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学习提炼中心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提炼中心论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一、了解议论文 1、议论文的概念: 2、议论文的要素: 二、专题指导之提炼中心论点 (一)了解论点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中心论点: 2、分论点: 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二)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要求 1、正确: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误、区别美丑,所以,思想观点正确是首要的。 2、鲜明:作者在文中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毫不含糊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理解。 3、严密:论点的表达必须周密严谨,无懈可击,不给持有异议的人以可乘之机。 4、集中:在一篇议论文中,只能提出一个中心论点,全篇文章始终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论述,把道理说深说透,解决问题。 5、深刻:文中提出的论点,应该是作者对于事物的新鲜、独到的见解、能够深入的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一般化的老生长谈。 6、新颖: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要能发掘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内涵;要能挖掘出问题中隐含的更新、更有现实意义的观点。 (三)议论文提炼论点的入口及注意事项: 入口:1、谈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2、谈对陈旧观念的不同看法;3、谈对历史典故的偏颇评说。 注意事项:1、抓主要信息;2、角度多元化;3、立意要新颖;4、语言要简洁。 例1、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不脱离材料内容,提炼出一个合适的观点。 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冰心《谈生命》) 3、生命中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凄风。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火把,去迎接生命的挑战。(高建群《感谢创伤》) 观点:1黑暗过后是黎明,寒冬过后是阳春。 2热爱生命。 3风雨过后是彩虹。 例2、仔细阅读以下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 有一个人,在每年十月间都要和家人跋涉上百里,去看野鸭南飞。有一次出发前,他五岁的儿子吵着要带饲料去喂野鸭。他听了很高兴。就这样,以后的每一年,一家人都不辞劳苦地带着饲料去喂野鸭。十年后,当这家人再去时,却发现这里的野鸭只是高兴地围在他们身边乱叫,根本不再南飞。 观点提炼参考意见: 2、站在野鸭的角度来思考: 观点提炼参考意见: d、拒绝诱惑,才能保证自身的发展。 例3、朗读寓言《猪八戒照镜子》。先进行小组讨论,后向大家展示本小组的观点。 猪八戒捡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他顿时火冒三丈,举起钉耙将镜子打得粉碎。 观点提炼参考意见(逆向思维) 猪八戒: 1、爱憎分明。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镜子:1、婉言胜于直言。2、忠言“顺”耳利于行。3、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 (五)提出中心论点的技巧 1、开门见山法: 例1:《劝学》 例2:《六国论》 2、释题入篇法: 例:《舍生取义赞》 我赞美“舍生取义”。因为“舍生取义”是千百万仁人志士的人生哲理,它激励人们为了真理和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崇高、圣洁,它使一切见利忘义之辈、苟且偷生之徒变得渺小、丑恶。 3、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1: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诠释回报》) 例2: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 4、引名言、诗文 例1: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例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所以,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5、对比引入法:运用对比引入法,可直接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辩证说理 、对比鲜明 、判断曲直、深刻有力。 例1: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就难得成就事业。由此,我们可以说:勤则成事,惰则败业。 例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立谏言者事业有成而名垂千古,拒忠言者祸国殃民而遗臭万年。 三、小试牛刀,根据下列要求运用以上方法提炼中心论点。 (一)读下面的材料,请判断下面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第一组: 1、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没有个人主见。 3、假如有一个同学的反面观点写道:“我们应当相信谁呢?” 教师点拨: 考生的意思实际上是: 1、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没有个人主见是可悲的。