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自己坑自己

  2012-10-15

距离,是很微妙的东西,既有物质形式上的,也有心理感受上的。最近的距离未必会产生最好的情感。和老板保持一个怎样的距离才能使自己既被关注、赏识,又不至于锋芒太露?答案是见仁见智的。但是,和老板保持下面这样几个距离是危险的。

最亲密的距离—— 恋人

如果你是女性,或者你身边有女性朋友,那么你是否自己萌发过或者听说过这样的观点:如果想让自己的职业有一个稳妥、巨大的上升空间,那就要和老板保持零距离接触?也就是说,如果老板单身,我们就竞争老板娘的职位;如果老板有家室,我们就力争成为他的红颜知己甚至亲密情人。

某文化机构中有位女性主持人,我们叫她小艾。小艾原本在一档谈话节目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过,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小艾认为不想获“金话筒”奖的主持人也不是一位好主持人。但小艾觉得,凭借自己目前的这个节目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恐怕还很遥远,所以,争取一档更有价值的节目作为自己的事业平台才是关键。为了能够在美女如云的影视公司突出自己,小艾心甘情愿地被“潜”了一把。小艾跟自己的闺蜜戏称这是“舍身取义”。

我不得不用自己的文学常识为这位小艾朋友解释一下“舍生取义”的含义。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是这样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去生命获得大义,不是舍去身体获得利益!没想到,文学基础没打好会导致人生观发生偏差!

老板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公司的首领,靠的是运筹帷幄、任人唯贤以及对业内风向标的准确把握。虽然作为男性,难免会有欲望占上风的时候,但这不代表他会永远用下半身思考。

小艾的命运可想而知。在得到一个二线娱乐性栏目的出镜机会后不久,小艾就和自己“金话筒”的梦想渐行渐远了。原因很简单,和老板过近的距离会让老板产生一种压迫感,这还没包括那些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而给小艾下暗绊儿,不配合小艾工作的公司其他工作人员的影响。

你尽可以成为小艾式的人物,但你要思考,是否只有这一条途径能让我们在职场中所向披靡?或许除了情感投资外,竞争更需要的是业务能力。单边的孤注一掷,只会给自己贴上一个“不正当竞争”的标签。

换句话说,人才是无价之宝。当你给自己贴了标签,有了身体交换这个价位的时候,也恰恰是你丧失自我价值的开始。

最无间的距离—— 哥们儿

程志成就职于一家中型IT 公司。他跟自己的部门经理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两年的合作时间,但是两个男人在工作中建立了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谊。在单位,两个人是上下级关系;在工作之外,两个人是交往甚密的好哥们儿。

最近,程志成突然感到这份友谊有些味道不纯。以前遇到需要加班加点赶完的工作内容,如果人手不够或者技术支持不够,程志成都会以经理之急为急,主动请缨替经理分忧。这样的工作态度来源于两个人的友谊和默契。近半年来,公司高层偶尔来抽查,都会看到程志成加班奋战的状态,对此大加赞赏。有一次,经理和小程一起加班后去吃宵夜,偶然说起公司人员调整,经理有可能升职的事情。经理透露,公司大领导对小程感觉非常好。而且经理表示,自己一旦升职,会尽力帮小程争取经理的职位。

小程及时回应了经理,也表示出自己对他的积极支持,并信誓旦旦地对自己的经理哥们儿保证:“你放心,我绝对不会把上次某个大客户投诉被压下来的事情说出去的。”小程还善意地提醒经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要防止有人给他抹黑。不曾想,程志成的一番好意却产生了完全相反的效果。从这次宵夜开始,他的经理哥们儿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他。小程开始并没有在意,直到经理顺利升职后,经理的心腹顺利接班,小程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职场哥们儿离自己的距离原来那么远。

其实这也不能怪小程的那个经理,这还不能和过河拆桥同日而语。这就好比有一个人手中有你的不雅照片,你会希望他在你的生活中永远消失一样。当我们和领导的距离亲密到知晓对方隐私的阶段的时候,要不你对所有的隐私都视而不见,要不你就要学会缄默。整天拿着他的“不雅照”在他面前晃悠,搁谁都觉得这早晚是个雷。

还有一点需要职场中的朋友谨记,你和你的领导虽然不是同一级别,但由于你们的工作性质相同,也会造成一个竞争态势。就算你们关系再好,当你无意间让领导感觉到你的能力或许是个威胁,而且碰巧他的心胸没有海洋那么宽广的时候,那你就很有可能被踢出局。

所以,当我们期待和自己的领导有兄弟般的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了双方的位置和角色。领导不论大小都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性,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另外,不要将自己的锋芒过分外露,要知道“功高盖主”这个成语是很有杀伤力的。

最安全的距离—— 保姆

恋人做不成,哥们儿做不成,领导身边最需要的还有“保姆”这个领导角色。

保姆式的职员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并不少见:领导一抬手,香烟或者香茶就及时奉上;领导一咳嗽就立刻拿出好几种润喉糖;将领导的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将领导所需要的一切事物都尽可能地放在自己的大办公包中。

这个距离的确很安全,但如果我们只是单纯修炼保姆的外功而忽略了自己本职的内功,那你就有可能在目前这个职位上长久地安全下去。毕竟,职场不需要家庭式的保姆,要想获得好的发展,首先要让你的领导知道你有什么料。

另外,当你在领导面前保持着一个如影随形的保姆形象时,千万不要忽略了以下几种不需要你在场的情况:

自己数钱的时候。甭管你是刚拿回工资,还是趁老婆不在家翻看小金库,如果有一双羡慕且充满无限关注的眼睛停留在你身上时,你是否依旧能够感受到他(她)的善意?

洗澡、如厕的时候。即便是家里合作多年的保姆,私交再厚,你也不会赤裸裸地暴露在他(她)面前。除非你是一个生活尚未能自理的孩子,否则,有一些不雅、令人尴尬的事情还是自己独自面对比较妥当。当然,如果你和保姆有其他关系那就另当别论了。这类情况在单位中也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厕所这种不完美的场合相遇时,尴尬怎么化解?我听过的最好版本是某位职员和领导一起下基层去视察,下午这位职员内急跑进厕所,刚巧看到自己的领导正在脸红脖子粗地和自己较劲。这位职员一拍脑门说,哎呀,没拿卫生纸,转身走出了厕所。

和家人争吵的时候。虽说家庭成员之间的磕磕绊绊是大家都会经历的事情,但是让保姆目睹自己和家人的争吵是很尴尬的事情。尤其是当你在争吵中处于劣势的时候,很容易丧失自己在保姆面前的尊严。当你的领导和他的领导或者其他和他平级的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你最好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失。否则你的领导可能会因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能正确处理当下的争执,还可能因为你看到了他失态的样子而拿你撒气。

别忘记,伴君如伴虎。做得多,失误也多。

保姆还分三六九等。真正优秀的保姆不是那些只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的人,而是拥有善于对东家察言观色、有的放矢的智慧的人。只有这样的保姆才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拥有不一样的发展空间。

成为一个优秀的保姆要有一手过硬的家政打理能力,外加察言观色的能力。那么,如果在职场中要和领导保持保姆式的距离,也千万不要忘记你做这些事情的目的不是为领导服务,而是为自己创造更多得到领导关注的机会。

心理学界定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际交往距离:

1. 亲密距离(恋人/ 爱人) 0cm ~ 45cm

2. 个人距离(朋友)45cm ~

3. 社交距离(职场/ 商务) ~

4. 公众距离(陌生人/ 公众场所) ~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需要,会有不同的现实距离,如果超越了这个距离就会给人造成压力甚至使人产生受到威胁的感觉。针对自己的角色,把握好和领导的距离,或许不会让你的职业生涯遭遇尴尬。

不相信吗?试想一下,如果在某个空旷的环境中(如影院大厅、广场),有一个陌生人或者一个普通朋友突然较长时间地出现在你身边10cm 以内,你有什么感觉?

当我们懂得了距离之后,如何才能和老板保持良性的交往?闷头傻干?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不卑不亢?不同的关系处理方式,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我不建议闷头傻干。事实证明,这是天桥卖艺当中的傻把式,虽然会有人欣赏和鼓励,但想要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道路可能会更加漫长。毕竟现在就工作本身来说,更多的是合作型。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你的功劳会被淹没一部分。阿谀奉承我也不提倡。如果过于谄媚,就会让人忽略你的个人价值,总觉得你是居心叵测。另外,你这样的行为会引发其他同事的反感,最终你还有可能被孤立。

溜须拍马,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拍马屁,这个方式我觉得倒是可以斟酌使用,让它成为你和老板沟通的一个技术手段。要知道,赞美也是一种能力。拍马屁和阿谀奉承是完全

不一样的。阿谀奉承是不论对方是否正确、是否积极健康都会无原则地给予赞美的行为,没有原则和底线。而拍马屁其实是根据事实结果给予的明显认同。拍马屁是一种技术,只不过要把握好度,稍微过度就会成为阿谀奉承。

不卑不亢地面对老板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种关系处理方法。但是有一点请注意,不卑不亢一定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确立在对等级差距的正确认知上,并且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和修养。老板每次上厕所都让你送卫生纸那是对你的不礼貌,我们应该不卑不亢地面对。但如果老板偶尔一次忘记带卫生纸让你帮忙送,那完全没有必要用“不卑不亢”的方式处理。

我举的这个例子可能你觉得很搞,但它是真实发生过的。在一次咨询的过程中,一个小伙子非常气愤地向我诉说,他的老板(男性)几乎每次上厕所都会在厕所给他打电话,让他送卫生纸过去,令他十分不解。说着,屈辱的泪花在他眼中闪烁。说实话,他的老板为什么这样我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没办法给小伙子做出回答。但我相信,这个老板的行为肯定是大大伤害了这个年轻职员的自尊心。面对这样的老板我们是要不卑不亢去面对的。

生活很奇妙,有时候我们会经历戏剧般的巧合。就在这个咨询过后不久,我去卫生间时,刚好卫生纸没有了。我本能地想要叫我的助理,但就在我叫她的瞬间,我突然想起了那个小伙子屈辱的泪花。说实话,当时我着实纠结了一下,让不让我的助理帮我呢?呵呵,我承认,那时候我是有些移情(心理学术语,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情感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和转移)现象出现的。当然,我最后还是麻烦了我的助理,因为我实在想不出其他解决方法。当我和助理说了我在叫她之前的心理过程后,她笑了,说:“燕谊姐,你想多了。你对我的尊重早就在我内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怎么会感到屈辱呢?”

