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邂逅《红楼梦》(图)

 木柳书屋 2012-10-14

 


漂亮边框4 花卉框图 - 理睬 - .



                      邂逅《红楼梦》

2009-11-03 20:22 (转自凤凰博报·箕山的博客)

红楼三叹

 

身同洪荒日月客,

风流自是异尘寰。

谁会木石前盟意,

君踪直去践诺言。

 

黛玉无生我岂生,

此行非为化禅僧。

两身偕隐通灵性,

一缕馨香还清风。

 

每念作者泪尽逝,

竟是黛玉先遣声。

可怜居士今安在,

俯仰可堪唤梦醒?

 

                    18-04-2000

 

解析:

宝玉的归宿

 

 

 

我们可以推测,林黛玉死后,宝玉的未来不是要自杀或者什么自绝,宝玉化禅僧可能是实,但这不能证明世俗的胜利。色空解脱大结局?就宝黛而言,这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即使是自杀,也与绝望无关!罗密欧自杀是殉情!贾宝玉化禅僧亦是殉情!

 是的,生命在人间是失意了,但是生命亦从未言弃:林黛玉不能断痴情,贾宝玉不能仕途经济。淡抹而来,浓妆而去!我轻轻地来,带走满天云彩!

色空,乃是真思想者如宝玉黛玉的精神涅槃大世界。太虚幻境,是宝黛实现理想的香丘乐土,安身立命的最终极地。唯其如此,宝黛才可能实现生命最纯粹的使命:合二为一。一就是空,空就是色!色空,还必将在永恒世界里演绎生命的华彩!正是:青埂峰上绛珠草,太虚幻境美神瑛。

《红楼梦》中贾府兴衰、大多数人物的悲欢离合是功利社会功利目的导演的大悲剧,社会大悲剧虽然也加诸于如宝玉、黛玉、晴雯、香菱、紫鹃、史湘云那样少数单纯自然人物之身,却不能全部理解作他们的生命定义。悲剧的用意是清愈显其清,浊愈显其浊。在宝黛身上,我们不能以使之享有人皆贪恋的荣华富贵来安慰我们的貌似悲悯之心。(这在其他的艺术主题里是常见的。)同理,我们亦不能以其人生的大悲歌而蔽障我们恍然领悟到——生命是如此的纯粹和崇高!宝黛之童心是如此的神圣!我们唯有歌之!泣之!

如果说喜剧是带眼泪的笑,那么,任何悲剧,就其更直接地实现美学的最终极意义而言,实现生命体的永恒价值而言——人间不能存其身而愈显其身!悲剧实则亦是深含隐喻的喜乐。悲剧,是最明确的神谕和启示。

 

04-09-2003

23-03-2009(添加黑体字部分,参阅《爱的梵歌》)

 

 

红楼再叹

 

我生今日似君时,

暗夜无人歌真谛。

世人皆醉君独醒,

二百年来叹梦里。

高标孤绝情何堪,

巨著何曾成古典?

俯仰天地知己者,

往古今来一瞬间。

冷眼人生新愁客,

激光烈火催心肝。

意念无限无执我,

奈何情肠少慰安?

功名彷徨非人性,

夭折总是自由花。

剩有闲痴伴幽怀,

怜听宝黛呼新雅。

 

                   28-09-2006

                     25-03-2009

 

原稿:

 

世人皆醉君独醒,

二百年来叹众生。

我生今日似君时,

中华谁人识真谛。

高标孤绝情何堪,

巨著何曾成古典?

切听宝黛呼新雅,

  奈何夭折自由花?!

 

后记:

 

    我不能同意《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就其发蒙启迪那永恒的当世意义和永恒的普世价值而言,我们将在这开天辟地般的初升曙光里发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东方神韵之永恒的人性光芒。《红楼梦》证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能够自我催醒现代文明意识,虽然我们的现代文明的构建迄今并未成功,我深知政治人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以当世者的身份见证当代中国的道德低线已沦丧谷低。曹雪芹、鲁迅们所批判的中国式人情世故愈演愈烈,迄今无根绝的希望。因此,《红楼梦》还依然具有强烈的、当下的醒世意义。我知道,我不能合于这个当下的中国,但我深知,我比这个当下的中国更迷醉于中国。是薪,就当发出光火。我祈愿,不久的未来,我们中华的文明还将能够像汉唐盛世一样,吸引世界的人民,“愿身死作中华鬼”。

29-09-2006

 

注:外国无名氏《长安辞》:“天长地阔杳难分,中国众生不可闻,长安帝德承恩报,万国归投拜圣君。……谁知此地欲回还,泪下沾衣不觉斑。愿身死作中华鬼,来生得见五台山。”

——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敦煌文献》

 

 



 

绛珠仙子歌

 

何来又复去,

此地非芳丘。

还泪予一人,

冷月更何求。

天外青埂峰,

宇内花魂幽。

奇正各有别,

梦醒自风流。

众芳无一芳,

空怀其中香。

风催花永折,

不复沦无常。

宝生黛栽培,

黛去玉影随。

气尽意未尽,

            痴泪情何味?

