIV感染状况分三种:1、HIV感染不详儿童;2、HIV阳性儿童;3、HIV阴性儿童。对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具体要求如下(表2-2: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议):

(1)HIV感染不详儿童

①出生后暂缓接种卡介苗、口服脊灰疫苗;当确认儿童HIV阴性后再予以补种;当确认HIV阳性,不予接种卡介苗、口服脊灰疫苗。

②已知母亲HIV阳性的新生儿,如经医疗机构诊断,出现了HIV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不予接种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如无HIV相关症状,可接种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

③乙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

④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时,应使用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⑤其他疫苗的接种可参考疫苗说明书的规定。

(2)HIV阳性儿童

①不予接种卡介苗、口服脊灰疫苗。

②如经医疗机构诊断,出现了HIV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不可接种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如无HIV相关症状和无免疫抑制症状,可接种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

③乙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

④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时,应使用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④其他疫苗的接种可参考疫苗说明书的规定。

(3)HIV阴性儿童

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表2-2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议

疫苗 HIV阳性儿童 HIV感染不详儿童 HIV阴性

儿童 有症状或

有免疫抑制 无症状和

无免疫抑制 有症状或

有免疫抑制 无症状 乙肝疫苗 √ √ √ √ √ 卡介苗 × × 暂缓接种 暂缓接种 √ 脊灰疫苗 × × 暂缓接种 暂缓接种 √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 √ √ √ √ 白破疫苗 √ √ √ √ √ 麻风疫苗 × √ × √ √ 麻风腮疫苗 × √ × √ √ 麻腮疫苗 × √ × √ √ 乙脑灭活疫苗 √ √ √ √ √ 乙脑减毒活疫苗 × × × × √ A群流脑疫苗 √ √ √ √ √ A+C群流脑疫苗 √ √ √ √ √ 甲肝减毒活疫苗 × × × × √ 甲肝灭活疫苗 √ √ √ √ √ 说明:暂缓接种:当确认儿童HIV阴性后再补种,HIV阳性儿童不予接种;

“√”表示“无特殊禁忌”;“×”表示“禁止接种”;

由医疗机构出具儿童是否有HIV感染症状,或是否有免疫抑制的诊断

3.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常规进行加强接种。而不管什么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加强接种灭活疫苗应在干细胞移植后12个月开始。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者的家人及其他密切接触者,护理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者的工作人员应适当接种疫苗,特别是流感、麻疹和水痘等疫苗。

4.中度和重度急性疾病

中重度急性疾病,应当延迟至患者好转后接种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免疫。

5.近期使用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可以干扰注射活疫苗病毒的复制。最近接受过血液制品者对MMR和水痘疫苗是慎用证。Palivizumals(Synagis)是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单克隆抗体,它仅含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抗体,因此不干扰活疫苗的免疫接种。

水痘和MMR疫苗应该在输入血液制品前14天进行接种,或者延迟至抗体已衰退后接种。如果MMR在输血后很短时间内接种,被接种者应做免疫测试或在适当的间隔时间后补种。

血液制品的循环抗体不影响灭活疫苗,因此不是灭活疫苗禁忌证。



18.2.3.3被误认为是免疫接种禁忌证的情况

一些卫生保健工作人员误认为某些情况是免疫接种的禁忌证和慎用证,结果错过了需要接种疫苗的时机。常被误认为是免疫接种禁忌证的情况有轻微疾病、哺乳和怀孕、非先天性过敏以及患者家族史等。

1.轻微疾病

患有轻微急性疾病如低热、上呼吸道感染、受凉、中耳炎、轻度腹泻的儿童可以并应该进行免疫接种。

低热不是免疫接种的禁忌证,如果儿童没有疾病的表现或者儿童家长没有谈到儿童最近生病,在免疫接种前测量体温是不必要的。

2.抗菌药治疗

抗菌药对免疫接种的免疫反应没有影响,使用抗生素通常不影响活病毒疫苗。

3.疾病暴露或康复

如果一个儿童没有严重疾病,他(她)应该接种疫苗。没有疾病暴露或康复影响疫苗反应或增加不良反应几率的证据。

4.家庭有怀孕,免疫抑制者或哺乳者

接触妊娠期妇女和免疫抑制的健康家庭成员接种疫苗非常重要,因为这样能够降低妊娠期妇女和免疫抑制者的暴露机会。

5.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免疫接种应该根据儿童实际年龄按程序进行,早产儿在婴幼儿时期对疫苗反应充分。

6.非疫苗相关过敏

非特异性过敏、鸭或鸭毛过敏、青霉素过敏,有过敏症的亲属,以及做过过敏皮试的儿童能够而且应该被免疫接种。

7.对疫苗成分非过敏敏感症

对疫苗成分(如鸡蛋或新霉素)过敏是真正的免疫接种的禁忌证。对疫苗成分的非过敏的敏感症不是疫苗的禁忌证。

8.不良反应的家族史

惟一需要确定与儿童免疫接种相关的家族史是免疫抑制反应。

9.结核菌素试验(PPD)

需要做PPD试验的儿童能够而且应该被免疫,所有疫苗包括MMR在做PPD皮试当天或之后能够给予接种,大多数疫苗对PPD皮试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18.2.4免疫制剂和疫苗的储藏和使用

一般活疫苗对温度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冷藏保存,很多疫苗需要在2~8℃保存并且不能被冻结,有些疫苗还需要避光保存。

根据《药典》的要求,疫苗瓶开启或冻干疫苗复溶后,减毒活疫苗应在半小时内用完,灭活疫苗应在1小时内用完,未用完的疫苗要废弃,废弃的疫苗应该专门处理。特别注意按照说明的要求使用疫苗稀释液,液体悬浮疫苗或者重组疫苗在使用之前需要充分混合摇匀。

各种免疫制剂和疫苗储藏和使用的注意事项请参考产品说明书。



18.2.5接种前告知

接种人员在接种疫苗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对不属于本次的受种者,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在接种卡(薄)和接种证上记录。

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疫苗

伤寒疫苗

【接种对象】主要用于部队、港口、铁路沿线工作人员,下水道、粪便、垃圾处理人员,饮食行业、医务防疫人员及水上居民或有本病流行地区的人群。

【不良反应】局部可出现红肿,有时有寒战、发热或头痛。一般可自行缓解。

【禁忌证】见18.2.3.1。



【制剂与免疫程序】

伤寒疫苗TyphoidVaccine

本品系用伤寒沙门菌培养后,取菌苔制成悬液,经甲醛杀菌,以PBS稀释制成。为乳白色混悬液,含苯酚防腐剂。

免疫程序: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初次注射本疫苗后,需注射3针,每针间隔7~10天。注射剂量如下:1~6周岁:第1针0.2ml,第2针0.3ml,第3针0.3ml;7~14周岁:第1针0.3ml,第2针0.5ml,第3针0.5ml;14周岁以上:第1针0.5ml,第2针1.0ml,第3针1.0ml。加强注射剂量与第3针相同。

