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州的記憶--中山路的沧桑

 阿生记图书馆 2012-10-18
世纪80年代末的中山四路仓边路口,镜头北向。右前方的道路是仓边路,左侧是转往中山四路的转角处。镜头面對的是水果店
 
 
从仓边路口对面看中山四路,镜头西向,时间是1995年
 
惠爱路
 
.“利南楼”,位于中山四路267号,今已不存。该茶楼的蛋挞堪称一绝,名菜有“香酥片皮鸭”等。
 
是现中山四路文德路口,丁字路口转角位建筑是后来已拆的“致美斋”,旁边的“云来阁”旧址是1957年开设的“东江饭店”(中山四路337号)。
 
惠爱路
 
上世纪卅年代初,惠爱东路(现中山四路)与文德路交界丁字路口。
 
 
“致美斋”,旁边的“云来阁”旧址是“东江饭店”前身
 
 
.“致美斋”,中华老字号,与北京“六必居”、上海“冠生园”、长沙“九如居”一起并称“中国四大酱园”。创立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608年,一说是清乾隆年间。图为正准备清拆的“致美斋”老铺。
 
 
 
 
中山四路致美斋 2002年
 
广州城隍庙   位于中山四路.“致美斋”對面,忠佑大街内,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岭南最大的城隍庙,当时的城隍庙规模宏大,在中轴线上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等。1920年广州扩建惠爱路(今中山四路),城隍庙大部分建筑被拆除,只留下拜亭和大殿。1993年广州城隍庙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鏡頭所向中山五路
 
1939年中山四路,这是1939年的惠爱路。左边是沧州腊味,右边前面小车那里是李占记,那么右边应该是儿童公园。为何稻香村旁边是“雪明照相”?原址为隋朝广州刺史署;唐、宋在此建立行署衙门;清朝为部政司署;1840年鸦片战争后成为法国驻广州领事馆租借地。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广州市政府收回建为动物园;1933年改为永汉公园;1938年日本占领广州后,被改为靖国神社;抗日战争结束后改为汉民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人民公园;1955年5月1日改为广州动物园;动物园迁址后,1958年6月1日改为儿童公园,成为广州惟一的儿童公园。这是儿童公园位置的史记。图中并不看到是靖国神社,是日本照相馆。
 
神社在照相馆右侧:
 
神社在照相馆右侧:
 
 
中山四路近北京路口处(沦陷时期),镜头西向。左侧建筑物上有一个半圆形的招牌;右侧建筑物上可见“李占记”钟表店的钟表形招牌。前方远处高耸的建筑物是“大新公司”的营业大楼。
 
1920年代初惠爱中路,见大新公司惠爱分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李占记”钟表店。
 
现在的“李占记”钟表店。
 
地点同上,镜头西北向,时间是抗战之前。財廳前所停的,是当时的公交车。
 
中山路与北京路的交叉路口,镜头东北向。画面右前方的道路是中山四路,道路转角处的建筑物上有“中央映画院”字样,看来是一家电影院。其楼下同样停着公交车。
 
财厅前”路口,镜头北向,摄于1931年陈济棠反蒋时期。前方路中央的建筑就是财厅大楼。画面左侧那段漂亮的骑楼今天已被“新大新公司”大楼所取代。其实,当初在设计“新大新”大楼时,是完全可以将这段骑楼作为新大楼的附属部分而保留下来的(只需在新大楼的外观设计上注意与骑楼的搭配就行了)。可惜,规划者们只喜破旧立新,不愿两厢兼顾。一座体现“新时代”农民审美趣味的大厦,最终取代了代表往日“小资”情调的骑楼。
 
同样是“财厅前”路口,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财厅前的【中国戏院】。 外墙上亮着霓虹灯,上面悬挂着影片《绝代佳人》的海报(该片由蝴蝶主演,拍于1940年)。影院骑楼下人群拥挤、灯火辉煌,一派升平景象。
 