还好我的助理没有用不卑不亢的态度处理这个突发事件,否则我……(这部分纯属隐私,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其实是很不雅的,但我觉得这个例子能够很好地诠释“不卑不亢”这个情绪在不同状态下的适用性,所以就自我牺牲一下啦!)刚刚我说拍马屁是需要很高超的技术的,这一点我想详细说明一下。或许你认为这个行为是可耻的,那可能是我对拍马屁的理解和你有分歧,但我觉得这个方法在职场中的确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来看看技术型拍马屁是怎么一回事。

最近,唐林的公司里行政助理一职空缺,公司里许多人都认为她这个秘书是行政助理的最佳人选,她也觉得非自己莫属。可是,出乎意料,才到公司不到两个月的前台接待员占了这个位子。理论上一个秘书的机会是比前台大很多的,公司许多人也都一直看不起这位叫宋媛媛的前台,认为她完全是靠拍马屁才上去的。唐林不明白,在这种强调能力至上的外企,为什么也要靠拍马屁才能得到提升?一些同事说,只要唐林这个秘书稍微会拍点马屁,这个位子就会是她的。为什么拍者得道,有能力者却退居其后?

为什么拍马屁这个令大家不齿的行为能够自古到今屡试不爽?难道那些领导者们真的会因为几句甜言蜜语而放弃了自己的判断力和智慧吗?拍马屁到底是什么东西?

其实,大家可别小看这拍马屁,拍的地方和方式都是很关键的!它可绝对不仅仅是我们认为的做表面功夫那么简单。拍马屁是一种人际交往手段,这里面蕴含着很多人际交往的心理技巧!

因为需求,“马儿”驰骋千里

公司的老板孙太太最让人不敢恭维的是她的打扮方式。那天,她在披散开的卷发上别了一枚褐色的发夹,看上去就像旧上海的交际花,但是她自己压根儿没意识到这副打扮如何不得体。大家都忍着不发表议论,只有一个职员夸赞道:“人漂亮怎么打扮都好看。您的发质这么好,肤色又白,把头发盘起来肯定很有风韵。让我帮您换个发型吧,我在蒙妮坦学过两个月的美容美发呢!”孙太太听了,非常高兴地同意了。这一套言行既不生硬做作,也不肉麻得令人起鸡皮疙瘩。你看,这马屁拍得多高明!

可是,究竟什么是拍马屁呢?

“拍马屁”一词最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但在那时,也常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贵族牵的马,便不分优劣,总要跑上去拍拍马屁股,不断赞叹:“好马,好马,大人真有福气!”

如此看来,拍马屁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对某个对象的欣赏、赞美、示好;第二,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某些地位特殊的人的欢心而做的一种情感投资。

人为什么需要对别人表示友好,甚至要做情感投资?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拍马屁呢?

生存的需要。求得生存是人的本能,人要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如衣、食、住、行等。要取得这些,就要有一定的谋生手段。而当自己不够自信,或者竞争的环境中存在着和自己实力相差无几的强劲对手时,拍马屁这样的行为就是我们除去展示自身的能力之外,不得不使用的一种情商。

环境的需要。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行为。在某些强调威权管理、单向式领导的组织中,就比较容易形成拍马屁文化。因为决策权都掌握在老板手中,凡事都由这个人来决定,部属自然就会出现一些屈权行为。现在某些人有着这样的无奈之语:社会上抬轿子的人多了,不抬轿子的人就可能被视为异类。有的人并非天生愿意拍马屁,只是有钱有势者多爱听奉承之言,喜欢拍马的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安全的需要。人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就要着重考虑自身的安全,居安思危,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对某些特定的人实施情感投资,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不安全状况的发生。

交往的需要。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总会和一定的人和事发生联系。在这些联系中,适时、适当、适量地拍马屁,可以融洽感情,增进理解,和谐关系,减少对立,满足某些特定的人的自尊心。

发展的需要。人不能满足于现状,而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就离不开某些特定的人的帮助。不过,希望得到某些特定的人的欣赏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如果能投其所好,通过拍马行为加深这个人对你的印象,得其赏识,那么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在职场中,上司是我们实现自我的一匹宝马良驹。有时他可以决定你是否能拥有这份工作,左右你的升迁,甚至影响你的情绪。身为一个白领,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自己的能力之外,对职场的人际关系也做一些投资,让这匹良驹带着我们奔向事业的高峰呢?

如何驾驭这匹“马”

想挠痒痒的话,可以明白地告诉别人哪儿痒,可如果想让人拍马屁,就不能明白地告诉人拍哪儿了。如何拍,全看拍马屁者自己的领悟和感觉了。所以,拍人马屁的难度要比挠痒痒的难度大得多。

赞美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但对待那些每日生活在赞美、崇拜下的特殊人物,我们要如何操作“赞美”这个人际交往的利器呢?如何才能将马屁拍得恰如其分呢?

拍马屁的要领

事实基础。好的马屁一定不能脱离实际。人家穿着三年前的衣服,你却跑过去说:“哇,你新买的衣服真漂亮!”不光旁人看不下去,连当事人都想扁你。

创意多多。马屁要拍得让听者心里一亮,既开心又觉得你这个人不落俗套,而且旁人也不好挑剔什么,因为你很聪明。表情真挚。真诚地赞美别人,就算言不由衷,那也是善意的谎言。为别人带来快乐,也是一种奉献。

中性赞美。公认的好,大加赞扬自然没有问题。倘若不能确定或感觉有争议,而你又必须发表意见,可以使用一些中性的赞美词,比如,适合你,有气质,性价比高,等等。

正话反说。人都有缺点。马屁拍到一定境界就要掌握正话反说的技巧,这个技巧要的是准确,反应快,有幽默感,让被拍者回味无穷,甚至认为你是最了解他的人。

拍马屁的忌讳

不要拍得过火,那样会让人恶心。如果你只是个小职员,请不要直接赞美总裁是个天才。你和你的拍马屁对象之间地位越悬殊,你拍的马屁就要越含蓄。虽然使用何种拍法是自己的事,但请你务必注意:拍上司马屁的时候别去伤害他人,因为群众基础也是影响你升降职的重要因素。

可以以实际行动拍马屁,但别被定义为“保姆型”,因为保姆型的人只适合做下属,这不利于你实现升职大计。

对领导的错误决策不能乱拍马屁。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哪怕是只立不破。清朝的良臣遇到这种情况时通常会在折子上写“皇上圣明。臣以为……”也就是前一句拍着皇上的马屁,后一句却在阐明自己的不同意见。注意,他拍的是人的马屁,而不是这个决定的马屁。

不给自己留“马屁精”之名

小敏刚工作不久,还是个职场新人,她在如何处理办公室人际关系时碰到了难题。她自己知道,也许是因为性格比较柔和,也没什么棱角,再加上刚进公司不久,难免对领导有点唯唯诺诺。于是公司有一些人对她颇有微词,说她人虽小却是个十足的“马屁精”。其实小敏特别想跟每个人都搞好关系,可刚走进职场却落下这么个“美名”,让她着实苦闷。其实小敏的苦恼也是很正常的,做事先做人,人都做不好,做事当然全无头绪。

话又说回来,人们通常讨厌的就是一些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上司献殷勤。马屁拍得含蓄点,也许就没有人说三道四了。所以当听见人家说你是“马屁精”的时候,你就一定要警惕了,这说明你忽略了与同事建立融洽的关系,这对你的工作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马屁精还要八面玲珑。

拍马有道。谨守一般的社交礼仪即可,不必处处引起上司的注意。可以在上司生日时给予祝福,在上司心情不好时给予关心,但要避免在公开场合过分地卑躬屈膝或过于露骨地体贴、附和上司。

不可恃宠而骄。有时候因为某些兴趣与理念相同,某个下属与上司会特别投缘。这时候,下属千万不可恃宠而骄,借着上司对自己的看重而在企业里创造某种个人特权。上下级投缘是十分有利于工作的,因此更应该小心对待,别因上司的倚重而忽略了与同事的关系。这样才不会被患红眼病的同事传出拍马屁的流言。

雨露均沾。如果你与上司关系不错,当他交付你较好的任务时,你可以适时向上司暗示,为求团队和谐,建议将该任务交给团队共同执行,让其他同事也有表现的机会。而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你也应该主动协助同事,并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相信大部分上司都能理解你,从而根据你的建议做出调整,并对你的大度表示尊重。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是拍得浑然天成,恰到好处,让人发觉不了你是在拍马屁。口才厉害的人拍马屁的功夫自然了得,拍马屁厉害的人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职场里都会如鱼得水,八面玲珑。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当代“伯乐”们是如何驭“马”千里的。

行动比语言更有力

溢美之词确实有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魔力,但是行动远比语言有力,用实际行动表达你对别人的关心,是最有效的拍马屁方法。

于敏四十岁,是公司里年龄最大的经理。年轻的下属们都觉得她古板、刻薄,于敏却认为他们好高骛远,没有踏实肯干的精神。但是她很喜欢张晓。说张晓是超级“马屁精”绝不过分。先说她那张小嘴,吧吧的,炒豆子般蹦出的全是吉言。不久前,于敏在郊区买了一所小别墅,张晓啧啧称赞:“还是于经理您行,都买上别墅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我们都不敢贷款,还是您有魄力。什么时候装修说一声,也许能帮您点忙呢!”几句话既赞扬了上司的生活品质,又说出了对上司魄力的敬佩,同时还表示了自己的忠心。再说说张晓的行动,都是实实在在的,让人感觉到掏心掏肝般的真诚。仅仅过了两天,张晓就抱着几本印刷精致的杂志走进了经理的办公室:“于经理,我给您找了几本有关装修的书,您参考参考。”这样有眼力的下属,领导能不喜欢吗?

这是以生活事件作为切入点的拍马屁示范,让我们再看看从工作事件入手的“马屁”!

