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润墨香说古玉(五续再说封腊)

 抱牛斋 2012-10-16

有关封腊一说的博文笔者先后在新浪、博瀚、中国文物网上进行了发表。根据大家的意见反馈,我想的很多。最近几天我对大家的来电以及留条和点评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同时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并拜访了相关的专业研究人员。在此,首先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感到这种健康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我与藏友们在对古玉器鉴赏方面的提高和互补。笔者正考虑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恰当的时间邀请大家进行一次直面的互动,用实物和设备来进一步来与大家进一步地探讨和交流。针对大家的提问和补充,在这其中笔者发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达成共识。故,笔者就玉润墨香说古玉(五)再续写如下,恭请藏友们雅正。

一、很多藏友可能已经对自己所藏器物做了封腊检验,但没有勇气直面现实,他们在寻找许多的理由试图给自己一点安慰,笔者感到这是一种侥幸的行为,是对自己藏品的不负责。起码是对古玉器封腊状态认识的一种包容,这种包容很可能不能纠正您的收藏鉴赏理念,从而在收藏的道路上多走弯路。

二、另外一种就是轻视。没有真正了解封腊技术的与时俱进。依然停留在牙签挑,火来烧的鉴赏手段上。对封腊的手段,以及蜡的技术发展没有跟随制假技术的步伐而跟进。我不说这是固步自封,至少也是观念陈旧。我们许多的藏家为什么会走眼,为什么现在有许多年轻的藏家能够崭露头角,就是这些陈旧观念约束了自己的鉴赏视野与冲破陈旧观念的体现。

三、许多藏友来电感到十分茫然,面对过去甚至失去了信心。其实,学费是要交的,在不断的上交中进步,这里主要需要的还是要豁达,要理性,要坦诚。您不要以为那些成天拿着自己东西侃侃而谈的老师肯定就没有问题,也不要认为自己的东西都是不对,当您对鉴赏的积累达到一定厚度时,您一定会有收获的。我也交了许多学费,但我很平衡,因为我至少学到了许多知识,交了许多好朋友,当然也总有几件值得自己安心的东东。

四、还有一种藏友表现的是比较激烈的,他们认为封腊很正常,现代工艺也封腊,早就有“宋蜡”一说,明清更是极为普遍。许多博物馆馆藏也都封腊。我很愿意接受这些藏友的说法,我也希望这种说法在我的藏品中得到体现。但如果我们不能客观地去分析为何封腊,以及封腊所产生的利弊,那么笔者花了几周精力也就是多余了。但笔者本意是希望藏友们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引起重视,我想,这种重视至少对鉴赏古玉是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笔者汇聚藏友们的一些思想反应作了一点总结,有些话可能有点刻薄,是刻薄好还是宽容好,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下面我还是要围绕封腊的问题在进一步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不可否认对玉器的封腊是古来有之,我们这里要研究和探讨的是封的什么蜡。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在现代工艺中封腊并不是一道必须的工序,而是为了进一步完美器物的一种手段,封腊的属性是掩饰做工中的微小瑕疵、绺裂致使玉器表面更加光泽照人。现代工艺中的封腊一般都是根据玉质颜色运用一般的上光蜡施以煮、浸、抹的方法附着在玉器表面的,真正好的玉料是不需要封腊的,可以这么说封腊没好料,一般多多少少都有问题需要用蜡来遮掩,这也是鉴定新玉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古代封腊是在没有市场经济的状况下进行的,同样的道理好东西不需要封腊,因为和田玉本身最主要的质量指标就是脂份,封腊完全是画蛇添足。为什么只有到了宋才有“宋蜡”一说?因为宋代仿古玉制作是高峰。古人也明白封腊可以作假的道理。那么有封腊之器至少有考虑宋后。

三、笔者已经说到优质玉材不需要封腊,玉材是忌讳油的,而古代的蜡就是用植物油和动物油制作的。这种长期粘附油性的玉器,我们可以在老提油上得到一点启发,它与老提油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以破坏玉质解理为代价的,一个是暗合解理顺其自然的污渍的沁入。而现代的蜡熔点可以达到140度,再加上玉质很好的导热性,绝不是普通打火机可以解决的,高档轿车的封腊您可以拿打火机、牙签去试试,答案就出来了。

四、至于博物馆馆藏玉器封腊问题,流入民间的几率极少,可以不加考虑。但不可否认会有一些人士为您满足自己把玩的完美性,对自己的一些有瑕疵的器物进行封腊处理。当玉器进入市场,这种现象就欲发多见了。从玉器的保养角度来看,古人对盘玉、保养玉有着相当的认识,这种认识甚至是有过之的,从相关资料中根本找不到有关玉器封腊有利于保养盘玩的记载。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有几条是有其共性的;封腊玉器一般都有瑕疵;封腊玉器是为完美的修饰;封腊古玉器必然有油性受沁的痕迹。那么在当前我们还有什么困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呢?笔者感到有以下几点;

1、玉器附着蜡材与现代蜡材之间的关系。

2、封腊玉器受沁的特征。

3、古玉器氧化层是否会形成类似蜡状特征的包浆附着于玉器之上。

4、如何识破造假封腊后酸咬形成的白化和次生现象。

 

 

玉润墨香拙笔  12.07.15

本人所发博文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原著名。谢谢!