伤寒副伤寒甲联合疫苗TyphoidandParatyphoidACombinedVaccine

本品系用伤寒沙门菌、副伤寒甲型沙门菌分别培养,取菌苔制成悬液,经甲醛杀菌,以PBS稀释制成。为乳白色混悬液,含苯酚防腐剂。免疫程序同伤寒疫苗。

伤寒副伤寒甲乙联合疫苗TyphoidandParatyphoidA&BCombinedVaccine

本品系用伤寒沙门菌、副伤寒甲型沙门菌、副伤寒乙型沙门菌分别培养,取菌苔制成悬液,经甲醛杀菌,以PBS稀释制成。为乳白色混悬液,含苯酚防腐剂。免疫程序同伤寒疫苗。

伤寒Vi多糖疫苗【基本】ViPolysaccharideTyphoidVaccine

本品系用伤寒沙门菌培养液纯化得Vi多糖,经用PBS稀释制成,为无色澄明液体。

免疫程序: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注射1针,剂量为0.5ml。



脑膜炎球菌疫苗

【接种对象】参见具体疫苗

【不良反应】本疫苗反应轻微,偶有短暂低热,局部稍有压痛感,可自行缓解。

【禁忌证】(1)有癫痫、惊厥及过敏者。

(2)患脑部疾患、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者。

(3)患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制剂与免疫程序】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基本】GroupA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

本品系用A群脑膜炎奈瑟菌培养液,经提取获得的荚膜多糖抗原,纯化后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为白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澄明液体。接种对象为6个月~15周岁少年儿童。免疫程序见免疫接种总论。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GroupA+C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

本品系用A群及C群脑膜炎奈瑟菌培养液,经提纯获得A群及C群多糖抗原并加入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的多糖疫苗。成品外观为白色疏松体,加入所附PBS后可迅速溶解,溶液澄明无异物。接种对象为2周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在流行区的2岁以下儿童可进行应急接种。免疫程序见免疫接种总论。



钩端螺旋体疫苗

【接种对象】流行地区7~60岁的人群。

【不良反应】全身及局部反应一般轻微,偶有发热及局部疼痛、红肿,一般可自行缓解。

【禁忌证】(1)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者。

(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3)有过敏史者。

(4)月经期暂缓注射。

【制剂与免疫程序】

钩端螺旋体疫苗【基本】LeptospiraVaccine

本疫苗系用各地区主要的钩端螺旋体流行菌型的菌株,经培养杀菌后制成单价或多价。为微带乳光的液体,含苯酚防腐剂。

免疫程序: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共注射2针,间隔7~10天。第1针注射0.5ml,第2针注射1.0ml。7~13周岁用量减半。必要时7周岁以下儿童可酌量注射,但不超过成人量的1/4。



鼠疫疫苗

【接种对象】疫区或通过疫区的人员。

【不良反应】接种后反应轻微,少数人划痕处会出现浸润,一般不影响活动,个别人体温可能稍有升高,一般可自行消退。

【禁忌证】(1)患严重疾病、免疫缺陷症及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2)妊娠期或6个月内的哺乳期妇女。

【制剂与免疫程序】

皮上划痕用鼠疫活疫苗【基本】PlagueVaccine(Live)forPercutaneousScarification

本品系用鼠疫菌弱毒菌株经培养后收集菌体,加入稳定剂冻干制成。为白色或淡黄色疏松体,复溶后为均匀悬液。本品仅供皮上划痕用,严禁注射!开启疫苗瓶和接种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免疫程序:按标示量加入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每瓶20次人用剂量者加入1.0ml,10次人用剂量者加入0.5ml,复溶后的疫苗在3小时内用完。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上部附着处皮上划痕接种。在接种部位上滴加疫苗,每1次人用剂量0.05ml。用消毒针划成“井”字,划痕长度约1~1.5cm,应以划破表皮稍见血迹为宜。划痕处用针涂压10余次,使菌液充分进入划痕内。接种后局部应裸露至少5分钟。14周岁以下儿童,疫苗滴于两处划2个“井”字。“井”字间隔2~3cm。接种人员每年应免疫1次。



炭疽疫苗

【接种对象】炭疽常发地区人群,皮毛加工与制革个人、放牧员以及其他与牲畜密切接触者。

【不良反应】接种后局部可出现微红,不需处理;极个别者可出现低热,但能自行消退。如出现持续性体温升高,而局部出现脓肿者,应做对症处理。

【禁忌证】(1)患严重疾病、严重皮肤病者。

(2)有免疫缺陷症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3)有过敏反应史者。

【注意事项】(1)本品仅供皮上划痕用,严禁注射!

(2)开启疫苗瓶和接种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3)疫苗有摇不散得菌块或疫苗瓶有裂纹者,均不得使用。

(4)用前应将疫苗充分摇匀。消毒皮肤只可用乙醇,不可用碘酒。

(5)疫苗瓶开启后,应于3小时内用完,剩余的疫苗应废弃。

(6)剩余疫苗、空疫苗瓶及用具,需用3%碱水煮沸消毒30分钟。

(7)严禁冻结。

【制剂与免疫程序】

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基本】AnthraxVaccine(live)forPercutaneousScarification

本品系用炭疽芽孢杆菌的弱毒株经培养、收集菌体后稀释制成。为灰白色均匀悬液。

免疫程序:(1)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上划痕接种。用消毒注射器吸取疫苗,在接种部位滴2滴,间隔3~4cm,划痕时用手将皮肤绷紧,用消毒划痕针在每滴疫苗处作“井”字划痕,每条痕长约1~1.5cm。划破表皮以出现间断小血点为度。(2)用同一划痕针反复涂压,使疫苗充分进入划痕处,接种后局部至少应裸露5~10分钟,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3)接种后24小时划痕部位无任何反应者应重新接种



布氏菌疫苗

【接种对象】与布氏菌病传染源有密切接触者,每年应免疫一次。布氏菌素反应阳性者可不予接种。

【不良反应】接种后局部反应轻微,少数人划痕处会出现轻度浸润,一般不影响活动。个别人体温稍有增高,一般可自行消退。如因使用途径错误,出现类似急性布氏菌病症状者,要按急性布氏菌病症状者,要按急性布氏菌病进行彻底治疗。

【禁忌证】

(1)患严重疾病、免疫缺陷症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2)妊娠期及6个月内的哺乳期妇女。

【注意事项】

(1)本品仅供皮上划痕用,严禁注射!

