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都不愿被否定

 大漠胡杨968 2012-10-08

谁都不愿被否定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对部门经理说:“我个人要做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我觉得过得去的。”经理觉得很惊讶,假使松下不同意,大可一口否决就可以。

“你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你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大可以在实行过程中指导他们,使他们重新回到你所预期的轨迹。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情,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

作为世界著名公司的老总松下幸之助尚且如此,可见作为一名领导,在使用自己的否决权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对下属的计划或建议动辄说不。更不应该把下属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视为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是对自己的不敬,就加以否定甚至是给予无情的打击。无论领导还是下属,都不是完人,更不是通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也会有自己的盲区,所以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不会永远都对或都错,即便领导的思路想法是对的,那么对的思路想法又岂止一条呢。所以不要轻易否决你的下属的想法,而是要听一听你的下属为什么这样想,背后的思想是什么,然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明朝的辽东经略王在晋为了防备满洲八旗铁骑的侵扰和劫掠,准备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建造山海重关,王在晋与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等下属军官们商议时,下属们认为不妥,但无论袁崇焕等如何阐述不该在此建山海重关的理由,但作为领导的王再晋是一口否决下属的合理化建议。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袁崇焕只好越级上报,将此事上报到当时大明王朝的首辅叶向高处,最后由皇帝的老师孙承宗亲自赴山海关考察,得出结论,王在晋的山海重关设想不符合对满洲的防守。这样由于下属的反对就避免了华而不实的山海重关的错误决定,避免了浪费国家的有限财政资源,更为后来的著名的关宁锦防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袁崇焕等是唯领导命是听的下属,不敢坚持自己的判断,不能坚守原则,怎会有阻断满洲八旗铁骑的关宁锦防线。也有人说越级上报反映了袁崇焕的不成熟,是他性格的弱点,悲剧命运的最根本原因,其实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性格的弱点,而是真正的人性光辉。

在英国温泽市政府有一个被称作是“讥笑无知的建筑”——市政府大厅。相传在300多年前,英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这位设计师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坚信自己的设计,并称“用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府的官员们,险些被送上法庭。  为此,莱伊恩陷入了两难境地,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就意味着公然与市政府的官员作对,市政府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相当于向“无知的权威人士”认错,也否定了自己的科学设计,有悖于自己坚持的科学准则。在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两全齐美的妙计,他请施工人员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是装装样子,其间留下了让人在地面无法察觉的缝隙。  时光一晃,300多年过去了。在这300多年里,市政府的官员换了一任又一任,但这个机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大厅的天花板也没有发生任何险情,支撑天花板的柱子依然是先设计的那一根。直到上世纪未,市政府在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 “弄虚作假”——后建的四根柱子与天花板之间并未接触,同时发现在中央柱子的顶端刻有一行小字:“自信和真理只需要一根柱子”。

无论是袁崇焕还是克里斯托·来伊恩在面对自己的领导或权威的否定时,所表现出来的无畏的勇气和聪明才智,都是令人敬仰的,他们人性上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之上。作为领导一定要慎重运用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是你手中随意挥舞的权杖,如果滥加使用必将危害社会,留笑柄给万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