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 心态释疑(共五篇)

 xqjhr 2012-10-11
  
人 到 中 年
文:thyj2008   来源:百度贴吧
 
  中年在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相当有诱惑力,中年就像酒,是岁月的囤积慢慢熬出来的。中年性器官在中年的时候已经成熟到极点,就如一颗熟透的水蜜桃那般诱人。因此。对于喜欢中年人的人来说这种诱惑是没办法拒绝的,也不想拒绝。就好像明明知道前面是焰火,而这只飞蛾还是飞扑向那光明一样。当然结局并不是光明。飞蛾往往是丢了性命或者遍体鳞伤。但是人总有股贱性,一而再再而三的还是重新开始这样那样伤心的故事。
 
  写这点东西不是我仇视中年。我自己也快步入中年,也喜欢中年。只是就这个平台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看看中年人的心态。
 
  首先我想说中年是个危险的年龄,对于年轻的同志来说。中年有着很大的诱惑力。这种诱惑力往往会让年轻的同志忘乎所以,而沉溺其中。对于中年自身来说也没办法抗拒年轻同志带来的那种激情和浪漫。
 
  但是往往中年从自身的利益和家庭考虑,他又不能付出太多。就好像爱分为10个等分,中年的爱有5成是要留在家庭这个基石上的。另外5成也不可能全放在和他交往的人身上,因为中国的国情,他不得不有所保留。于是他只拿出4成,但是年轻人和中年人在交往中,中年人还会考虑,他年轻他为什么和我在一起呢?是为了金钱?还是为了把我做为一个踏板?于是那种爱又抽掉了1成,只有了3成。大家知道,人都是自私的。在爱的过程中。只有那种致至死不渝的爱才会毫无保留,所以,同志们别指望中年会对你毫无保留的爱。因为他身边尽多花花世界在诱惑他。最后,和中年人交往的年轻人所得到的爱也许只有1成或者不到1成。
 
  那为什么中年人要那么信誓旦旦的对年轻人我喜欢你我爱你之类的话呢?这是动物的本能。其他的动物也会以美丽的皮毛和啼叫来得到对方的青睐。如果你有点理性就会发现其实人和动物是一回事。他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必定注意外表和打扮。接着而来的是他的“啼叫”不过是方法不尽相同,效果也不一样而已。

探讨中年六大心态

        作者:
  《金婚》编剧      王宛平  《马文的战争》编剧   陈 彤  《婆婆》编剧      王 超
  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  许建阳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  肖震宇
  
  婚姻  坚守约定  坦诚相待

  中国当前很多家庭的婚姻状况正像剧中所描述的那样,相互疲惫和厌倦,勉强维持的家庭摇摇欲坠。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婚姻?我们的家到底怎么了?

  王宛平:“家庭瓦解,不是一朝一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关键词:心态淡然

  人到中年,儿女的上学就业、父母的养老、事业的发展、身体的健康与否等诸多问题,都摆在面前。这个时候,危机、矛盾在所难免。以婚姻来说,夫妻两人感情出现疲惫期是必然的、难以避免的。但出现疲惫,到家庭瓦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营婚姻,心态是最关键的。很多女人怕老去、怕失去,于是性格变得激烈,充斥家庭的要么是吵闹,要么是冷漠和冷战,但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面对危机,心态淡然,要想得开,也不用非得为了脸面、尊严而拼命维系一个家庭,离婚也不是想象中那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如果,真的想明白了这点,对很多问题就能释怀。

  王超:“婚姻的本质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携手终老的约定。”
  关键词:自我控制,坚守约定

  人到中年,面临的诱惑会更多。而这个时候,沟通和信任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作为中年人的自控力。中年阶段的婚姻是一个过渡,一场从激情到亲情的过渡,婚姻不是冒险性的,婚姻的本质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携手终老的约定。如果,能理解并坚守这一点,那么便会获得最终的幸福。当然,夫妻两人确实不合适的,还是分开。

