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于对人的描写是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0-12

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坦言:

忠于对人的描写是自己获奖的主要原因

2012年10月12日   A1叠02/03:A1叠02/03-深度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谢正宜/曾索狄/王倩阳

昨天,刚刚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其老家山东高密接受了国内众多媒体的采访

  晚报记者 谢正宜 曾索狄 实习生 王倩阳 报道 制图 邬思蓓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7时,全球文学爱好者的目光聚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文学院会议厅,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对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进行表彰。由此,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共有104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而过去的10年,这一奖项一直被欧洲作家所垄断。

    今天上午9点45分左右,莫言在其腾讯认证微博@莫言上说道:“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我自己。 ”该条微博45分钟内被转发评论接近15000次。上午10点20分,其新浪微博@莫言上也发出类似的感言:“感谢微博上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 ”这条微博在短短10分钟内被转发、评论共计2500余次。

“并非一个艰难的决定”

    与往年相似,评审委员会就本年度文学奖向媒体提供的新闻稿仅一页纸,实际内容仅两行文字。这段文字的核心内容涉及对莫言的评价,即这位中国作家“以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

    评委会介绍,“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福克纳是美国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之一是《喧哗与骚动》,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之一是《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奖。

    而依照评委会的判断,本年度获奖者的特点在于,“在原有中文文学和口述传统中找到了出发点”。

    在与新闻稿同时发布的4页纸背景资料中,评审委员会提及莫言的个人信息,包括生长和成长环境、职业经历以及写作历程。资料尤其提及,以家乡山东省高密为写作素材,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以二十世纪几十年为跨度,述及日本侵略军对作者家乡的占领。

    瑞典媒体 《The Local》(《当地》)记者RebeccaMartin在宣布获奖者后的第一时间,采访到了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恩格隆表示,一周前审议委员会决定选择莫言,“并非一个艰难的决定”。 “今年的获奖者(莫言)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来自一个我们大部分人都接触不到的世界,他生长在农村,出生在农民家庭,他12岁以前都在地里干活。我会说这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虽然这些事往往比较复杂。诺贝尔评奖的情况一直如一,提名五个作家,他们的风格和流派都不尽相同。我会说这种选择过程是复杂的,但并不困难。 ”

    恩格隆还表示,莫言的作品在被翻译成瑞典文时,确保了原汁原味,“我们很幸运找到一个说中文的专家,他也向我们保证我们得到的翻译版本非常好。 ”

    当然,一个星期前就达成的决定似乎很难保密,此前就有莫言获奖的消息在网上和媒体间流传。对此,恩格隆强调,这是评委会需要思考的问题,近几年,在保密工作方面,已经变得严格了。

    对于那些不熟悉莫言的读者而言,恩格隆推荐大家从1993年出版的 《天堂蒜薹之歌》开始。 “当你准备好,去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的时候——那里居住着许多你从未遇过的人,那儿能让你用新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你应该读读莫言。更重要的理由是,你应该读莫言,因为他实在是个好作家。 ”

幻想与写实齐头并进

    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莫言的颁奖词说道:“(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魔幻现实主义”成为诺贝尔赋予莫言的一个标签,这一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兴盛在拉丁美洲的文学流派,追求“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著《百年孤独》便是这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绚丽而无羁的想象构造出一个仿佛神话般的世界。

    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进入中国,在这一时期开始文学创作的莫言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思潮的影响。反观莫言的作品,幻想常常和写实齐头并进,而故事及其背景的真实性常常让读者模棱两可,在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中,对母亲的描写犹如西方文学在刻画圣母玛利亚一般,而主人公上官金童无论从名字上还是他对母乳的依恋上都被描写超越于常人生活经验;在中篇小说《怀抱鲜花的女人》中则呈现出一个更为离奇、荒诞的故事,一个始终面带微笑的女人的爱情故事如同一个象征和隐喻一般,让读者难以对人物进行明晰把握。而对丑陋和肮脏事物的刻意暴露,是莫言作品的另一个特点,这同样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惯用手法。

    因此,立足于东方古老的民族,对魔幻现实主义地借鉴拓宽了中国文学作品在描绘现实时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内容,这也许正是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真正意义所在。

会包一顿饺子以示庆祝

    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文学奖宣布者说,当他电话告知莫言获奖消息时,莫言的反应是狂喜并惶恐。莫言曾经直言:“问我想不想得诺贝尔奖?如果我说不想,那我太装孙子了! ”而提到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戏谑地用和尚背女人过河的故事来比喻中国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忘掉所有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他如是说。

    而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所授予自己的这一个评价,莫言则另有看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莫言说道,将 “魔幻现实主义”赋予自己可能与自己所讲述的中国民间故事有关, “我想我最近一部翻译瑞典来的作品是 《生死疲劳》,这里边设计了一些魔幻的内容”,而莫言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颁奖词的评价基本表述出了自己在创作中的一些特质, “当然,如果说要把我的几百万字的作品全面概括出来,那么短短的两句话是显然不够的”。

    尽管之前从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莫言认为忠于对人的描写是自己斩获这一大奖的主要原因:“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东西,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东西超越了地区和种族。 ”

    在莫言获得最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消息公布后,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钢琴家双焱第一时间拨通了莫言的电话,对莫言进行了采访。采访中,莫言说之所以走上文学之路,原因在于希望通过写作证明自己,通过写作来改变个人的命运。 《生死疲劳》这本书的第一稿只用了43天,但是他考虑小说的主人公已经想了几十年。最后,莫言说,获奖了没什么好庆祝的,但很希望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吃。

博彩公司再次“命中”

    有关莫言可能得诺奖的猜测此前已持续近1个月。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被出版商看作是莫言最大的竞争对手。

    事实上,有关诺贝尔文学奖可能在莫言和村上春树之间产生,这一报道的根源来自博彩网站。而昨日莫言最终问鼎,也意味着来自英国的博彩公司再次“命中”。此前其已成功判断出2004年和200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不过,在昨日开奖前,博彩公司的赔率榜上莫言自第一跌至第四。

奖金缩水至750万元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当他电话告知莫言获诺贝尔奖消息时,他说莫言的反应是:“Hewas over joyed and scared(他狂喜并惶恐)”。彼得·恩隆德还表示,今后,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莫言的作品翻译成更多的语言。

    受经济危机影响,诺贝尔基金会今年6月初宣布奖金由以往1000万瑞典克朗缩水至800万瑞典克朗。按照中国央行今日公布的汇率,莫言将获得近750万元人民币文学奖金。

    按照诺贝尔奖有关规定,所有获奖者将在12月10日前往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