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桐君采药人”周根富

 天目桐君采药人 2012-10-09
“桐君采药人”周根富
     “桐君采药人”周根富是我在桐庐县分水地区中的第一个采访、跟踪的民间中医对象,老人今年63岁,是桐庐地道的民间山草药传承人。老人常年在桐庐广阔的山区采药,用这些山草药为当地的百姓治病。之所以老人被我确定为第一个采访、跟踪的对象,是因为老人有着丰富的看病经验和能采“桐君草药(山草药)”三百余种。周根富老先生做人很随和,对人和蔼可亲,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老人跟我说,目前能自采山草药的传承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由于加上中医人的保守思想,山草药文化的传承是当今中草药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一大难题。老人跟我说,他自己的子女都不愿学习山草药知识,他现在还能再干几年,目前他想收一个人作为徒弟,以便能让山草药文化得到传承。
       说起从医的经历,这还跟他的父亲周子言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父亲是丽水市青田县人。1937年为了躲避日本侵华战争,周子言只身来到桐庐瑶琳毕浦村。为了谋生,他的父亲在当地烧炭为生,闲余时间还上山采集草药为附近的村民治病。他的父亲从祖上传承了治疗心脑血管、骨折增生、坐骨神经、中风及后遗症等疾病的祖传秘方。解放以后,周子言定居在毕浦一个叫“糁源”的自然村,在那里成家立业。由于受到父亲中草药知识的熏陶,周根富从小就喜欢中草药,认识了上百种中草药和了解了它们的药性。由于有这个基础,村里保送周根富学习中医,1974年24岁的周根富就在村里当起了“赤脚医生”。1980年当了六年“赤脚医生”的周根富,由于当时县里大力号召群众发展养“意大利蜂”,30岁的周根富于是响应县里的号召,在外面养蜂长达10年之久, 在养蜂闲暇之余,他还能为当地的老百姓看病,期间还结识了一些中草药爱好者。他还意外得到治疗白癜风的中草药配方,对初发的白癜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束10年的养蜂生活,周根富来到了分水镇,在分水镇的老综合市场开了一家中草药药铺至今。
      周根富师傅在分水摆草药铺已经有二十多年,从事中草药研究已经40余年,他所有的中草药都是他亲自从桐庐山区的高山上采集来的。由于药材是桐庐当地的“桐君草药”,很多药材是桐庐山区各地高山上采来的,中草药很正宗,山草药药材很让人放心。在闲谈之余,我问起了周师傅以前治疗的病人当中很有成就感的是什么?周师傅跟我说,他最有成就感的是治疗骨质增生疾病,他一共治好50多个求治者,最快的18天就看好,最迟的35天看好。第二个就是治疗坐骨神经疾病,他说坐骨神经疾病有两种,一种腰椎盘凸出引起的,还有一种是坐骨神经本身病变引起的。搞清这两种情况以后下药,是根治坐骨神经疾病的关键。来找他求治的人一共有10余人,都被治好了,都看好了,他心里觉得很有成就感。还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也是他的专长。比如脑血栓,他看好10余人,来找他的人都看好;比如高血脂,他看好10余人,他说一般都能看好;比如高血压,吃了他的草药,能把血压降下来,但不能彻底根治。对于中风及后遗症,他用草药治好七八人,在这方面有一定研究和传承(祖传)。在谈到中草药传承方面,我问周师傅是否想带一个徒弟?周师傅跟我说,他也在想带一个徒弟,希望能把这些传承下去,我跟他说,希望他能带我做徒弟,周师傅满口答应了。周师傅叫我有空跟他到山上去采药!
      今年10月1日,我和周师傅预约一起在分水的山区里采药。在采药的途中周师傅一边走一边教我认识路边的山草药。在路上,我们看到了有一颗像“淡竹叶”的植物。周师傅说,这颗草很像“淡竹叶”,但挖下去的根没有像“麦冬”一样的块根,就不是淡竹叶。果然一锄头挖下去,没有像麦冬一样的块根。周师傅说,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挖“天青地白”(细叶鼠曲草)。没多久,我们很快挖到了很多,很多年前就知道这个草药名,我直到现在才认识,真是太兴奋了!周师傅说,“天青地白”山草药在分水地区就在这里最多,由于山田荒芜,长出了很多高草,“天青地白”被遮挡阴死了。在回来的路上,我们相约明年开春到这里把高草劈去,让“天青地白”草药得到发展!周师傅跟我说,桐庐的某高山上还有一块野生的“三叶青”基地,这块基地由于在高山无人区,只有他知道这块基地,他想带我去看看这块“三叶青”野生基地。我心里也在想,一定要花五年的时间,把桐庐的“桐君草药”(山草药)分布搞清楚,并认识和记录下这些草药,最终建立一块“桐君百草园”,我期待着这个愿望早日实现!我要谢谢周师傅,我将一直关注着民间中医的队伍建设和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