(2)开启疫苗瓶和接种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3)疫苗瓶有裂纹或标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

【制剂与免疫程序】

皮上划痕人用布氏菌活疫苗BrucellosisVaccine(Live)forPercutaneousScarification

本品系用布氏菌的弱毒菌株经培养、收集菌体加入稳定剂后冻干制成。为乳白色疏松体,复溶后为均匀悬液。

免疫程序:(1)每瓶加入0.5ml氯化钠注射液,,复溶后的疫苗应在3小时内用完,剩余的疫苗应作废。(2)上臂外侧三角肌上部附着处皮上划痕接种。在接种部位滴加疫苗,每1次人用剂量0.05ml,应以划破表皮微见血迹为宜。划痕处用针涂压10余次,使菌苗充分进入划痕内。接种后局部应裸露至少5分钟。(3)10岁以下儿童及复种者疫苗滴于一处划1个“井”字,10岁以上初种者疫苗滴于两处划2个“井”字,间隔2~3cm。



卡介苗

【接种对象】出生3个月以内得婴儿或用5IUPPD试验阴性的儿童(PPD试验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在5mm以下者为阴性)。

【不良反应】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后结痂,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

【禁忌证】(1)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者。

(2)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者。

(3)患免疫缺陷症者。

【注意事项】(1)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

(2)疫苗瓶有裂纹者不得使用。

(3)接种对象必须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疫苗批号及亚批号、制造单位和接种日期。

(4)接种BCG的注射器针头要专用,不得用作其他注射,以防止发生化脓反应。

(5)使用时BCG应注意避光。

【制剂与免疫程序】

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基本】BCGVaccineforIntradermalInjection

本品系用卡介菌经培养后收集菌体,加入稳定剂冻干制成。为白色疏松体或粉末,复溶后为均匀悬液。免疫程序参考接种总论。



白喉疫苗

【接种对象】参考具体疫苗

【不良反应】注射本品后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即可消退,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

【禁忌证】

(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病及惊厥者。

(2)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3)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

(1)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之凝块、异物、疫苗曾经冻结、疫苗瓶有裂纹或标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

(2)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硬结,1~2个月即可吸收,注射第2针时应换另侧部位。

(3)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休息片刻。

(4)严禁冻结。



【制剂与免疫程序】

吸附白喉疫苗【基本】DiphtheriaVaccine,Adsorbed

白喉疫苗是用白喉杆菌菌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中产生的毒素经甲醛脱毒、精制,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白色均匀悬液,长时间放置后佐剂下沉,溶液上层无色澄明,但经振摇后能均匀分散,含防腐剂。接种对象为6个月~12岁儿童。

免疫程序:(1)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剂量如下:

年份 针次 剂量/ml 全程免疫 第1年 第1针(间隔4~8周) 0.5 第2针 0.5 第2年 注射1针 0.5 加强免疫 3~5年后 加强1针 0.5 吸附白喉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基本】DiphtheriaVaccineforAdultsandAdolescents,Adsorbed

本品系由白喉类毒素原液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均匀混悬液,长时间放置佐剂下沉,溶液上层应无色澄明,但经振摇后能均匀分散,含防腐剂。接种对象为12岁以上的人群。免疫程序:注射1次,注射剂量0.5ml。

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基本】DiphtheriaTetanusCombinedVaccine,Adsorbed

本品系用白喉类毒素原液和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均匀悬液,长时间放置佐剂下沉,溶液上层应无色澄明,但经振摇后能均匀分散,含防腐剂硫柳汞。接种对象为12岁以下儿童。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和青少年用)【基本】DiphtheriaTetanusCombinedVaccineforadultsandadolescent,Adsorbed

本品系用白喉类毒素原液和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应为乳白色均匀悬液,长时间放置佐剂下沉,溶液上层应无色澄明,但经振摇后能均匀分散,含防腐剂硫柳汞。接种对象为12岁以上人群。免疫程序:注射1次,注射剂量0.5ml。

吸附百日咳白喉联合疫苗DiphtheriaPertussisCombinedVaccine,Adsorbed

本品系由百日咳疫苗原液和白喉类毒素原液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悬液,放置后佐剂下沉,摇动后即成均匀悬液,含防腐剂。接种对象3个月~6周岁的儿童。免疫程序:注射剂量0.5ml。

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基本】Diphtheria,TetanusandPertussisCombinedVaccine,Adsorbed

本品系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悬液,放置后佐剂下沉,摇动后即成均匀悬液,含防腐剂。接种对象为3月龄~6周岁儿童。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基本】Diphtheria,TetanusandAcetlularPertussisCombinedVaccine,Adsorbed

本品系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悬液,放置后佐剂下沉,摇动后即成均匀悬液,含防腐剂。接种对象为3月龄~6周岁儿童。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破伤风疫苗

【接种对象】参考具体疫苗。

【不良反应】注射本品后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即自行消退。

【禁忌证】(1)患严重疾病、发热者。

(2)有过敏史者。

(3)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

【注意事项】(1)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之凝块、异物、疫苗曾经冻结、疫苗瓶有裂纹或标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

(2)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硬结,1~2个月即可吸收,注射第2针时应换另侧部位。

(3)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休息片刻。

(4)严禁冻结。

【制剂与免疫程序】

吸附破伤风疫苗【基本】TetanusVaccine,Adsorbed

本品系用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菌种,在适宜得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毒素经甲醛脱毒、精制,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均匀混悬液,长时间放置佐剂下沉,溶液上层应无色澄明,但经振摇后能均匀分散,含防腐剂。接种对象主要是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人群,妊娠期妇女接种本品可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

免疫程序:(1)无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史者按下表方法进行全程免疫。(2)经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之人员,自最后1次注射后3年以内受伤时,不需注射本品。超过3年者,用本品加强注射1次。严重污染的创伤或受伤前未经全程免疫者,除注射本品外,可酌情在另一部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3)用含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制剂做过全程免疫者,以后每10年用本品加强注射1针即可。

年份 针次 剂量/ml 全程免疫 第1年 第1针(间隔4~8周) 0.5 第2针 0.5 第2年 注射1针 0.5 加强免疫 一般每10年加强注射1针,如遇有特殊情况也可5年加强1针 妊娠期妇女可在妊娠第4个月注射第1针,6~7个月时注射第2针,每1次注射0.5ml。多价疫苗参考白喉疫苗。



百日咳疫苗

无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参考白喉疫苗。



乙型脑炎疫苗

【接种对象】6月龄~10周岁儿童和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

【不良反应】个别出现头晕和一过性发热反应,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禁忌证】(1)发热,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体质衰弱者。

(2)对药物或食物有过敏史者。

(3)有惊厥史者。



【制剂与免疫程序】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基本】JapaneseEncephalitisVaccine,Inactivated

本品系用乙脑病毒接种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灭活病毒后制成。为橘红色澄明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基本】JapaneseEncephalitisVaccine(VeroCell),Inactivated

本品系用乙脑病毒接种Vero细胞,经培养、收获、灭活病毒后,浓缩、纯化、冻干制成。为白色疏松,复溶后为澄明液体,冻干保护剂主要成分为人血白蛋白、明胶和麦芽糖。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基本】JapaneseEncephalitisVaccine,Live

本品系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减毒株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为淡黄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或粉红色澄明液体。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