1949年解放军入城(新闻照片),在财政厅前
 
 
地点同上,今天变成了这个样子。
 
.“北京路人行天桥”,镜头东向。前方是中山四路,与“P15”相比,不但原“中央映画院”进行过改建,画面右侧楼房的外观也同样发生了变化。
 
中山四路路口,镜头东向,左侧可见“中央映画院”,右侧同样可见骑楼上的半圆形招牌。
 
1920年,从新开的永汉路(现北京路)望惠爱中路(现中山五路)城内大新公司(1986年己拆建)。
 
1948年,广州市惠爱中路改名中山五路,而当年的大新公司也早已拆建成现在的新大新百货。陈济棠治粤、日军侵华、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繁华依旧,背后却是跌宕起伏的历史。中山路与北京路的交叉路口,镜头西北向。左前方的道路是中山五路,那座最高的建筑物就是“大新公司”
 
1920’s惠爱路和永汉路口城内大新公司和周边
 
 
 
 
 
 
同一地点,今天的样子。除了原“大新公司”左侧(西边)的那几座骑楼得以保存外,以前是一間琴行,其余建筑都已灰飞烟灭。最近处的建筑就是“新大新公司”,它是拆掉旧“大新公司”大楼后兴建的。
 
40年代惠爱路--现中山五路
 
 
1967年文化大革命的中山五路百货商店。
 
1967年文化大革命的中山五路百货商店。
 
中山路与北京路的交叉路口,“五·一”国际劳动节大游行,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游行队伍正从中山五路向南转入北京路。路口中间的交通岗亭是当时新建的。
 
“威士文冰宫”是在广东省公司对面,是在新民路-北京路之间。而长江冰室是在新民路-大马站之间。是“李同记”对面,现在那里是几间餐厅、酒楼那栋楼位置。
 
红棉大酒家,位于北京路和中山五路交界处东南角,今健民药房旁
 
 
 
 
 
 
 
 
 
中山五路路口,镜头西向,时间是沦陷时期。最右侧的建筑物是“大新公司”。
 
 
 
 
从“北京路人行天桥”上看中山五路,镜头西向,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画面右侧的“中山五路百货商店”,就是原来的“大新公司”,那时“新大新公司”大楼还未兴建。
 
拆!拆!拆!这是中山五路大清拆时的景象,同样是站在“北京路人行天桥”上拍摄的。
 
中山五路“大新公司”以西路段,镜头西向。1952年国庆节,解放军受阅部队从中走过。在右侧的骑楼上可见写着“李同记”等字样的招牌;前方右侧有交通岗亭的地方则是广大路口。
 
从大马站街口往东望向北京路口方向,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画面左侧的骑楼上有一块疑似写着“李同记”字样的招牌,而骑楼的柱子上则可见 “李同”两个字。这几座骑楼外观华丽,但后来都变得极为简朴(见前面的相关图片),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曾在战乱中遭受过破坏,而屋主则在维修时缺乏财力或不愿在外墙装饰上多花钱的缘故吧!
 
中山五路大马站街口以西路段的骑楼,镜头西向。从中可见“艳芳”照相馆的招牌。
 
即将扩路拆迁的中山五路——1995年李瑞然拍的上世纪80年代长江冰室的门牌是35号。长江冰室在中山五路,新民路口和大马站街口之间。图中远处可见新民路口。长江冰室门面较窄,是一深入长条的空间。中山五路交界的西北转弯角那间冰室,大概是76年,青山冰室生意好于是扩充经营,在转弯角开多一间,这间既做早餐,又做冷饮。原青山冰室就关闭早上供应早餐服务,只做冷饮。
 
 
 