程远的经理在某业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并且获了奖。领导、同事对经理都是大加赞赏,程远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程远不仅进行了语言上的赞美,他还从经理的论文中摘抄了一些对工作有帮助的文字,并且结合现实工作内容做了一篇发言稿,在部门例会上当众宣读。经理对程远能够真正读“懂”自己的文章,并且在工作中融会贯通的行为感到甚是高兴。

这马屁拍得是不是很真诚,也很高明?其实,部属若想肯定上司、表示佩服,又不想被领导认为只是单纯地拍马屁,必须注意这样几个关键因素:上司的表现,必须是有目共睹的;夸赞时别只说“您太棒了”,而应说出为什么佩服上司,表达自己的收获与体会。用你的真诚去表达你的观点,用你的行动去证实你的认同,这才是真心的赞美。拍马屁可不是单纯的嘴上功夫!

用真诚的心去拍马屁

都说在竞争激烈的职场要学会展现自己,可关琳既不善言辞,又没拉帮结派争选票,却坐上了办公室主任这把交椅,让不少人眼红得要命。其实个中奥妙很简单,关琳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自己的上司—— 行政总监张涛有个癖好,就是特别关注他的那双手。每次洗完手,张涛肯定要抹润肤霜。但是,张涛又是个粗心的人,常常忘了买,于是他经常擦女士们的油,此举招来不少女士的讥笑。而关琳呢,不言不语地在桌上显眼的位置摆了一支大号的护手霜,张涛每次从外边进来,都会很顺手地拿起她桌上的那管油,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其实,关琳很少用护手霜,但她却能保证桌上的护手霜不断。关琳在做什么?貌似拍马屁,但其实她是在借用一个道具,将经理的注意力不断吸引到自己的身上,让自己总是在领导的视野中存在。每次领导在自己桌子前擦护手霜的时候,难免看见关琳正在忙碌的工作内容,难免和她交流一两句公司的事情。那么,一个一个的“难免”加起来,关琳在老板心中的位置恐怕也会“难免”要优于其他职员。

拍出自己的特色

着色太多,就难免有粉饰的嫌疑。赞美是拍马屁技术中很重要的一环,有时候轻描淡写、不露痕迹的几句赞美之辞,远胜过请吃饭、送礼。

角力不如角心,识时务者常常选择角心的方式。赞人所未赞,而又绝非凭空捏造,方才显出眼光独到,与众不同。因为你所做的,其实是帮助他人发现自身更多的优点,从而帮他树立自信,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印象分。有些人睿智而不张扬,深谙为人之道,几乎和身边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尽管并不刻意做出什么举动,但他一个肯定的微笑,或者一声温柔的鼓励,都能令你激动不已。这种人是千年等一回的马屁精,已经没有任何拍马屁技巧可言了。依靠人格魅力征服他人,这才是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安雯是广告公司策划部主力之一,收入颇丰,人又生得苗条纤瘦,大家都叫她“白骨精”。有一次,老板要亲自为一个重要客户赶出一个策划,当他的文案被拿出来在讨论会上讨论时,全场马上沸腾了。

“老板真是技高一筹啊!佩服啊!”“只怕我今生都难以望其项背哦!”老板的设计可能的确精妙,但这些过于华丽的夸辞却俗不可耐,而且显得十分做作。细心的安雯看到老板在得意的同时,嘴角分明挂着不屑的轻蔑。她想:“如果我现在还用那老掉牙的一套专业马屁用语来赞美老板,说不定会被老板看不起。”于是她灵机一动,只是用佩服的、惊讶的眼神望着老板,眼神含情脉脉,然后嘴巴作“O”形,仿佛自己有许多真诚的赞美话要说似的。后来的几次皆是如此。果不其然,老谋深算的老板也终于上当了。过年在宾馆吃公司团年饭的时候,安雯被安排和老板一个桌。微醉的老板拍着安雯的香肩对她说:“小安啊,好好干,我知道只有你是真的最佩服我了……”

拍马屁到底是什么?趋炎附势地拍马屁不是在职场顺利前行的推动力,漫无目的地拍马屁也不是帮助你升职的直升机。敏锐地发现领导身上的优秀特质,真诚地欣赏它们,并将这些闪光点吸收、运用,这才是高明的拍马屁手法!在相同的竞争条件下,用一些貌似不经意的行为,为自己获得更多的领导关注,这才是最聪明的办法!任何一种行为,当我们将它研究、实践到极致的时候,或许都能够称之为艺术,拍马屁也是如此。

职场是很现实的,我们进行自我整合,学习各种职场技巧,其实都是因为它们能够让我们获得很好的收益,而且归根结底是金钱的收益。有了钱我们就能够做很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但如何才能升职加薪呢?这是很多职场朋友的困惑。加薪的过程是很折磨人的,一旦处理不得当,就有可能进入雷区。

入职一年半的王月晨最近跟自己较上了劲!春节放假前,老板在年终总结会上对部分员工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其中就包括王月晨。老板不仅肯定了他们的成绩,还意味深长地说,公司是唯才是用,不会让人才流失,更不会让大家失望。于是,月晨兴奋地认为自己会加薪。但是假期结束后,月晨预想的加薪并没有如期而至。是加薪这件事情还在办理的过程中,还是自己不在这次加薪职员考虑范围内,抑或是老板害怕春节后出现员工大规模跳槽而虚晃一枪?思量着自己一年半的努力和日渐增加的物价压力,月晨想,该不该去和老板谈谈加薪这个敏感的话题呢?

成功加薪不是靠“说”实现的

如果你的薪水要靠自己去和老板“说”才能得到,那我只有两个字相送—— 失败!即便不是你自己工作能力的失败,也是你选择的单位和老板的失败。加薪这个事情如果放在比较大型的公司,或者制度规范的中小型公司里,根本用不着你去说。这样的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加薪制度,常态的加薪是伴随着升职的过程完成的。

只要你干得不错,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赏识,升职加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在这种有加薪制度的单位你贸然提出加薪的请求,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就是一个没有在大公司历练过的菜鸟。如果你觉得公司的加薪制度并不能满足你对薪金的期待,建议你先了解一下公司以往是否有过破格加薪的事件发生,要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最容易受伤的人。

在较小的公司或者薪金制度相对宽松的中型公司中,加薪这个事情或许没有那么严格的晋级制度,但这更为你开口提加薪的事情增添了风险。千万不要天真地认为公司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是留给你钻空子的,这些小漏洞大部分都是老板、领导挖来埋人的。如果你贸然钻空子,或许就会跌落在早就等候在那里的陷阱中。加薪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加薪的基础

想要加薪,最根本的不是考虑怎么说和说什么,而是在你提出这个要求之前,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开口说加薪的资本。

当然,你会说自己为公司做了多么大的贡献,为工作任劳任怨等,但如果只是凭借这些,你是没有加薪的可能的。现在的社会人才辈出,竞争激烈,大部分职员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还是能够做到尽心尽力、兢兢业业的。如果连这个都能作为给员工加薪的标准,估计又会多一些卷包跑路的老板。能让企业领导心甘情愿为其加薪的人,正是那些老板最害怕失去的人。害怕失去不是因为你掌握了领导者的什么隐私,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是有很多原因的,如果你用隐私作为要求加薪的筹码,只怕离出局就不远了。

害怕失去也不是因为领导对你有工作之外的其他情感,即使有,这种情感只会成为你被辞退的导火索。与其想利用这种感情去加薪,不如给自己买个把保值的“驴(LV)包”更来得实际。

领导者害怕失去的,只可能是在这个职位上基本无法替代的、价值最大的职员,当具备这些素质的员工出现在老板的视野中以后,他的加薪是指日可待的。

亚楠在一家医药公司销售部工作,她从入职做到销售经理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中,亚楠的薪水不断翻新,除了效益提成外,底薪的数额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连升三级。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亚楠成功地开发了四家三甲级医院,并签下了数额不菲的长期业务订单。

只有当你在自己的行业内做到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并能不断为企业拓宽价值渠道、创造新的价值时,老板才会想方设法留住你。

如果你不是技术人员或业务工作者而仅仅是老板的一个行政人员也没有关系,熟悉老板的工作习惯、脾气秉性,不论他需要的是重要文件还是一个手机备用电池,甚至是他偶然咳嗽时需要的喉宝,只要你能够及时提供他需要的东西,那么你就是领导眼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助理。

虽说真正的加薪是日积月累地做出来的,但更多的职员会对提出加薪而获得成功存有侥幸心理。加薪要求遭拒后,他们会觉得自己不是败在资本上,而是败在说话技巧上。

不论你说得多么有技巧,老板也会反感

认为自己的加薪之旅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只是因为自己沟通的技巧出了问题,那不仅是大错特错,而简直就是愚蠢。要是真有人这么看待自己的加薪问题,那么他幸运加薪的唯一原因就是老板的脑袋让其他哺乳动物给踢了。

劳资双方在创造价值方面是统一的,但是在分配价值方面是永远对立的。因为每个人都愿意自己的价值利益最大化,都不会嫌弃自己兜里的钱太多。老板和员工就是买卖双方,只是这个产品是无形的劳动力价值,但只要是买卖就会有两个不同的视角和价值期待。通俗点说,员工不论是一个月三千、五千还是一万都是自己付出劳动后应得的回报,而老板更希望花三千买五千的劳动付出,花五千买八千的劳动付出。

人们通常都期待自己用五十元的地摊价格买到价值五十万的珍品,正是这种物美价廉的捡漏心理才让潘家园古玩市场经久不衰。人才价值很少会在长期内保持现实价值和真实价值有很大差距的状况,毕竟现在的社会是非常珍惜人才的。但老板们还是希望自己能用最经济的方式买到最有价值的劳动力。

所以,当你明白了老板有这样的价值交换心理的时候,你还会觉得说的技巧是你能否成功加薪的关键因素吗?如果你依旧认为是,那你加不了薪只能说你活该!