【接种对象】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得居民及进入该地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10~60岁的高危人群。

【不良反应】个别有发热、头晕、皮疹者应注意观察,必要时给予适当治疗。因疫苗含有氢氧化铝佐剂,少数人在注射后局部可出现硬结、轻度肿胀和疼痛,一般在1~3天内自行消退。

【禁忌证】(1)发热,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者。

(2)患过敏性疾病、对抗生素或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

(3)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制剂与免疫程序】

Ⅰ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基本】、Ha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TypeⅠ)Vaccine,Inactivated

本品系用Ⅰ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接种原代沙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橘红色微浑浊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

免疫程序:基础免疫3针,于第0天,第7天、第28天各注射1次;基础免疫后1年应加强免疫1次,每1次1.0ml。

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基本】Ha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TypeⅡ)Vaccine,Inactivated

本品系用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橘红色微浑浊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免疫程序同Ⅰ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

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基本】Ha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BivalentVaccine,Inactivated

本品系用Ⅰ型和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纯化,混合后加入人白蛋白保护剂和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橘红色半微浑浊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免疫程序同Ⅰ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



狂犬病疫苗

【接种对象】凡被狂犬或其他疯动物咬伤、抓伤时,不分年龄、性别均应立即处理局部伤口(用清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后再用碘酊或乙醇消毒数次),并及时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注射本疫苗;凡有接触狂犬病病毒危险的人员(如兽医、动物饲养员、林业从业人员、屠宰场工人、狂犬病实验人员等),按暴露前免疫程序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注射后有轻微局部及全身反应,可自行缓解,偶有皮疹。若有速发型过敏反应、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较严重不良反应者,可做对症治疗。

【禁忌证】(1)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暴露后程序接种疫苗无任何禁忌证。

(2)暴露前程序接种时遇发热、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或对抗生素、生物制品有过敏反应者禁用。哺乳期、妊娠期妇女建议推迟注射本疫苗。

【制剂与免疫程序】

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基本】RabiesVaccine(VeroCell)forHumanUse

本品系用狂犬病病毒固定毒株接种Vero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灭活病毒、浓缩、纯化,加入适宜的稳定剂,可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浑浊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

免疫程序:

(1)使用前将疫苗振摇成均匀悬液。

(2)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

(3)暴露后免疫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天(第1天,当天)、3天(第4天,以下类推)、7天、14、28天各注射本疫苗1剂,共5针,儿童用量相同。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首剂狂犬病疫苗剂量加倍给予。

①注射疫苗前1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者。

②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

③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抗疟疾药物)治疗的患者。

④老年人及患慢性病者。

⑤于暴露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员。

暴露后免疫程序按下述伤及程度分级处理:

I级暴露触摸动物,被动物舔及无破损皮肤,一般不需处理,不必注射狂犬病疫苗。

II级暴露未出血的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的皮肤被舔及,应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级暴露一处或多处皮肤出血性咬伤或被抓伤出血,可疑或确诊的疯动物唾液污染黏膜,应按暴露后程序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按40IU/kg给予,或狂犬患者免疫球蛋白按20IU/kg给予,将尽可能多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患者免疫球蛋白咬伤局部浸润注射,剩余部分肌内注射。

(4)暴露前免疫程序:按0天、7天、28天接种,共接种3针。

(5)对曾经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一般患者再需接种疫苗的建议:

①1年内进行过全程免疫,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应于0天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

②1年前进行过全程免疫,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则应全程接种疫苗。

③3年内进行过全程免疫,并且进行过加强免疫,被可疑动物咬伤者,于0天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

④进行过全程免疫,并且进行过加强免疫但超过3年,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则应全程接种疫苗。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基本】RabiesVaccine(VeroCell)forHumanUse,Freeze-dried

本品系用狂犬病病毒固定毒株接种Vero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灭活病毒、浓缩、纯化,加入适宜的稳定剂冻干制成。为白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澄明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免疫程序同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基本】RabiesVaccine(HamsterKidneyCell)forHumanUse

本品系用狂犬病病毒固定毒株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灭活病毒、浓缩、纯化,加入适宜的稳定剂,可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含佐剂疫苗为乳白色浑浊液体,不含佐剂疫苗为无色澄明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免疫程序同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麻疹疫苗

【接种对象】8个月龄以上的麻疹易感者。

【不良反应】在6~10天内,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以及散在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禁忌证】(1)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发热者。

(2)对鸡蛋有过敏史者。

(3)妊娠期妇女。

【制剂与免疫程序】

麻疹减毒活疫苗【基本】MeaslesVaccine,Live

本品系用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原代鸡胚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为乳酪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免疫程序见预防接种总论。

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andMumpsCombinedVaccine,Live

本品系用麻疹病毒减毒株和腮腺炎病毒减毒株分别接种原代鸡胚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按比例混合配置,加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为乳酪色疏松体,复融后为橘红色澄明液体。免疫程序见预防接种总论。

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基本】Measles,MumpsandRubellaVaccine,Live

本品是一种无菌冻干制品,外观为乳酪色疏松体,溶解后为桔红色澄明液体。制品内含三种病毒成分:麻疹病毒系用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于SPF鸡胚细胞,经培育后收获病毒;腮腺炎病毒系用腮腺炎减毒株接种于SPF鸡胚细胞,经培育后收获病毒;风疹病毒系用风疹减毒株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2BS株),经培育后收获病毒。三种病毒混合并加入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用于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种疾病。免疫程序见预防接种总论。



风疹疫苗

【接种对象】8个月龄以上的风疹易感者。

【不良反应】在6~11天内,个别人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及轻微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成人接种后2~4周内,个别人可能出现轻度关节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禁忌证】(1)患严重疾病、发热者。

(2)对有过敏史者。

(3)妊娠期妇女。

【制剂与免疫程序】

风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基本】RubellaVaccineC(HumanDiploidCell),Live

本品系用风疹病毒减毒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为乳酪色疏松体,复溶后应为橘红色澄明液体。免疫程序见预防接种总论。

风疹减毒活疫苗(兔肾细胞)【基本】RubellaVaccine(RabbitKidneyCell),Live

本品系用风疹病毒减毒株接种原代兔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为乳酪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澄明液体。免疫程序见预防接种总论。

多价疫苗参考麻疹疫苗



腮腺炎疫苗

【接种对象】8个月龄以上的腮腺炎易感者。

【不良反应】在6~10天内,个别人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及轻微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禁忌证】(1)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者。

(2)对鸡蛋有过敏史者。

(3)妊娠期妇女。

【制剂与免疫程序】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基本】MumpsVaccine,Live

本品系用腮腺炎病毒减毒株接种原代鸡胚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为乳酪色疏松体,复溶后应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免疫程序见预防接种总论。多价参考麻疹疫苗。



流感疫苗

【接种对象】参考疫苗说明书。

【不良反应】少数人注射后12~24小时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痛、触痛和痒等,一般可很快消失,不影响正常活动。少数人出现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头痛、不适和发热等全身反应。过敏反应一般出现于对鸡蛋蛋白过敏者。

【禁忌证】(1)发热、患急性疾病及感冒者。

(2)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者。

(3)对鸡蛋过敏或有其他过敏史者。

(4)妊娠期妇女。

【注意事项】(1)严禁静脉注射!