  肖震宇:“夫妻之间最忌讳隐瞒,先斩后奏的做法会引来更多猜疑和不信任。”
  关键词:坦诚相待

  步入中年的婚姻,因为牵扯着家庭开支、收入、儿女等很多因素,矛盾不可避免。这时候感情和心灵的疲惫会导致婚姻出现裂痕。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坦诚,夫妻之间最忌讳隐瞒,先斩后奏的做法会引来更多猜疑和不信任。《中国式离婚》中的林小枫就是因为过多的不信任,才逐步走向疯狂。对于男性来说,不要因为事业而放弃了陪伴妻子的时间,要在两者之间做出平衡。此外,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也非常关键,共同的爱好可以给夫妻提供更多交流感情的机会。▲
  
  亲子  再忙也要陪他玩

  《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父子关系快乐和谐,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当事业、婚姻让你一头乱麻,你有多少时间去关爱你的孩子?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

  王超:“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都在摸索中前进。”
  关键词:别走极端

  坦白说,我们这代人其实是最不会做父母的。从父母身上沿袭下来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我们不想恪守遵从,而从西方引进过来的开放性的教育方式我们又接受不了。这代人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表面的自信其实掩盖着内心的心虚和慌张。于是,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呵斥打骂,一种是过分溺爱。无论哪一种,都不是一种理智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都在摸索中前进。培养孩子的兴趣意识和目标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肖震宇:“不管多忙,周末要拿出点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去公园走走,或者去水上乐园等都可以。”
  关键词:陪伴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陪伴他最重要。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因为父母缺少沟通和陪伴而感到内心孤独,从而做一些引起你关注的事情,这些事情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所以,不管多忙,周末也要拿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去公园走走,或者去水上乐园等都可以。而且对于孩子的学习,不要过于关注。人天生具有学习的欲望,如果逼迫太紧,反而使得动机外化,孩子会产生厌学的心态。亲子关系在一个家庭里非常关键,如果能和孩子相处融洽,夫妻之间也会更加信任。▲
  
  婆媳  留点距离更融洽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一堆人的事。在家庭当中,最麻烦的当属婆媳关系,甚至有“婆媳关系是婚姻的毒药”一说。你是否也在遭遇婆媳关系的危机?

  王宛平:“分清楚,你是你,我是我。”
  关键词:拉开距离

  其实,对待自己的父母,只要有孝心,多陪陪他们,父母都会理解和满意。中年危机里,对待老人这方面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如何对待对方的父母,尤其是婆媳关系上。在传统的婆媳关系中,婆婆总是万般挑剔,媳妇总是吃苦耐劳还不落好。事实上,即使媳妇这么做,婆媳关系也不见得好。维持婆媳关系的最好方式就是拉开点儿距离,分清楚,你是你,我是我。不用走得太近,这样反倒会少产生矛盾。

  王超:“婆媳关系,其实就是两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爱。”
  关键词:委曲求全

  父母对子女是否孝顺这一点要求近乎苛刻,但我们也一定要明白,对于老人,孝顺爱护是当然,但老人的话也不能完全盲从,可以谨慎地做些合乎现实的调整。自己的父母还好,对方的父母,总是难了点。比如婆媳关系,有相处得很好的婆媳,但这种关系一定是其中有一个人做出了牺牲,在压抑了自我个性的基础上委曲求全。婆媳关系,其实就是两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爱。所以,要想达成共识、亲密无间、心照不宣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倒觉得,婆媳最好拉开距离,别住到一起,反而会更融洽。

  肖震宇:“不要在对方父母面前展现完全的自己。”
  关键词:注意细节

  对待自己的父母,只要用心,一切都能解决。但对待对方父母,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以礼相待,把对方当成尊敬的长辈来爱戴和呵护,保持距离,但又尽义务和孝道。而且一定要有必要的礼仪,不要在对方父母面前展现完全的自己,注意一些生活的细节,哪怕一句话、一个眼神。▲
  
