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古玩黑幕
2012-10-17 | 阅:  转:  |  分享 
  
◆章明口述

李雅民整理

盛世收藏。中国古玩市场随着国民

经济腾飞而昌盛,从沿海到西北,所有大

中型城市几乎全都建有“古玩城”,许多

乡镇级旅游景点也都建有颇具规模的

“古玩街”,大有全民收藏的阵势。特别是

近几年,万千企业家携亿万资金涌入收

藏界,让有关文物、古董的拍卖活动越来

越火,拍卖场上不断爆出一个个天价。

然而,就因古董交易背后藏有巨

额利润,许多不法之徒趋之若鹜,千

方百计地布下种种陷阱和假局,让古

董市场充满了阴谋与欺诈。一位正直

的古董商,看不惯那些搅乱中国古董

市场、大发不义之财的害群之马,而

向记者怒揭藏于古玩背后形形色色的

黑幕。以下是记者整理的采访录音。

万方数据

防不胜防。尔虞我诈

先说前不久刚刚发生的一件

小事。

一天下午,一位刘先生来我店里

作客,聊生意,聊见闻,谈得比较开

心。不久前见过这刘先生一面,是一

位朋友要买刘先生的一幅老画,拉着我

去他那儿看画。那匦不错,是真的,记

住了那画,也就记住了刘先生。

不想此时刘先生突然问我,说:“章

先生,有一事我要向您请教。”

我说:“不客气,请讲。”

他问:“上次您看过的那幅画,您说

不对,到底是哪不对?请指教一二。”

我一听,愣了,说:“没有啊,那

画是对的,很好啊,我没说不对呀!”

对与不对,是我们的行话,意指东西的

真与假。

他说:“不对,您当时就是说的

不对。”

没办法,我只好讲出那幅画“对”的

理由,并估说出它的市价,约值20万元

上下。岂知那刘先生一听就脸白了。

原来,那天看画时,那位朋友行前

反复央求我说:“章兄,放心,我不会

逼您傲得罪人的事。我只求您帮我看

画,无须当场指出真假,出来再告诉就

行。”我看画眼力一般,但对一些常见

的画作还是有把握,二三十年看得多

了,积累起很多经验,而且不愿说假

话,所以有时就有人找我看画。但我不

愿管那闲事,因为看出假来,我就要说

实话,说假话对不起托请你的朋友;说

真话就要得罪人,山不转水转,没准儿

哪天你会有什么事到人家这里是吧?无

奈这位朋友死磨硬泡,又讲好不必当

场表态,加之我本人一听是画,也想见

识一下,就去了。

到那儿后看画。看完后我一言不

发,客气几旬,扭头就走。那位朋友追

出来,我告诉他说:“是对的,而且是精

品,放心吧,”

岂料想,那家伙回去后却对刘先生

说:“你看到了吗?章先生看画一言不

发,出去后我问他,他说这画不对,是

‘老仿’。怎么样?我早就说过吧,您这

幅画不对,尽管它仿得相当不错。”

刘先生略知我的为人,误以为我的

一言不发,是为保全他的脸面,不由也

怀疑起那画的真伪。千这行的有个毛

病,若看一件东西像是对的,怎么看都

觉得是对,明明存有疵漏儿,也硬往对

的方面去圆,而一旦怀疑起它来,又无

论怎么看都觉得像是不对。外加此前

刘先生曾请这人帮助办过事,欠他人

情,于是,刘先生就把那幅真品当作

仿品贱卖给那个家伙。

说是“朋友”,其实在这个圈子

里,很少有真正的朋友。例如这位朋

友,你说他不是朋友吧,他曾经很热

心地帮你办事,嘴上口口声声喊你

“大哥”;你当他是朋友,他一招下来

就把你利用了两次,先是让你帮他鉴

定,后又被他拿来当托儿,价值二十

万元的东西被他几万元钱骗走了,你

的名声却被他败坏了,没准儿人家还

以为我和他是串通一气的呢。你说这

能叫朋友吗?

