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仰与追思——周昌谷艺术馆背后的故事

 江边风 2012-10-15
历时4年筹措,周昌谷艺术馆于今日正式开馆。周昌谷先生,这位浙派人物画的创始人之一,在他逝后26年,也是他的83岁诞辰之日,终于和他的画作一起永久地留在了故土。
敬仰与追思
——周昌谷艺术馆背后的故事
2012-10-15
上周四下午,周昌谷艺术馆艺术顾问、中国美院教授卢炘先生在指导艺术馆最后的布展工作。 刘伟 摄
周昌谷和妻子王含英。
在学生吴永良(左一)眼中,恩师周昌谷(右一)是一位非常真诚善良的人。
位于乐清市中心公园内的周昌谷艺术馆,凝重而大气。 刘伟 摄

小潘

走进乐清市中心公园北大门,左侧一座浅色的方形两层建筑,在绿树翠竹的掩映中,显得凝重而大气。这,就是刚刚建成的周昌谷艺术馆。馆前右侧的石墙上,刻着周昌谷的一句话——“生命追求艺术,艺术创造生命”。

周昌谷(1929-1986)号老谷,出生于乐清大荆镇一个书香门第。浙派人物画开创者之一。他1948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得林风眠、潘天寿之亲授,毕业后留校任教。1955年,他的作品《两个羊羔》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金奖的画家,时年仅26岁,这一作品也是公认的“浙派人物画”奠基之作。令人痛心的是,这位原本可以大放异彩的青年画家,在之后的政治运动中备受磨难,于57岁英年早逝,他最后的16年是在病榻上度过的。

身前遭批,生年修短,使得周昌谷洋溢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身后默默无闻,几欲被埋没。

如今,历时4年筹建的周昌谷纪念馆终于开馆,将这位坎坷一生的艺术大家的画魂永久地留在了故土家园。

缘起

51件旧作的曲折“回家”路

中秋国庆期间,周昌谷艺术馆进入最后的扫尾布展阶段,乐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南凝平及博物馆一批人一直在忙碌。从2008年开始,这件事一直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四年前,乐清市围绕“文化大市”建设推出精品工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随即推出精品书画征集工程,周昌谷被列入“抢救性征集”第一人。乐清市投资1700万元开始筹建周昌谷艺术馆。

南凝平回忆,那年5月初的一天,我正在杭州出差,突然接到市里一位领导的电话,说周昌谷唯一的女儿周天绛因病去世了。此前,周天绛和她妈妈王含英曾表达过要捐献周昌谷作品的愿望,也与我们市里的工作人员有过多次联系。就在春节,我们还刚刚去拜访她,却因她生病没能见面,她表示等自己身体好些再谈父亲的画作捐赠之事。闻讯我马上赶到周家,送了花圈。后来参加完追悼会后,我们又到周家慰问,正好遇到在那里帮忙料理后事的陆俨少儿子陆公式,就请他居中帮忙与周夫人王含英沟通。之后,我们和王含英经过多次面谈,基本达成一致意见。5月22日,我们在乐清市副市长方青的带领下与王含英再次见面,相谈甚欢,决定第二天就签约。记得那天晚上,正下着滂沱大雨,负责接收藏品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冒雨赶到杭州,第二天一大早就在周家对捐赠作品进行拍照登记,并做了目录。双方签订了初步捐赠协议。

南凝平说,那时王含英自己的身体也已很差,严重的帕金森症已导致她无法走路、说话,只能靠手写勉强与人交流。为了赶在她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之前把事情办好,经过有关领导多次协调,最终确定选址乐清中心公园。与此同时,艺术馆的建设方案设计等事务也立刻启动了。