(2)注射后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反应者,禁止再次使用。

(3)疫苗中有异物、有摇不散的沉淀,疫苗瓶有裂纹或标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

(4)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休息片刻。

(5)严禁冻结。

【制剂与免疫程序】

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InfluenzaVaccine(WholeVirion),Inactivated

本品系用甲型和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当年的流行株或相似株,分别接种鸡胚,经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浓缩、纯化后制成。为微乳白色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免疫程序参考说明书。

流感病毒裂解疫苗InfluenzaVaccine(SplitVirion),Inactivated

本品系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当年流行株,分别接种鸡胚培养,收获的病毒液经浓缩、裂解和纯化后制成的裂解疫苗。为轻微乳白色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免疫程序参考说明书。

流行性感冒亚单位疫苗AGRIPPALS1

成分和免疫程序参考说明书。



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对象】本疫苗适用于乙型肝炎易感者,尤其下列人员:(1)新生儿,特别是母亲为HBsAg、HBeAg阳性者;(2)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人员

【不良反应】个别人可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或中、低度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禁忌证】(1)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2)对酵母成分过敏者

【制剂与免疫程序】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基本】HepatitisBVaccineMadebyRecombinantDNATechniquesinYeast

本品系由重组酵母表达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经纯化,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混悬液体,可因沉淀而分层,易摇散,含硫柳汞防腐剂。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基本】RecombinantHepatitisBVaccine(Yeast)

本品系由重组汉逊酵母表达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经纯化,加佐剂吸附后制成。疫苗为白色混悬液体,可因沉淀而分层,易摇散,不应有摇不散的块状物。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基本】HepatitisBVaccineMadebyRecombinantDNATechniquesinCHOcell

本品系由重组CHO细胞表达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经纯化,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悬浊液体,可因沉淀而分层,易摇散,含硫柳汞防腐剂。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HepatitisAandBCombinedVaccine

本品系由氢氧化铝吸附的纯化灭活甲型肝炎病毒和重组(酵母)表达的纯化乙肝表明抗原(HBsAg)混合而成,为白色混悬液体,可因沉淀而分层,易摇散,不应有摇不散的块状物。本品含灭活甲肝病毒抗原、重组HBsAg、氢氧化铝、氯化钠和注射用水。免疫程序见预防接种总论。



甲型肝炎疫苗

【接种对象】甲肝减毒活疫苗为1岁半以上的甲型肝炎易感者。灭活疫苗为甲肝易感者。

【不良反应】注射疫苗后少数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一般在72小时内自行缓解。偶有皮疹出现,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禁忌证】(1)身体不适,腋温超过37.5℃者。

(2)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

(3)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过敏体质者。

【制剂与免疫程序】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基本】HepatitisAVaccine,Live

本品系用甲型肝炎病毒减毒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提纯制成。为澄明液体。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基本】HepatitisA(Live)Vaccine,Freeze-dried

本品系用甲型肝炎病毒减毒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提纯,加适宜得稳定剂冻干制成。为乳酪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澄明液体。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甲肝灭活疫苗InactitavedHepatitisAVaccine

本品系用甲型肝炎病毒株接种人胚肺二倍体细胞株,经培养繁殖、收获、提纯、甲醛灭活和氢氧化铝吸附制成。本品为有微量乳白色沉淀的液体,含有甲肝病毒抗原、氢氧化铝、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注射用水等。不含防腐剂。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联合疫苗

参考乙型肝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接种对象】主要为2个月龄以上的儿童。

【不良反应】个别人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和皮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禁忌证】(1)发热、患急性传染病者。

(2)患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3)妊娠期妇女。

【制剂与免疫程序】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人二倍体细胞)【基本】PoliomyelitisVaccineinDrageeCandy(HumanDiploidCell),Live

本品系用脊髓灰质炎病毒I、II、III型减毒株分别接种在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后制成,为白色固体糖丸。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猴肾细胞)【基本】Poliomyelitis(Live)Vaccine(MonkeyKidneyCell),Oral

本品系用脊髓灰质炎病毒I、II、III型减毒株分别接种于原代猴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制成。为橘红色液体。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猴肾细胞)【基本】PoliomyelitisVaccineinDrageeCandy(MonkeyKidneyCell),Live

本品系用脊髓灰质炎病毒I、II、III型减毒株分别接种于原代猴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后制成,为白色固体糖丸。免疫程序参考预防接种总论。



水痘疫苗

【接种对象】年龄为1岁以上的水痘易感者,主要用于健康儿童。

【不良反应】在6-18天时,少数人可有短暂发热、轻微皮疹或疱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禁忌证】(1)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者。

(2)有过敏史者。

【制剂与免疫程序】

水痘减毒活疫苗【基本】VaricellaVaccine,Live

本品系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ka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MRC-5株,经培养,收获病毒并加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为乳白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淡黄色澄清液体。免疫程序参考说明书。



轮状病毒疫苗

【接种对象】本疫苗主要用于2个月至3岁婴幼儿。

【不良反应】偶有发热、呕吐、腹泻等轻微反应,多为一过性,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

【禁忌证】(1)身体不适,发热,腋温37.5℃以上者。

(2)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3)免疫缺陷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制剂与免疫程序】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LiveRotavirusVacine,Oral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系采用轮状病毒减毒株感染新生儿小牛肾细胞,经培育、收获病毒液后加入适宜的甜味保护剂制成,为橙红或粉红色澄清液体。免疫程序参考说明书。



肺炎球菌疫苗

【接种对象】用于2岁以上的以下人群的接种:

(1)选择性接种

50岁及超过50岁以上者;患有可增加肺炎球菌感染性疾病危险的慢性疾病者,如心血管疾病、肺部疾患、肝及肾脏功能受损者;免疫缺陷患者,如脾切除者或是由镰状细胞性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脾功能障碍者;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而可能感染肺炎球菌的高危人群(如乙醇滥用)及并存如糖尿病、慢性脑脊髓液渗漏、免疫抑制等因此可引起更严重的肺炎球菌病患者,或是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疾病,包括中耳炎、副鼻窦炎等;何杰金氏病患者。

(2)群体接种

群体接触密切者,如寄宿学校、养老院及其他相似场所;具有发生流行性感冒并发症高度危险者,特别是肺炎;当疫苗中含有的某型肺炎球菌在社区人群中发生爆发流行时,社区人群为高危人群。