不得不说时候的忌讳

当然,不是所有的老板都唯才是用,都那么智慧,也不是说真的就没有被遗忘的、值得加薪的角落。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非常优秀,完全具备要求加薪的资本,那开口时还是有很多禁忌的。

程萧在自己所在的汽修厂内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汽修技工。他来单位的工作时间已经不短了,不论是单位内部的同事还是客户,对程萧的修车技术都是赞赏有加,老板对程萧也比较器重。程萧认为自己是应该提薪的,但实际上他的薪水却依旧和去年同期保持一致。程萧对这个现状很不满,曾经私下向关系不错的同事透露过,如果单位还不给加薪就考虑跳槽。不过程萧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他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环境总是变动,于是他还是考虑和领导讨论一下自己的加薪问题。但胆怯的程萧并不敢单独行动,而是联合了几个对他们自己的薪水也颇有微词的同事,在某天快下班的时候一同敲开了老板办公室的门。

老板刚刚结束了一个以失败告终的竞标会议,他面对眼前的这群人,在听完以程萧为首的职员的来意后迅速做出了决定:程萧被告知去财务部结账走人。同事们议论纷纷。不过没过多久,一同前往的这群人中有的被升职,有的被续签合同,有的给上了保险,这场员工和老板间的加薪风波也就此结束。

为何抱有同一目的的这群职员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呢?此事中程萧触犯了开口说加薪的大忌。当确定自己的一切准备都非常充分而万不得已开口说加薪的时候,这些禁忌会直接成为你的加薪申请是否能顺利通过的因素:

拉帮结伙。薪金在单位中原本就是一个相对隐私的话题,就算你觉得自己有实力能够让老板加薪,也不能联合一群人一同面对老板,你这样做是想让老板知道你人缘好,还是想让老板感到人单力薄?一个壮胆的行为,却会让老板感觉自己成为众了矢之的,不炒掉你杀杀威风,老板的威严何在?

不加薪就走人的心理准备。当你向同事透露了不加薪就走人的信息时,你就应该知道这个信息有可能会传到老板的耳中。如果真是如此,即便你技术再好也只有走人的份了,因为老板的尊严是不能被挑战的。即便没有人将这个信息提前传递给老板,那么当你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去面对加薪谈判的时候,老板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这股“不成功,便成仁”的杀气。如果老板这次屈服了,那么别的同事是否会效仿,未来你是否会故伎重演,这些都是老板要考虑的因素。

时机的选择。连孩子都知道想让父母给买个玩具要找父母开心的时候,你要去谈加薪为什么不先考察一下老板那个时候的情绪状态?竞标失败不仅意味着损失了生意,更会让老板的自我价值感受到挫败。此时老板没事还有可能找事发泄,你还英勇献身送货上门?

时间的选择。经历了一天的工作,在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也是我们将自己的职业状态放下的时候了,通常人们在这个时间段会无意识地让自己在心理上从职业角色转向生活角色。女孩子会想一会和男友去哪里浪漫,男人会想老婆在家给自己做了什么好吃的,等等。当这种心理准备被突发事件打断的时候,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愤怒情绪。这也是人们会在被突然告知要加班时产生剧烈情绪变化的原因之一。

加薪指南

1. 考察自己的能力和现状是否的确出现了调整空间;

2. 细致地了解老板近几日的情绪变化;

3. 了解是否有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的大事件发生;

4. 选择一天中工作状态最放松的上午十点半到十一点这个区间,并确保老板这个时间段没有急需处理的工作;

5. 单独一人面对老板,不借助第三方,更不拉帮结伙一同前往;

6. 提前准备好加薪“演说”,并做到能够自信熟练地说出;

7.“演说”注意事项:在“演说”开始时,要表达自己对公司的忠诚以及对自己职位的热爱和责任感,并向老板陈述自己在加薪后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创造什么新的成绩;

8. 在自己的心理上为加薪留下弹性空间,比如可以接受升职、福利补贴、进修等形式的补偿。

加薪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希望你能够真正理解这个观点。如果需要靠“说”才能够加薪,那这样的情况不仅尴尬还有较大的风险。预祝那些准备开口说加薪的朋友加薪顺利!

在职场中,我们为了能够和老板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能够顺利升职加薪,往往就会做一些自我牺牲。我们牺牲的是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业余时间。在这些牺牲当中,有一些是我们情愿的,但大部分是我们心不甘情不愿的付出。那就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如何对老板的一些请求说“不”。

说“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小我们就不是很善于和家长、老师说“不”,当我们成年后,面对老板这个特殊的人物,“不”恐怕就更加难以出口。敢不敢说,怎么说,都是让我们纠结的问题。

几年前,某外企总裁因琐事与其私人秘书瑞贝卡产生纠纷,总裁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瑞贝卡发了一封措辞严厉且语气生硬的“谴责信”,同时传给了公司几位高管。两天后,瑞贝卡回复了一封同样措辞犀利的邮件,还将回信传给了公司在四个地区的分公司。不久,这封火爆邮件被转发至全国数千外企,瑞贝卡由此在网络上赢得了“史上最牛女秘书”的称号。

为什么瑞贝卡的邮件能被如此快速地传播并得到广泛认同?不少白领说,这是因为瑞贝卡说出了他们积压在心底很久、想说而不敢说的怨言。也许,每个白领心中都有一个“瑞贝卡”,但面对老板、上司的谴责时,你心底的“瑞贝卡”会爆发吗?

你有权利说 “不”

老板叫你干一件事,即使这件事不该你做,或超过了你的负荷,但慑于老板的压力,你往往也不会拒绝,而是会马上应承下来并尽量完成。作为下属,说“不”也许很难,但是有求必应未必对你有好处,因为这样会……提高上司对你的期望。既然你总表现得什么工作都能接受,久而久之,上司自然会认为你十项全能,无形中提高对你的期望值。一旦你因种种原因无法完成其要求时,你在其心目中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反而不如一直表现平平之人。毕竟,人们的要求永无止境。

给人留下没有原则的印象。合理的要求固然应该尽量满足,可是人们的要求往往是合理的、悖理的并存。如果对与工作无关、不合理或是自己无法胜任的要求你也不好意思说“不”,只会带给自己更大的困扰和沟通上的困难。更严重的是,老板会给你贴上“好好先生/ 小姐”的标签,你的专业形象便不能良好地树立起来,有什么福利也不会想到你。

对工作不利。职场新人总容易认为,我是为老板工作的,所以总是想老板会怎样想。其实,你做事情不是为你的老板,而是为你的公司;你要负责的对象不是老板,而是你的工作。这也使你拥有了权利。你应该相信,在你自己的领域里,你比老板懂得多,毕竟,老板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你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答应下自己力不能及的要求,对工作可没什么好处,而且从长远来看,也并不符合公司的利益。

影响身心健康。一些人对上司的管理风格和为人处事不满已久,积怨颇深,但是长期缺乏发泄渠道。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凡事忍气吞声的人,其个性和处世方式往往会纵容上司的坏脾气,结果就会使自己产生抑郁或焦虑,大大影响身心健康。不少专家在心理咨询中发现,这种因为上下级关系处理不好而导致心理问题的病人颇为常见。

专家建议:上下级之间,并不是绝对的“命令—服从”的不平等关系。当员工跟老板的意见产生分歧,或者员工认为遭遇了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通过说“不”来表达自己的主张或是不满,让上司了解自己的境况,使双方在工作中保持沟通,避免让矛盾积累起来。毕竟,老板虽然都很苛刻,但并不都是恶魔,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老板还是会适当考虑的。只是,你在言辞上要注意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而是要说明情况,探讨原因,这样才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了解与配合。

必须说“不”的情况

很多时候,上司的要求未必像你想象的那么不可接受,尤其是跟工作有关的要求。但有的时候,无论后果是什么,说“不”可能都是最好的选择,例如:

当上司要求你做违法的事或违背良心的事时

上司有意把公司的机密文件卖给别家公司,偏偏绕不过你,于是你便成为他游说的对象。这时,你不妨平静而坚定地告诉他:“你可以解雇我,但是我不能泄漏这些资料。”对公司和一个行业来说,任何时候,忠诚都是最被看重的品质。假若你不能坚持自身的价值观和准则,那只会授人以柄,迷失自己,最终还会影响工作业绩甚至断送前途。不妨对上司说以利害,如果够幸运,上司会自知理亏并知难而退的。

当上司向你提出降低你人格尊严的要求时

对女职员来说,最典型的情况莫过于老板向你提出性要求(当然,男职员也可能遇到这种困境)。性骚扰已经不再只是一个老板人品差或者员工穿着性感的问题,而是一个不安全的、敌意的工作环境的问题。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员工整日提心吊胆,工作效率自然会大大降低。更严重的是,你感觉不到作为人的尊严了。不要以为答应上司的无礼要求会让自己的工作一帆风顺,事实上,这样只会“树立”你好欺负、没能力的形象。

说“不”的艺术

说“不”是需要技巧的,否则容易一拍两散,给上司留下坏印象,给自己留下后患。怎样才能有效地说“不”呢?

下面的案例也许能给你提供一些线索。

老板提出周末组织员工去放松,可他指定的地点又是那个大家去过N 次的度假村,再去,员工肯定会有怨言,无法达到放松的效果。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小林很清楚这一点,可是,他又没法跟老板直说。在开会宣布度假决定的时候,他满口赞成老板的建议,并把“指示”记在了本子上。会后,他找了个机会,向老板说明了情况,并向他推荐了一个更好的去处。后来,老板果然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如此,小林既在大会上保全了老板的面子,又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可见……

不要直接说“不”。有时先肯定、再否定、后安抚的“迂回策略”更有效。不妨先向老板表示同情或赞美,然后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绝。由于先前对方在心理上已因为你的同情而拉近了与你的距离,所以对于你的拒绝也较能以“可以体会”的态度接受。直接说“不”,会让老板觉得你不懂事,让领导没面子,在心理上就把你给否决了。

注意:方式可以迂回,态度却要明确。有些人在拒绝对方时,会因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据实言明,容易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如果你语意暧昧,完全可能被认为是表示同意;如果你没有做到,反而会被埋怨没有信守承诺。所以,明确地说出“不”字,是相当重要却又不太容易的课题。

要给出解决方案。如果仅仅是告诉老板“这么办不对”,相当于给老板出了个难题,又没有解决方案,老板当然不高兴了。所以,最重要的是给老板提出解决方案或是替代方案。事实上,如果你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准备,向老板提供正确的数据和充足的信息,帮助老板决策,老板会欣然答应的。因为建设性意见通常是最受欢迎、最易被人接受的。考虑企业文化和老板的风格。如果企业文化是比较民主的,老板重视下属的意见,那么当面提应该问题不大;如果企业文化相对比较“一言堂”,就需要在引起老板的重视、达成共鸣的基础上“推销”自己的方案。只要处理得当,向老板提出反对意见也是一次亮出自我、获得老板赞赏、赢得信任的机会!