 

 

 

 

蜡的小知识:

    1、川蜡又称虫蜡,属于生物蜡,是白蜡虫分泌在所寄生的女贞树或白蜡树枝上的蜡质川蜡(虫蜡) 白色至微黄,表面光滑有光泽,无明显杂质,质硬而脆,断面呈马牙状有光泽 有蜡香气味,熔点 82-84度 

    2、蜂蜡又叫蜜蜡,是工蜂蜡腺分泌的一种有机混合物,具有花粉和花蜜香气。蜂蜡是由位于蜜蜂工蜂腹部的八根蜡腺所分泌的脂肪性物质,蜜蜂用于修筑巢脾及封盖蜂房。蜂蜡是现代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动物性蜡质。白蜂蜡色泽与外观硬度、断面 气味 熔点度62-67℃

     3、上光蜡,涂抹滋润油漆涂层并给其抛光的蜡质 半固体,或油包水乳化液。熔点70℃左右。其盐雾防腐试验周期为7天。具有适合的成膜性与较强的结合力。由矿物石蜡、油蜡加上动植物的油脂、昆虫分泌的蜡质、有机溶剂或水调配而成。
  上光蜡制品按剂型分为5种类型。
  ①蜡-有机溶剂型硬膏体上光蜡:主要成分是蜡和有机溶剂。蜡有硬性蜡和软性蜡两大类。在现代上光蜡配方中常用的硬性蜡有巴西棕榈蜡、虫白蜡(四川白蜡)等;常用的软性蜡有石蜡、地蜡、蜂蜡等。硬性蜡与软性蜡应以适当比例配合使用。常用的有机溶剂为松节油和溶剂汽油。
  ②蜡-水有机溶剂型软膏体上光蜡:主要是由蜡(或加入部分树脂)、水、有机溶剂、染料、乳化剂等组成的油包水或水包油型的乳化体,在室温下呈软膏体或可流动的薄浆状液体。主要有皮鞋油、汽车蜡、家具蜡等产品。这种软膏体上光蜡较硬膏体上光蜡使用方便、涂擦省力,但蜡膜的抗水性和光亮持久性稍差。
  ③水基蜡乳化自亮型液体上光蜡:主要是由巴西棕榈蜡或其他适宜于乳化的硬性蜡、适当的乳化剂和助剂,经乳化分散于水中形成蜡乳液,再加入适量的碱溶性树脂溶液配合而成。具有免擦、 自亮、 使用方便等优点。这种上光蜡主要有液体皮鞋油和液体地板蜡等产品。液体地板蜡为了提高涂膜的耐磨性和抗水性,一般需加入适量的高分子聚合树脂乳液。
  ④水基乳化聚合树脂自亮性液体上光蜡:以丙烯酸、丙烯酸酯类、苯乙烯等单体与少量乳化剂分散聚合于水中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树脂乳液为主体,再配以适量的蜡乳液和碱溶性树脂溶液所组成。高分子聚合树脂能赋予涂膜以光泽、硬度和抗水性,蜡能使涂膜具有可重复擦亮的可揩擦性,碱溶性树脂则可以增进涂膜的流平性。这种类型的上光蜡主要是作为自亮型的液体地板蜡,使用非常方便,只需在地板上均匀涂抹一遍,涂层就会淌平干结成为一层光亮、坚硬而又透明的保护性涂膜,无需揩擦。
  ⑤液体喷雾上光蜡:有蜡-硅油-有机溶剂型和蜡-硅油-水乳化型液体上光蜡两种。按喷雾方式分有采用氟氯烷、丁烷或丙烷作为推进剂,装在耐压密闭容器内的气压式喷雾上光蜡和在塑料瓶口装有小型手揿泵式喷雾上光蜡两种。这类上光蜡使用非常方便,省时省力,主要用作家具、汽车等的液体上光蜡。但由于包装容器的成本较高,目前尚未普及推广。
   晶亮橙上光蜡,采用美国最新技术,着重添加深层护理功能,减缓皮革、铁木家私漆层的老化,一喷一擦,一次完成。广泛应用于汽车仪表盘、座椅、皮具、电视机、音响、电脑、家具等物品的表面清洁、上光、护理,使其晶亮如新。

上光蜡有保护家具漆膜免受潮湿、划伤和灼伤的作用。正确地使用上光蜡可使新家具更富于光泽,旧家具也能整旧如新。但如果上光蜡使用不得法,非但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还会影响家具的美观。这里介绍一下给家具打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使用上光蜡前,要检查漆膜表面是否完好无损。对较新的木器家具,要先用柔软的棉布将表面灰尘擦净,对存留过久或难以去除的污点,可用棉布蘸少量汽油或酒精清除掉。然后用一小块棉布将适量上光蜡涂开,再用一块大些的干布分块将蜡擦匀,以不留下蜡痕迹为标准。如果蜡用得太多,不但会留下条纹和斑点,影响光泽,时间长了还会软化漆层,且不易去掉。

  4、聚乙烯蜡是一种化工材料,其中聚乙烯蜡的成色为白色小微珠状/片状,由乙烯聚合橡胶加工剂而形成的,其具有熔点较高、硬度大、光泽度高、颜色雪白等特点。主要作用为:消光、抗划伤、抗耐磨、抗抛光、抗刻印、防粘连、防沉淀、触变性;良好的润滑性和加工性;金属颜料定位性。聚乙烯蜡在高温中(约120到140℃)溶解于溶剂中,而在冷却至常温时析出,以微晶形式存在于涂料中,因其触变性有利于涂料的贮存,而在涂料施工应用之后,在溶剂挥发过程中能迁移到涂膜表层,最终与涂料其他组分形成一个“蜡化”的表层。其表现在常温下的抗湿性能好,耐化学药品能力强,电性能优良,可改善成品外观,是取代蒙旦蜡、川蜡、液体石蜡、微晶石蜡、天然石蜡、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等的理想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