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构造

 书玉屋 2012-10-08
建筑构造
第一章绪论
1、建筑按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分为:砖石结构、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大型板材建筑、钢结构、混合结构。
2、建筑的等级是建筑设计最先考虑的主要之一。
3、建筑的耐久年限待级以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共分为四级:(一)100年以上;(二)50―100;(三)25―50;(四)15年以下。
4、耐火等级标准主要根据房屋的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它的耐火极限来确定。
5、耐火极限是按规定的火灾升温曲线,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试验得到的。从受到火烧的作用起到失掉支承能力,或发生穿透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220℃时止的这段时间为耐火极限。
6、地震的强弱程度用震级和裂度表示。震级用来说明地震强度的级别;裂度是用来说明地震对震中和它波及范围的影响程度。
7、建筑工业化:通过具有现代化的生产运输起重设备,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手工业建筑方式。
8、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以作为尺度协调的增值单位,模数协调是在模数基础上的尺度协调。
9、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
10、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其基数为1/10M、1/5M、1/2M。
11、标志尺寸:用从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构配件、有关设备界限之间的尺寸。
12、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生产设计尺寸,构造尺寸加上缝隙尺寸等于标志尺寸。
13、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生产实有尺寸。
14、定位轴线是标志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的位置和构件间相对关系的基准线,是设计者首先要确定的,而且也是施工放线的依据。
15、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做开间,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做进深。
16、楼房的层高是指该层楼面上表面至上一层楼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17、净高是指楼面上表面至楼板底面下表面的垂直距离,有梁时按梁底计算,有吊顶按吊顶底面

第二章基础与地下室
18、一般民用建筑是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地面、楼梯、屋顶、门窗等主要部分组成。
19、基础是建筑物的墙或柱深入土中的扩大部分,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地基则是基础下部的土层,它不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建筑物的总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地基因此而产生应力和应变。
20、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f(Mpa/m2),即地耐力。
21、基础底面积与荷载和地基承载力的关系A(m2)≥F4G(kN)/f(kpa/ m2)
22、对地基的要求:1建筑物的建造地址尽可能选择在地基情况好或较好的地段,2地基的承载力要力求均匀,以防止不均匀沉降,3地基应有较好的持力层和下卧层;4尽可能采用天然地基。
23、人工地基的加工方法有三大类,即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
24、桩基是由桩身和承台梁(或板)组成,桩基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端承桩是将桩尖直接支承在岩石或硬土层上。摩擦桩只是用桩挤实软弱土层,靠桩壁与土壤的摩擦力承担总荷载。
25单桩承载之和大于群桩之和。
26、对基础的要求:(1)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2)基础属于隐蔽工程,应按设计图纸和验收规范施工和验收;(3)基础工程约占建筑总价的10%―40%,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27、基础埋置深度是指设计室外地坪基处底面的距离,超过5m深基础,不超过5m浅基础。
28、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即土层构造情况、地下水位情况和冻结深度情况。
29、土的冻结深度即冰冻线。在严寒地区,土的冻结深度可达2―3m。
30、按基础材料受力特点分:刚性基础、扩展基础(柔性基础)。
31、刚性基础:凡由刚性材料建造,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称为刚性基础。
32、按构造形式分:独立基础、条形(带形)基础、井格基础、筏片基础、箱式基础。
33、独立基础适合于地质均匀、荷载均匀和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
34、井格基础:柱下基础纵横相连组成井字格状,叫井格基础。
35、筏片基础:由整片的钢筋混凝土板承受整个建筑的荷载并传给地基,这种基础形似筏子,故称筏片基础,也称满堂基础。筏片基础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和梁板式。
36、箱式基础:将筏片基础的四周和顶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盒状的整体基础叫箱式基础。
37、按基础与上部结构连接方式分:整体连接和杯口连接。
38、刚性角:发生折裂破坏的方向与垂线之间的夹角。
39、混凝土的刚性角为45℃(b/h≤1),以防因石子堵塞影响浇筑质量,从而减少了基础底的有效面积。
40、梯形截面混凝土基础的斜面模板支设较难,且浇注时极易将其拱起。也可采用台阶状截面,支模和浇筑均较方便,但混凝土的用量较大。
41、砖基础的台阶宽高比容许值为b/h≤1.5。砖基础的砌筑方式为等高式和间隔式。
42、三合土基础,三合土是由石灰、砂和碎砖(石)组成的,扩展基础相当于倒置的悬臂板。
43、同时新建房屋的相邻基础宜埋置在同一深度上,并设置沉降缝。
44、新建房屋与原有房屋相邻,但新基础必须深于原基础时,为了不破坏原基础下扩散底面高差的2倍,并于新基础上用挑梁支承墙梁及外墙,新旧墙间留出沉降缝。
45、不同埋深的基础处理:应作成踏步形逐台下跌,每踏步高不大于500mm,踏步长不小于1000mm,以防止在陡然高差处墙体断裂或发生不均匀下沉。
46、在建筑物底层下面的房间叫地下室。
47、地下室按使用功能分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按顶板标高为分半地下室和全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为砖墙结构地下室和混凝土墙地下室。
48、地下室组成:墙体、底板、顶板、门窗、楼梯五大部分组成。地下室的外墙应按挡土墙设计。
49、地下室利用采光井进行采光,采光井三面侧墙、底板和防护篦组成。
50、保证地下室不潮湿、不进水是地下室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任务。
51、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底板下皮标高时,必须采用水平的和垂直的防水处理做法,并把它们连惯起来。
52、地下室的防水有内防水和外防水。
53、防水比防潮的做法复杂严密,这是因为防水是指防止有压力或浮力的水;防潮则是防止无压力的水。