防不胜防,所以凡遇这类事情,

我能躲就躲。除非特别要好的朋友,

或是我觉得对方人品不错,我会去帮

他一把。但有时我想帮也帮不了,因

为双方同时找上门来,他们做假画的

生意,料到买画的一方会请我去帮着

看画,于是提前来打“预防针”,电话

里说:“章兄,麻烦您某月某日不要出

门,小弟这厢有礼了。我们七比一,

对他够意思了,请您海涵。”什么“七

比一”?意思是说他们在七幅画里只

掺了一张假画,这在当今就算是非常

“仁义”的了。一般情况下,假画的比

例若占“七比三”,就算是说得过去,

反正是你骗我,我骗你,上当只能怪

你自己功夫不到,眼力不行,怨不得

别人。若是超过了“七比三”,那他就

是太黑了,应该让他下地狱,传出去,

日后谁也不会再理他。

过去古玩界很少有打架的,现在

打架的事常有。一旦骗局被戳穿,骗

人的人不认账,反说对方把东西给调

包了,于是就打,就闹,相互威胁,声

称去黑道儿上找人,全然不像正经的

古董商。

假局设得极精明

如今古玩界里,骗局太多了。以

往常见的那种弄点假东西骗骗不太识

货的路人,已属小儿科里的把戏。现

在某些人玩的全是精心设计的大骗

万方数据

局,从酝酿到实施、至完成,是一个

费时费力的大工程,其诡计之缜密,

运用得让你瞪着两只大眼上当,让

人骗走了大把的银子,还一个劲儿

地谢谢人家。

例如,现在几乎每隔一段时间,

古玩界里就会出现一条传闻,说是发

现一件什么罕见的好东西,或玉器,

或瓷器,也可能是书画、佛像等其他

上好的古物。这消息往往是发布于酒

桌上,酒过数巡,一群人海阔天空地

神聊,有人就漫不经心地说出了这个

事儿,有时是三言两语,故意吊起你

的胃口,有时是一段传奇的故事,让

你着迷。好,等着吧,同类消息很快

会在不同场合听到.越传越神,甚至

有不同的版本。再等,不久那件东西

就会神秘地露面了。

起初,我也曾着迷于这些信息,

谁不想弄到好东西?尤其现在好东

西越来越少。经历过几次之后,发

现那些所谓的“好东西”全都不对,

才意识到那全是有人暗中设局。但

是,使人惊讶的是,假如你追踪下

去,会发现那些设局的人绝大多数

都能得手,也就是说那些假东西最

后都能被当作真品卖出去,而且卖

价极高,超出想象,以至目前都已

经搞不明白哪条信息是真的,哪位

老友说的话是假的。

骗局能够得手,是因为假局设得

极其精明。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那些设局的并非“高学历”,却能把假

局设得十分得体,十分“科学”,时常

出人意料。

首先,他们高仿的功夫非常到

位。一幅仿某位名家大师的假画,能

被他们仿得老好,眼力稍差的人,就

容易被它骗过。做高仿瓷的也是如

此,他们下足了功夫,老婆孩子都不

要了,一头扎到景德镇的窑边上,高

价聘请最好的画工,再雇最好的窑

工,一连几个月,一炉炉反复地烧制,

直到挑出一个图案、釉色和质地都能

让他满意的为止,其余统统砸碎,不

留任何痕迹。然后再请高手儿在必要

的地方上做旧。

然后,这还不够,他们还要想方设

法把那仿品精心地予以伪装。

弄画的,花工夫去寻找因画面残

破、或是不太知名等原因贱卖的老画。

他们把老画买来,把原画从衬背上一点

点剥离,移花接木地换上仿品。再仿照

一两位鉴赏家的书法,在画上写上一两

段赞扬性的跋,用手段把那鉴赏家的印

章给搞上去。

鼓捣瓷器的,得花很大工夫去寻找

一副旧囊套。过去烧制官窑瓷器,一般

都有为它专门配制的囊套,即镶有柔软

衬里儿的木匣。木匣通常都用上好木

