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语堂】惊涛拍岸:陈海良最近书法精品贺岁展

 自语堂 2012-10-09

 

【自语堂编藏】
 
发表于 2010-2-12 14:19

 
惊涛拍岸
陈海良最近书法精品贺岁展
 
 
 
 
 
 
 
DSC06227 副本副本.jpg
 
chenzhaopian.jpg
 
 
 

惊 涛 拍 岸

书法,书法家( F% t4 V) P0 E, q
----陈海良书法研究管见


齐玉新

bbs.& ^$ a' O; o/ c( R
书法,书法家$ Z. K5 L# n- r6 D
; h3 m: ^; z+ y7 G* p  ]
窃以为,如果把2000年新纪开始当作中国当代书法的一个分水岭的划分界限,应该算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那正好是最后一届中青展结束并且新一届中国书协换届开始,这意味着以张扬个性、鼓励探索的中青展时代结束了,是新一届书协领导集团对于国展审美标准、对于新时代书法走向的一个开始。从此以后,当代书法对于传统的挖掘与继承完全进入了一个更深入的阶段。因此说,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审美标准宣告了当代书法创作新时期的大潮开始了。直到全国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新时期书法正式奠定了发展方向。
 
当我们扫描目前活跃在书坛的中青年书法家时,会发现这个群体基本可以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中青展时代沉淀出来的那些个性鲜明、技术成熟的作者(后来成为流行书风的主力);另一部分就是中青展以后这十年成长、遴选出来的新时期精英。也正是这些人,构成了当代书法发展的主力,他们在理念、思想、技术、审美上影响着整个当代书法的创作以及取法,他们,构成了当代书法的发展大框架。陈海良就是这个时期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重镇书法家!
中国书法家论坛* s: A  |6 Y  N. n# W
新时期书法,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愈来愈趋向于专业性,尽管书法自古以来仅仅是文人士大夫的一种余事,然而作为一种极其抽象的线条造型艺术,其技术的专业性高度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书法中的各种技术要素也由原来的朦胧状态逐步清晰起来。从这十年的书法大潮中,我们不难发现踊跃出来的优秀书法家,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着受过专业教育的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无疑是当代新时期书法的一个进步!陈海良毕业于南师大首届书法本科生,有着书法专业系统教育的背景,得到尉天池、马士达、周玉峰诸名家亲授,复又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如此经历,使得他具备了当代书法走向专业性的基本条件。
 
中国书法家论坛海良曾经跟我说过,南师大毕业后,他要搞书法还要搞个人书法展,为了这个理想,去企业做过推销员,甚至爬过高高的大烟囱,最后成为一个企业的法人。当这些生活的历练成为一种人生能量的时候,当他的心智和思想成熟以后,他又回到了他心爱的书法艺术上面。他还说,离开书法这么多年他居然不知书法圈的事情包括那些大名鼎鼎的书法风云人物,就连书法圈流行什么都一概不知,也正是如此,他一心写着自己的字,走着不与人同的道路。一出道,就接连获得了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三、四届正书展“全国奖”,中国首届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包括后来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直至登顶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他说,我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往前走,我不跟风。一个人要想在某一项事业上成功,没有特立独行的倔强性格与自信是绝对不行的。如果,亲身接触过陈海良的话,你一定觉得他的言谈举止,个性鲜明!艺术的个性来源于人的个性。

陈海良各体皆擅,无论大草、小草、楷书、隶书、魏碑都个性鲜明。如果对其书法做研究的话,我以为他的大草以及小行草是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这也正是他对新时期书风影响比较大的两种书体,我甚至想,陈海良的书法意义也正在于此。很多人以为,陈海良主要吸收了杨维桢书法技法和体势,我却以为如果对陈海良的分析仅仅停留在他取法某一家一体的狭隘视角中,难免片面。从大字、小字行草作品中不难看出,上至魏晋下至明清诸家,他无不涉猎,然而对于古人的用笔技术,线条质感,笔画形状、结字体势、倾斜角度、左右上下行气、空间营造、线条穿插、书写节奏。。。凡此种种书法视觉元素,都有出处而又显己意,这应该是其对于古代经典书法的深刻理解,这也说明他对于古代经典的解读有着自己的发现,理解和捕捉。发现之后需要整合,不能整合就不能塑造新的自我,这个海良又做到了。所以,审视他的小行草书,会发现在线条的处理上他时而运用魏晋研媚婉约的笔姿,时而运用明清丰厚圆劲的粗线,时而运用唐草飞动细润的细线,侧锋与中锋在一个线条组合、一个字、一组字的交替使用,使得用笔变幻莫测,这种不拘一家一法而又笔笔合辙的高超书写技术,没有超人的才情与良好的技法是无法驾驭的。其小行草结构坚劲挺拔,或单字、或组合、或庄重、或飞动,通篇营造了雅致且恣肆的气象。听圈内人讲,海良这种小行草被称之为“常州样”,作为一个曾经属于常州骄傲的书法家,他的小行草已经不仅仅属于陈海良自己,而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域甚至一个时期的风格面貌,难怪追随着众。这些年,模仿陈海良小行草风格的诸多作者频繁在国展中获奖、入展也能够说明,他这种书体对于新时期书风的巨大影响。这或许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国展现象,更应该是一种新的书法审美倾向吧。
 