当上司要求你做违法的事或违背良心的事时

上司有意把公司的机密文件卖给别家公司,偏偏绕不过你,于是你便成为他游说的对象。这时,你不妨平静而坚定地告诉他:“你可以解雇我,但是我不能泄漏这些资料。”对公司和一个行业来说,任何时候,忠诚都是最被看重的品质。假若你不能坚持自身的价值观和准则,那只会授人以柄,迷失自己,最终还会影响工作业绩甚至断送前途。不妨对上司说以利害,如果够幸运,上司会自知理亏并知难而退的。

当上司向你提出降低你人格尊严的要求时

对女职员来说,最典型的情况莫过于老板向你提出性要求(当然,男职员也可能遇到这种困境)。性骚扰已经不再只是一个老板人品差或者员工穿着性感的问题,而是一个不安全的、敌意的工作环境的问题。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员工整日提心吊胆,工作效率自然会大大降低。更严重的是,你感觉不到作为人的尊严了。不要以为答应上司的无礼要求会让自己的工作一帆风顺,事实上,这样只会“树立”你好欺负、没能力的形象。

说“不”的艺术

说“不”是需要技巧的,否则容易一拍两散,给上司留下坏印象,给自己留下后患。怎样才能有效地说“不”呢?

下面的案例也许能给你提供一些线索。

老板提出周末组织员工去放松,可他指定的地点又是那个大家去过N 次的度假村,再去,员工肯定会有怨言,无法达到放松的效果。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小林很清楚这一点,可是,他又没法跟老板直说。在开会宣布度假决定的时候,他满口赞成老板的建议,并把“指示”记在了本子上。会后,他找了个机会,向老板说明了情况,并向他推荐了一个更好的去处。后来,老板果然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如此,小林既在大会上保全了老板的面子,又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可见……

不要直接说“不”。有时先肯定、再否定、后安抚的“迂回策略”更有效。不妨先向老板表示同情或赞美,然后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绝。由于先前对方在心理上已因为你的同情而拉近了与你的距离,所以对于你的拒绝也较能以“可以体会”的态度接受。直接说“不”,会让老板觉得你不懂事,让领导没面子,在心理上就把你给否决了。

注意:方式可以迂回,态度却要明确。有些人在拒绝对方时,会因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据实言明,容易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如果你语意暧昧,完全可能被认为是表示同意;如果你没有做到,反而会被埋怨没有信守承诺。所以,明确地说出“不”字,是相当重要却又不太容易的课题。

要给出解决方案。如果仅仅是告诉老板“这么办不对”,相当于给老板出了个难题,又没有解决方案,老板当然不高兴了。所以,最重要的是给老板提出解决方案或是替代方案。事实上,如果你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准备,向老板提供正确的数据和充足的信息,帮助老板决策,老板会欣然答应的。因为建设性意见通常是最受欢迎、最易被人接受的。考虑企业文化和老板的风格。如果企业文化是比较民主的,老板重视下属的意见,那么当面提应该问题不大;如果企业文化相对比较“一言堂”,就需要在引起老板的重视、达成共鸣的基础上“推销”自己的方案。只要处理得当,向老板提出反对意见也是一次亮出自我、获得老板赞赏、赢得信任的机会!

在职场中,你做了好事,如何能让老板看见?这是一门学问。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选择题,但如何能做到既讨巧又不为人知地为自己邀功,就很难了。常为自己“邀邀功”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捷径。

成功不是偶然的

张丽是一家设计公司的职员,她工作不到三年就晋升为部门主管,而且还多次外出进修。对于这些成绩,她最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大“代价”,即看准时间,在领导面前表现得格外卖力,同事有困难,也都积极帮忙。这看准时间说起来很容易,但要真的抓住恰好的时间点也是需要技巧的。

张丽第一次含蓄地邀功是在单位的一次聚餐会之后。抱着一大摞文件的张丽走过停车场时“恰好”遇到了刚刚打开车门的老板。看到一个羸弱的女孩抱着这么多文件,老板就让她搭乘自己的车子。在车上,老板问张丽怎么聚会还带着这么多文件。张丽告诉老板,这堆资料中一部分是自己所在的A 组第二天和客户开会时需要用的文件,另外一部分是B组和客户开会时需要用的文件,但是B 组的主管助理生病请假了,所以她也帮助B 组的同事整理文件。事情到这里,老板已经对这位职场新人有了很好的印象,于是关爱地说了句“辛苦了”。张丽立即机敏地应答道:“我这也是自私的行为,没有公司的大利益怎么会有我的小收益!”正是对于关键时间点的准确把握,使得张丽的每一次努力都被老板看在了眼里。这种不着痕迹的邀功方式,让张丽在职场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群众基础是成功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不是单凭任劳任怨就能功成名就的,一味地蛮干、苦干并不是聪明的做法,因为你的成果并没有被大家看到,就更别提被肯定了。但是,没有以脚踏实地地付出为前提的吹嘘,更是会被领导及同事看成是表里不一、不够谦虚。俗话说得好:“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只做不说那是傻把式。” 实际上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两个方面都必不可少,既要踏踏实实地干,又要学会适时地为自己邀功,如此才能恰到好处地展现自我。若人的表现欲望太强,做事目的性太重,则容易给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之感。

人的价值体系需要两个因素来支撑,一方面来自自身,另一方面来自外界的肯定与认同。这个外界的肯定和认同的终极目标当然是老板对你的肯定, 但是如果没有周围同事对你的支持和认可, 就算你做了让老板看到的好事, 也会因为别人貌似不经意的一句话而消失。所以,下工夫获得群众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徐斌的一位亲戚是某个日系家电产品的经销商之一。徐斌经常会吹嘘自己又给某个朋友买了折扣很好的液晶电视,也会对很多同事许诺,如果同事有需要就告诉他,他能够拿到很好的折扣。但事实是徐斌只为自己的主管和经理兑现过承诺,而他给同事的承诺,不是因为亲戚出差,就是因为产品断货,总之是没有实现过。时间长了,大家也就很清楚地知道这个好处并不是任谁都可以享受的。

你不做或做不到都没有关系,但是过多地给予一些兑现不了的承诺,过于明显地看人下菜碟儿,就会很招人烦了。一日,一位新到任的经理在和大家闲聊的时候说起自己的新房子终于交付使用,现在正在装修中。徐斌于是又不失时机地给了能够六折买电视的承诺。熟悉徐斌的同事看到他积极的样子,不禁莞尔。不久,新任经理再次和大家闲聊时说电视已经安装好了,并对徐斌的帮助表示感谢。在徐斌兴奋地去茶水间倒水的工夫,两个同事在旁边貌似无意地询问经理这个电视的效果如何,价位如何,打了多少折扣。当经理说徐斌的亲戚给打了六折的时候,同事甲说:“上次刘总那个电视不是打了五折吗?”同事乙赶紧说道:“不一样,不一样,咱们主管上次也是托徐斌打折,才给了七折,和咱们主管比起来,经理的面子大多了!”等徐斌从茶水间回到聊天现场的时候,经理脸上早已阴云密布。

经常把不切实际的“努力”挂在嘴边,向领导和同事炫耀,不仅得不到好的效果, 反而会惹人反感, 甚至会为此而树立一些竞争对手。

在职场中,我们既要做到恰当地表现自己,还要做到坦诚自然。高调做人、低调做事的处世哲学有时候是需要调整的。

感谢和亏欠是不同的心理感受

帮助同事并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点是我们在职场邀功的好方法,但是凡事必有其“度”,过度地表现自我反而会遭到同事的白眼及疏离。

陈靓在公司里是个好心人,只要同事有困难找她帮忙,她从不推托。不过,同事们好像并不喜欢找陈靓求援,有时甚至害怕找她。这倒不是因为陈靓会把事情办砸,她的办事能力还是很让同事们放心的。真正让大家有所顾忌的是,陈靓在帮人之后,总喜欢把自己的“功绩”挂在嘴边。诸如“小李这次好险,要不是我,这个合同肯定签不成”,等等。不管陈靓这样做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让她的同事们心里很不舒服。小李就曾在私下里抱怨说:“陈靓真是的,老提她曾经帮过我的事情,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我忘得一干二净似的,也不管我是不是希望别人知道。其实我都跟她道过谢了,还请她吃了顿饭。哼!以后就算天塌下来,我也不找她帮忙了。”如果你恰巧把炫耀当成了习惯,在帮助人之后,总是期待别人的感激与赞许,并习惯从这些感激与赞许中获得自信、寻找自己的价值,那就要尽快改改。要知道,在你炫耀自己能力的同时,也是对你帮助的对象能力的否定。就算对方没有被否定的感觉,但如果你一次次地提醒别人你曾经给予过的帮助,也会造成对方内心的亏欠感。

亏欠的积极意义是能让对方愿意为自己去付出,去偿还。但是它也有消极意义,如果亏欠逾越了度,就会让别人产生无力偿还的感觉,那样对方就会把因自己的无能产生的消极情绪转移给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

在职场中,我们不能只顾表现自己,彰显自己的重要性,也要适度地给别人表现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获得更多机遇的同时获得好人缘。

职场邀功方式选摘

如何做才能恰到好处,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不至于惹人厌烦,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呢?不同行业、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法则。

广告公司文案策划:公司例会是展示个人能力的好时机,千万别故作谦逊、低调。公司领导对员工的良好印象,多来自员工在会议中高质量的发言。不过这种方式往往会招来同事的忌恨,因此发言时最好先肯定之前发言者的讲话内容,然后从“完善策划”的角度,委婉地说出你的建议。比如:“我觉得某人的这个提案非常棒,为了让这个想法实施得更好,我有一些初步意见,请大家参考指正。”如此一来,大家会觉得你在为提案人出谋划策,提案人也会因心存感激而对你印象深刻,领导也会对你更为赏识。

媒体从业人员:应该找机会向领导邀功。因为你的工作是对雇主有所交代的专业行为,经常性地向上司汇报工作,既可以展现你的努力和能力,还能及时得到他的指教,不断修正方向,减少失误。所以,定期做工作报表、抄送重要的工作邮件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职业培训机构人事部经理:向领导邀功要因人而异,面对那些只重结果的上司时,只需强调工作成果,切忌喋喋不休地详述过程;面对那些看重操作细节的领导,你最好事无巨细都报告清楚,才能得分。