料;衬里儿多为锦缎下垫有丝棉类软

物,起减震的作用。以前这东西不值钱,

许多瓷器或摔了,或下落不明,剩下空

囊套没人要,摆在摊儿上无人问津。现

在不得了,红木的,哪怕是软木的,只

要是老的就行,那旧囊套变得特别值

钱,而且你还找不着,都哪去了?全被

别有用心的人买去了。有了旧囊套,把

仿得老好的瓷器往里一放。我前面说过

的、亲自去景德镇监制仿品的那位,就

带着旧囊套去,比着套里的造型,仿制

相像的官窑,烧出来的东西,放进囊套

自然是严丝合缝。

一通鼓捣之后,无论是画,还是瓷

器,真里藏假,假中有真,弄得真假难

辨了。至此,那东西就该出笼了吧?不

行,文章还得继续往下做。

接下来,那些人会把伪装得很好

的东西拿去给专家看,而且还专给那

些权威的、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们看。当

然,看是不能白看的,得备有礼品。但

看时那些人就做了手脚,l=k女n带了微

型照相机、摄像机,甚至是孔式摄像

头,老专家鉴定时他们在一旁偷录。老

专家若是一不小心看走了眼,说声

“好”,或是“不错”,他们便大功告成。

过后老专家回想一下,对那东西有些

嘀咕,再改嘴都来不及了。他们会拿着

那录像到处去说:“看到了吗,请某某

老专家给鉴定过。你听,他老人家都说

这东西不错。”

不过通常情况下,老专家看东西

时轻易不会表态。不表态也没关系,老

专家看画,或看瓷器时,照片偷拍下来

了,那照片照样可以拿去忽悠人,他

们会撒谎说:“看,某某老专家看过

这东西,说好,不信你问去。”你说

“这位老专家我可认得”,他会说:

“好,那你现在就问他吧,我这有他

电话,就说我上个月到他家去过,专

门请他看过这个。”你好意思去问

吗?即使问了,老专家说:“没有

吧?我不记得了。”或说:“他来是来

过,但我没说什么呀!”回来你质问

他,他也有话说:“某老年纪太大了,

记不住事了。”

做过这些工作之后,加上事先所

造传闻的渲染,那东西就变得惹人注

目了。到这时,标出高价来,可以出

手了。一般情况下,那些东西都能卖

出去,如今有钱的人和愣充懂行的人

太多了,有老专家的录像,再架不住

有几个打托的,几十万、上百万的生

意做成很容易。

借助拍卖行。草鸡变凤凰

假若折腾了半天,东西不好出手

怎么办?放心,他们后面还有更高的

招儿——把东西送往拍卖行。

假东西能上拍卖场?这种事儿早

已不是新闻,国外有,国内近几年更

多。其中有些事情闹大了,官司打到

法院,被媒体抓住曝了光;更多的则

是私了,丑闻嘛,传出去双方脸面都

不好看。

按说拍卖行的人都是行家,但那

些行家有时也难免走眼,一些仿得很

好、伪装得也很好的东西,他们也辨

不出真假。何况他们有时成心一眼

睁、一眼闭,拍品图册上印有拍品照

片,实物也展给你顾客看了,上当与

否,也看你自己的眼力和运气。于是,

那仿品就上了拍卖会,堂而皇之地摆

在iJ}IJL开始拍卖了。哏吧?更哏的事

情还在后头哪。

拍卖场上,你万想不到,举牌

的人里,就有那拍品的主人。他在

那——当然是他的“代理人”在那,手

中的牌子你举,他也举,有的还会请

一两个托儿也跟着一块举。干什么?

万方数据

哄抬拍价。这时,万一碰上了一两个

腰缠万贯的愣子,众目睽睽的,不甘

心被人用钱“砸”倒,邪乎劲儿一来

玩命地跟他竞拍,那他就乐了,拿准

了火候他突然一撤,一下就把那个愣

子架在那儿,他能赚海了。

你说万一最后一个举牌的是他自

己,东西被拍到他自己手里怎么办?

