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笑熬浆糊糊 2012-10-10

鬣羚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鬣羚

鬣羚也叫明鬃羊,属牛科,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将其与驯鹿、驼鹿和麋鹿一起称为“四不像”。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因其最早在印尼的苏门答腊被发现的,因此又叫苏门羚。而浙江省富阳市湖源乡上南坞村的村民则因其体型像羊,称之为牧羊。在国内,目前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四川、云南、西藏、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鬣羚,又叫明鬃羊,典型林栖兽类,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主要活动于海拔1000~4400 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外形似羊,略比斑羚大,雄兽和雌兽之间的大小差别不显著。 它的体长为140—190厘米,体重50-100公斤,肩高86—110厘米,尾长9—16厘米,两只耳朵特别狭长,似驴,可达19—21厘米,端部较尖,雌雄均有一对短而尖的黑角,短而光滑,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介于两耳之间,距离较远,形状较为简单,两角自额骨的后部长出后,平行而稍呈弧形往后伸展,角的横切面呈圆形,末端较尖,角的表面具有环状的棱及不规则的纵行沟纹,角尖处较为光滑,长度为20—26厘米,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粗13一16厘米,最长的纪录得自喜马拉雅山地区,为32.4厘米。自角基至颈背有长十几厘米的灰白色鬣毛,甚为明显。颈背有鬃毛,吻鼻部黑色,吻端裸露,唇的周围有髭毛,有明显的球囊状眶下腺,其开口处有一撮丛毛[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鼠鼷部具2对乳头。身体的毛色较深,以黑色为主,杂有灰褐色毛,毛基为灰白色或白色。暗黑色的脊纹贯穿整个脊背。上下嘴唇、颌部污白色或灰白色。前额、耳背沾有深浅不一的棕色。头后自角的基部到颈背的鬣或鬃毛很长,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为白色或灰白色,也有的杂以棕色、黑色,长度约为15—20厘米,由颈部下披,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四肢的毛为赤褐色,向下转为黄褐色。尾巴不长,与身体的色调相同[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全身被毛以黑褐色为主,稀疏而粗硬,杂以灰褐色,毛干基部黑,末端色浅,颈部有白色长毛,四肢由赤褐色向下转为黄褐色。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四肢粗壮,强健有力,蹄短而坚实,适于在山崖乱石间奔跑跳跃[5]。  鬣羚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但也逐步北移到北纬33度左右的地区,分布范围北起我国西北的秦岭和青海的湟水河谷一带,南至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包括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和尼泊尔、克什米尔、印度、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地[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国内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大部分省区以及四川、云南、西藏等西南山地,以甘肃,青海,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四川,云南,西藏,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为主[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鬣羚栖息于海拔1000~4400 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偶尔也到草原活动,生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树林、竹林或灌丛十分茂密,另一个是地势非常险峻[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能够在最陡峭的岩石上行走自如,在乱石溪谷之间也能跳跃如飞。奔跑时速可达80公里。除了有良好的视力与平衡感外,最重要的是它们有擅长在岩山上行走的小蹄子,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副蹄紧紧抓住地面,以坚硬的主蹄支撑身体的主要重量,足缘柔软富有弹性的角质层能够增加附着力,避免失足危险[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鬣羚每年繁殖一次,在秋季的9—10月发情交配,逐偶时雄兽之间也有激烈的恶斗,获胜的一方才能与雌兽交配,败者有时甚至会被顶死。雌兽的怀孕期约为8个月,幼仔多半于翌年5月下旬至6月初出生,每胎产1—2仔,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幼仔出后毛一干便能直立吃草,几小时后便可随母羊一起活动。幼仔2—3岁时性成熟,但2岁时仍然跟随雌兽一起生活,3岁才开始独立活动。寿命约15年[6]。