  事业  认清自己  找准坐标

  对男性来说,在诸多压力中,事业往往是最主要的一个。事业不成功,不仅意味着收入低、日子拮据,更重要的是让很多人找不到自信。
  陈彤:“人生是没有头的,千万不要把赶路当成唯一的目的,忽略了路边的风景。”
  关键词:人生本来很精彩

  很多人到了40多岁,事业平平,没大的建树,升迁似乎也无望,有种“做到头”的绝望。其实大可不必。之所以产生“做到头”的感觉,是因为把人生理解得太单一,比如认为只有挣大钱或位居高职的人生才有意思。一旦发现这种希望比较渺茫,就容易产生倦怠感。实际上,人生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可以发掘的地方很多,并不只限于钱和权。我认识的很多人到了中年,开始读书、学习摄影,或者交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做让自己开心的事,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这样就能体会到人生的精彩。人生是没有头的,千万不要把赶路当成唯一的目的,忽略了路边的风景。

  许建阳:“之所以在事业发展上感到不平衡,关键在于对自己的判断有误,继而去追寻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找到自己的坐标

  近年,找心理医生求助的人,很多都是事业发展不如意的中年男性。要解开事业瓶颈这个结,首先要分析成功的要素。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三方面因素:一是自身能力;二是背景,包括学历、人际关系等;三是机遇。三者缺一不可。凡事业成功者,其性格中必有超乎常人的素质。因此,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金字塔尖上毕竟是少数人。人到中年,关键要理性分析自己所处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坐标。很多人之所以为自己的事业发展不如意感到不平衡,关键在于对自己的判断有误,继而去追寻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目标。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看清自己有何优势,然后整合资源,再务实地设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
  
  梦想 知足常乐  脚踏实地

  年轻的时候,总会踌躇满志、志向远大。到了中年,发现命运似乎总在和自己开玩笑,当年的梦想远在天边,于是生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感慨。

  陈彤:“每一种生活都有其快乐和痛苦,或者说,都有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平平淡淡才是真

  梦想难以实现,不代表必须平庸地活着。中年意味着不惑,也就是说,很多事情应该看明白了,看明白之后,原谅自己,与生活和解。每一种生活都有其快乐和痛苦,或者说,都有自身的价值。中年了,应该懂得惜福,知足常乐——家常菜做得精致可口,也是一种享受。享受似水流年,健康平安,与家人一起,陪伴孩子成长,体会平淡才是真的幸福。

  许建阳:“在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之余,继续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或许倒能找到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
  关键词:稳扎稳打

  电影《立春》里的王彩玲一直陶醉在自我欣赏里,而没有理性分析现实环境和梦想之间的差距,于是,梦想只能停留在“痴心妄想”的阶段。

  在现实中,能真正到达目的、从事梦想中的工作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做着不太喜欢的工作,兴趣爱好通常在8小时以外。最突出的例子是,网友“当年明月”本人在国家机关工作,因为酷爱历史,无心插柳之作《明朝那些事儿》居然火了,但他并没有贸然放弃原工作,专事写作,而是通过岗位调动在原单位继续从事文字工作。这种稳扎稳打的做法值得推崇。生活中的王彩玲们如果能认清自己的实力,在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之余,继续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或许倒能找到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
  
  朋友      别太苛求  珍惜缘分

  “找啊找啊,找朋友……”儿时一群小伙伴在一起唱的歌,到了友情贫瘠的中年,竟显得无奈。一方面渴望知己,一方面又固守以往的交际圈,不愿尝试新的交往。

  陈彤:“朋友是处出来的,需要时间。”
  关键词:随缘

  交朋友是要随缘的,不能太过勉强。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生活,然后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说得来的朋友,经常见个面,打个电话,下个棋,爬个山。朋友是处出来的,需要时间。现实生活中,有人把朋友分成“有用的”和“没用的”,交朋友越来越功利。交朋友的确需要成本,而人的精力、时间、金钱都是有限的,他们希望“把钢用到刀刃”上。抱着这样的心态和人交往,多少就会有些“巴结”的意味,肯定会削弱“朋友”应有的功能。

