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鹅喉羚 拉丁学名:Gazella subgutturosa 英文名:Goitred Gazelle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二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濒危等级:渐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态环境:荒漠、半荒漠 ![]() 鹅喉羚与黄羊的体形十分相似,差别主要有鼻骨的形状不同,没有眶下腺、鼠鼷腺等,稍微显著一点的就是它的尾巴比黄羊长,所以又被称为“长尾黄羊”。 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真兽亚纲 Tberia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反刍亚目 Ruminantia → 有角下目 Pecora → 牛总科 Bovioidea → 牛科 Bovidae →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 瞪羚属 Gazella → 鹅喉羚 Gazella subgutturosa ![]() 类似黄羊的野羊。有黑色的长尾巴,平时不停地摇摆,故人们又称它长尾巴黄羊。资源丰富,但利用尚不充分。皮可制革,加工成外套;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比黄羊肉更鲜嫩。 鹅喉羚体型似黄羊较小,体长100厘米左右,尾长12~14厘米。雄羚在发情期喉部特别肥大,状似鹅喉,故得此名。雄羚角较长,微向后弯角尖朝内,雌羚的角较短。体毛沙灰色,吻鼻部由上唇到眼色浅呈白色,腹部、臀部白色,尾黑褐色。 鹅喉羚在国外分布于亚洲中部、蒙古、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和甘肃等地。 鹅喉羚属于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动物,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高原开阔地带,常4~10只集成小群活动。耐旱胜强,以冰草、野葱、针茅等草类为食。 鹅喉羚每年11月至翌年1月发情,雌兽的怀孕期为6个月左右,每胎产1—2仔。1—2岁时性成熟。寿命为17年左右。 由于非法猎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鹅喉羚的分布范围也在不断缩小,数量逐年下降,所以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恢复其种群数量。[1] 据林业部门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鹅喉羚重现我区,种群数量大约在300只左右。 由于工农业开发、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及气候变化的影响,鹅喉羚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上人为猎杀,导致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多年来鹅喉羚在宁夏踪迹难觅。 新近发现鹅喉羚的地点为宁夏贺兰山三关口、青铜峡市西山庙山湖等地。随着全面封山禁牧、严禁猎捕野生动物等措施的实施,以及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扩界措施等,林草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 林业局森林资源保护处副处长白庆生介绍说,除生态环境初步好转因素外,鹅喉羚重新现身宁夏境内,也不排除另外两个原因,一是别处的鹅喉羚种群增加,向外扩张领地;二是原生态环境破坏,迁徙我区寻找新栖息地。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