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一般结成5、6只小群生活在一起,以各种杂草、树叶为食。性情比较孤独,除了雄兽总是单独活动以外,雌兽和幼仔也最多结成4—5只的小群,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从不见较大的群体。早晨和傍晚出来在林中空地、林缘或沟谷一带摄食、饮水,主要以青草、树木嫩枝、叶、芽、落果和菌类、松萝等为食。粪便呈散堆状,每次排10粒[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夏季喜在大树下、灌丛中及巨岩间等僻静之处休息;冬季常到岩洞中避风、过夜。有较为固定的往来觅食的小路、休息场所及排粪地点,平时或出没于悬崖绝壁之间,或隐身于密林之中[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每个个体或小群都占有一定的领域,由于具有发达的眶下腺和蹄腺,可以用其分泌物在栖居范围边缘的树木或灌丛上作领地的标记。极为善于攀登和纵跃,能在最陡峭的悬崖绝壁之间行动自如,或在乱石溪谷之间跳跃如飞。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这是因为它的蹄子是由两个紧密靠在一起的蹄组成,前端窄尖,后端宽阔,四周环以角质,中央为柔软的部分组成,就像一个吸盘,使其能够稳稳地站立或跳跃在陡岩之上。此外,在它的四肢底部还具有灵敏的外周感受器。在活动时,蹄子接受底部的刺激后,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感受器可以将其转换为一种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又把接受到的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再传递给四肢上的各种不同的肌肉组,从而调节身体重心的平衡。在受到惊扰时,它能沟迅速奔跑,跳过险恶乱石,攀登到悬崖峭壁之上躲避敌害,逃脱之后便不会再返回[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在被逼迫得无路可逃的时候,就用两只后蹄支起身体,直立起来,腾出两只前蹄拼命地往岩石上敲击,发出“嘎嘎”的脆响,或者是往肚皮上象擂鼓一样地“咚咚”敲打,声音响彻寂静的山谷,借以威吓敌害。如果这一招不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也会奋起自卫,勇猛地用角进行坚决的反扑,攻击对手。成年的雄兽性情较为凶猛,体强力壮,常常能冲出天敌的包围,或战胜体形不算太大的对手,将其顶到悬崖之下[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2002~2004年采用检查自然死亡个体的胃内容物和在野外直接观察鬣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采食植物种类中的两种方法,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鬣羚的食性进行了研究。在38只死亡鬣羚的胃内容物和49个采食地中共记录到鬣羚采食的植物121种,其中木本植物72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占食物种类的60%;草本38种(包括2种竹子),占31%;其余11种分别为藤本3种、苔藓和蕨类6种、菌类2种,占9%。鬣羚在夏季采食的植物种类最多,有92种;冬季采食的只有43种。植物的嫩枝和树叶是鬣羚的主要食物。在研究地区中,鬣羚和羚牛食物重叠比例超过30%,冬季重叠的比例高达48%[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鬣羚在20世纪初时还很多,可是随着近百年的捕杀,其数量正在迅速减少,粗略估计全国的鬣羚约有5万只左右。其中,广东山区约残存500只;另据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在西藏地区的野外考察,估计数量有3840±1100只[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西南亚种是所有亚种中分布最广的亚种,但还没有有关其数量的资料。   华南亚种种群小而且被分割,其分布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经济比较发达,尽管还没有该亚种的种群数量资料,但是确信其数量正在减少,分布面积也在减少[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其它亚种的种群数量没有估计资料。   目前最为稀少的是仅产在中国台湾的台湾鬣羚,据调查,野生不足200只。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鬣羚如同其他森林动物一样,随着其分布区内森林被大量采伐,使栖息地遭受破坏。此外,由于鬣羚体型较大,能提供较多的肉食,其皮板质量又属上乘,常被过度猎杀。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列在附录Ⅰ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受胁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级(VU)[7]。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国内只有少量饲养供展览[1]。  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东南面的察隅县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34~29°07