  许建阳:“不要将朋友的标准限制得过高。”
  关键词:不苛求朋友

  人到中年,朋友圈子越来越小是很常见的现象。有的因为工作领域不同,渐渐失去联系;有的因为地位悬殊,没了共同语言;有的因为小事,心生芥蒂,彻底断了交往。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应该更加豁达,不要将“朋友”的标准限制得过高。我自己就和很多非医学专业的人士交往,而且和不同性格的人交朋友。广交朋友,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无论在事业和生活上,都能受益。当朋友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真诚地帮助他们。▲(本版文章由张彤、李颖慧采访整理)
 
        其实如果做一个深刻的社会调查,你会发现一个事实,现实生活中,大部份婆媳关系是很和谐的,反而是媳妇和老公公的关系很差,我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包括我自己。(引文来源  探讨中年六大心态_健康路上你我他_西祠胡同
 

  中年女性的心态调整
 
  人到中年,在生理上是身体的转变时期,处于神经、内分泌的动荡时期,也是“多事之秋”。此时的女性,将面临着退休等实际问题,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这些矛盾长期使她们处于不稳定之中,也往往承受着超过男性的心理压力。面对压力,她们该采取哪些自我调节的措施呢?
 
  增强适应能力。中年女性要努力调整自我,增强适应能力,学会对各种现象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时不退缩、不逃避、不忧愁、不沮丧,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注意调整自我,以达到心理上新的平衡。
 
  注意调节情绪。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情绪轻松愉快时,脉搏、血压、胃肠蠕动、新陈代谢都处于平稳协调状态,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分泌增多,抗病能力增强;不良情绪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甚至癌症的发生。中年女性要善于调节情绪,正确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做到胸怀坦荡,乐观开朗,心情安宁,温和乐观。
 
  善于解脱压力。人生征途常常是顺境与逆境交替,失败与成功并存,欢乐与苦恼同在。中年女性要做到遇事想得开,不钻“牛角尖”,身处逆境时能进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中年女性,在家庭中要赡养老人、培育子女,这就要求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理解、尊重他人,真诚相待,“以心换心”。理解与宽容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两大法宝。相互关心能促进心理健康,助人为乐是美德。
 
  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单调是许多病形成的原因之一。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身体素质,防止积劳成疾至关重要。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做到起居有规律、睡眠充足、有劳有逸,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养花植树、欣赏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打球、练太极拳等,可以怡人情志,调和气血,利于健康。(引文来源  中年女性的心态调整--玉兔)   
人到中年心态须平和
 2010-04-15 华声健康网
 
   人到中年,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到了负担最重的阶段。工作上是顶梁柱,是骨干和中坚力量,是事业有成的黄金季节。生活上,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颇重,喜忧参半。人到中年,要学会养生之道,保持心态平衡,方能度过这一历程。
 
  静而不浮躁。要学习孔子说的“思无邪”或是黄帝的“内视法”
 
  遇到一切境界要随遇而安,适可而止。凡事都要适量,适度,要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煅炼和劳动,而不可运动身的疲倦。历事要把握“身动心不动”“事忙心不忙”的原则,而不可勉强思想,不可极目远望,不可得意忘形,喜乐过度,不可久谈言笑,彻夜不眠。不可急渴而钦,不可过饥过饱,或者强忍大小便。过饱会伤胃和肺,过饥会伤气,五味都不要吃的过多,尤其不要吃冷到冻牙齿或者热到烫嘴唇的食物或茶水,夏天不可过度贪求凉快,冬天不可过度贪图温暖。睡觉最好不要吹电扇。
 
