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遇真宫山门顶升看旅游营销

 智慧旅游519 2012-10-16
 武当山遇真宫顶升工程本是一个因南水北调工程而引发的文物保护项目,但武当山利用此次机会进行的一次影响中外、但花费较少的电视直播,使当地旅游业受益匪浅,这种“事件营销”值得称赞

    □王兴斌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武当山遇真宫顶升工程进行了为期5天、每天两至三次的现场直播活动,让广大电视观众不仅了解了遇真宫顶升工程,也引起人们对武当山的极大兴趣。

    遇真宫顶升本是一个因南水北调工程而引发的文物保护项目,笔者认为,武当山利用此次机会进行的一次影响中外、但花费较少的电视直播,使当地旅游业受益匪浅,这种“事件营销”值得称赞。

    试想,5天内会有多少电视观众通过直播目睹12台油泵连接的千斤顶同时发力,把1200吨重的西宫门一步步顶升的场景,又会有多少人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议论这件事,“武当山”、“遇真宫”这几个主题词会在百度、有道、歌谷等搜索网上多少次被点击!一个旅游景区、一个旅游地如果用发广告、印刷品、制影碟、推介会、展销会等常规手段,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和经费才能达到这等效果?

    为保护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的完整性,国务院先后聘请了水利、建筑、文物、地质、考古等各行业专家论证达6次,经国家文物局专家反复审议,最终决定就地保护、部分顶升方案。该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解体性保护工程,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文物保护工程。其中山门顶升工程原地升高达15米,遇真宫同时在原地重建。

    该工程总造价高达1.85亿元,总工期4年。笔者建议,湖北省及十堰市旅游部门和武当山特区管委会在这4年内,与文物部门及施工单位合作,在不影响工程进度与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开展遇真宫山门顶升工程观光旅游项目,有序组织旅游团队和散客参观考察这一文保工程。如多方合作利用现有空余房屋设置一个南水北调工程和遇真宫原地重建、山门顶升工程展示馆,编写科学而生动的讲解词,培训工程讲解员,印刷简明而别致的宣传品,拍摄一个简短的影视片,安排一条安全的参观线等等。

    由于这是一个因南水北调的民生工程而引发的文物保护工程,组织居民与游客参观考察应当是一个公益性活动,不宜以赢利为首要目的或主要目的,别让这个活动变了味。

    当然,鉴于组织安排此类活动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支出,同时到参观地点也需要交通客运及其他服务,如向参观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不要超出人们的可接受程度。

    不仅如此。工程结束后,遇真宫原地重建,巍然屹立在丹江口水库之中,游客将乘船登临参观,形成湖上仙宫、水中武当的新景观。这是在科技支撑下,现代水利工程与文物保护工程相结合的创举,同时造就了一个既古老传统又现代时尚的旅游新景物。游客到这里会触景生情、别怀情愫,后人到这里会浮想联翩,缅怀前人如何运用高科技保文物、惠民生的功德。如此,千年之久的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含量,武当山旅游增添了新的内涵。文物、水利、科技与旅游4个元素在这里天衣无缝地耦合在一起。它向世人展示,文化遗产还活着,还在焕发新的活力。

    据笔者了解,此次电视台转播活动,武当山特区管委会给拍摄人员提供工作方便,但没有付一分摄制和直播费。时下,不少地方为了吸引眼球、追求“轰动效应”,人为地策划这个“节”、那个“会”,动辄花上几十万、上百万元乃至数百万元,热闹了一时,效果如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溅起几滴水花、几波水纹后即销声匿迹。

    武当山实在高明,统筹协调、穿针引线,巧用山门提升工程做了一次影响中外、但花费较少的“事件营销”,着实值得称赞。在这件事中,风景旅游部门甘当配角,却不经意间做了一回主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