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城市”的“合肥路径”巢湖日报社多媒体报刊

 敬秋 2012-10-12
“幸福城市”的“合肥路径”





    □本报记者 刘尧

    就在因为房价过高、节奏过快、压力过大,一些年轻人喊出逃离“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时候,正在崛起中的二线城市合肥却三度摘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桂冠。看来,并非城市越大就被感觉最幸福,也并非经济越强大就感觉越幸福。

    “合肥获评‘幸福城市’是百姓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褒奖。”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的话发人思考,因为其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在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城市建设的深刻问题。

    面对全国各大城市建设的百舸争流,如何避免“大城市病”,建设被百姓认可的“幸福城市”?让我们来点击下列关键词,解读“幸福城市”的合肥路径。

    关键词

    发展快,提升自信心自豪感

    幸福是一种感觉,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甚至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也有不同的理解。“幸福城市”是一项指标,国家统计局和中央电视台开展的幸福城市评比,逐渐探索建立起来一套包括14大类、100多项细化指标组成的“幸福城市”评价体系。

    据调查机构对全国10万名18周岁以上各大城市市民的随机调查显示,合肥市民对目前生活感到幸福的占到了95.72%,预计今年家庭收入将继续增加的占到了63.43%,打算今年买车的占到了49.26%,打算旅游的占到了62.11%。

    收入可预期会增长、打算买车和出游比例如此之高,还能说不幸福吗?难怪今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发布晚会上,合肥市长张庆军发表获奖感言时称,合肥市民幸福感之所以如此高,缘于对当前生活的满足和对创造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

    采访中,曾经赴拉萨为合肥抱回上一年度中国“幸福城市”大奖的合肥市委常委江洪,站在一个城市管理者的视角,更从一名在合肥学习和工作30年时间的市民的角度,阐释了他对合肥获评“幸福城市”的理解。

    “十一五”时期合肥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平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合肥的工业总量已经从几年前的年产700亿元猛增至5000亿元。据粗略的统计,如今合肥工业总量几乎是太原、南昌两个城市的总和,在省内,几乎是芜、马、铜三市的总和。

    口袋鼓起来,才是真幸福。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第3;2006—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跨千元增长;2011年两项收入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58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505元,增长19.3%,两项收入增幅均位居全国前列。

    物价、教育、医疗保障等民生问题是否改善,是衡量是否幸福的关键系数。今年以来,物价上涨得到遏制,7月CPI涨幅1.8%,创30个月以来新低;教育资源日趋均衡,“十一五”期间合肥新建配套学校超过前10年建校总和,获“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医疗能力显著增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95%以上,患者次均门诊费、住院费下降1/3以上;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87.1万人。

    随着环境的大变化,一系列荣誉为合肥市民挣足了面子。通过开展“效能革命”,制定“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全程代办制”等举措,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中国城市研究院发布的“2012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榜单合肥分列位列第6、第3,目前世界500强中有50多家企业落户合肥。

    生态环境不断美化,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城市绿地率40.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率超过300天,两次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法制环境不断净化,大力加强“平安合肥”建设,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连续4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关键词宜居宜业宜商,提升幸福感

    “四快”为建设幸福城市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一些更加可触摸的方面更加增加了人们对幸福合肥的感知。

    合肥是个科教之城,固有的优势是59所大学、300多家科研院所、近80万科教人员,城市人口的文化素质较高。

    合肥居皖之中,处于南北结合部,气候四季分明,合肥人春看春暖花开,夏季赏荷赏莲,秋天是秋高气爽,冬季也有几场白雪。这是先天优势,也是别的地方不可比拟的。

    历史上的合肥过去只是一个5平方公里、5万人的“江北小邑”,破、旧、土是过去合肥人给外地人的印象。可是如今合肥大建设后城市面貌发生巨变,特别是滨湖新区、政府区让你感受到了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浓浓气息。随着红星美凯龙等一批顶级商业的入驻,合肥市与一线城市一样在购物上非常便利。

    这几年,合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扎实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全面展现青山碧水蓝天的生态美景,为市民百姓创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如今,巢湖成为合肥内湖,随着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更是成为合肥靓丽名片。

    合肥的变大、变美,极大地提升了合肥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今,几乎所有来过合肥的人都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一些过去来过合肥的人再次来到合肥已经不认识。特别是,合肥市探索出了一条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统一发展的新路,滨湖新区成为合肥新区开发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的中心区。

    就业机会多、发展机会多,或许成为越来越多“新合肥人”选择合肥的重要原因。据有关数据,合肥每月都会新注册1000家企业。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合肥现在的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工多出50万。“十一五”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今年7月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现在合肥每天销售400套住房,月住房销售面积保持在100万平方米左右。合肥房价相对稳定,全国房价上涨的时候,合肥的价格涨得并不快;全国房价下跌的时候,合肥跌幅也不大。合肥市受调查的百姓中认为2012年房价将下跌的超过八成(82.7%),说明去年3月31日合肥市采取的本地户口“限二禁三”政策和外地户口必须在肥工作一年以上才能购买住房的限购政策已经发挥了调控作用,大部分市民对房价下跌持乐观态度。

    合肥现在每天上牌300台汽车,但是随着城市高架等交通建设的日新月异,城市没有出现一些特大型城市的严重拥堵感觉。总的来说,上班族上下班一般在半小时之内。晚上吃饭,你还可以赶两个场子,这个在其它大城市很难做到。

    越来越像一座现代化大城市,购物、休闲文化、精神娱乐消费等现代生活要素与大城市距离接近,但是相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城市不是过于拥堵、房价不是过高、节奏不是过快、压力不是过大,生活的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商,这或许就是幸福城市的“合肥路径”。

    下一步,随着“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新跨越、进十强”目标实施,还将不断提升合肥人的幸福指数。然而,蓝图绘就需要艰辛努力。“要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吴存荣的话让人们对合肥更加美好的每天充满信心。

    ○合肥政务区一角。(资料图)

    ○合肥高新区一景。(资料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