  在物欲横流面前能处之泰然;在拜金主义面前能自持清廉;是自己的终为己,不是自己的莫奢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心底无私天地宽,两侧清风方为人上人。人到中年要觉悟这些即浅显又难做到的哲理,使自己的心态优质宽松,平和,走过人生的坦荡之路。
 
中年人如何保有阳光心态
编辑:863心理网-psycofe-w
 
  不去刻意的看重和追逐金钱。在现今的商品经济条件下,金钱固然是维系有品质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对待金钱的态度是否端正,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心态。比如我就看到过一些人过于看重金钱,以致总是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匹配,进而导致心理上的扭曲,总是为“别人得的多、自己得的少”而不平衡。其实事实往往并非如他感觉的那样,他是过于自我了,因而产生了心理的失衡。其结果,失衡的心理导致其经常处于心情抑郁、牢骚满腹的状态。这种状态当然不仅不会使其对金钱的欲望得到满足,反而会严重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可谓得不偿失。在现在的社会上,公平原则是普遍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团体所倡导的一定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因为你违背这一基本原则,你这个团体就可能因为不公而短命,就会被人们所唾弃。人们应该在主观上相信这一点,而把自己的精力主要专注于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更多体现自身的实际价值、完成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上,适当调低自己对金钱的心理预期。在这样的基础上,相信你的领导和同事会认可你的劳动和价值的,你的经济收入也会得到相对公平的保证。

  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有些人觉得多为自己着想、想方设法为自己多争取一些利益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种封建社会下产生的陈腐观念,其实早已在事实上与现代社会的运行规则越来越不相容了。在现代社会,在奉行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中,通行的行为方式是“多为别人着想,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要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到别人的价值,多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自觉地把自己置于整个环境亲密友善的和谐之中。事情有时就是这样有意思,你越是不为自己着想,你的利益越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从而越能得到切实的保证。此外你还能因为这种达观的心态,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收获到更多金钱难以买到的友谊和亲情。

  培养以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在茫茫人海之中,人与人的相识、相处,真的是缘分,应该被我们所有人珍惜。既然人与人相识、相处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我们就应该善待自己身边或萍水相逢的每一个人,尤其应该在别人有难处、自己又有能力的情况下,要出手相助,并能以此为乐。我一直很欣赏这样一句格言:“与人玫瑰,手留余香”,它强调的就是这样一种以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人的需求是多层面的,既有物质利益层面的需求,也有精神层面的需求,而在物质利益需求基本得以保证的前提下,那些体现精神需求的东西可能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愉悦。因此,尝试一下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取快乐和幸福的感觉,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当一个人能够通过帮助别人获得快乐的时候,他一定走出了那种计较个人得失的烦恼和狭隘,从而进入到了更多获取精神快乐的更高境界。况且,帮助别人绝不仅仅是少数有钱人的专利,任何人只要有心,都可能从不同角度、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别人以帮助,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更加充分、精彩的展现,获得更多的快乐。

  认同“吃亏是福”的辩证法。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绝大多数矛盾都是源于“都想占便宜”的心理。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想,聪明的人一定是经常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的人。而用现代的观点看,这种思维方式的确过时落伍了,这是一种阴暗的自私心理。总是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活着的人,一定总是处于防范别人、算计别人的心理紧张状态,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人的心态很难是平和的、积极的、健康的,因而其实是很愚笨的人。也就是说,这种精于算计的结果,也许会使之占到一时的便宜,但其在心理上所付出的无形代价对其健康造成的伤害,平衡下来,一定是得不偿失的。反过来,坦诚对人、友善对人、豁达对人,也许会在一些既得利益上有所缺失,但其获得的却是自己心理的平和、周边环境的认同,其结果这种形式上的暂时“吃亏”,换来的很可能是长远的利益保证这一真正的大“便宜”。换言之,即便不去期待那些长远的利益,仅就心理上的平和对自身健康的极大好处,这个“亏”吃的就值,就是福啊。


wqhr 编辑配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