(3)再接种

一般无需对成年人常规再接种;脾切除者;10岁以下脾切除或患有镰状细胞性贫血症的儿童。

【不良反应】(1)可能在注射部位出现暂时的疼痛、红肿、硬结和短暂的全身发热反应等轻微反应,一般均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给予对症治疗。罕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不适、虚弱乏力、淋巴结炎、过敏样反应,血清病,关节痛,肌痛,皮疹,荨麻疹。对稳定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会极偶然地在接种后的2至14天血小板减少复发,并可持续2周。在接种肺炎双球菌疫苗的人群中,也罕有神经系统异常的报道,如感觉异常、急性神经根病变等,但与其因果关系尚未被证实。

(2)因对疫苗成分过敏而引起的急性反应,应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

【禁忌证】(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本品。(2)除接种对象项目中所列适用者外,均禁止接种本品。



【制剂与免疫程序】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23-Valentpneum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

本品系采用23种最广泛流行、最具侵袭性的血清型肺炎球菌,包括血清型1、2、3、4、5、6B、7F、8、9N、9V、10A、11A、12F、14、15B、17F、18C、19A、19F、20、22F、23F和33F,经培养,提纯制成的多糖疫苗。成品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注射剂。含0.25%苯酚作防腐剂。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

免疫程序: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或肌内注射,一次注射0.5ml。

(1)何杰金氏病患者如需接种疫苗可在治疗开始前10天给予。如果进行放疗或化疗至少应在开始前14天给予,以产生最有效的抗体免疫应答。治疗开始前不足10天及治疗期间不主张免疫接种。(2)免疫缺陷患者,应于术前两周接种。(3)脾切除者,每5年加强免疫一次,一次注射剂量0.5ml。(4)对10岁以下脾切除或患有镰状细胞性贫血的儿童,应每隔3~5年加强免疫一次,一次注射0.5ml。



18.3免疫制剂

18.3.1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从免疫人体或动物的血浆或血清中提取,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丙肝抗体阴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阴性的免疫制剂。可分为同源人类免疫球蛋白和异体高价免疫血清。接种免疫球蛋白可短时间内产生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能够持续数周时间。

同源人类免疫球蛋白是从人体的血液或血清中提取的,通常有两种类型,即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同源人类高价免疫球蛋白。



18.3.1.1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

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由许多成年捐献者的IgG抗体片段组成,主要用于甲肝和麻疹暴露后的初步预防。由于它来自许多不同的捐献者,因此含有针对许多不同抗原的抗体,如麻疹抗体、腮腺炎抗体、水痘抗体、甲肝抗体和其他正在人群中流行疾病的抗体。

1.适应证和用法

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可以通过肌内注射途径用于甲肝、麻疹、风疹暴露后的预防。静脉注射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可用于先天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替代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先天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预防骨髓移植后感染、HIV感染患儿再发细菌性感染,通过血浆交换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也可以通过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途径作为替代治疗,但是静脉注射途径更为常用。

(1)甲肝

甲肝疫苗用于易感者的免疫保护,包括用于甲肝高流行地区(除北欧、西欧、北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其他地区)旅行者的免疫预防。随着卫生条件的提高,肌内注射普通免疫球蛋白不再推荐作为国际旅行者的常规保护措施,但是对于免疫功能异常的个体,如果接种甲肝疫苗后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的话,仍需注射免疫球蛋白。

(2)麻疹

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保护或者削弱麻疹对免疫不足个体的威胁。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和成人暴露于麻疹病毒后应尽快接种免疫球蛋白,72小时内注射最有效,6天以内注射有效。

对于的个体而言,在麻疹暴露之前3周内,以100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预防个体麻疹感染。

如果下列个体曾经接触过麻疹确诊病例或者可疑病例,应该考虑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非免疫妊娠期妇女、9月龄以下儿童。

(3)风疹

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不能保护非免疫个体的风疹暴露,不推荐用于妊娠期妇女的免疫保护。使用免疫球蛋白可以减少临床发作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对胎儿的风险,因此如果妊娠期妇女不愿终止妊娠,则应在暴露之后尽早注射免疫球蛋白。

2.注意事项

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不能用于含有对免疫球蛋白A抗体的患者。

静脉用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很少诱发血栓栓塞,但肥胖个体和具有发生动静脉血栓的个体应该谨慎使用。

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可能影响活病毒疫苗的免疫应答,所以在其使用前至少三周或者使用后至少3个月接种活病毒疫苗。(不包括黄热病疫苗,因为普通免疫球蛋白不包括针对此病毒的抗体),更多注意事项详见产品说明。

3.不良反应

使用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的不良反应包括机体不适、寒颤、发热和过敏反应(极少发生)。

18.3.2同源人类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同源人类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含有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的制品,由含有高水平抗体的捐献者血清制备。但是,由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来自人体,它也含有少量其他抗体。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被用于一些疾病暴露后的预防,包括乙肝、狂犬病、破伤风和水痘。

1乙肝

虽然现在乙肝疫苗用于高危人群的免疫保护,但是在下列情况下应该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①意外(经皮肤、黏膜)暴露②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个体有性暴露③婴儿在围产期暴露。

暴露后尽早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成人和10岁以上的儿童使用500单位,小于5岁的儿童使用200单位,5~9岁的儿童使用300单位;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200单位。

2狂犬病

未免疫个体暴露于从高危地区或来自于高危地区的动物,应该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大部分剂量浸润注射在伤口周围,余下的剂量一次性肌内注射(同侧大腿,头部咬伤可注射于颈背部肌肉)。同时接种狂犬疫苗,20单位/kg浸润注射在洁净伤口周围,如果伤口不明显或伤口已经愈合,可以在同侧大腿肌内注射(远离疫苗接种部位)。

3破伤风

有可能感染破伤风伤口的处理

及早彻底清创,使用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适当使用抗生素和含有破伤风的疫苗。对于确定的破伤风感染,彻底清创、联合使用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灭滴灵。

肌内注射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预防性使用:肌内注射250单位,如果感染后超过24小时或者新生儿破伤风严重感染可增加剂量至500单位。

治疗性使用:150单位/kg(多部位)



人免疫球蛋白HumanImmunoglobulin

【适应证】主要用于预防麻疹和传染性肝炎。若与抗生素合并使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疗效。

【注意事项】(1)本品出现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玻瓶有裂纹、过期失效、均不可使用。

(2)开瓶后应一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3)运输及贮存过程中严禁冻结。

【禁忌证】(1)对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

(2)有IgA抗体的选择性IgA缺乏者。

【用法和用量】用法:只限于肌内注射,不得用于静脉输注。

剂量:(1)预防麻疹:为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可在与麻疹患者接触7日内按每kg体重注射0.05~0.15ml,5岁以下儿童注射1.5~3.0ml,6岁以上儿童最大注射量不超过6ml。一次注射预防效果通常为2~4周。

