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屏边三七

 chh71 2012-10-09

屏边三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屏边三七   
屏边三七

屏边三七又名野三七(马关、麻栗坡),香刺(屏边),土三七(马关),竹节七、白三七。 屏边三七是三七中的一个种。其功效和作用和三七相似。最直观的不同点是叶子的外形不一样。羽叶状分裂,长6—12厘米,宽2.5—6厘米,裂片不等大,中部的较大,两端的较小,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偏斜,边缘具锯齿和刚毛。而三七主要则是近圆形。有效成分含量上也有差别。

中文学名: 屏边三七
别称: 野三七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目: 伞形目
科: 五加科
属: 人参属

编辑本段描述字段

  多年生草本,高45-55厘米。根茎匍匐,有结节,节间极短,有凹陷的茎痕,节上有纤细的须根;根块状纺锤形。茎基鳞片近肉质,宿存;茎圆柱形,具条纹,绿色,无毛。叶为
  羽状复叶。

羽状复叶。

指状复叶,3枚轮生于茎端;叶柄长约4—7厘米,无毛;托叶卵形,长约2毫米,无毛;小叶5,稀7,膜质,叶有三种形态,最常见羽叶状分裂,长6—12厘米,宽2.5—6厘米,裂片不等大,中部的较大,两端的较小,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偏斜,边缘具锯齿和刚毛,主脉和7—11条侧脉在两面均显著,上面脉上疏生刚毛;小叶柄长3—20毫米,无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端,约具50—80朵花;花梗长8—10厘米,无毛;花小,淡绿色;花萼5齿裂,无毛;花瓣5,覆瓦状排列,长卵形至长椭圆形;雄蕊5,花丝与花瓣等长或稍长;子房下位,2室,花柱2,结合成1个,柱头稍膨大而微弯;小花梗长1—1.6厘米,纤细,至基部簇生多数线形小苞片。果近球形至球状肾形,直径约8毫米,成熟后红色,具种子2;种子近球形,白色,直径2—3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编辑本段分布及用途

  分布及生境:产云南东南部(马关麻栗坡屏边)海拔1100-1700米山谷潮湿林内,稀见。越南北部老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马关。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木种药用,有散瘀定痛、疗伤止血、滋补之效。

编辑本段药物信息

  【药 名】:屏边三七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的根。
  【功 效】:强筋健骨。
  【主 治】: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软无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等症。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2克,水煎服。
  【别 名】:野三七、香刺、土三七、竹节七、白三七(《植物分类学报》《云南植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云南东南部(马关、麻栗坡、屏边)。
  【拉丁名】:原植物屏边三七Panax stipuleanatus Tsai et Feng
  【考 证】: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中药化学成分】:根茎富含皂甙。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将有滋补、保健作用,并且口感好、无毒副作用的三七与有关的中药、食物相配伍,经过精心烹制而成的既可防病、治病,又是美味佳肴的食品,称三七药膳。三七药膳“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予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更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三七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用者在心理上感觉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