旅行社导游:比较妥善的办法是找一个赏识你的同事为你做个人“形象代言”。借他之口,来为你间接公关。例如在出席会议时,他可以为你打头阵:“这个团的客人对她很满意,处理突发事件她很有一套。”这样的侧面表扬会显得更加客观有力。

诸如此类的技巧因人而异,因行业而异,更因当时所处的环境而异,所以我们需要在干好本职工作之外,多花一点心思在“邀功请赏”方面,来为自己的成就锦上添花,博得众彩。

善于表现、适时邀功五指山

第一,开门见山,先说结论。做得多说得少,不懂得推销自己固然是对个人发展不利的,但如果事无巨细地从头说起,往往说到一半就会令人感到厌倦,对于关键的结论便无心多听了。

第二,如果领导的时间允许,再进一步详细说明过程,但是叙述过程亦要简明扼要。记得在表功之前要先感谢他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团队的努力,这样不仅不会树敌,更会令他人对你刮目相看。

第三,如果是书面报告,一定要署上自己的名字。谁也不想被他人篡夺了自己的工作成果,现在可不是争做“无名英雄”的时代了。

第四,“邀功”完毕应该延迟“请赏”。不要让领导感觉你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更不要目的性过强。适当“邀功”必然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以后凡是遇到机会,你必然会多几分优势。

第五,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功劳,不仅仅是领导,也可以在有意无意间传达给同事们,要相信“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同样的赞赏从别人口中说出,往往要比自我表扬更加有力,“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已经过时了。

五指相握才能成拳,全力出击必能扫清前路上的障碍物和绊脚石,但仅仅掌握拳法还不够,心法也同样重要。

邀功心经:不要担心别人批评你喜欢邀功,因为让别人注意到总比做个“隐形人”好。可以“邀功”,但是切忌“贪功”。邀功的同时要怀有感恩的心态,不要忘记自己今日的成功正是往日团队努力的结果,在表彰自己的同时不要忘了感谢他人。聪明的你若想远离裁员黑名单或争取升职机会,就该赶快丢弃“埋头苦干”的过时态度,常在领导面前“邀邀功”。

其实,我们都知道得到一份好的工作不容易,得到一位好的老板更加不容易。在我们的职场生涯当中,得到一位贵人的帮助那简直是难上加难。但如果我们遇到了贵人,那将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对于职场贵人,我们是不是只能守株待兔呢?也未必。

很多朋友在自己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几个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这些人的出现,或许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改善自我的机会,更有可能直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和颠覆性的变化!

职场中,如果我们有幸遇到自己的贵人,那将会对自己坎坷的职业生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还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遇到贵人的好命,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创造和自己的职场贵人相遇的机会。

傻人傻福气的许三多

《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从一个傻了吧唧的农村小愣头青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士兵的过程中,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很多个贵人。

第一个是史今班长。误打误撞地被史今班长带到部队的许三多,真正打动史今这个贵人的恐怕还不是应征入伍这个环节。如果没有后来那些出色的表现,许三多是不会有机会进入钢七连的,也不可能让史今愿意为他顶住那许多的压力。愣头愣脑,认准了方向一条道走到黑,许三多的这种性格可以说是一根筋,也可以说是坚韧。

如果没有在那个鸟不拉屎的兵站铺路的经历,许三多会不会在兵役期满后直接卷铺盖回老家?这种对梦想的执著,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许三多身上的闪光点。他的这种行为也暗合了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部队精神。不抛弃,不放弃。这个钢七连的“企业文化”是让许三多抓住史今这个贵人,并且后来又遇到老A 长官袁朗这个贵人的关键性格。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也能够有这样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是否我们遇到贵人的几率会大一些呢?当然,在你认准一条道之前,首先要选对道路。许三多的确是运气不错的,我们部队的文化思想和革命传统决定了史今这个好班长的素质,他是不会带错路的。很多人将许三多的成功归因于他周围环境的单纯,不需要他去分辨大是大非。

真的是这样吗?许三多没有和那些老兵一起天天打扑克,没有在貌似放松的环境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的是非观念才是他走出那个兵站的关键。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很多机缘背后或许是馅饼,或许是陷阱,这就要求你不能闭着眼睛不分青红皂白地瞎坚持,否则,可能让你撞个头破血流!

所以,让许三多遇到自己贵人的不是命运,而是他坚韧的性格!当我们面对自己选定的终身职业时,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诱惑,不论暂时的低谷多么黑暗,只要你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那就参考一下许三多的故事吧。我想,你总比那个傻乎乎的农村男孩儿要聪明一些。

想遇到贵人,就把人人当贵人

我们遇到了贵人会怎么对待他/ 她?信任,尊重,甚至有些小崇拜?要求我们对自我的评价要略低于现实评价,这不容易做到。人对于自我价值的保护不亚于对自己银行账户的保护,因为那是我们信心的源泉。所以,对大部分的人都信任、尊重,甚至小崇拜是需要勇气的。

这不是让你不自信,也不是让你忽略自己的优点,而是要让你用这样一种人人皆贵人的心态作为一种日常工作态度,也就是:谦逊!

北京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心理咨询师叫雷明,他在职业生涯中遇到过这样一个贵人,正是这个贵人的出现让雷明开创了时尚杂志这个新工作平台。

那时已经在电视媒体圈中小有名气的雷明给一家时尚杂志写专栏,和他接洽的是杂志社一个年轻不起眼的小编辑艾丽。或许因为艾丽经历过的名人很多,或许她自身也有很好的文字功底,反正艾丽并没有在意这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写出的稿子,把雷明的稿件批驳得一无是处,反反复复地让雷明修改了七次之多。在艾丽负责的这个稿子前,雷明已经出过两本书。面对艾丽毫不客气的稿件修改意见,雷明没有觉得自信心受到冲击,也没有感到不被尊重。他认为,自己虽然是一个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虽然有着很丰富的媒体经验,但是在时尚媒体界他是一个新人,艾丽的经验要比自己丰富,她身上应该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抱着这样的心态,雷明打造出了自己在时尚媒体界的第一篇稿子。当时这个杂志社的主编许巍看到这篇稿子,立刻联系了雷明,以当时业内最高的稿酬邀请雷明在自己的杂志开设一个专栏。

很多时尚界的人认为引雷明进入时尚媒体界的贵人是许巍,但是雷明说,他的贵人是艾丽。如果没有艾丽毫不客气的批驳和多次修改,他是不会被许巍看中的。在职场生涯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和人磨合的机会。如果我们只盯住自己的长处,并把这些长处当成自己自信的全部来源,不允许别人触碰、侵犯,那碰出来的就很难是火花,更多的是刀光剑影。

做导弹的未必会比门口早点铺的老板娘会煮茶叶蛋,屠牛很麻利的屠夫未必会用西餐刀具,再“优”的优势如果偏离了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许也会有提升的空间。

雷明之所以遇到这个贵人,恐怕更多地来源于他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的尊重,来源于对另外一个专业的专业人士的信任,更来源于对自己客观的认识。雷明这种行为是不是代表他不自信呢?不是。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一个不自信的人往往会更强势地保护自己,甚至会虚张声势去掩饰自卑。谦逊的大师们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永远能看到并汲取别人身上的长处。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学习他们身上的善,并以他们身上的不善为鉴,改正自己的不善。”

以贵待贵

想得到贵人的帮助,就要先学会做别人的贵人。这也是一种能够让我们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获得贵人帮助的良好心态。

大学刚刚毕业的袁立强和两个好友在找工作未果的情况下驾车去山区散心,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遇到了一辆抛锚的汽车。这是一辆有了年头的捷达轿车,车中是一对夫妻。事情是这样的,夫妻俩出来度假,没想到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家中老人因突发情况住进了医院。就在两个人赶回家的路上,不想车又抛锚了。三个年轻人听完之后立即伸出了援助之手。袁立强和朋友先帮忙推车,尝试把车推着,但没能成功。他们又打开机器盖子,用自己有限的汽车器械知识摆弄了许久,也没有效果。最后,眼看天色渐暗,他们决定打救援电话。他们所在的山坳没有信号,于是袁立强开车带那个丈夫上了半山腰,但不知为何手机一直拨打不出去。于是,袁立强又返回到车子抛锚的地方,开车带这对夫妻下了山。快到山下的时候,手机终于打通了,他们和救援单位联系好在山下县城会面。袁立强又把这对夫妻带到了县城。

按说,到这个时候,袁立强已经做得很出色了。然而,他并没有结束自己的援助行为,而是让丈夫留在县城等待救援车辆的到来,他则开车送那位妻子直接奔赴市区那家老人入住的医院。

生活的奇妙就在于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奇迹,但当它来到的时候就跟假的似的。不久,袁立强就接到了这位丈夫的感谢电话,并被邀请到他的公司小聚。这时,袁立强才知道,这个男人原来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他和妻子出游那天,自己的豪华汽车被妻子的弟弟借去给哥们结婚用了,另外一辆好车被送去保养了,所以两人就开了妻子弟弟的一辆半旧的车,没想到差点让他们误了大事。袁立强成了他们人生中的一位贵人,而这个上市公司的总经理,自然也就成了小袁职业生涯中的贵人。

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付出,不要讲那么多功利,也不要凡事都掂量是否会有等价回报,或许这时候你的贵人就会出现。

贵人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王瑞佳是一个出纳,她在自己的单位已经勤勤恳恳地工作了五年多,没有出过大的差错,但也没有很大的成绩。不过,王瑞佳的领导还是比较公平的一个人,看到这个踏实肯干的女孩还算稳重,就决定好好栽培她。在一次公司年底聚会中,领导对王瑞佳承诺,只要她考取了会计师资格证,单位就送她去进修学习,并给她升职。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王瑞佳依旧每天兢兢业业地做着本职工作。某日,领导在一次部门会议中看到了平和稳重的王瑞佳,突然想起自己曾经的诺言。刚好公司最近有两个进修的名额,他就想让瑞佳去。没想到,瑞佳却告诉领导,过年的时候,家人给她介绍了一个男友,热恋中的她并没有积极准备这次的会计师考试。因为她以为要是有进修这样的事情,单位很早就会有风吹草动的,反正会计师统考一年两次,到时候再准备也不晚。

领导只好说了些家庭、感情也很重要之类的话。但从此以后,再没有人和王瑞佳说过升职加薪的事情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贵人也是这个道理。贵人能给你带来机会,能不能抓住这个贵人和机会,关键还得看自己的本事。

在职业生涯中,你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老话说“技多不压身”,当你准备好的时候,你周围没准会经常出现贵人。贵人也不会是个人就愿意提拔,吸引他的关键还是你的品质和能力。

整天瞪着眼睛等天上掉下块五花肉,你也得先准备好炖肉的锅才成。不然,就算有肉掉下来,不被有锅的人捡走也会被你放臭了!

