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禅修语录

 黑老赵 2012-10-16

悟禅修语录

(2009-10-14 17:50:47)

我是宗教泛信仰者,但我只因喜欢宗教精神而去研究其文化内核。宗教不是约束人的藩篱,而是使人自由的铁律,今整理旧作发上来,同享同修同受。

 

藏密金刚根本上师菩提戒律歌诀   2006年11月09日敬撰

 一

尊师身口意,
尊显密律仪,
尊金刚兄弟,
不忘慈悲心,
不生嫉妒心,
共享有情乐,
度得天下恶,
尽发菩提心,
不谤显密经,
禁灌信不具,
损他即恼己,
禁偏空有心,
度谤破佛者,
禁自矜胜法,
密意发菩提,
度说真密法,
禁谤妇慧性,
器法共修传。

  二
不舍无上义,
上师本菩提,
恭敬根本师,
礼敬三恩德,
持续修经咒,
慈悲金刚友,
不泄本宗密。

入门修次第论歌诀

明择金刚师,
承史一脉契,
师佛即一体,
恭敬精进心,
功德自心性,
深发菩提心,
菩提心平等,
众生同体悲,
觉我觉他信,
大开方便门,
恒顺众生愿,
上师相应法,
三密相应示,
咒印观法相,
身口意无相,
闻思修三慧,
如意轮金刚,
嫡传金刚师。


 回向

若谤阿阇黎,
千劫无食睡,
精学金刚乘,
亦坠金刚狱。

以此善性善根,回向有缘有情究竟解脱。

 


缘方逢净土,缘笑遇尘缘

 

一花一世界,缘花参世界,参为世界源。
一木一浮生,缘木悟浮生,悟为浮生源。
一草一天堂,缘草化天堂,化为天堂源。
一叶一如来,缘叶道如来,道为如来源。
一砂一极乐,缘砂度极乐,度为极乐源。
一方一净土,缘方始净土,始为净土源。
一笑一尘缘,缘笑遇尘缘,遇为尘缘源。
一念一清静,缘念生清静,生为万法源。

 

一朵花就是一个小世界,

缘由一朵花而参悟大世界的一切,

参悟和思考才是世界真理之源哟!

一棵树木就是一次轮回,

缘由一棵树木而参悟人生生命过程,

参悟和思考才是人生生命真理之源哟!

一根草就可以视作天堂,

缘由一根草而理解天堂本来,

理解和感悟才是天堂之源哟!

一片叶就是一如来转世,

缘由一片叶而见天地智慧本心,

天地智慧大道均是如来之源哟!

一粒砂就是一处极乐世界,

缘由一粒砂而知为极乐世界,

所有过程就是极乐之源哟!

一方天地自是一方净土,

缘由一方天地而开始生住净土,

开始之始即为净土之源哟!

一抿笑颜就是一具尘缘,

缘由一抿笑而遇生尘缘,

相逢邂逅均为尘缘之源哟!

一个念头秉持一境清静,

缘由一个念头而产生清静,

自生清静念为万法之源哟!

 

 

注释:每个人对佛理和人生的参悟都是不同的。

 

禅修观心悟语录

 

善锲法心性,
众生平等心,
非昙花示显,
观心自觉心。

 

佛说他空见

 

世有恒真体性不变,
亦非绝对虚空而存,
思有囿狱牢笼所限,
谬误虚妄常覆自性,
因此他所言皆如等,
本空实空一切为空,
此所谓佛说他空见。

 

南柯舟《坛经》感悟
 
 

 



《坛经》感悟<一>:大小二乘,三世诸佛


大小二乘,
三世诸佛,
十二部经,
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四库全书 子部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

无念即无他念,有自念,而不执著,
无相即无他相,有自相, 而不执著,
无住即无他住,有自住, 而不执著,
无一切住法而常住不疑,
劫劫弥坚,捐躯志道;
身在道在,身亡道亡。
 

《坛经》感悟<二>:一家禅说


一家禅说
道尽本在心而不执著;
一家禅说
说远来礼师只求作佛当仁不让;
一家禅说
道尽劫动弥坚只求出世机缘;
一家禅说
道尽胸怀圆满如海智慧;
一家禅说
说个个是佛只在开悟须弥瞬间;
一家禅说
说捐躯志道 一心向法求礼;
一家禅说
说行恭行智行慎;
一家禅说
说作功只在慧心不在力竟;
一家禅说
说不二法门依一而化;
一家禅说
说只在心行不在口念。






《坛经》感悟<三>:圣贤出世



圣贤出世,必有大劫难。
怀宝迷邦,消声异域。

是圣贤者,患志弥坚,历大劫而志弥坚。
出世之有机缘,因人作,因事作,因时作,因地作。需口念心行,心口相应。






《坛经》感悟<四>:念-行-恒三辩


念为宗;
行为体;
恒为本;
无体不可养宗;
无恒不可养体。


阐释:

思想与思维来自于本身的想与念,这是精神唯一的源泉与宗主。
但实践与行动才能让思想与思维和精神的东西变得有意义和实在。
在这两者中坚持与时间持久性是最根本的本质。
没有实践与行动,思想与思维的精神理想不会长久存在。
没有坚持与持久性,实践与行动都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注解:


行:实践与行动。
恒:时间,坚持与持久性。




禅修观心悟语录


善锲法心性,
众生平等心,
非昙花示显,
观心自觉心。







佛说他空见





世有恒真体性不变,
亦非绝对虚空而存,
思有囿狱牢笼所限,
谬误虚妄常覆自性,
因此他所言皆如等,
本空实空一切为空,
此所谓佛说他空见。
 


三藏十二经,本浩如烟海,抛弃三千丝,唤来智慧觉



身来此世间,皆因造化业,象本无有空,智慧非执一。

修行悟智慧,人生皆空无,糊涂学佛者,视作修来世。

三藏十二经,本浩如烟海,抛弃三千丝,唤来智慧觉。

断了六根尘,绝了一切念,真心向文殊,此即智慧义。

修佛智慧觉,本向自心求,如因失望意,切切离佛远。

菩提树木下,已结智慧果,顿悟即成佛,慧祖戒记取。

经义本朴实,非关文采意,白云与流水,空是真佛义。


盈虚的辨证



天地间大道人心所向之共同理想融会于宗教中有着相通的哲学概念。

基督教《圣经》:我让那最聪明的人,陷入在自己编织的罗网中。
佛教因与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怕不报,时辰不到。
儒家《论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道教《道德经》: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穆斯林《古兰经》:他自以为他的钱财能使他常存,不可,他必被弃在压碎的灾难里。
谚语:聪明的狐狸为什么常常落不到好下场,因为他们经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