不巧的是后来王含英不慎跌伤了脚,被亲戚接去上海治病,失去联系一年多时间。直到2010年12月8日上午,乐清市原副市长王忠宝与王含英签订了正式协议。51件周昌谷书画作品以及周先生的画稿、信札、金石,生前使用的文房四宝、照片及生活、创作用具等从上海被运到乐清,同时获赠的还有王含英和周天绛创作的作品35件。周昌谷的这51幅作品,体现了画家各个创作时期的特点和风采,其中相当部分为他在病榻上的创作,弥足珍贵。

生前一直念念不忘家乡青山秀水的周昌谷,在他的遗嘱中嘱咐:“遗物不要分散,尤其是画,请将这些画搞展览,实在无法时,只能卖去一二张。”如今,他的遗愿终于部分地实现了。

思念

人品艺品的非凡感召力

在周昌谷艺术馆开馆之际,将同时举行《周昌谷书画集》《周昌谷诗文集》《指向深处——周昌谷研究文集》《雁荡之子——周昌谷传》《周昌谷印集》《书画其昌——周昌谷艺术馆征集作品汇编》六本书的首发式。

其中,《指向深处》收录了83篇美术界人士研究周昌谷的论文,《书画其昌》则是社会各界向周昌谷艺术馆捐赠的一百多幅书画作品的展现。

“作为一家个人艺术馆,周昌谷艺术馆可以说是省内收到社会捐赠最多的艺术馆之一,由此也可见周先生人品艺品的非凡感召力。”周昌谷艺术馆艺术顾问、中国美院教授卢炘说,他也是潘天寿纪念馆的前任馆长。

在筹建周昌谷艺术馆的4年多时间里,周先生的生前好友、学生和书画界传递着周昌谷艺术馆筹建开馆的消息,一个个电话、一封封邮件、一件件书画珍品,承载着他们对周先生的怀念之情、敬佩之意从全国各地和海外汇流到乐清,汇聚到周昌谷艺术馆。那一份份沉甸甸的心意,让工作人员感动不已——

周昌谷好友、浙派人物画开创者之一宋忠元先生,因年迈体衰已很少创作,特意馈赠了自己的早期作品《岳飞像》;

中国美院教授、著名国画家马其宽寄来了自己的一幅水墨荷花以志纪念,他在来信中写道:“寄上拙作水墨荷花一幅,表达我的心意。老师的为人,有如出水芙蓉,清白高尚,芬馨廉洁。”

周昌谷好友、散文作家、国画家陈清狂从福州慷慨捐赠了周昌谷赠他的一件草书条幅。他在写给卢炘的信中回忆了这一条幅的来历:“1976年10月,十年动乱了结,全国人民欢腾相庆。是时正值周昌谷和我47岁生日,我俩同年同月生,他比我大,尊之为兄长。二三十年代我国男人平均寿命仅35岁,我俩已接近五十大寿,理应好好庆祝新生。我将旧藏250克巨方桃花冻石寄他作生日礼物。他也写了一幅草书送我:‘树艺精微勤敏学,陈辞慷慨寄清狂’跋文‘四七初度口占博笑,为清狂兄寿!周昌谷’”

姜宝林、吕业祥不仅捐赠自己创作的作品,还献出了周昌谷创作的书画精品及手迹等。萧晖荣先生、潘灵女士各捐赠了周昌谷的信件和诗稿手迹,乐清籍收藏家谢永斌捐赠了周昌谷的写生笔记和文献资料……

今年3月初,艺术馆获赠一幅3.65×0.51米的书法长卷,这是周昌谷的高足、中国美院教授吴永良忍住脚疾整理并撰写的周先生授课内容。

提及恩师,吴永良说:“我用两句话来概括他的一生——‘绚丽的艺术,悲苦的人生’,这也是我这次论文的题目。”

“周师是一位非常真诚善良的人,他喜欢交友,为人谦和宽厚。而在艺术上的要求则十分严格,不管是对己还是对人”,在吴永良看来,“他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他的思想状态都在艺术上。”

“他有很深的西洋画功底,传统文化的根基又很深厚。老师的书画造诣,是我早已知道的,他的诗文和篆刻作品以前我接触不多,通过这次征集和编校,才发现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在诗书画印方面可谓样样精通,有如此高的学术修养,因而创造了这么高的成就。”