做事先做人,想遇到贵人吗?先学会做人吧!

我的地盘我做主。这句话不是白来的,当你身处职场的时候,哪怕你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这个地盘也是老板他老人家的。

不服?好办。走人!

每个在职场中打拼的人士都经历过自我粉碎的过程,只不过由于态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不过,甭管这杯酒是敬酒还是罚酒,你都要喝下去!别扭吧?没事,接下来的内容将会让你服从的过程变得舒服、快乐些。

个性和去个性化

在我们进入职场的过程中,如果你很好地理解了个性与去个性化这两个概念,那你融入社会的过程将会变得轻松快乐很多。现在有很多职场朋友,因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优秀和高度被关注,导致自我个性过于鲜明。而这种自我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你获得工作的乐趣。

个性,大家都很清楚,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独特的性格特质、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正是这些个性,让我们成为芸芸众生中独一无二的一个人。

去个性化(Deindividualization)是我们都会经历的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这一术语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博恩在其经典著作《人群》中提出来的。指个体在群体中或与群体一起从事某种活动时,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或以群体自居,使个体的个性融于群体之中,从而失去了个性。

简单地说,部队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每个人都是家中备受宠爱的娇宝贝,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但是从入伍开始,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就都是相同的了。统一锻炼、统一作息、统一着装、统一纪律,这些新兵蛋子的某些个性会被逐步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意识。

如果你不按照要求完成这种去个性化的过程,那你就别想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实现做军人的梦想。部队训练的是战士,不是大爷!所以,去个性化在这里最为显著,也最为必要。

去个性化和职场的关系

职场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新员工入职时通常都会有一个培训的过程,除了技能方面的培训以外,还会有一些领导或者老员工做一些企业文化的宣讲。拿联想集团来说,它的企业文化是多方面的,但从企业存在的角度来说,联想存在的理由就是“四为”:为客户,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他们不断向入职员工灌输企业文化,包括各层领导人讲话以及单位墙刊、内刊中的文字展示等,都在向联想的员工不断进行着信息的植入。这个信息被吸收的过程就是去个性化的过程。

某IT 企业从“海龟”中吸纳了五个年轻人才,这五个都是非常优秀的小伙子。在他们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叫刘志坚的男孩由于年龄稍微大些,并且更加机灵、幽默而成为他们的大哥。这个企业在任命高管前都会让新入职的职员到终端销售柜台去体验一个月。他们的企业文化中也有一条“客户需求第一”原则。然而在第三周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五个小伙子中的某个男孩就和一位所购买的产品出现问题的客户发生了激烈争执。

本着“客户需求第一”的原则,领导当然会要求这位小伙子做出道歉、检讨等行为,但是以刘志坚为代表的几个精英对此却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抗拒。甚至,刘志坚和领导当着这个客户的面有了一番争执。虽然刘志坚所阐述的立场是鲜明的,逻辑是清晰的,道理听上去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领导依旧对赔礼道歉的决定非常坚持。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久,几个小伙子的柜台实习结束,但是刘志坚依然被留在了专卖店里工作。

这个故事最后的结果和领导其他的一些用意暂且不提,但说刘志坚的行为,他的行为和接纳企业文化、服从企业文化发生了很严重的冲突,这个冲突导致了不那么愉快的后果。当个人的个性和企业文化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必须服从企业文化。如果今天领导听从了刘志坚的辩解,并认同了他的行为,那以后就会出现王志坚、李志坚…… 而不明就里的客户是没有时间去了解其中原委的,也没有耐心去分辨孰是孰非,或许一个大客户就会因此而失去。所以,当你站在企业的圈子里时,你所代表的就不是你个人,而是你的企业;你所表现出来的也不应该是你的个性,而是企业文化。比如说,一个想吃“霸王餐”的人故意往自己吃剩下的菜汤里放点小动物,而某个特有正义感、坚持原则和个性的服务员与他激烈争执,甚至大声指责,这时候你刚刚踏进餐厅的门口,听了事件的大概之后,你会怎样选择?通常大部分人会选择另外找一家餐厅去进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不愿意在未经自己同意的情况下,让自己的肚子成为别的物种的墓地。可见,去个性化和职业稳定性的关系还是不容忽视的。

小心枪打出头鸟

就算你有很强的实力,只要你不是不可替代的,你就必须收敛自己的个性,否则你会在人家发现你的实力之前便被收回给你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何枪打出头鸟?因为在鸟群中只要有一只鸟先炸窝,那其余的鸟儿即便不望风而逃,也会伺机而动。所以,杀一儆百是为了维护职场环境的相对平稳,方便管理。

刚刚我们了解了重新建构自己性格影响下的某些意识和行为是很重要的,但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个性和性格真的可以因为外界的需要重塑吗?或许这个道理是大家都明白的,但真的要做到却太难了。就像夫妻两个人都知道某一方就是个闷葫芦,只要自己不和爱人计较就不会有矛盾。但是当矛盾显现出来的时候,往往我们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面对自己深爱的人都不能改变的个性,怎么会为了工作上的这点事而去改变呢?

当然会。你的爱人会因为爱情曾经或正在进行而主动包容你的个性,又或许会因为考虑家庭的完整性而不得不去接受你的个性,甚至还会因为自己人老珠黄又缺乏经济基础、丧失了对异性的吸引力而咬牙接受你的个性。这些都是在家庭、婚姻中我们无法很好地完成个性重建的原因。

但是职场中可没人吃你这一套,就算你长得跟仙女似的,也需要按照企业文化去塑造自己的职业形象。当然,你要是把某些领导反潜了就另说。不过,通过非常规竞争手段上来的朋友,往往会更加注意收敛自己的个性,要不好景也不会长。在职场中,我们因为要给自己修建一条平稳上升的职场通道,一个相对有保障的、收入稳定的渠道,就要为自己建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而这个舞台首先要吸引的观众就是你的领导。

如何让你的领导愿意看你这出戏?两个条件:第一,有环境;第二,有演员。环境就是你的工作本身,演员就是你自己。所以,想要领导有机会看到你的能力,你首先要在这个企业的环境中待下去。

请不要偏激地理解去个性化,我们绝不赞成将职员完全磨平,没有任何个性和棱角。这只是局部领域内的、阶段性的去个性化。等你成了大腕的时候,你再耍大牌、玩个性也不迟。

痛并快乐着的自我粉碎

别害怕,不是职场要把你大卸八块,而是你自己要把自己的某些东西打碎了重新建构!既然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那敬酒好吃还是罚酒好吃?

我们再说大家熟悉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那个傻乎乎的许三多。他在部队中经历了两次自我粉碎的过程。一次是在史今班长的谆谆教诲下主动进行的自我粉碎,这次自我粉碎改变了许三多自我保护意识过重的倔脾气,他坚定地接纳了“不抛弃、不放弃”这个钢七连的“企业文化”。而另一次是在老A 的老大袁朗手中,袁朗用近乎残酷的方式让许三多被迫自我粉碎,这次自我粉碎让许三多知道了有时候放弃、抛弃是成长的必要过程。

面对史今的主动自我粉碎虽然也同样辛苦艰难,但是许三多是快乐的,而在袁朗身边的被动自我粉碎过程就简直是一种自我挣扎和煎熬!这两杯酒,你说哪杯好吃?不过,不管好吃与否,关键还要看你原有的个性观念是什么材质的。

郑飞和陈煦都是日资公司的新员工,针对公司的“当和领导相遇时要行点头礼”这个规定,两个人有很大的分歧。郑飞认为,自己和领导是平等的,没有必要遵循日本文化中的这种礼数,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不尊重;而陈煦更愿意把它解读为是对已经为公司做出很多贡献的老员工的一种尊重。不同的解读方式,让他们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内心感受。在自我粉碎的过程中,显然陈煦的感受要比郑飞轻松和愉悦得多。所以,能够很好地调整对新文化观念的接受心态,拥有一个相对正确的对问题的认识,是我们能够轻松完成自我粉碎过程的前提。别什么问题都那么敏感,很多时候人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外界的很多规则。凡事都上纲上线的,只能让自己的情绪过激,行为偏激。

你也别以为保持独特性就是一种让钻石焕发光彩的手段,独特性要体现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在不该闪光的地方闪光,没准就会让别人把你当成一块碎玻璃给剔除掉。与陈煦相比,郑飞显得更自我一些,但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是个性,只是一种成长模式下的自我认同习惯,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请不要把不良习惯和个性混淆。去个性化其实去掉的是与主流文化、原则不同的问题和习惯,最终保留下来的是自己的本性。

健康心态让我们认识到自我粉碎、去个性化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是可以通过认知的调整来缓解的,并且它能够将我们的压力转化成核心竞争力。我们为什么要去个性化?其本质是通过职场粉碎去除笼罩在真正个性之外的一些不良认知和习惯,是让自我个性真正焕发的必要途径。

面对职业生涯中的不同企业,你会发现一条共性,就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则。你既然要在整个企业中成就自我,就要符合这个企业的文化和游戏规则,而在这个规则之内,你尽可以把自己的才华用独特的方式给展现出来。但如果从根本上你就和企业文化相悖,而且还拒绝改变自我、接受对方,那企业老板留着你干吗?谁也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添堵的事情没人愿意做。

写给领导的一段话

去个性化并不适用于职场的任何一个方面,摆脱去个性化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在企业管理中,由于去个性化这样一种管理机制的存在,每个人的工作要求和责任都差不多。这样就容易出现只要融入集体,个人利益就不会受损的情况。或者说,如果没有奖励,个性展示就会出现惰性。长此以往,会影响企业的活力与创新能力。比如,一份策划由五个人合力完成,当分工并不明确的时候,成功了,荣誉是五个人的;失败了,责任也是五个人的。而这时候,往往人们去个性化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启动,容易偷懒。所以,分工到人、奖惩分明是去个性化管理机制的必要补充。

