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学十五讲》:气化宇宙 (气韵)

 聽雨軒sjh 2012-10-10

《中国美学十五讲》:气化宇宙 (气韵)

今年黄老师渐渐不来我们打拳的地方,一半由师兄焦师兄和屈师兄的排挤,一半是由我自己的自愿出离,我离开了我们打拳的地方,虽然这个地方是由我先发现,然后把李师兄叫来,大家才在自己的地盘被公园里划分为草坪的情况下,有了新的地方。因屈师的原因,我认识了肖肖。

九月份的一天,我看到屈师和一个年轻人一起推手,我也走了过去,去年一个冬天都看到这个年轻人在我打拳的附近锻炼。以我当时短浅的眼光看,他打的怪怪的,有时候是练一些基本功,也是怪怪的,我当时认为他练的不是真东西,所以我们从来不说一句话。因为希望自己往后在推手方面和屈师有一些练习,所以看他过去,我也走了过去凑热闹。却没想到听小伙子的谈吐、见识,竟然比一般人高明一些,我心里很喜悦,又遇到一个有一些真东西的人。更没想到的是,在回来的路上,屈师却说那是他的老师,是有人特意把他们叫到一起,说让他以后跟着小伙子学,而我连小伙子姓什么也不知道,不让我和他们呆在一起,还说要把老师带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就是不让我跟着。为这,我们竟在路上吵了一路。

谁知道以后的几天,屈师竟然不去找肖肖了(小伙子不让我叫他老师,让我叫他肖肖),还给我说是他给我找了一个老师。肖肖让我去找他过去,他也不过去,真是不可思议!

肖肖对我很好,他把他所认识的所有高手都介绍给我认识,都现在为止,我已认识了崔老师、刘老师、郭大夫。崔老师见过两次,虽然两次,有一次他看了我的拳之后说的话,让我对拳的理解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刘老师经常见。郭大夫前两天才经肖肖引见。但在这之前,我经常见郭大夫,觉得他打的拳真不怎地。但肖肖喜欢用招法,他说他的招法怎么给郭大夫用,也用不上。虽然郭大夫已经七十八了,而且他是郑悟青的学生。郭大夫还说他以前没有用心练,也就是最近两年退下来,才用心了,感到受用非浅。

前两天,肖肖让郭大夫看一下我的拳,肖肖说没关系,都是自己人,郭大夫说,我打的很松柔,但是少陈式的螺旋劲。郭大夫还说,他看了我们那帮人打拳,只有左右。今天早上,又碰到了郭大夫,让我先打一下起式,指出我的不足,又给我示范了一下螺旋劲。我感觉了一下,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走后,在我打拳的地方,刘师走了过来,我把郭大夫给我说的讲给刘师。刘师说:你这也只是外形,螺旋劲从哪里来呢?他可没给你说,因为他就不知道,光在上肢运化,就是中空。螺旋劲从丹田出来,要从内里运化,不要光走外形。我按刘师说的一做,那就感觉更好了。我问刘师:你的师父比郑悟青怎样?刘师说:我师傅说,他给郑悟青搭手,郑悟青连手都接不上。我师傅只不过为人低调,啥事都往后面躲,所以没有郑悟青那么有名。

我今年认识的这几个人,除了崔老师是练陈式的,肖肖、郭大夫、刘师都是赵堡的。我过去的师兄他们是认为我打的越来越不好了,他们认为自己在公园里是打陈式最棒的,却从来不实战。李师兄干脆说:“你要找老师,也找个好的,却找了一些不如我们的。”屈师就更狠地说:“你一辈子都打不好拳。”

董源潇湘图

董源潇湘图

董源潇湘图

董源潇湘图

《潇湘图》五代董源 绢本设色 纵50.2厘米 横14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气韵,朱良志在《中国美学十五讲》第五讲中的论述:

明汪砢玉说:“所谓气韵者,乃天地间之英华也。”气化世界生机流荡,同时又是富有节奏的游荡,体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精神。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一个充满音乐节奏的宇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灵魂。

清唐岱说:“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气是天地中的真气,韵,则是形式中所蕴之音乐感。宋范温说:“韵者,美之极也。”中国艺术以韵为艺术之至高境界。黄山谷说:“书画当观韵。”明李日华评画云:“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气与韵合,韵以体气。

中国哲学将人的自然生命人为形、气、神三者,气介于形、神之间,气是人的生命气息.

气韵为上,还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形上思考。气韵为天地生生之气,乃宇宙之真气,是人的生命所透升上去的精神,是生命所蕴涵的微茫惨淡的韵致。所以,对气韵的把握,必须以生命去契合,而非靠学而至。中国美学史上有“气韵不可学”的理论。北宋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心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董其昌也以为:“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在生而知之,自然天授。”“元季高人,国朝沈启南、文征仲,此气韵不可学也。”李日华说:“绘画必以微茫惨澹为妙境,非性灵澄彻者,未易证入。所谓气韵在于生知,正在此虚澹中所含意多耳。”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气韵生动地生而知之的东西,气韵的核心是生命意义的传达,它虽有赖于形,但专注于形则不可得。所以,须要以生命去契会。通过默契神会,静默地参悟,以气合气,合于天地之节奏,独得自然之精神。这就是董其昌所说的“自然天授”。在中国哲学中,知识和智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艺术活动中,重要的是智慧,是那种不可言传的悟性,而不是知识,这绝不是神秘主义的思想,而是发自于生命深层的体验力量。

注:六法者何?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815-907年)在《历代名画记》中说:“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