没关系,他自有办法,跟拍卖行赖账

就是了。

这种人,平时跟某些拍卖行的人

关系混得极熟,他们总送拍品给拍卖

行,其中有假也有真,通常真品占多

数,是拍卖行的老主顾,双方关系处

得跟老朋友一样。在国外,法律规定

拍品的主人不能参与竞拍其拍品,变

相参与也不行。中国大陆直至目前对

此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没人

管。炒出一个天价来,大家跟着得实

惠;万一拍砸了,也就是说跟着起哄

的那主儿最后没辙了,露出真脸儿赖

账不买了,拍卖行一般也不愿得罪他

这种老主顾,扣下他的保证金就是。

而有的凭交情,拍卖行兴许连保证金

也不扣。有时有人更绝,对方一句话

“这件东西拍好了算咱俩的啊”,潜台

词是“赚钱咱俩分”,拍卖行中的那位

便心知肚明,不仅业务上大开绿灯,

还要为那件拍卖品大做宣传,真正的

里勾外连。

而凡是玩弄这种花活儿的人,

一般也不在乎拍卖行扣掉那百分之

几的保证金,因为他预期的171的已

经达到——他的东西虽然窝在了手

里,但拍卖会已给他的东西镀上一

层足金。首先,那东西一经拍卖的

“洗礼”被伪装得更真,因为许多人

直至现在仍认拍卖行,认为能上拍

卖场的拍品都是真东西。其次,拍卖

场上众人共睹那件拍品被人以很高

的价格拍走,并不知晓其背后的猫

腻,于是有关那件东西的身价,就由

那些目睹了拍卖的人传了出去。此

外更重要的是,拍品的主人能从拍

卖行得到一套完整的资料,拍卖行

出具的证书上,拍品的名称、彩照、

尺寸,价格和钢印等,一应俱全,还

有有关那场拍卖的宣传图册。而有了

这套东西,拍品的主人就可以更加理

直气壮地拿去蒙人了。

你看,到最后,那些拍卖场上没有

卖出去的假东西,到了底下却给卖出

去了。至此你该明白了ilE?那些作假

的人为什么敢在拍卖场上玩命地给自

己的东西举牌?他们怎么着都不怕,

因为他们不管怎样都能赚钱,而且是

赚大钱。

库房中布下的假局

以上所讲,全是如何利用高级仿

品,以假充真通过交易骗人财钱的骗

局。还有一种你所想象不到的骗局,是

有人偷偷地采买高级仿品,不是拿它去

直接骗钱,而是用它遮人耳目。

有时,古玩城、古董街或文化街

上会出现装束比较奇怪的人,比如,

太阳不足,你戴一个老大的墨镜干什

么?而且是进了屋子也不取下。兴许

人家就是那习惯,谁也管不着。但我

知道,这类人中有两种人,一是地方

博物馆,文化馆等与文物沾边的人,

二就是贪官。

先说那第一种人为什么要偷偷摸摸

地买仿品?

近20年,文物管理部门监守自盗的

案件发生得太多了。陕西某市博物馆库

存的一套壁画被盗,警方破案追回被盗

物品,经专家鉴定,发现盗窃分子偷走

的竟然是假画,也就是说,那套壁画被

盗之前在库房里就已被人给调包了。这

些是监守自盗的主儿,明里是为国家地

方政府守宝物,暗里却是玩偷梁换柱的

把戏。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案

例:某地警方截获一尊镀金佛像,尺寸

不大,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非常值

钱。当警方追查出这尊佛像是出自河

北北部某市一家博物馆,派员前去调

查时,对方竟然很不客气地回绝说:

“对不起,你们找错了地方,我们的东

西没丢,还在库房里好好地藏着呢。”

警方意识到其中有诈,继续深挖,结果

发现是被人从库房里调包了,窃贼就

是JlljJ{,的一个负责人。

我本人因经营艺术品,常年游

走四方,这种事看到、听到的太多

了。某县级文化站的站长,没什么文

化,更不懂什么文物,不知用什么法

儿弄了这么个小官儿,胆子大着呢,

敢在站里公开把东西弄走,东西卖

掉后凡是知情者每人分几百,大头

儿他拿走了,没有一人揭发他。东西

弄走后他向上面怎么交代?他先是

弄些仿品放那儿,然后每隔一段时

间,他就以房子年久失修屋顶漏雨、

管道跑水等理由,给文物报损、报

毁,借机再把那些假玩艺逐渐扔掉。

报损时全站的人都给作证,没他一

点责任。报损时,他给上面送上几条

烟,几瓶酒,也就没事了。他自己曾

于酒后跟我说:“再过几年,一退休

就没事了。即使出事,我给他来个不

承认,就说谁知道是你们哪个换

的?他们谁也没办法。”

贪官大变戏法。买卖

古董洗钱

有关贪官利用文物古董布置骗局

的手段还有许多,下面我讲他们假借

古董洗钱使用的种种高招儿。

几年前,曾有一位老熟人,衣着

十分朴素,说话非常客气,突然来找

我,拿出一件老玉来,想卖。

我把东西接过来一看,是一块

很好的玉,就说:“嗨,好东西,很

值钱的。”

他说:“唉,这是从老家拿来的,

这在过去都是不值钱的,老家的人也

不懂,就没拿这玩艺儿当回事。怎么

着?您看能值多少钱?”