气势连绵、体势飞动、撼人心魄的艺术特征,使大草成为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一种书体。自古以来,令无数书法家醉心于此。陈海良,在书法上的最具个性、最令当代书坛称道的也是大草!我曾经开玩笑说,写大草需要身材略矮、体格壮实,如此底盘才稳,才能纵横挥洒。其实,做大草更需要的是胸中一种气贯长虹的气势,这是一个书法家骨子里面的性情和才情使然的。十几年前,明清调大行草书火爆了几年便偃旗息鼓,于是书坛开始质疑明清大草的格调和拓展空间的问题。但海良的大草却依然以明清为根基,面对明清大草的开张格局遗貌取神,上溯魏晋探究其源。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至明朝中后期,诸如王铎等明清大行草代表书家,尽管他们沿承了以二王为主的魏晋书法体系,但他们基本没有见过魏晋时期的(包括唐摹本)的墨迹,仅仅面对的是唐刻拓本,在“拓而为大”的创作手法上,是否这些明清大行草代表书家对于魏晋的用笔技术有所缺失呢?而今天的书法家,却有着资源上得天独厚的条件。由此我想到了陈海良的大草,他以明清大行草为框架,用今天所见到的魏晋墨迹中解析出来的用笔技术更好的诠释了笔墨线条,这一点或许当代人在直接取法明清调上也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吧?比如王铎、傅山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只好用米芾假设为魏晋,后人又把王铎、傅山诠释为全部明清大行草技术,于是技术的丰富性打了折扣。从这两年海良的大草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就在用魏晋的用笔技术在整合着明清调大行草的线条,如此究其源的取法思想不能说不是他的聪明之处。所以,当今天我们见到他的大草作品时,大格局以及技术含量较之明清没有丝毫的衰减,反而在保持明清大行草格局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风格面目和技术特点。对于当代书法的审视,我反对厚古薄今的思想,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源的丰富以及专业的教育和训练,新时期的书法正在不断的进步和上升,历史总在进步,这一点我坚信。所以,对于陈海良书法的研究,我们也保持一种纵向的思维。如果,仅仅把陈海良当作新时期一个书法人物来横向比较,这个意义是不大的。这就如同我们仅仅考虑张旭光、陈忠康在当代写得好不好一样,而更应该审视他们在继承古代经典上面,有什么值得新时期书法发展去研究和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问题。
 
当新时期书法,二王或者魏晋小行草书占据主流书风的时候,大草以及其他书体对于古典经典书法的开掘显得尤为重要。陈海良,作为新时期书法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和特立独行者,在开掘明清调大草上的成绩是不容忽视的,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研究的问题,或许更应该看作是一个书体风格体系的研究范例,对于他的大草之路应该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分析的地方,包括得与失的研究。
 
我很喜欢唐代诗人韩偓“若叫临水畔,字字恐成龙。”这两句形容草书的诗句,但每当面对陈海良的草书作品,我却总感觉到的是苏东坡的那个词句----惊涛拍岸!
 
 2010年2月14日凌晨再稿书法,书法家7 f4 L1 J2 j5 T+ T/ B1 f7 L
 
考虑到大过年的大家看帖不容易
于是陈海良博士决定拿出最新的作品集50本
奖励给认真看帖、读帖、回帖的朋友们
50本哇,大手笔!
本次赠书活动由“益华投资”负责具体事宜
声明:陈海良最新作品集只赠不卖!
 
