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

 舒雯斋 2012-10-12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

 

交响音乐是贝多芬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曲。贝多芬的革命精神正是在交响曲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跨越了他所有的创作时代,成为理解贝多芬精神的最好文献。他的交响曲通俗易懂,内容深刻,形象鲜明,手法新颖,充满了力量和哲理。它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古往今来,贝多芬的交响曲给了众多聆听者无穷的信心和力量,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这不是抽象的睿智,这是输血,是理性无法理解的深奥的生命的奇迹。”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打开古典音乐之门最好的钥匙,也是了解古典音乐的必读文献。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是一部大型的交响叙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它们不仅是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也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伟大文献。贝多芬认为交响曲是向人类致辞的理想手段,他的九部交响曲是有普遍感染力的精神戏剧。它们以席卷一切和激动的气势肯定了生活,成为正在上升的民主艺术的巅峰。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的交响曲中的首位,赋予他所表现的英雄以哲学家与战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头脑。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间,把为人民争取自由作为生活的目的,他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他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甚至牺牲了自己,直至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第七交响曲》不是用戏剧性的冲突和斗争来表达英雄的形象,而是着重描写胜利人民的凯旋和欢乐。它贯串着一种舞蹈的特性,整个乐曲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和生机四溢。这部交响曲从头到尾充满了奇异热烈的舞蹈节奏,正如瓦格纳所说的是“舞蹈的颂赞”。 在德国北方,人们称这部作品是酒醉后的杰作。尽管后世有些专家持有异议,但贝多芬曾说:“我是为人类酿造美酒的酒神。是我,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这种神妙的癫狂。” 在德国文化中,一直有“日神”文化和“酒神”文化之说。按照尼采的说法,“日神”文化的代表者是贝多芬,而“酒神”文化的代表者是瓦格纳。但听完这部《第七交响曲》,我们会感觉到,创造“酒神”文化的还是贝多芬,这也是为什么瓦格纳最为崇拜的作曲家是贝多芬的原因之一。

根据手稿笔迹判断,《第七交响曲》于18125月间完稿。这时是贝多芬“第二创作期”的后期。期间他的耳聋在加剧,同苔莱丝·德·勃伦斯维克的爱情也以破裂告终。但就在这样的岁月,贝多芬却写出了如此乐观热情地歌颂生活的作品。这部交响曲已经成为贝多芬标题交响曲之外最著名的作品。

1813年这部交响曲于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由于耳聋,他时常出现不合节拍和可笑的手势,但由于作品本身巨大的魅力,演出仍然获得了听众接连不断的喝彩。   

第一乐章——稍慢的生气勃勃地,A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乐章一开始就令人瞩目:这是一个节奏自由的长引子。由全乐队强有力地奏出一个和弦,之后双簧管从密集的和弦中脱颖而出,孤独地漂浮在一片寂静之中。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和稍带颤抖的演奏,以及旋律本身魔幻般的美,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感情和诱人的魅力。 紧接着和弦三次变换了色彩,单簧管、圆号和弦乐也相继加入,将这段神秘而富有张力的音乐带入了全新的境界。(40035秒)弦乐组开始从低到高地阶次模进,和乐章刚开始的旋律线条交织在一起,以复调的形式各自发展又互相关联。这就是引子部分的第一主题。现在音乐的能量在增加,整个乐队从高音区向下轰鸣,而弦乐组从低音区有力地上扬,构成一个奇特而雄壮的场面,令人不禁想起贝多芬其他作品当中那些斗争的场景。(40124秒)开始的引子第二主题也由双簧管吹出,音调同样优美动听,缓和了刚才紧张的气氛。这支优美的旋律后来由弦乐接了过去,逐渐发展壮大,在最高潮处(40204秒)接上了前面的第一主题,重新将前面的音乐反复了一遍。 这段音乐的浪漫色彩和神秘魅力同木管乐器的使用密切相关。贝多芬一反十八世纪管弦乐配器法则,将主要的地位不是交给弦乐组,而是管乐组,尤其是木管乐组。这里由于木管乐器独特的音色,使音乐充满了奇妙的特色和阳光般的光辉。在引子的末尾(40325秒),有一段非常奇异的神来之笔:音乐在主和弦的属音上连续保持好几小节,没有伴奏,但它每一次从弦乐器到木管乐器的交互转换中都改变一次样子,并使音乐产生一种不稳定的向前的感觉,最后由长笛和双簧管保持住这个音,并带出了奏鸣曲式的第一主题。这种手法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连接时的情况。 由于整个乐章保持着统一的速度和大体一致情绪,因此下面罗列一下乐章的基本曲式结构:(40354秒)开始的主部主题有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充满了欢快和跳跃。这个节奏型贯串了整个乐章,从而奠定了整个乐章愉快、欢乐的基调。(40459秒)开始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第一小提琴奏出,木管乐组的其他乐器在强拍上应和。这个主题拓展了音乐的幅度,舒展了音乐前进的动力,同前一主题相互补充。 (40616)开始展开部。在这里,贝多芬使用了非凡的作曲技巧,使用调性的转移、乐器的音色、主题的变奏等手法将基本主题做了变幻莫测的发挥。而这所有的变化都构建在基本主题那个跳跃的节奏上,使得音乐的进行充满动力,五彩缤纷,让听者兴趣盎然。(40818秒)开始音乐的再现部。(41044秒)开始尾声。在临近结尾时低音提琴组加大了力度,从而掀起了乐章的另一个高潮,使音乐结束在欢乐灿烂的情绪中。 从专业角度来看,第一乐章无论是从写作技巧还是演奏技巧来说都是有相当的难度。但对于听者来说,这个乐章的总体感觉非常和谐统一。   