我说:“这么好的东西,得值两三

百万元。”

不想他说:“可能还不止吧。”听

着像是他比我更了解它的身价。接着

他说:“孩子大了,花钱的地方太多,

想弄点钱。您看哪个拍卖行好?给介

绍一下。”

原来人家根本就没打算把这块玉

卖给我,明确表示要找拍卖行。我没

万方数据

多想,就说:“这样吧,我先给东西照

个相,联系一下,看送哪家拍卖行

合适。”他说:“行行,你照吧。”过

后我也嘀咕,这东西太好了,怎么

看怎么都像是过去“宫里”或是

“王府上”的,他家的老底儿我知

道,是个苦出身呀,怎么会有这么

好的宝贝?

我拿着照片去找拍卖行,拍卖行

的人看了说:“这东西好像在哪儿见

过呀?”他使劲想,想不起来了,就

说:“管它呢,也许是记岔了。”

然后就拍卖。200余万元起拍,最

后拍得300多万元。那位老熟人挺高兴。

一年之后,来了三个朋友,指出

说那块玉已是第二次被送到拍卖场

上拍卖,也就是说,那块玉根本就不

什么“老家的”,那位老熟人撒谎。他

为什么要撒谎呢?后来一打听,原

来他已经是某个权力部门的官员了。

我顿时就明白了,那块玉大概不会

是别人送给他的,因为不管是谁,把

那块玉买来也得几百万元,谁会一

次送出那么厚重的大礼?只有一种

可能,那就是他自己花钱去买的,然

后谎称是自家的,然后再拿到拍卖

行拍卖。他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

劲?目的是为了“洗钱”。

还有一件事,我估摸着也是这么

回事。一天一位朋友领来一个人,拿

着一幅画,也说是自己家传的,让帮

着给介绍一家拍卖行。那画我打开一

看,“嚯”,大吃一惊,明代某某的画,

凭我看,价值数百万元。过去什么样

的人家才能藏得起这种画?我情不自

禁地升起好奇心。因为我家祖辈过去

就爱藏画,“文革”时我家被“抄家”

“抄”走的书画就有1000多幅。我想

藏有这种画的人家肯定也是一大家,

而且还藏有其他的画,便想了解一下

他的家庭。不想对方闭口不谈,只说:

“唉,过去的事了,不提它了。”那就

再谈画,谈这幅画的作者,不想他在

这方面所知甚浅。噢,我明白了,全

是瞎话,这画原本不是他的。那幅画,

最后拍卖了几百万元,没到我给估出

的价,但他也非常高兴,看不出有什

么遗憾。

要知道,贪官之所以要贪,无不是

受物质的诱惑。而贪了之后,几百万、数

千万元的钞票,一箱箱地藏在家里,不

敢去银行里存,因存款设有实名制,也

不敢消费,因为一消费就露富,有关部

门就会盯上他,政敌也会咬上他,查他

的黑色收入,而有钱不敢花,那才叫难

受。在他看来,人生苦短,而且他为收

受贿赂还担了那么多的风险,他必须要

享受,买车,买房,出国旅游,住五星

级宾馆,用金钱讨好和占有女人,不然

他觉得就亏了。所以他必须要想法儿

“洗钱”,折腾古董,不失是一种“洗钱”