 

1,东坡论书,22cm,35cm.jpg

1,东坡论书2.jpg
1,东坡论书3.jpg
1,东坡论书4.jpg
1,东坡论书5.jpg 
 
 
 

2,临书谱,18cm,27cm.jpg

2,临书谱2.jpg 
 
2,临书谱3.jpg 
 
2,临书谱4.jpg
 
 
 
 
 

3,古诗一首,120CM,240CM..jpg

3,古诗一首2.jpg 
 
3,古诗一首3.jpg 
 
3,古诗一首4.jpg
 
 
 
 
 

4,作品纵330cm横69cm.jpg

4,作品2.jpg
 
4,作品3.jpg
 
4,作品4.jpg 
 
 
 
 
 

5,刘禹锡《陋室铭》,45CM,45CM..jpg

5,刘禹锡2.jpg
 
5,刘禹锡3.jpg
 
5,刘禹锡4.jpg 
 
 
 
 
 
6,庄子齐物论,33cm,180cm.jpg
 
6,庄子齐物论2.jpg 
 
6,庄子齐物论3.jpg 
6,庄子齐物论4.jpg 
 
 
 
 
 
7,临书谱18cm,27cm.jpg
 
7,临书谱2.jpg 
 
7,临书谱3.jpg 
 
7,临书谱4.jpg 
 
 
 
 
 

8,洛神赋,35cm,600cm..jpg

8,洛神赋2.jpg 8,洛神赋3.jpg
下载 (82.63 KB)
2010-2-12 18:54
8,洛神赋4.jpg
下载 (127.75 KB)
2010-2-12 18:54
 
 
 
 
古词一首67cm,200cm
9,古词一首67cm,200cm..jpg
 
9,古词一首2.jpg
 
9,古词一首3.jpg
 
9,古词一首4.jpg 
 
 
 
 
 
11,唐诗二首2.jpg 
 
11,唐诗二首3.jpg 
 
11,唐诗二首4.jpg 
 
 
 
 
 

东坡诗文,20cm,460cm,.jpg (917.28 KB)

12,东坡诗文,20cm,460cm,.jpg

12,东坡诗文2.jpg 12,东坡诗文3.jpg
 
12,东坡诗文4.jpg
 
 
 
 
 

古诗数首,33CM,720CM..jpg (963.41 KB)

下载次数:175

2010-2-12 18:58

13,古诗数首,33CM,720CM..jpg

13,古诗数首2.jpg 13,古诗数首3.jpg
下载 (166.92 KB)
2010-2-12 18:58
13,古诗数首4.jpg 
 
 
 
 
 
14,十里四时对联2.jpg  14,十里四时对联3.jpg
 
14,十里四时对联4.jpg
下载 (68.67 KB)
2010-2-12 18:59
 
 
 
 
 

15,论书一则,35cm,270cm..jpg (98.72 KB)

下载次数:40

2010-2-12 18:59

15,论书一则,35cm,270cm..jpg

15,论书一则4.jpg
下载 (37.9 KB)
2010-2-12 19:00
15,论书一则2.jpg
15,论书一则3.jpg
 
 
 
 
 

16,久知到处对联,33cm,270cm..jpg (163.11 KB)

下载次数:73

2010-2-12 19:01

16,久知到处对联,33cm,270cm..jpg

16,久知到处对联2.jpg
下载 (63.9 KB)
2010-2-12 19:02
16,久知到处对联3.jpg
 
16,久知到处对联4.jpg 
 
 
 
 
 
 
 

17,放怀得意对联,25cm,200cm..jpg (153.47 KB)

下载次数:44

2010-2-12 19:02

17,放怀得意对联,25cm,200cm..jpg

17,放怀得意对联2.jpg
下载 (36.98 KB)
2010-2-12 19:02
17,放怀得意对联3.jpg
 
17,放怀得意对联4.jpg 
 
 
 
 
 
 
18,庄子逍遥游2.jpg 
 
 
 
 
 
19,古诗数首2.jpg
19,古诗数首3.jpg
 
 
 
20,杜甫诗二首,50cm,880cm..jpg
 
20,杜甫诗二首2.jpg
下载 (169.89 KB)
2010-2-12 19:05
20,杜甫诗二首3.jpg
 
 
 
 

21,论书数则,60cm,720cm..jpg (667.77 KB)

下载次数:127

2010-2-12 19:06

21,论书数则,60cm,720cm..jpg

21,论书数则2.jpg
下载 (151.44 KB)
2010-2-12 19:06
21,论书数则3.jpg
21,论书数则4.jpg
下载 (147.92 KB)
2010-2-12 19:06
22,古诗一首2.jpg
 22,古诗一首3.jpg
 
22,古诗一首4.jpg 
 
 
 
 
 
 

23,古诗一首,120cm,240cm..jpg (454.5 KB)