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东经96°52~97°10,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01400,核心区面积为53200,缓冲区面积为23150,实验区面积为25050。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保护区的建立,使其丰富的山地生态系统,生物物种以及其所含众多的遗传基因得以保存与发展,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存了无比珍贵的生物资源[8]。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47科549属1392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66属143种;裸子植物4科11属24种;被子植物109科472属1225种,野生食用菌238种。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其中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1目4科12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鸟类10目27科100种;哺乳类8目8科57种[8]。   慈巴沟自然保护区基本上和长沙、南昌等地在同一纬度上。可是这里山体高低相差悬殊,在水平距离几十公里的范围内,相对高差三、四千米,最能反映这种自然特点的包括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垂直带谱。如二千三百到二千五百米以下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和云南松林带,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三千二百米以下是山地阔叶混交林带,四千二百(四千五百)米以下是歪高山暗针叶林与灌丛带,四千五百(四千八百)米以下是高山灌丛草甸带,在此以上为冰雪带。每个森林带上分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山地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景针叶林。常绿栎树林,高山疏林,高山灌丛等八个森林植被型。其中又可分为几十个类型即:冷杉林、云杉林、铁杉林、云南松林、高山松林、高山栎林、水青树林、樟树林、芭蕉林、旱冬爪林、槭树林、桦树林、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杜鹃灌丛等。在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中,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高等植物有一千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达六十多科,一百四十多属,三百多种。现已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星叶草、长蕊木兰、云南黄莲、红椿、澜沦黄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木青树、长苞冷杉、黄著、黄牡丹、天麻、锡金海棠、红花木莲、楠木、南方铁杉的同属云南铁杉、八角莲的同属西藏八角莲、假人参、桃儿七、延龄草、厚朴等一十九中;古老的种类有:水青树科、樟科、木兰科、五味子科、金缕梅科、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松科、柏科;经济树木有:山龙眼、胡桃、蔷薇科、漆科等。总之,这里既有南方的芭蕉、桔子、樟、桂、栲、楠,又有北方的杨、柳、槭、桦,可谓南北松杉竟秀、东西柏榧争荣[8]。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2001年12月至2002年8月,在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设立固定样方的方法,调查鬣羚对植被类型,海拔、坡度、郁闭度、隐蔽度以及水源距离等指标的选择利用情况。通过计算Ivlev的选择性指数,对鬣羚植被类型选择及其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研究发现,鬣羚冬季主要选择箭竹—针叶林型,到春季向下迁移,对针阔混交林的选择性最大,而夏季向上迁移,利用范围扩大,选择类型包括针阔混交林、箭竹—针叶林、杜鹃—针叶林。鬣羚对植被与对海拔高度选择趋势呈极显著相关(P<00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表明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对鬣羚活动分布有着相似的影响。食物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鬣羚对植被类型和垂直高度选择变化的主要原因。鬣羚在春季和冬季对平缓坡利用最大,夏季对急陡坡利用最大,这可能是因为随坡位变化而表现出的冬春与夏季差异。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但鬣羚对隐蔽度、郁闭度和水源距离这3个因子的选择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仅表现为利用中隐蔽度、高郁闭度和距离水源较近的地方[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2002年3—5月,在藏东南的慈巴沟自然保护区随机设置14条样线,对主要偶蹄类动物在春季的垂直分布和栖息地分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野猪、黑麂、(赤)斑羚、羚牛和鬣羚都有非常明显的海拔相对集中的分布区,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除了羚牛和鬣羚的空间垂直生态位高度重叠外,其它类群之间重叠较小;为进一步研究羚牛和鬣羚之间的共存机制,设置了187个10米×10米样方,调查了10类生态因子,通过联结检验和判别分析,发现羚牛和鬣羚之间并没有空间联结关系,栖息地差别明显;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通过计算Vanderloeg选择系数和Scavia选择指数,发现羚牛和鬣羚在饮水距离、林分郁闭度、隐蔽度、乔木密度具有明显的选择差异;食物的不同需求导致了这些偶蹄类动物垂直分化的差异,而羚牛和鬣羚对小尺度生态因子上的选择差异和在时间维度点的差异则是维持同域共存的机制[9]。  