的好方法。

后来,我在圈子里和同行们交流,

得知贪官们干这种事情的还不少。有一

种人,是掮客,专门跑来问我们这些古

董商,说:“有没有从未露过天儿、并且

没有一点麻烦的好东西?比如说那东西

多少年~直藏在收藏家手里,咱买走后

那收藏家也不会走露风声的。价钱好商

量,但话说前头,曝过光的我不要。”不

用问,买这类东西的,一般都是打算着

去干“洗钱”的事。

这种人买东西,专买最贵的,出手

也大方,因为他们的钱来得容易;因为

越贵的东西越能一次就“洗”出很多钱

来。他们买东西时只考虑是否隐秘、可

靠,很少考虑是否赚钱。当然了,能够

赚钱更好,不过赔钱也干,比如800万

元买的,650万元拍卖出去,他也高兴,

“洗钱”嘛,不然那钱他不敢花啊。这

样一来,日后万一有人查他,怀疑他收

入与消费不符,让他说清经济来源,他

就把拍卖证书拿出来,说你们看吧,卖

的是自家的东西,价格证书上写着呢,

税单也有,孩子们分了多少,我和老伴

名下存入银行的多少,他各种单据全都

留着呢,合理又合法。这一下你还怎么

查他?他就咬死了那是自家的东西,即

使你查出了那东西的出处,也就是说你

查到了多少年前那东西曾在哪个拍卖会

上拍卖过,他仍然可以说:“世界上重样

的东西多着呢,那与我无关,反正这个

就是我自己家传的。”最后,证据无法认

定,难以办倒他。

有多少人受骗

章先生历数古玩界种种假局,

那么,误入假局的人群又是怎样一

种状况?2007年7月20日,记者采

访北京一位全国著名的文物鉴定专

家(应本人强烈要求,不予署名),老

专家讲述其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情很

能说明问题。

一件是,深圳一个搞房地产的

大老板迷上了文物和古董,偌大一

座别墅,被他收来的“古董”摆得到

处都是。如今许多企业家,靠打拼挣

出亿万财富之后,有的突然培养起

收藏文物古董的雅兴,于是就成了

拍卖场上的老主顾。按说这是好事,

研究文物古董,既增长知识,又培养

情操,而且买对了还能保值。但问题

是这些半路出家的“和尚”们,猛然

踏进收藏界,能否读懂文物古董这

部深奥的“经”?深圳这房地产老板

就是这样的一位。

这位老板买有大批鉴别文物古董

的书籍,日夜苦读,还交了不少专家

和古董商人作朋友,经常切磋。那些

专家和朋友们不断地向他推荐“珍

品”,诱使他陆续投资几千万元。

旁观者清,这事儿老板夫人看不

过去了,一是认为他附庸风雅不务正

业;二是担心他买的那些东西不对,

自白损失大笔钱财;三是有明白人背

后提醒老板夫人,说老板的朋友中有

的是骗子。

为此,夫妇俩经常吵架,甚至吵

得不可开交。夫人声言“你再这样痴

迷不悟,咱就别过了”,老板照样我

行我素,还笑话夫人女人之见,文化

匮乏。最后夫人一气之下将他赶出

家门,并通知公司财务,非正经业

务,绝不可支钱给老板,否贝0革职勿

论。夫人也是公司高层主管,有权控

制财务支出。

但总吵下去,不是个事啊!夫人

想,他毕竟比那些喜好赌博、乱搞交

际花的老板们强多了,于是便把老公

叫来坐下谈判,问怎么着才能让他改

万方数据

变现状?

那老板想想说:。我买这些东

西,绝大多数都有专家、行家给把

关,其中不少还有拍卖行的证书,而

你就是不相信,天天瞎嘀咕,这是咱

俩之间最大的症结。干脆这样,你说

我藏的东西都是假货,那好,你把北

京的某某某给我请来,那是闻名全

国的古瓷专家,要是那位老专家说

我藏的这些瓷器都不对,我立马再

也不玩了,如果不是那样,请夫人你

以后不要干涉我。要知道国际上也

是如此,大企业家效益好时收藏古

董,遇困难时那古董能帮他抵押贷

款,而且还保值。”那老板的书架上,

摆有好几本那位老专家撰写的论著,

平时他总拿着那些书和他的那些宝

贝对,对上一点高兴得要命。

夫人说:“说话算话?”

他说:。绝对算话!”

他夫人想这也是个办法,但她不

认识那位老专家呀!她就上网查,一

查查到某月某日那位老专家将在北京

某拍卖行举办的鉴宝大会上为群众鉴

定文物和古董。近些年各拍卖行特别

热衷于举办鉴宝活动,一为收取服务

费;二为发现藏于民间的宝贝。

老板夫人便在网上报名。到时

候飞到北京,缴了钱,提着个瓷瓶,

排在长长的队伍里,等着面见那位

老专家。

老专家偶尔抬头扫视人群时,一

眼注意到那位夫人,因为她衣着、气

质不凡,更因为她神色不同于旁人,

那是一脸的愁容,不见半点喜色,与

现场人群表情反差很大。老专家就

想:“等会儿看她抱来个什么。”

岂料,等轮到那位夫人时,她把

瓷器往桌上一放,不等老专家看那

瓶子,她就开口说:“×老师,快救

救我们家吧,我们家都快过不下去

了。我不是来鉴定的,而是特意到北

京来请您的。”

