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个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
2012-10-17 | 阅:  转:  |  分享 
  
一个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



(云南寻甸县先锋中学高兴龙)



我是2006年的第一批中央计划特岗教师,现工作已满6年。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工作、学习的激情都很高,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很神圣很光荣,思想理想化、生活美好化,目标也很高(比如:考研究生等)。

现在却不同了。虽然自己也想做个进步青年,但在学习过程中,有视频就不看PPT,有PPT就不看图片,有图片就不看文字,有时候,甚至是厌倦看书。在这次“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中,文字资料就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我也深知,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出现这样的现象很不好,甚至是很危险的!我的前途很光明,也很迷茫!

也许这就是教师的高原现象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以下的原因(应该不是),仅仅是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吧!

第一,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如果你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麻将,只会看书、上网、学习等。别人可能会说你是另类、是宅男(女),是书呆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在别人眼里不叫优秀而叫另类!我不是圣人,所以我做不到“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第二,学校制度的不完善。或者,虽然制度已经完善了,但存在人情高于制度、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这样势必会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于是,工作的激情不在了。

第三,同样是制度的问题。现行的学校领导产生,大概有这样几种方式:聘任制、公推公选、委任制等。但不管哪种产生方式,领导年青化、经验化、职称化、学历化(当然函授也算学历)是固定不变的。而那些年中师毕业的老师,18岁左右工作后再弄个函授文凭,自然是年青又有经验又有学历。大学本科毕业就是24岁左右,学历是有了,可你和那些“老教师”相比,你没有经验、没有职称,你不再年青。观察周围的学校领导是不是师范生比较多呢?大本生又有几个呢?于是,工作的动力不在了。

第四,有位农民大哥说过这样一句话:“教书教得好的,那么你就是一辈子都是站讲台的命。”仔细想来,还真确实如此。看看身边的学校教师,教学成绩一塌糊涂的教师(有的是会教书但心思花在公务员备考上、有的确实不会教书),前者考上公务员走人,后者就去搞管理(当校长或者是副校长去了),最差的情况就是不占讲台了,看看图书馆、守守实验室(乡村中学里,最苦的岗位就是站讲台)。正如在这次国培计划中,教学成绩不好的就参加顶岗培训,这样可以用国家的钱来提神自身素质和价值;教学成绩突出的就搞个远程培训好了,学校怎么放心、怎么舍得你脱离教学岗位呢?于是,学习的热情不在了。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种高原现象了,应该算是一种心理问题了吧!于是,我努力改变我自己。

教育部在2011年底出台了一个文件,特岗教师可以报考农村教育硕士(在职专业硕士)。我报考云南大学的教育管理专业。学费8000元/年,加之书费、食宿费、交通费等,约13000元/年。每年读书时间约40天(暑假20天,寒假20天),每年开课约10门功课。先不说经济的压力(我2008年结婚(裸婚),2010年喜得一子,2011年不得不买房)、家庭的压力,我这样三年读完“农村”教育硕士,不还是回到农村吗?因为,现在全日制的研究生都很难找工作了,何况是函授、农村教育硕士。何况3年后,我将35岁了。现在不是什么都讲年青化吗?

2012年8月的暑假,也是我们农村教育硕士的第一学期。学校问学员对课程设置有什么希望和要求。有个学员说,能否给我们开设一门《教师心理学》的课程,当时,我非常赞同这个意见。

在这里还是想把这个意见再提一提,在国培计划中,也很有必要开设《教师心理学》、《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这些课程,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同时,又能不断的提高自我的人生价值!





注:请老师莫说我消极悲观,更莫说我心理有问题!我只是就身边的一些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一个阐述!





































1

















献花(0)
+1
(本文系先锋狂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