世界上共6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中华鬣羚 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David,1869   喜马拉雅鬣羚 Capricornis thar(Hodgson,1831)   台湾鬣羚 Capricornis swinhoei Gray,1862   日本鬣羚   赤鬣羚Capricornis rubidus   苏门答腊鬣羚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拉丁文名:Capricornis swinhoei Gray,1862,英文名:Taiwan Serow。头体长80-114cm,肩高50-

台湾鬣羚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5]60cm,尾长70—120mm,体重17-25kg。体形较小,更像斑羚而不像大陆的鬣羚,毛褐色。鬃毛较大陆的鬣羚短,但更加竖立。有一淡奶油色斑从颏延伸到喉部,角比大陆的鬣羚小而纤细[7]。   分布于台湾。特有种。栖息于台湾主要山脉海拔1000-3000米的崎岖森林和岩坡地带。吃草、树叶、嫩枝和一些果实。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通常独居,以岩石作掩蔽,晨昏活动。怀孕期7个月,每胎1仔,交配期在10-11月。早先归入日本鬣羚 C .crispus,也常归入斑羚属 Naemorhedus 中[7]。   体色素雅,以黑灰色为主,下颌为淡黄色,有黄褐色的喉斑,腹面的颜色较浅,四肢的颜色却较深而黑,体毛粗糙,但显得非常密实,给人一种鲜明的立体感。雄兽和雌兽均有角,生于头的前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角短而尖,直接向后伸出。吻鼻部裸露,眶前腺明显。耳朵狭长。四肢强健。尾巴较短。台湾鬣羚仅产于我国的台湾省,在产地又有“野山羊”、“台湾羚羊”等俗名。主要生活于海拔1000—3000米的高山密林、悬崖峭壁或者草原和平原地带。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经常单独出没或2—3只在一起活动。主要在早晨和黄昏出来觅食,喜食青草、种子和菌类等。特别喜欢伫立在视野良好的悬崖之巅,向四处瞭望。它善于奔跑和跳跃,非常灵活,跳跃的高度可达60多厘米,奔跑的时速为80公里,能在碎石崖坡上用粗短的后腿用力一蹬,便可前后脚同时离地,凌空飞跃起来,然后前蹄轻巧而稳当地落在地上。这是因为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视力与平衡感,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而且拥有擅长在峻岩峭壁行走的副蹄,在攀岩时可以利用副蹄紧紧地抓住地面,以坚硬的主蹄支撑着体重,蹄缘柔软富有弹性的角质层又能增加附着力,所以从来不会因失足而从悬崖峭壁上掉入万丈深渊。性情比较刚烈,遭到袭击后常与对方搏斗。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台湾鬣羚在9—10月发情交配,发情周期为20天左右,每次持续时间为2—4天。这时雄兽食欲减退,鸣叫,频频排尿追逐雌兽,并且常用前脚触摸雌兽的后腿。达到高潮时,雌兽主动叉开后腿,稍微下蹲,雄兽则举起前肢,一跃而上,交配时间为20—40秒,有1—2次冲动动作。雌兽的妊娠期为7—8个月,翌年5—6月生产,每胎产1仔。哺乳期为2—3个月,2—3岁性成熟。寿命大约为15年。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也称华西鬣羚。拉丁文名: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David,1869,英文名:Chinese Serow。头体长140-170cm;肩高90-100cm;尾长115-160mm;耳长175-205mm,颅全长280-320mm;体重85-140kg。中华鬣羚体高腿长,毛色深,具有向后弯的短角,颈背部有长而蓬松的鬃毛延伸成为背部的粗毛脊。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耳大,有显著的眶前腺,尾短被毛。毛色黑,带灰或红灰色,特别在长鬃和腿部。毛粗,毛层较薄。与所有斑羚相比,角较长、较粗,横脊较大。中华鬣羚比斑羚大很多,而比羚牛小很多。   中国有2亚种:1)C .m . argyrochaetes Heude,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1888;该亚种鬃毛灰白色。分布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以南;2)David,1869;该亚种鬃毛黑色。分布于喜马拉雅到青藏高原东部,经四川、云南、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到湖北[7]。  拉丁文名:Capricornis thar (Hodgson,1831) ,英文名:Himalayan Serow。与中华鬣羚相似,但有些标本毛色发红。分布于西藏喜马拉雅南坡珠穆朗玛峰地区、亚东的春丕河谷和黑脱县;延伸到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的阿萨姆和锡金[7]。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