下载次数:74

2010-2-12 19:08

23,古诗一首,120cm,240cm..jpg

23,古诗一首2.jpg
下载 (79.02 KB)
2010-2-12 19:08
23,古诗一首3.jpg
 
23,古诗一首4.jpg 
 
 
 
 
 

24,东坡论书,35cm,880cm..jpg (1.26 MB)

下载次数:239

2010-2-12 19:09

24,东坡论书,35cm,880cm..jpg

24,东坡论书3.jpg
下载 (160.98 KB)
2010-2-12 19:09
24,东坡论书2.jpg
 
 
 
 

25,东坡论书,35cm,880cm..jpg (1.12 MB)

25,东坡论书,35cm,880cm..jpg

25,东坡论书2.jpg
下载 (121.12 KB)
2010-2-12 19:10
25,东坡论书3.jpg
 
 
 
26,隶书对联2.jpg
26,隶书对联3.jpg
 
 
 
 

27,大草六条屏45cm,250cm.jpg (420.54 KB)

27,大草六条屏45cm,250cm.jpg

27,大草六条屏2.jpg
下载 (204.21 KB)
2010-2-12 19:11
27,大草六条屏3.jpg
27,大草六条屏4.jpg 
 
 
 
 
 

28,33cm,33cm..jpg (194.94 KB)

28,33cm,33cm..jpg

 
 
 
 

29,33cm,33cm..jpg (204.34 KB)

29,33cm,33cm..jpg

 
 
 
 

30,33cm,33cm.jpg (163.28 KB)

30,33cm,33cm.jpg

 
 
 

31,33cm,33cm.jpg (198.52 KB)

31,33cm,33cm.jpg

 
 
 

32,南山春秀图,67cm,200cm..jpg (191.04 KB)

32,南山春秀图,67cm,200cm..jpg

 
 
 
33,书画合璧,归去来辞2.jpg
33,书画合璧,归去来辞3.jpg
 
 
 
 
 
34东坡论书,28cm,84cm.jpg (301.06 KB)

东坡论书,28cm,84cm.jpg

东坡论书2.jpg 东坡论书3.jpg
 
东坡论书4.jpg
 
 
 
 
 

35古人诗,21cm,364cm.jpg (556.2 KB)

古人诗,21cm,364cm.jpg

古人诗2.jpg
下载 (313.37 KB)
2010-2-12 19:15
古人诗3.jpg
古人诗4.jpg
下载 (180.35 KB)
2010-2-12 19:15
古诗数首,28cm,84cm,.jpg
下载 (345.14 KB)
2010-2-12 19:15
古诗数首2.jpg
古诗数首3.jpg
 
古诗数首4.jpg
 
 
 
 
 

这是最新的几件精品图片

 
1-1.jpg
下载 (148.66 KB)
2010-2-15 23:56

1-1a.jpg
1-1b.jpg
 
1-1c.jpg 
 
 
 
 
 
2-1.jpg
下载 (120.33 KB)
2010-2-15 23:57
2-1a.jpg
下载 (29.19 KB)
2010-2-15 23:57
2-1ab.jpg
 
2-1abc.jpg 
 
 
 
 
 
3-1.jpg
3-1a.jpg
3-1ab.jpg
 
3-1abc.jpg 
 
 
 
 
 
 
4-1.jpg
下载 (257.94 KB)
2010-2-15 23:58
4-1a.jpg
4-1ab.jpg
4-1abc.jpg 
 
 
 
 
 
5-1.jpg
下载 (252.3 KB)
2010-2-15 23:59
 
5-1a.jpg
下载 (163.54 KB)
2010-2-15 23:59
5-1ab.jpg
5-1abc.jpg 
 
 
 
 
 
 
6-1.jpg
下载 (410.97 KB)
2010-2-15 23:59
6-1a.jpg
6-1ab.jpg
6-1abc.jpg 
 
 
 
 
 
 
DSC_2096.jpg 
DSC_20961.jpg
下载 (66.32 KB)
2010-2-16 00:00
DSC_209612.jpg
 DSC_2096123.jpg
 
 
 
 
 
 
 DSC_2097.jpg
 DSC_20971.jpg
下载 (111.58 KB)
2010-2-16 00:01
DSC_209712.jpg
 
 DSC_2097123.jpg
 
 
 
 
 
 
 DSC_2098.jpg
下载 (127.33 KB)
2010-2-16 00:01
 DSC_20981.jpg
下载 (120.81 KB)
2010-2-16 00:01
DSC_209812.jpg
 
 DSC_2098123.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