无际茫茫恨,

悠悠一瞬愁。

睹之绝千古,

心恸顾恨休。

 

                26-4-2000

 

 

 读《红楼梦》有感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满纸喁喁,

镶血嵌泪。

奇情至郁,

高标孤绝。

造化尘网,

无能以托。

幸甚至哉,

石头有灵。

憾复恨兮,

作者无生。

 

           20-01-2007

 

 

 



 

 

妙玉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过犹不及意,

落寞明镜台。

本来无本来,

尘埃见尘埃。

奈何洁质心,

菩提难入怀。

 

                17-03-2009

 

我很难评价妙玉,妙玉的某些做派也许其实是不得自然生活真趣的,妙玉不像晴雯、香菱、紫鹃那样自然单纯可爱。妙玉不幸的人生需要依附权贵,妙玉的高贵和洁癖又需要世俗和世俗的底层来陪衬,清高其实已经隐隐地和妙玉拉开了距离,以妙玉的身份,终是未得菩提的真谛。妙玉和知行合一、生活的真正战斗者宝玉、黛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她的抗争是苍白的,只会遭到更残暴的蹂躏;她的美是苍白的,她的毁灭也只是在人间留下一抹苍白的色彩。

然而,妙玉,终究是纯洁的少女;妙玉,终究是孤傲的美玉;妙玉,终究得梅魂之一缕……

叹叹!

24-03-2009

 

我有一个意愿,将来重读《红楼梦》,那时就可以再重新审视一下妙玉等人了,并且我将以风中之残烛的禅意去对宝黛诸人行最后的注目礼。不过现在我还没有这个计划,只是在心中氤氲着延续着这个梦。这种感觉,别有一番诗意,崇高着我人生的步履。这个梦,诞生于十八多年前我初读《红楼梦》时,感谢雪芹先生,创造了我一生的美神!

                                                                            27-03-2009

 

 

宝玉痴·黛玉泪

 

世界文学,巨星永照。托尔斯泰之《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之《约翰·克里斯多夫》、但丁之《神曲》、荷马之《荷马史诗》,爱情文学如歌德之《少年维特之烦恼》、莎士比亚之《罗密欧与朱丽叶》皆人间奇迹,与我以莫大震撼。吾国曹雪芹之《红楼梦》虽成残篇,永为缺憾!然其日照寰宇之烈火,月印万川之冰心谁堪匹敌?吾国非夜郎国,吾心非自大心。吾见有宏大如《红楼梦》者,浪漫如《红楼梦》者,犀利如《红楼梦》者,纯情如《红楼梦》者,奇幻如《红楼梦》者……吾信世之奇英,皆各有千秋,不逊第二,亦难夺第一,此理可四海行之。栏杆拍遍,憾恨入髓!是吾于《红楼梦》偏有偏心?奈何怅然惘然,梦萦情牵,恋恋此生不舍?吾知矣:文学者,人学也,情学也,真学也。吾固颠狂于维特,吾固倾心于罗密欧,吾固潸然多情,吾固时发轻狂,然独于《红楼梦》之灵犀,心肝通感,心肺痛彻。何也?君见有情才奇绝如贾宝玉之痴者?君见有至真至美如林黛玉之泪乎?痴泪双绝,永为叹惋!更哪堪人间奇葩,竟成残篇……叹叹!!

08-12-2008

 

 

情迷红楼 -老排长  - 老排长的博客

 

黛玉之泪

 

三人成虎,人们都说林黛玉哭哭啼啼是使小性儿,今人误解何太甚?岂不知这是林的甚至寄寓作者的大性情?林黛玉是为贾宝玉还泪而来,其人也,其泪也,至真至纯,至善至柔,至情至性,至美至灵。在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是一种舍我而救世的情怀。如果中国人不能被林黛玉的眼泪感动,那么中国人就真有些无可救药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叹叹!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雪芹兄大才情!

               08-12-20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