或:不要做没 3、疑问句不能表达观点。 第二组: 1、在困难面前不要屈服。 2、不要过分迷信经验,要敢于尝试。 教师点拨: 第三组: 1、正确的行为或许来源于独立思考。 2、真知也许从实践出。 教师点拨: 论点必须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第四组: 以下面的这句话作为论点行吗? 教师点拨: 论点参考: 小马作出过河的决定 小马不知相信谁的 小马如何鉴别是非 小马不知真知从哪里来 小马尝试过河 小马一味讨主意 (二)请以“宽容”为题,运用“引用名言法”写一则议论文的开头。 参考:“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实属至理名言。其实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我们自己。给别人一些空间,你获得的将是一片蓝天。让我们拥有这片蓝天,拥有宽容吧! (三)请以“人生的价值”为题,运用“对比引入法”写一则议论文的开头。 参考: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 (四)问你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 请以“幸福”为题,选用排比点题法,写一段议论文的开头。 参考:幸福是课堂上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幸福是放假时母亲在村口翘首以盼的身影;幸福是茫茫人海中陌生人向你展开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真心去感受。 (五)以“尊严”为题写一个开门见山式的开头 参考:(1)人要活得有尊严。做人就要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 (2)丢失尊严就是丢失了做人的根本,没有尊严就等于没有了做人的骨气。一个有骨气的人,都是一个极其有尊严的人。 (3)任何人都有尊严,不要伤害他人的尊严。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赢得尊严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六)荀子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人生要善于清零”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1:清零过去,是破茧而出的蝴蝶告别昔日的束缚,开始崭新的生命;清零过去,是冉冉而起的红日告别黑暗的禁锢,开始美好的一天;清零过去,是展翅高飞的雄鹰告别曾经的荣耀,开创更辉煌的人生。一味地陷入昔日的痛苦中而无力自拔的人是可怜的,一味地陶醉于昔日的成功而不思进取的人是可悲的。所以,人生要善于清零。 参考2:清零昨天,轻装上阵。望不尽天涯路,歌不完心中事,割不断心中愁……如此种种,盘踞在心中,让我们不快活。君不见,有人沦陷在昔日的痛苦与懊悔中,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人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止步不前,蹉跎了岁月。可见,唯有清零昨天的苦和甜,我们才能蓬勃生长,才能展开双翅,飞向成功。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清零昨天,轻装上阵。 四、学以致用,按照要求写作 以“不走寻常路”为题作文,从大处讲,紧扣改革开放30年,我国所走过的不同寻常的道路;从小处言,也为开始自我人生设计的初中毕业生提供了话题。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走寻常路”里的主角可以是考生,也可以是他人,如父母、同学甚至是自己熟悉的老师;“路”可以带有象征性,如改革之路、发展之路、学习之路、人生之路等,也可以是现实中的路,如登山、游览、意外等;“不寻常”则要求学生可以从个性和创新等角度去思考,别出机杼、独创一格,呈现当代中学生独具个性的人生追求。 范文: 路漫漫,道途遥远。千百道曲径通向的幽处又在何方,开放禅房花木的馥郁芳香,上下求索,寻觅真正不寻常的道路,寻心中诗情画意的梦想。 路在脚上彷徨,向左向右,选择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启程,执着地追逐心中日月的希冀。 古色古香的绍兴,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是那个伟岸的身影高举着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呐喊中国的希望。他曾留学日本,学习医术欲以拯救遍体鳞伤的中国人。直到那段黑白色的电影演绎着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国心,他醒悟了,抛下了手中的手术刀,毅然拿起笔墨,浓重的是墨香熏染了中国人执迷不悟的心,唤醒了东方雄狮的尊严,振奋了炎黄子孙的灵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曾经彷徨,但挣脱了风筝的束缚,呐喊生命的心灵乐章。 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巨人--鲁迅。他不走寻常路,但却用笔杆敲响了时代的钟声。 旧上海滩华灯初上,缤纷的霓虹闪烁着虚情假意的浮华。在喧嚣中宁静心灵,寻觅真正的存在。走进一条深邃的小巷,青砖黑瓦诉说着她历史的积淀,镌刻着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巷底,翠绿的藤蔓爬上旧式洋房的白墙。那个独倚栏杆的女人也曾有过青春年少,可在她的眉尖却凭添了几丝相思的泪光。她不甘于家庭的束缚,与丈夫离婚,一个人写诗,一个人作文,走上了文化才女的道路。她没有相夫教子,没有家庭的牵挂。可是,她却有她<<半生缘>>的缠绵,有她<<倾城之恋>>的跌宕,有她<<小团圆>>无尽的遐想。 她,那个时代的文化才女--张爱玲。她不走寻常路,但却用笔杆绘画时代的风景。 选择,曾令多少仁人志士守着空荡荡的港湾。李白不走寻常路,仰天大笑出门去,寻觅杯中酒香,空中月光;高觉慧,巴金笔下的<<家>>,他踏着那一波碧水远去......多少迁客骚人,不苟于世俗的羁绊,不走寻常路,去追寻心中的完美。 不走寻常路--用笔来生活,用笔来叙述。他们的诗情,流出一汪碧海;他们的梦想,绽放了满畦的繁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