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子

 little540 2012-10-12
美法量子物理學家 獲諾貝爾獎
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聯合報

本屆諾貝爾物理獎昨天揭曉,由兩位皆為六十八歲的美國、法國量子物理學者溫蘭德(Wineland)及阿赫許(Haroche)共得,表彰兩人為量子物理實驗開創了新紀元,證明不用加以摧毀就能直接觀察個別的量子粒子,使得世人有可能打造功能更為強大的超級電腦。

兩人將平分八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千五百一十萬元)的獎金。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古典計算機在廿世紀徹底改變人類生活型態,說不定量子計算機也會讓廿一世紀的人類生活改觀。」

諾貝爾委員會解釋:「個別的基本粒子不容易從周遭環境中隔離出來,而且一旦跟外界有互動,就失去原有的神祕量子特性。兩位得主帶領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內設計出新方法,得以測量並掌控各種量子狀態。在過去這些量子狀態是公認無法直接觀察到的,新的方法讓實驗團隊可以檢視掌控這些粒子並計算其數量。」

委員會指出,兩位得獎人都探討光線和物質之間最基本的交互作用。溫蘭德用光子來測量並控制電子,阿赫許則用電子控制及測量光子,算是殊途同歸。

阿赫許表示,自己跟妻子在街上收到一通國家碼為瑞典的來電,「我當下心裡有數:可以開香檳慶祝囉!」得知獲獎,阿赫許說:「我先打電話給孩子們,然後打電話給幾位同事,若是沒有他們,我無法獲獎。」

另一位得獎者溫蘭德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他太太凌晨接到通知電話,把睡夢中的他搖醒,他說得獎當然是個「驚喜」。

研究人員長期以來夢想打造「量子電腦」,處理更複雜的計算,且掌握大量資料。但只有在個別粒子得以觀察的情況下,這種電腦才可能誕生。

【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成功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陳泳帆指出,現在的電子元件愈做愈小,未來電腦零件可能縮小到只有原子、分子般大小;在這種尺寸下,粒子的運作方式遵守量子力學,兩人的研究,未來可能變成比目前的超級電腦還強大的「量子電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