第三章墙体
54、墙体是组成建筑空间的竖向构件。它下接基础,中搁楼板,上连屋顶,它重点建筑总重的40%―50%,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30%―40%。
55、墙体的分类:外墙、内墙、纵墙、横墙、承重墙、非承重墙(自承重墙、框架墙)、实体墙、空心墙、叠砌式墙、预制装配式墙、现浇整体式墙。
56、墙体的作用:承重、围护、分隔。
57、墙体结构布置方式:横墙承重,纵墙承重,横纵墙承重。
58、墙体的要求: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水防潮、材料要求工业化。
59、用砌筑砂桨将砌墙粘合而成的墙体称做砖墙,砌墙砖强度20%―35%。
60、墙体的强度,一般应选用不低于Mu7.5砖和不低于M5的砂浆砌筑。
61、砖墙段长度以半砖加灰缝(115+10)mm为递增基数。高度应为53+10=63mm的整倍数。
62、为了砌筑墙体的方便应在墙的转角处立皮数杆。
63、皮数杆:砌筑时,用来表标志砖层、砖缝、门窗、过梁、开间、埋件等标高的工具。
64、砖墙砌式的原则: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砂浆饱满、避免通缝。
65、砖墙的砌筑方式:全顺式、全顺全丁、丁顺相间、三顺一丁、三皮顺一皮丁、全丁式。
66、侧立砌筑的砖叫斗砖,内外皮斗砖之间离开较大空隙或填入松散材料叫空斗墙。
67、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成的墙体叫复合墙。
68、复合墙的做法有三种类型:一是在砖墙一侧附加保温材料;二是在砖墙中间填充保温材料;三是在砖墙中间留空气层。
69、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触的部分叫勒脚。作用:保护墙角;高度:距室外地坪500mm以上。
70、散水:建筑四周设置的外倾横坡覆盖层。宽度应大于房屋挑檐宽200mm,并应大于基础底外缘宽200mm,一般应<600mm。
71、寒冷地区的散水在施工前,应先做完勒脚饰面,后做散水。
72、明沟:建筑四周设置的带有纵坡的排水沟,纵坡不应<1%。
73、防潮层是用防水材料隔断水分上升的构造。
74、阻止水分上升的防潮层叫水平防潮层;阻止水分通过侧面侵害墙体的防潮层叫垂直防潮层。
75、不透水性地面和垫层把防潮层设置在室内陆坪以下60mm处。
76、透水性地面和垫层把防潮层设置在室内陆坪以下600mm处。
77、常用防水材料:油毡、沥青、防水砂浆、配筋细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78、常用墙身水平防潮层:一毡二油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防水砂浆砌砖防潮层、配筋细石混凝土带防潮层,基础圈梁代替防潮层。
79、窗台是窗洞中下部边缘部分。组成:窗间墙、洞口和过梁。
80、窗台宜出挑沿,挑出为60mm;且必须抹出滴水槽或膺嘴线,外窗台面一般应低于内窗台面。
81、墙体上开设洞口,支承洞口上部荷载的横向构件叫过梁。
82、过梁截面高度是根据洞口宽和荷载大小等条件决定的;过梁的形式是根据受力情况和立面要求选择的。
83、过梁形式分,有传统式与现代式;按施工方法分,有现场操作的与预制装配的。
84、钢筋砖过梁>2000mm,伸入两端不小于250mm。
85、圈梁的作用:加强砖造建筑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以抵抗由于基础不均匀的沉陷,或墙体受到振动和地震,或墙体超长超高超簿而失稳等情况引起的变形和开裂。
86、圈梁截面尺寸:圈梁通常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或等于240时,其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且应与砖皮数的整数相适应。
87、圈梁配筋:圈梁的配筋是按构造配置的,一般情况下,240mm宽时,上、下各配置2根,主筋可采用?8―?10,箍筋?6,间距250―300 mm。
88、洞口上的圈梁可以兼作过梁。圈梁应连续,封闭并在一个水平面上。
89、圈梁中断的补救:在该洞口的上方或下方增加一道附加圈梁与被中断的主圈梁搭接。
90、构造柱是从构造上起加固作用,但不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因而不称它为结构桩,而称构造柱,从而提高砖造房屋的整体抵抗变形的能力,在抗风荷载,抗振动尤其是抗地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91、构造柱布置在转折处,丁字接头处,十字接头处,楼梯间四周,疏散口,长墙中部。
92、最常用的是子母式烟道。
93、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94、变形缝是由于气温变化或建筑地基不匀或地震冲击会引起建筑开裂直至破坏,为了避免这种开裂所引起的破坏,人为的设置的缝隙叫变形缝。
95、伸缩缝的宽度:一般采用20―30 mm,为施工方便,取30 mm为宜。
96、伸缩缝设置的结构方案:单墙方案,双墙方案。
97、沉降缝处基础做法:偏心基础、悬挑基础、跨越基础。
98、沉降缝宽度:一般情况下的宽度为30―70 mm。较软的土质为50―150 mm。
99、沉降缝的设置部位:高差2层或6m以上,埋深相差较大,荷载相差较大,地基承载力相差较大,结构类型不同,建筑长度较大,建筑平面形状复杂,与旧建筑相邻。
100、防震缝设置部位:高差>6m,结构刚度差异大,有错层。
101、常用的小型砌块尺寸分三种类形,即标准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