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被忽略的危险
2012-10-17 | 阅:  转:  |  分享 
  
被忽略的危险

尽人皆知,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抗生素大国”。我国每年医疗输液要用104亿瓶,13亿人口平均每人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国人已经到了无论大病小病离不开“吊瓶”的程度。而且这种情况,年纪越轻越严重。似乎有了病只有打点滴才能解决问题,客观上已成“依赖症”。在我周围,从刚生下来到四五十岁这个年龄段,感冒也好,咳嗽也罢,发热更不必说,一有以上情况马上打点滴,据说是因为吃药不管用。我分析:一方面是由于长期打点滴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干扰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丧失了对疾病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是患者的心理作用使然。这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输液的潜在危害。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就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就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另外,输液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结果肠胃道,省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环节。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输液是将药物直接注入人体静脉,因此导致医源性疾病不容忽视。输液所用的药液及配入的药品从生产、灭菌、配药到输液操作都是人为的,即使是无菌操作,每一个环节也都有被污染的可能。因此,有可能引发过敏、发热、严重感染等程度不一输液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同时,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大约有30万个直径在10—30毫微米的玻璃屑及橡胶微粒(来自静脉注射容器及瓶塞的材质)。这些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几十年,(因为它们不会随排泄物排出体外)这样,就可能会形成肺内肉芽肿,静脉炎、甚至诱发肿瘤。较大的微粒在脑、肺、肾、肝眼等处的小血管造成堵塞,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损伤。

如何正确应对一般疾病?我认为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对于不太严重的外伤或疼痛(包括神经性疼痛),能喷涂药液的不贴膏药;能以外用药物(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或膏药的,尽量不内服药品;能内服药品治愈疾病的,尽量不用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尽量不用静脉输液,这静脉输液是,不到万不得已,其他方法都无效时再使用。

献花(0)
+1
(本文系yxlkhxy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