(2)预防传染性肝炎:按每kg体重注射0.05~0.1ml或成人一次注射3ml,儿童一次注射1.5~3ml,一次注射预防效果通常为一个月左右。

另有制剂冻干人免疫球蛋白LyophilizedHumanImmunoglobulin。



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umanHepatitisBImmunoglobulin

【适应证】主要用于乙型肝炎预防。适用于:(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所生的婴儿。

(2)意外感染的人群。

(3)与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者。

【注意事项】(1)本品应为无色或淡黄色可带乳光澄清液体。久存可能出现微量沉淀,但一经摇动应立即消散,如有摇不散的沉淀或异物不得使用。

(2)安瓿破裂、过期失效者不得使用。

(3)本品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使用或给第二个人使用。

【禁忌证】(1)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

(2)有IgA抗体的选择性IgA缺乏者。

【用法和用量】用法:本品只限肌内注射,不得用于静脉输注。

剂量:(1)母婴阻断: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本品100IU;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的剂量及时间见乙型肝炎疫苗说明书或按医生推荐的其他适宜方案。

(2)乙型肝炎预防:一次注射量儿童为100IU,成人为200IU,必要时可间隔3~4周再注射一次。

(3)意外感染者,立即(最迟不超过7天)按体重注射8IU~10IU/kg,隔月再注射1次。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umanRabiesImmunoglobulin

【适应证】主要用于被狂犬或其他疯动物咬伤、抓伤患者的被动免疫。

【注意事项】(1)本品不得用作静脉注射。

(2)本品肌内注射不需做皮肤敏感试验。

(3)如有异物或摇不散的沉淀,安瓿出现裂纹或过期失效等情况,不得使用。

【禁忌证】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

【用法和用量】用法:及时彻底清创后,于受伤部位用本品总剂量的1/2作皮下浸润注射,余下1/2进行肌内注射(头部咬伤者可注射于背部肌肉)。

剂量:注射剂量按20IU/kg体重计算(或遵医嘱),一次注射,如所需总剂量大于10ml,可在1~2日内分次注射。随后即可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但两种制品的注射部位和器具要严格分开。

另有制剂冻干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LyophilizedHumanRabiesImmunoglobulin。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umanTetanusImmunoglobulin

【适应证】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尤其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素(TAT)有过敏反应者。

【注意事项】(1)应用本品作被动免疫的同时,可使用吸附破伤风疫苗进行自动免疫,但注射部位和用具应分开。

(2)制品应为澄清或可带乳光液体,可能出现微量沉淀,但一经摇动应立即消散。若有摇不散的沉淀或异物,以及安瓿有裂纹、过期失效等情况,均不得使用。

(3)开瓶后,制品应一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禁忌证】对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有过敏史者禁用。

【用法和用量】用法:供臀部肌内注射,不需作皮试,不得用作静脉注射。

剂量:(1)预防剂量:儿童、成人一次用量250IU。创面严重或创面污染严重者可加倍。

(2)参考治疗剂量:3000~6000IU,尽快用完,可多点注射。

另有制剂冻干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LyophilizedHumanTetanusImmunoglobulin。



18.3.2抗血清

异体高价免疫血清也被称为抗毒素,这种产品在动物(通常是马或马科动物)体内产生,包含的抗体只针对某一种抗原。这种产品存在的问题是血清病,一种对马蛋白的免疫反应(过敏反应)。因为其经常伴随高敏反应,所以同源人类免疫球蛋白已经代替了异体免疫血清(抗毒素)。



白喉抗毒素DiphtheriaAntitoxin

【适应证】用于预防和治疗白喉。对已出现白喉症状者应及早注射抗毒素治疗。未经白喉类毒素免疫注射或免疫史不清者,如与白喉患者有密切接触,可注射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但也应同时进行白喉类毒素预防注射,以获得持久免疫。

【注意事项】(1)本品为液体制品。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者均不能使用。安瓿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2)一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过敏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毒素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3)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器宜专用,如不能专用,用后应彻底洗净处理,最好干烤或高压蒸汽灭菌。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器须分开。

???(4)使用抗毒素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花粉症、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①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法进行注射。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如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抢救。

???无过敏史者或过敏反应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可能。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②脱敏注射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一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释的抗毒素0.2ml,观察无发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0.4ml,如仍无反应则可注射第3次0.8ml,如仍无反应即可将安瓿中未稀释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内注射。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多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5)门诊患者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30分钟始可离开。

【禁忌证】过敏试验为阳性反应者慎用(详见脱敏注射法)

【用法和用量】用法: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经过皮下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反应者方可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每分钟不宜超过4ml。一次静脉注射不应超过40ml,儿童每1kg体重不应超过0.8ml,亦可将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液体中静脉滴注。静脉注射前将安瓿在温水中加热至接近体温,注射中发生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

剂量:1.预防: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1000~2000IU。

???2.治疗:下表可作参考,应力争早期大量注射。



假膜所侵范围 注射与发病相距时间/小时 应注射抗毒素剂量/IU 假膜所侵范围 注射与发病相距时间/小时 应注射抗毒素剂量/IU

一边扁桃体 24

48

72 8000

16000

32000 二边扁桃体、悬雍垂、鼻咽或喉部 24

48

72 24000

48000

72000

二边扁桃体 24

48

72 16000

32000

48000 白喉病变(仅限于鼻部)

8000~16000 另有制剂冻干白喉抗毒素DiphtheriaAntitoxin,Freeze-dried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

【适应证】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已出现破伤风或其可疑症状时,应在进行外科处理及其他疗法的同时,及时使用抗毒素治疗。开放性外伤(特别是创口深、污染严重者)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时,应及时进行预防。凡已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注射者,应在受伤后再注射1针类毒素加强免疫,不必注射抗毒素;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须注射抗毒素预防,但也应同时开始类毒素预防注射,以获得持久免疫。

?【注意事项】(1)本品为液体制品。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能使用。安瓿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2)一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过敏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毒素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3)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器宜专用,如不能专用,用后应彻底洗净处理,最好干烤或高压蒸汽灭菌。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器须分开。

(4)使用抗毒素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花粉症、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①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法进行注射。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如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抢救。

无过敏史者或过敏反应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可能。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②脱敏注射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一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释的抗毒素0.2ml,观察无发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0.4ml,如仍无反应则可注射第3次0.8ml,如仍无反应即可将安瓿中未稀释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内注射。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多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5)门诊患者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30分钟始可离开。

【禁忌证】过敏试验为阳性反应者慎用,详见脱敏注射法。

【用法和用量】用法: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经过皮下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反应者方可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每分钟不宜超过4ml。一次静脉注射不应超过40ml,儿童每1kg体重不应超过0.8ml,亦可将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静脉滴注。静脉注射前将安瓿在温水中加热至接近体温,注射中发生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

剂量:(1)预防: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1500~3000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伤势严重者可增加用量1~2倍。经5~6日,如破伤风感染危险未消除,应重复注射。