“他在我心里,不止是老师,他的才华让我钦佩,他的不幸又让我同情。我跟老师,走得非常近,后来他的许多事情我都有经手。我父母临终时,我都不在身边。而恩师的最后一刻,我是看着他离开的。至今我一想起他这样的才华,这样的善良,却又是这样的悲苦,我就要流泪。”

为了纪念恩师,吴永良手绘了一幅周昌谷的肖像,题为“一代大家”。

希望

年轻画家追随先贤足迹

上周四下午,卢炘先生从杭州来到乐清,指导艺术馆最后的布展工作。

作为研究了大半辈子潘天寿的老艺术家,近年他把研究领域从潘天寿先生转为他的学生周昌谷,“也许冥冥之中有一种缘分”,卢炘说。

他与周昌谷的唯一一面,是在1985年。那年夏天,为了撰写潘天寿传记,他登门拜访周昌谷。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周昌谷提供了很多潘天寿的事情,也谈了一些自己的事。卢炘对他说:“你知道吗?潘师母临终时跟我说,潘先生对她说过,‘我一生只教到过两个有才华的学生。解放后,我碰到有才华的学生,只有周昌谷一个人。’”周昌谷听了非常惊讶,他说:“潘先生对我很好,但他当面从来没有表扬过我,总是批评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他的诚恳,给卢炘留下很深的印象。

事隔12年,1997年,周昌谷的遗孀王含英因为要拍摄周昌谷作品的反转片,找到卢炘帮忙。2005年,卢炘在潘天寿纪念馆策划的“浙派人物画文献展”,王含英提供了许多周昌谷的资料,两人有了进一步的交往。后来王含英母女与卢炘商量捐赠的事,女儿天绛过世后,王含英又在病中约见卢炘,在上海为他设宴。宴席上,她两度落泪,并颤颤抖抖写下嘱托,希望卢炘为周昌谷写传记,希望大家支持卢炘。

与此同时,他又受到邀请,为乐清的周昌谷艺术馆写展陈文本,帮助征集整理周昌谷资料,指导布置陈列,担任艺术馆开馆活动总策划等。他终于全身心投入周昌谷研究。

“做这件事,首先是因为我相信潘天寿先生的眼光,潘先生不会轻易称许别人。在为周昌谷写传的这两三年时间里,我所了解和掌握的东西无不在印证潘先生的看法。周昌谷先生的确非常了不起,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位很典型的艺术家,一生坎坷,却始终执着于艺术。因为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所以在写传的过程中我的情绪一直很高涨。”卢炘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在《周昌谷传》的后记里,卢炘写道:“我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搞潘天寿研究的氛围,过去我膺服潘先生,如今又为周昌谷折服。两代翘楚,两位领军人物,我默默地祈祷,中国画不会穷途末路,当代中国画前途一片灿烂。”

卢炘说,新中国时期中国画最具革新意义的,不在花鸟画,也不在山水画,而在人物画领域。在于人物画初期的写实表现和随后的写意发挥。在这方面,周昌谷正是一位领路人。陆抑非先生曾经说过:“昌谷艺术变法比人家早走二十年。他是诗、书、画、印齐全的全才艺术家。这在他那个年纪的画家中是极少的。他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

周昌谷艺术馆今天开馆后,除了举办“云生大泽——周昌谷艺术展”,还将举办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指向深处”周昌谷艺术研讨会。

“艺术馆的建成和这次的研讨活动,为研究周昌谷开了个好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接下去做!周先生不光是温州的、浙江的,更是全国的,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特别是人物绘画史上的意义,会日益受到重视。”卢炘说,“可惜天不假年,周昌谷先生的后期一直在病房度过,没能画出大画。但他开出的这条路,已足以令人敬仰!温州的年轻画家如果能继续在这条路上行进,定能在全国创出令人注目的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