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上虞把小水果做成大产业

 智慧旅游519 2012-10-12
□本报驻浙江记者黎彦

    春有草莓、樱桃,夏有杨梅、葡萄,秋有黄花梨、水蜜桃,冬有柿子、猕猴桃……在浙江上虞,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接连不断。2011年,上虞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54.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86亿元。

    上虞将散落在乡野的水果打造成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以水果“串起”旅游,以旅游拉动农业、创业致富、带动商贸的发展之路。这种创新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如今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乡野水果串珠成链

    走进上虞,就会发现这里瓜果几乎每月都有,沿途乡村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优越,非常适合短途自驾游、家庭休闲游、健康生态游;进入基地,采摘水果休闲旅游,就能悠然谱写一曲“四季仙果之歌”。

    上虞常年水果种植面积10万余亩,产量22.5万吨,产值3.2亿元,水果产业为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记者了解到,上虞采摘产品内容丰富,几乎每个月都有新鲜的水果上市供游客采摘,采摘瓜果特色鲜明,瓜果以江南特色瓜果为主。这里的采摘产业具备规模,丁宅乡优质草莓基地现有面积4000余亩,全乡有近千余农户发展优质草莓,并进行标准化、无公害化管理;盖北镇是浙江省重点葡萄产区之一,葡萄栽培面积1万多亩,年产量1.2万余吨,约占全省葡萄总产的40%,是省内外闻名的“江南吐鲁番”;章镇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5000余亩,是中国东部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

    “更为难得的是,上虞被发现拥有全省罕见的占市域面积30%的富硒土壤资源,该土壤带上生产的水果比一般品种具有更多的医疗保健和营养价值,这也许就是上虞四季仙果深受市场热捧的另一个原因。”上虞市风景旅游局局长夏明尧说。

    下大力气培育品牌

    作为上虞旅游的金名片,“四季仙果之旅”最大的特点在于“政府搭台,民间唱戏”,深层次推动农、旅、文、商等各类资源的融合互动,实现良好的放大效应、综合效应。

    上虞市政府陆续出台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文件和政策,每年在市财政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农业发展资金和1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的基础上,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培育专项资金。此外,召集全市重大旅游企业集体研究完善商贸旅游互动政策,实施游客招徕奖励,为改善“四季仙果之旅”品牌成长发展环境烘托氛围。

    据上虞市风景旅游局介绍,上虞市统一仙果品牌,对仙果资源按种类整合,确定生产基地,统一每种水果的品牌及包装,以便于主力扶持和统一营销;挖掘产业深度,向纵横延伸,一方面横向联合茶叶、干菜、家禽等其他农副产品及以此为依托的农家乐,另一方面,开发樱(桃)花节、(青)梅花节,开发杨梅酒、桑果酒等附加产品;同时组织旅游线路,将采摘基地、景区(点)、商场等串点成线,向市场推出“浪漫春之旅”、“清凉夏之旅”、“喜悦秋之旅”、“浓情冬之旅”四条主题游线,以供游客选择。

    惠民富民前景看好

    上虞素有“浙东新商都”之称,本身就能集聚大量人气,而“四季仙果之旅”以类似于逛街的旅游方式,为旅游带来人流。旅游激活了节庆休闲,节庆又拉动了休闲旅游,农业、旅游与商贸在上虞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

    据统计,2011年“四季仙果之旅”活动中,重点基地乡镇农家乐实现旅游餐饮收入1680万元,全市住宿业、商贸业也同时迎来一年的黄金时段,仅杨梅节20天时间里,市内星级饭店入住率达80%以上,周末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

    相应的,农民的腰包也鼓了,2011年二都杨梅种植户的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是2006年的2倍多,其他如葡萄、草莓等平均售价增长率也都在50%以上,通过“四季仙果之旅”销售的水果单价也都比平均价高出20%左右,葡萄更是翻了一番以上。以前,猕猴桃一斤15元,可如今游客采摘猕猴桃,最高价格可卖到15元一个。

    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方敬华对上虞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四季仙果之旅”已成为农业休闲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在这过程中有组织、有品牌、有产品、有保障、有抓手,其生产精品化、种植规模化、栽培设施化、农民组织化、配套景区化的做法尤为值得称道。“四季仙果”对促进产业融合,经济发展,农业升级,农民致富,城乡互动,社会和谐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