(2)治疗:第1次肌内或静脉注射50000~200000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以后视病情决定注射剂量与间隔时间,同时还可以将适量的抗毒素注射于伤口周围的组织中。初生儿破伤风,24小时内分次肌内或静脉注射20000~100000IU。

另有制剂冻干破伤风抗毒素LyophilizedTetanusAntitoxin



肉毒抗毒素BotulinumAntitoxin

【适应证】用于预防及治疗肉毒中毒。凡已出现肉毒中毒症状者,应尽快使用本抗毒素进行治疗。对可疑中毒者亦应尽早使用本抗毒素进行预防。在一般情况下,人的肉毒中毒多为A型、B型、或E型,中毒的毒素型别尚未得到确定之前,可同时使用2个型,甚至3个型的抗毒素。

【注意事项】(1)本品为液体制品。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能使用。安瓿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2)一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过敏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毒素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3)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器宜专用,如不能专用,用后应彻底洗净处理,最好干烤或高压蒸汽灭菌。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器须分开。

(4)使用抗毒素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花粉症、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①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进行注射。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如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抢救。

无过敏史者或过敏反应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可能。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②脱敏注射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一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释的抗毒素0.2ml,观察无发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0.4ml,如仍无反应则可注射第3次0.8ml,如仍无反应即可将安瓿中未稀释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内注射。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多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5)门诊患者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

【禁忌证】过敏试验为阳性反应者慎用,详见脱敏注射法。

【用法和用量】用法: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经过皮下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异常反应者方可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每分钟不宜超过4ml。一次静脉注射不应超过40ml,儿童每1kg体重不应超过0.8ml,亦可将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静脉滴注。静脉注射前将安瓿在温水中加热至接近体温,注射中发生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

剂量:(1)预防:1次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1000~20000IU(指1个型)。若情况紧急,亦可酌情增量或采用静脉注射。

(2)治疗: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第1次注射10000~20000IU(指1个型),以后视病情决定,可每隔约12小时注射1次。只要病情开始好转或停止发展,即可酌情减量(例如减半)或延长间隔时间。

另有制剂冻干肉毒抗毒素LyophilizedBotulinumAntitoxin



抗蛇毒血清SnakeAntivenins

【适应证】用于蛇咬伤者的治疗,其中蝮蛇毒血清,对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咬伤亦有疗效。咬伤后,应迅速注射本品,愈早愈好。

【注意事项】(1)本品为液体制品。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者均不能使用。安瓿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2)一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过敏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血清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3)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器宜专用,如不能专用,用后应彻底洗净处理,最好干烤或高压蒸汽灭菌。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器须分开。

(4)使用抗血清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花粉症、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遇有血清过敏反应,用抗过敏治疗。即肌内注射扑尔敏。必要时,应用地塞米松5mg加入25%(或5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35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加入25%(或50%)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静脉注射,亦可静脉滴注。

(5)对蛇咬伤者,应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IU~3000IU。

(7)门诊患者注射抗血清后,需观察至少30分钟方可离开。

【禁忌证】过敏试验为阳性反应者慎用。

【用法和用量】用法:通常采用静脉注射,也可作肌内或皮下注射,一次完成。

剂量:一般蝮蛇咬伤注射抗蝮蛇毒血清6000U;五步蛇咬伤注射抗五步蛇毒血清8000U;银环蛇或眼镜蛇咬伤注射抗银环蛇毒血清10000U或抗眼镜蛇毒血清2000IU。以上剂量约可中和一条相应蛇的排毒量。视病情可酌情增减。

???注射前必须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才可全量注射。

???(1)过敏试验方法:取0.1ml抗血清加1.9ml生理氯化钠注射液,即20倍稀释。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1ml,经20~30分钟,注射皮丘在2cm以内,且皮丘周围无红晕及蜘蛛足者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若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若阳性可疑者,预先注射扑尔敏10mg(儿童根据体重酌减),15分钟后再注射本品,若阳性者应采用脱敏注射法。

???(2)脱敏注射法:取氯化钠注射液将抗血清稀释20倍。分数次做皮下注射,一次观察10~20分钟,第1次注射0.4ml。如无反应,可酌情增量注射。注射观察3次以上,无异常反应者,即可做静脉、肌内或皮下注射。注射前将制品在37℃水浴加温数分钟。注射时速度应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亦不宜超过4ml。注射时,如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



18.4国际旅行

18.4.1免疫防护

前往脊髓灰质炎或者结核病高发现场的旅行者需要进行免疫,已接种过脊灰疫苗的成人需要灭活疫苗加强免疫,35岁以下的旅行者如果计划在结核病发病率超过十万分之四十的地区停留时间超过一个月,或者和当地人近距离接触,则推荐接种卡介苗,最好在启程前3个月或更早的时间接种。

黄热病疫苗推荐去往非洲和南美洲流行地域的旅行者使用,许多国家需要来自这些区域的人们或者曾在这些区域旅行的个体出示疫苗接种证明,与此同时,进入这些区域的旅行者也要出示疫苗接种证明。

甲肝疫苗接种推荐在除去北欧、西欧、北美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的高风险地区使用,甲肝疫苗应在启程前夕接种有效,免疫球蛋白不再推荐常规使用,但是免疫功能损害的患者应该推荐使用。另外,旅行者必须注意食品卫生。

乙肝疫苗推荐去往乙肝高流行区域的旅行者、前往乙肝中等流行区域从事保健工作、计划在乙肝中等流行区域长时间停留(可能会在这些地方接受医学治疗或拔牙而增加感染的危险性)的旅行者使用。短期旅行或者商业旅行不会增加感染乙肝的风险,但是旅行者存在危险性行为除外。

狂犬疫苗推荐前往地方性动物疾病地区长期旅行或者旅行目的地难以得到快捷的医疗服务的旅行者使用。

最近十年没有加强接种破伤风疫苗的旅行者或者旅行地不易得到医疗服务的旅行者,应该加强接种吸附白喉(低剂量)、破伤风和灭活脊灰疫苗,即使以前接种过5次含破伤风的疫苗。

伤寒疫苗用于前往伤寒流行地区的旅行者,除了疫苗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的防护措施。

旅行者没有必要接种霍乱疫苗,但是自助旅行者和前往危险性极高的地区(如难民营)应该考虑使用口服霍乱疫苗。无论是否接种霍乱疫苗,旅行者到霍乱流行地区都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

流脑疫苗接种也在世界的一些区域推荐使用。(详见流脑疫苗章节);白喉、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方面的建议请查阅《海外旅行的健康知识》。



18.4.2食品卫生

在卫生状况很差的地区,良好的食品卫生对于预防甲型肝炎、伤寒、霍乱和其他痢疾性疾病很重要。应该食用新鲜和熟透的食物,未经烹饪的蔬菜(包括色拉)应该禁止食用,水果削皮之后才能食用。仅可饮用瓶装净水、煮开的自来水或经灭菌设备处理的净水。

















40











献花(0)
+1
(本文系顾年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