老专家一愣,摆手让她住嘴,然

后看旁边的座位——拍卖行立有规

矩,现场鉴定时不可谈论与鉴定无关

的内容,专家不能和顾客交换名片或

留通讯方式,说是害怕浪费鉴定时间,

实际上是怕顾客与专家直接搭上关系后

把拍卖行甩在一边。所以,鉴定时每位

专家身边都有一名工作人员,说是助

手,实为监督员。然而很巧,此时这位

老专家的监督员正好外出一会儿。老专

家便定定地看着这位夫人,然后拿过对

方的笔,在瓷瓶的包装纸上默默写下自

己手机号码。

当日夜晚,老板夫人在电话里向老

专家一通哭诉,她说:“也许是我错了,

但世上哪有那么多真东西让他买着啊?

要是真有那么多,那还叫宝贝吗?”老

专家知道又遇上了一个执迷不悟的主

儿,更知道这种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

能很危险,弄不好精神会受到很大刺

激,于是答应跟着这位夫人走一趟。

老专家乘机飞到深圳。那老板热情

款待,住最好的宾馆,送昂贵的礼物,特

别希望能从老专家嘴里听到他所期望的

东西。而老专家却说:“你先别客气,我

得跟你约法三章,否则鉴定的事免谈.”

那老板说:“好,您只管说。”

老专家说:“第一,我既然来了,就

必须得说真话;第二,你必须得承受得

住,不然我的鉴定就立刻中止;第三,假

如不对的东西太多,你不能冲动,做出

什么过激的事来,让我良心不安。”

那老板说:“您放心,我没问题。就

是都赔了,这点钱我还赔得起。”

好,老专家在客厅中八仙桌前一

坐,戴上老花镜和手套,别的不管,只

看瓷器。一帮小伙计便在老板指挥

下,从最好的开始,把一件件瓷器搬

来摆在桌上。

老专家抄起一件,细看几眼,摇头

说不对,然后详细地告诉那老板说到

底是哪不对。老专家再抄起一件,情形

依然如此。随后一件件地全都如此。那

老板汗都出来了,急得说:“您看我这

儿可有证书啊?”老专家摇头说:“我

不看那个。”

看过几十个之后,老专家失去了信

心,“不会都是仿品PB?”老专家是真想

替那老板找出几件值钱的真玩艺儿,免

得他心理上真的承受不了。可遗憾的

是,鉴定结果;三百多件瓷器几乎全部

是高仿瓷,要不就是比较好点的“老

民窑”,但绝不是那帮骗子所说的什

么“珍品”。

结局弄得十分尴尬。那老板气得

脸色发青,但气度还是有的,当场表

示退出收藏圈。老专家安慰他说:“这

也不怨你,咱们隔行如隔山,你搞的

房地产,我一窍不通;但这瓷器,我

从20多岁起就开始研究它,当然知道

它的奥秘。您才搞了几年,就想弄懂

它?所以今后千万不要再给那些骗子

送钱去了。喜欢可以,这些仿品摆着

玩挺好,送给朋友也行啊。”

老专家以为是得罪了那个老板。

不想老板夫妇对老专家非常感激,

以至交了朋友。从此他们的家庭变

得和睦起来。

老专家给记者讲的第二件事,是

山东有个企业家出身的收藏家,企业

干得很大,曾经名列全国“百强企

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位收藏

家所收藏的东西,一个大仓库里堆得

满满的,瓷器、玉器、铜佛、石佛、玉

佛,等等,什么都有,多达上万件。其

初衷很好,搞企业赚了钱,想把散落

民间的文物收集起来,搞个博物馆。

可是等到要搞时,请北京的几位专家

过来一鉴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仿

品。其中瓷器部分是由记者采访的那

位老专家给鉴定的,同样是几百件瓷

器全是高仿瓷或“老民窑”,找不出一

件像样的“珍品”。真可谓损失惨重。

很巧,就在记者采访那位老专家

的前几天,海南省海I:1市中级人民法

院公开审理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以仿制古瓷骗取他人人民币150万元

的案件。那位副会长就总以专家的名

义,伙同他人设局坑骗那些大大小小

的收藏家。

记者于本文中插入这三个实例,

意在证明前面章先生对当今古玩界丑

闻的揭露,确实并非耸人听闻。望社

会上有意收藏、或正狂热迷恋着古董

文物收藏的人们,提高警惕,谨防骗

子布下的假局。

发稿编辑/陈燕天

篇名书法/钱茂生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给中华安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