近期总能听到一种关于跳槽的新说法:跳槽是实现加薪的最好途径。

这句话鼓舞了很多对自己的工作现状有遗憾的年轻朋友,他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这一“跳”。跳槽真的能达到加薪的目的吗?或许这句话有一定的依据,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关键要看你有没有做好承担跳槽后果的准备了。如果跳槽没跳好,你怎么办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实则内蕴无穷。

单从生理角度来看,人往高处走的时候是需要很多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的。首先看内因,人的身体健康程度直接决定了其攀爬的高度。有的朋友身体健硕,爬香山“鬼见愁”就像翻门口的小土坡一样轻松,有这样体力的朋友会去翻越真正的名山大川来挑战自己。还有就是外因—— 装备。现在很多年轻朋友的爬山技巧或许有待提高,但有向导、教练、登山工具、登山服饰等作为补充,也是有机会“一览众山小”的。当然,个人身体素质也不能差太远,如果是一步一咳嗽、三步就晃悠的身子骨,再好的装备也瞎掰。

再从这句话投射的角度看,“人往高处走”也是自我价值期待的一种现实体现。通俗点说,你虽然现在吃的是粉丝,但不妨碍你认为自己终将吃上鱼翅,这样的自我期待很容易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但从期待变成现实也是需要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的。内因就是你的个人素质,也就是你的竞争实力。这个实力可以是你拥有N 多个一流院校的本本,也可以是你有某个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奖杯,还可以是你自己的外形、外貌。而外因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最热衷的人际关系。只要你的关系网够坚实、挂得够高,那你的个人素质在众多影响竞争成败的因素中可以不占主导地位。

如果你没有那么强有力的外因来帮助自己在职场中不断攀升,那就最好积极苦干,增强自己的内在竞争实力,在奋斗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脚踏实地,放眼大川

一匹云游四方的骏马在旅途中有些疲惫,准备找个不错的驿站休息休息。忽然,它看到一头驴子靠在磨盘边上悠闲地嚼着草料,便凑上前去搭讪:“驴老弟,歇着哪!”驴子高高地昂起头,几乎是用鼻孔看着骏马:“哦,是马兄呀!对呀,刚刚忙活完,歇息一下。”

骏马觉得驴子看自己的姿势甚是奇怪,就问:“驴老弟,你为何不睁开眼睛看我,而是费劲地用鼻孔看我呢?”驴子不满地打了个响鼻说:“你见过谁的鼻孔会看人?”骏马更是不解:“那你刚才的行为如何解释呢?”

驴子解释道:“最开始,我家主人怕我拉磨的时候东张西望,不好好干活,所以就在我眼前绑了一个帽檐似的东西,让我只能看到脚下半米以内的地方。这么一来,我要想看什么东西就必须高高地抬起头,否则看不到的!”

骏马同情地说:“哎呀,真是难为你了。只能日复一日地看着脚下的泥土,错过了大好风景,真是驴生之不幸呀!”驴子不以为然地边嚼边说:“这有什么不幸的?我并没有看到风景,所以我心中也就没有风景。它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东西,我没有得到,又有什么可遗憾的?”

通过这个故事,朋友们应该能明白,做好眼下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放眼四周。只有当你看到了美景,你才有到达那里的动力。反之,如果一味闷头苦干,只会让自己原地踏步,即便有好机会送到你面前,也是对牛弹琴。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现在的年轻人做任何事情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我个人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的。一个连自己都不重视和珍视的人,也就没有能力去重视外界的任何人或事物。心理学中不论哪个学派,都强调以己为本,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爱别人。爱自己,就要想方设法了解自己、弄懂自己。所以,这个“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真诚,而是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让自己看清楚自己的实力和发展方向。

美国华尔街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某日,他突然发现自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辞去了华尔街某家金融机构高管的职务,开始经营一家小画廊,并开始在某艺术院校内学习油画。三年中,他边学习边惨淡经营着自己的画廊。但就在他拿到这个专业的毕业证,而且画廊终于不再亏钱的时候,他关闭了这家画廊。

在关张前,他邀请了一帮热衷于绘画艺术的朋友一起聚会。朋友都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在生意不景气的时候不退出,反而要在获得专业认可并且生意有起色的时候离开?这位前金融高管微笑着解释说:“人要想完整地认识自己,就必须不断经历。我通过不懈地学习和努力经营,终于证明,我还是更适合华尔街而不是罗浮宫。但是,人要想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就只能用付出作为代价。我的付出就是不断尝试和学习,最终的结果就是我看清了自己。”

不知这位高管的经历是否能给朋友们一些启发。我们或许没有财力去为自己的梦想买单,但要想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某个职业,至少先要努力尝试。如果结果是美好的,那你经历了最初的磨合期后会收获甜美的果实;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也能收获对自己更加深刻的认知。要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多一分看清自己,就能少一分与成功的距离。

人挪活,树挪死

那些急着为自己跳槽找支持的朋友看到这里肯定会很开心,先别急着高兴。我没说,你挪了就一定活。为什么树挪死?一棵大树的根须牢牢扎入自己从小生长的泥土中,对自己周围的湿度、温度、氧含量、光照等因素都已经适应。所以,当一棵树离开了它熟悉的环境,难免会因为不适应而死翘翘。

人挪活,是因为人本身就是活的。这不是废话,我说的“活”,不是死活的“活”,而是灵活的“活”。人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当我们到了一个新环境中时,由于自己的灵活和经验,我们会远离那些可能阻碍自己发展、影响自己快乐的因素,主动靠拢新的、适合自己的群体。所以,我们比大树更能适应新环境。

我有一个外甥,准备跳他二十三岁从业以来的第十四次槽。他今年三十二岁(我不老,辈分大)。我表姐,也就是他妈妈让我和他好好聊聊这个事情。我还没有张嘴,外甥就用一堆话将我堵住了:“跳槽是我自己的事情,或许我会因此加薪,或许我会因此而交到新朋友,或许我还不如我以前的状态,或许我没有得到反而失去…… 但是,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和你们有什么相干?挪不挪的,我自己觉得舒服就好,用得着听别人唠唠叨叨的吗?”

我是这样回答他的:

第一,你跳不跳的确和我不相干,只要你真的想好了,只要你真的高兴,别说跳十四次槽,就算你跳四十次也没什么。

第二,既然说到想好了与否,高兴与否,我就要问一下,你是否真的因为经历过这十四次跳槽而感到特别快乐?是否觉得自己的价值感在不断攀升?在每次跳槽前你真的明白这次跳槽为什么吗?

第三,知道有几种槽是不能跳的吗?知道什么样的跳槽心理是有偏差的吗?

如果这些你想明白了,你才会越跳越好;如果你压根没想这些问题,那这十四次跳槽只是你跳槽生涯的开始。到时候,谁难受谁知道!

外甥或许有所触动,于是跟我聊到很晚。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跳槽时应该想清楚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别只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一位做策划的朋友,某日和老同学聚会,听说一位也是从事策划工作的同窗现在月薪是自己的两倍,刚好那位同学的公司在招聘资深策划,这位朋友就尝试投了一份简历,最终顺利入职。但是一年多后,这位朋友就辞职了。同学问他原因,他说,自从进了这家公司,每天休息的时间不超过五个小时,节假日和公休日对他来说只是美丽的神话,天天加班加点,一个人当十个人使唤。同学们笑他夸张,这位朋友很严肃地说,那位引起他跳槽想法的同窗已经因为劳累过度患了心肌炎,正在住院治疗。所以,他辞职了。

冲动是魔鬼。现在的年轻人多是家中的独子,遇上一点困难就会产生挫败感,觉得委屈,甚至很愤怒。没办法,这就是成长,是人人都要经历的。很久以前就有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会被磨去棱角一说。活生生地被磨掉一块棱角,舒服吗?当然不。但是没有磨合怎么能够更好地运转?我们现在讲究个性发展,虽然不会被磨掉一块,但是在和社会咬合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的。当这样的情绪产生时,我们是勇敢面对成长的困难,还是逃避?可以选择逃避,只要你不怕最终逃回家里,不怕做一个缩在家中的啃老族,你尽可以逃。所以,以冲动为前提的跳槽是不理智的,这只是我们逃避困难的一个不得已的方法。

从众心理。以前都说学英语能够有很好的发展,于是大家都报考外语院校,结果呢?都说计算机行业能赚钱,大家一窝蜂地往上冲,结果呢?都说经济是热门,每个人都去考经济相关专业,结果呢?都说学音乐能够提高孩子的智力和修养,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未来的郎朗,结果呢?面对热门的领域,你不一定刻意躲开,但也不用趋之若鹜,看清自己的实力和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否则只会给自己增加竞争压力。

趋避式选择。当问题的各个方面都有利有弊的时候,我们面临的选择就是趋避式选择。比如,现在的工作做得很熟练,人际关系还可以;另外一份工作薪水高些,但是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都相对多些。如果跳槽时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必须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然不论选择了哪份工作,都会因为没有选择另一个而遗憾。适度放弃,才是跳槽时的明智之举。

高薪诱惑。某位人事主管在一家不错的外企工作,后来被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看中,以年薪高出三倍的价格将他挖了过去。工作内容很明确,为新公司搭建科学的人事结构、制定各种制度并推广执行。这位高管在出色地完成工作后,也就是入职的第十个月,被老板劝退。虽然他也拿到了第一年的年薪,但是一份稳定且有上升空间的外企工作却不见了。有时候,高薪未必是香饽饽,要综合公司实力和上升空间去评定。

人情槽。由于有朋友在企业中,甚至是有亲戚在企业中而产生的跳槽,往往会有很大隐患。由于你身份的特殊性,人们会对你的实力有很多猜测,而你要想证明自己的实力,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所以,你的付出是要大于收获的。另外,万一你没有做到让大家满意的程度,亲戚朋友的面子是否还能护得住,都还是个未知数。跳槽如果要以友谊、亲情为代价,是否会有些不值呢?

跳槽有很多学问和技巧,你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为了跳槽而跳槽,更不要为了赌气或者逃避而跳槽。跳,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如果这个不是跳槽的主要原因,只能证明自己还没有成熟。

跳槽大忌:不论为什么跳槽,也不论跳到哪个槽,千万不要说自己老东家的任何坏话。且不说风水轮流转,不知哪块云彩有雨,单从人的基本品格来说,人就应该有情有义。对于转脸就说前任坏话的人,你能够信任他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