第二乐章——小快板,a小调,2/4拍子,复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在整部的交响曲中非常独特。它采用了类似葬礼的节奏和情绪,从而在全曲充满舞蹈的特征中,产生了鲜明的明暗对比。 乐章的结构是复三部曲式。第一段是a小调的基本主题及其变奏,中部转入同名A大调,第三段基本是第一段音乐的反复。 乐章的基本主题象一首德国民歌,非常朴实。音乐开头由木管乐器吹出柔和的长音和弦,接着弦乐器迈着沉重平稳的脚步缓缓走来。这个主题概括了音乐中关于死和噩运形象的音调特点,其葬礼进行曲式的节奏在整个乐章起着主导作用,这以后无论音乐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都没有扰乱这固有的节奏进行。 这个基本主题一共反复了四次。当它第二次(50053秒)出现时,在其低音部就滋长了一支独立的曲调。它明显是从基本主题中衍生出来,但其鲜明的形象和感人的力度并不逊于基本主题。这两支旋律交织着向前发展,逐渐聚集了越来越大的能量——从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清净微弱的音响,一直发展到遍及乐队一切音区的浑厚浓密的全奏——仿佛行进的队伍增加了越来越多的成员,汇成了巨大的洪流。 贝多芬在这里用了复调和变奏的手法,充分发展了基本主题各个方面的能量和表现力。 50316秒)开始复三部曲式的中部。这里出现一个性质不同的旋律,明朗而充溢着感情。全体木管乐器在这里吹出了更为流畅的旋律。但如果仔细倾听,会发现它的低声部还是用前一主题的节奏作为基础。 从(50442秒)重新回到了刚开始的基本主题。但它将从前的音乐倒置了过来,突出了从基本主题衍生出来的那段旋律,而将葬礼式的基本主题放在了低音部,主要作为节奏来采用。随着音乐的发展,贝多芬采用了赋格式作曲法,将两支旋律的特点加以糅合,并增加了紧张感和动力。最后,那葬礼的步伐在小提琴轻轻的悲叹中消失了。 由于这个乐章出现了灰暗的色彩和情绪,冷却了第一乐章热烈的气氛,也使后续乐章欢乐的光芒显得更加炽热和强烈。 这个乐章是如此独特,以至于在这部交响曲的首演中,这个乐章就被听众要求重演——对于慢板乐章来说,这是少有的荣誉。它从问世之时就受到普遍的欢迎,甚至有些指挥把它插入人们不太熟悉的贝多芬《第八交响曲》中去借以博得掌声!

第三乐章——诙谐曲,急板,F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是一首速度极快的诙谐曲,它预示了浪漫主义作曲家在诙谐曲方面许多神奇美妙的特点:轻快而十分戏谑的旋律进行,辉煌的配器,鲜艳的和声和调性效果,一般诙谐曲少有的交响发展规模。 乐章的基本主题非常活泼有力,节奏富有弹性,真实地体现出热情奔放的欢乐情绪。它开头的两小节是坚实的顿音,然后弦乐组从低音区跳到高音区,紧接着三声中部中两个音符构成的短小音型妙趣横生地在木管的高音区中来回摆动,和主要的部分呼应。这个主题无论在旋律还是节奏上,都是贝多芬作品中的佼佼者。 60122秒)开始的乐章中段是贝多芬在泰普里茨记录下的一首奥地利农村歌曲。这个主题在小提琴几乎一直保持在属音的背景上,由单簧管、大管和圆号奏出,旋律气息宽广,具有温和的田园情调,是典型的牧歌风格(请注意在这里贝多芬是怎样使音乐具有张力并一直保持下去的高超手法)。这里的音乐同基本主题飞快的节奏构成了对比。 随后是基本主题和中段主题的相继出现:(60338秒)开始了活泼的基本主题的第二次呈现,(60502秒)开始了中段主题的第二次呈现,(60720秒)又开始了活泼的基本主题的第三次呈现,当(60831秒)开始第三次呈现中段主题时,整个乐队用五个尖锐的和弦将其打断,令人感到幽默的不耐烦。 第四乐章——有活力的快板,A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 在旋风般的末乐章中,舞曲的冲力以更有力的方式出现,瓦格纳称其为“舞曲的极品。”英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萧伯纳也曾说:“……任何黑人的集体狂欢都不会象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最后的乐章那样可以引起最黑最黑的舞蹈家拼了命地跳下去。” 乐章的基本主题是粗犷的舞蹈旋律,可以理解为一种大型的弗吉尼亚舞。但不久它就发展成壮丽无比、令人激动的篇章,使任何舞蹈花式都相形见绌。基本主题在整个乐章中始终占据着优势,我们可以从中听到群体的跺脚(整个乐队的顿音);摇摆不定的旋转(旋律的抑扬盘旋);雷鸣般的欢呼(定音鼓的滚奏)和发自内心的狂喜(弦乐组在高音区旋风般的飞舞)…… 第二主题(70103秒)是匈牙利吉普赛旋律,它那符点节奏型也是从基本主题的节奏动机衍化出来的。 70152秒)开始的展开部,主要发展基本主题。在这里,热烈的气氛稍有缓解,但巨大的张力并没有消除,它拖拽着音乐走向了(70325秒)开始的再现部。 仿佛再现部的音乐还没有完全过瘾,在(70508秒)开始的尾声里,狂欢的气氛已经不可遏制。低音提琴在低音区开始咆哮,搅动整个乐队沸腾起来,高潮接踵而至。最后整个交响曲结束在难以描述的宏伟中。 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奇迹般地使用常规的乐队和严谨的古典曲式达到了如此热烈奔放的神奇效果。这部交响曲反映了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作曲技巧和独特的配器手法,是音乐行家和一般爱好者同样感兴趣的作品。我们越听会越喜欢它。

 

(舒雨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