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生态循环农业

 四系生态农业馆 2012-10-07

什么是生态循环农业?

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抄西方国家和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适合中国情况的道路。”后来他在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又明确地说:“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态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长期以来,我市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道路,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努力,以循环农业为中心的生态农业有所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产业互动、工农协调、多元生态循环发展态势。

生态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体系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持续农业等。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绿色农业是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物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在有机农业的条件下产出的产品即是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最大的特点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由于有机农产品的“质”要远远高于无公害及绿色食品,因此国内外农业界又将其称为“高端”农产品。

 可持续农业是采取各种管理和保护自然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久的发展,能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并不造成环境退化;同时这种发展在技术上是适当的,在经济上是能持续下去的,并能为社会接受。综上所述,生态农业是一种农业经营模式,而持续农业是一种农业发展理念,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则是一种农业评价标准。其中绿色农业重在强调食品安全和营养,强调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环保效益,而有机农业则追求农产品的纯天然,原生态的生产环境,强调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倡导不用化肥、化学农药和其它人工合成化学物品,减少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还田,应用畜禽粪肥、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为人类提供健康的有机产品。

用循环实现高效农业发展

循环农业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方式。它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提供了运作途径,从而可以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发挥农业资源优势,运用循环体系,全面规划,冲破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初步达到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同步,实现了农业优质、高产、高效。

市农业局局长许守春说:“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各产业之间的综合利用,大大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循环农业之路越走越宽。”概括起来,我市在农业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共有4个层次。

  政府主导大循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各产业部门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各系统之间通过产品、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与利用而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产业网络,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目前,我市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生态化,构建了水稻、小麦、畜产品、蚕桑、蔬菜果品和林木等六大生态产业链条。这六大链条中的每个链条又各自形成了资源循环,如泗阳县依托60万亩林地和60万亩水面资源,积极进行集约型、规模化、无公害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畜禽养殖,蔬菜、食用菌栽培和水产养殖等,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打造面向淮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的都市型安全农产品基地。目前,全县综合开发林地资源达18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11.5万亩,林地生态淮猪养殖近百万头,食用菌面积近1.6亿平方尺,沿湖水产带、沿路菌菜带等“四带十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企业构建自身小循环。企业从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和零消耗、零污染抓起,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使一种产品产生的废弃物成为另一种产品的原料,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建立水循环、原材料多层次利用和循环使用,节能和能源重复利用,“三废”控制与综合利用等良性循环系统。

  建立乡村循环经济模式。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变成沼气———沼气液还田施肥;猪粪高温发酵后的肥水养鱼———养过鱼的水浇灌农作物———农作物的秸秆再用来饲养牲畜……这种反复循环、对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我市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特别是沼气,它是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有效途径,其热能利用率比秸秆直接燃烧高3—4倍,沼肥肥效比秸秆直接还田提高1—1.5倍。秸秆燃气技术还可以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节约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农村卫生条件。目前,我市已建沼气池2万多个。建立“家庭绿岛”式的微循环。在农村应建立和推广生态型家庭经济。例如,以生物食物链为平台,构建以“种、养、加”和沼气为链条的微型循环经济,解决厕所卫生,畜圈卫生,秸秆气化,排除污染,庭院绿化以及利用太阳能、风能等一系列问题。我市一些地区实行立体养殖,逐渐摸索出建设“猪———沼———菜”三位一体的生态家园模式,形成“养猪不垫圈、照明不用电、做饭不需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的生产格局,实现了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从大量成功的经验看,大力发展沼气是一个中心环节,它的前端可以促进农业向畜牧业转化,它的后端能够促进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变,并且增加高效有机肥。这本身又构成一个小型的产业链条,既清洁又增收。

  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种养业、水产业、加工业的附属品越来越多。我们要积极寻求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我市可推行市内外的农业大循环,发展食用菌的地方可到喂养牛、猪、鸡的区域购买粪肥搞栽培,再把食用菌的废渣销到蔬菜产区种菜,把菜类加工、销售余弃物清洗,用于喂养畜禽、鱼类,再清塘挖淤肥田,等等。这样,通过大产业促动大循环,用大循环推动大产业,以其良性互动,全面推进我国高效农业大发展、大崛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