中山五路上海餐厅
 
.“艳芳”照相馆一带被清拆时的景象。
 
.“新华戏院”,由曾侨居美国的商人朱荫桥、朱家藩等人出资兴建,1932年建成开业,纯美式风格,造型宏伟庄重,气势不凡。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新华电影院”,外墙与拱门都已进行过改造,整体神韵与原貌已不太一样。拱门内可见二楼的观众休息厅。一楼墙上悬挂着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影展的横额及电影《保密局的枪声》的大幅海报,拱门左、右两侧的门柱上则分别张贴着电影《小花》与《山乡风云》的海报。当年,前两部电影曾引起过很大轰动。《保密局的枪声》是一部黑白谍战片,开创了一个时代的谍战片风格。而当年最为引发轰动的,则是该片在国内率先采用电子琴来演奏音乐!当时,国人对“电子”一词十分崇拜,认为只要是“电子”的,就必定是先进的、神奇的!听说此片的音乐是用电子琴来演奏的,就怀着“朝圣”般的心情,争相涌到电影院去观看。看过后无不对那种华而不实的“电子声”大加赞赏,认为那是最美妙的声音。一时之间,全国兴起了一波“电子音乐”热。这也算是一段趣闻把。至于电影《小花》,则是一部战争题材影片,由唐国强、刘晓庆、陈冲主演;插曲由李谷一演唱。此片公映后,刘晓庆和陈冲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亿万影迷心中的女神!唐国强也成名了,但不算很红,无法和今天的成就相比。而影片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也成了日后的经典名曲。
 
.“新华电影院”。中央拱门顶部的空间已被改造成录像放映厅,门柱上悬挂着电影《无头骑士》的宣传横额。这是一部苏联摄制的美国西部题材影片,其最大卖点是“超宽银幕”。这种银幕的面积比一般宽银幕要大许多。据说,当时全市只有“新华”拥有这种银幕。
 
 
被拆成断垣残壁的“新华电影院”。
 
中山五路“新华戏院”路段(沦陷时期),
 
 
中山路大拆迁时,惠如楼被迁往广花二路,最后于1996年倒闭。  一网友记下了惠如楼拆迁前的一幕:   “1994年9月20日,惠如茶楼卖完最后一次的中秋月饼,正在收拾台椅,贱卖家当,店内员工愁云满脸,三两在各议前程,这时有人把挂在路面骑楼底大圆拱的中秋大灯笼卸了下来,灯笼高约两米多,直径约一米二,是画着嫦娥奔月的走马灯,色彩鲜艳,这时有个年约15岁左右的外地捡破烂的人走过去把走马灯里的电线抽了出来,看着被毁坏的灯笼,嘿嘿地笑了几声,忽然发狂似地飞起一脚,灯笼转地滚了几圈,又再一脚,一脚,把灯笼踢到马路中间,开心地笑着,踢着,.....   我一直站在惠如茶楼对开的马路上,站了个多钟头,极其心痛地看着这一幕,这时已是傍晚,残阳透过骑楼的间隙斜照出破碎的金光 ..... ”
 
惠如楼被拆成废墟的最后照片。
 
教育路口东望:废墟连片,满目疮痍。远处是“新大新公司”大楼。
 
大拆迁前的中山五路地图,从中可以看到许多历史信息。
 
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山五路与教育路交界路口,左侧为教育路,前方为中山五路,镜头西北向。
 
地点同上,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右侧是吉祥路口。画面中间那座有摩托车广告的建筑,就是“P48”右侧的那座建筑。
 
中央公园大门。
 
中山五路公园前路口,镜头东北向。1931年陈济棠反蒋时期。
 
公园前路口,镜头东南向。摄于沦陷时期或抗战之前,是站在新星电影院的位置附近拍摄的。画面右侧可见“新陶芳”茶楼。
 
公园前路口上的“起义路人行天桥”,镜头南向
 
1986年中央公园前。
 
对面是起义路。
 
 
 
 
 
 
 
 
 
 
中山五路公园前以东路段(1983年)。从起义路天桥上拍摄,镜头东向。右侧的“越秀饭店”就是从前的“新陶芳”茶楼(后来,它又恢复了“新陶芳”的旧名)。前方路口是吉祥路、教育路路口。
 
中山五路公园前以西路段(1983年)。从起义路天桥上拍摄,镜头西北向,有电影海报处是“新星电影院”,画面右上角可见半个“新”字,还可看到汉语拼音“XinXing”。海报中所宣传的电影是《特殊身份的警官》,一部很普通的电影。
 
日占时的【新星影戏院】1995年中山五路扩路被拆除
 
中山五路公园前以西路段(1983年)。从起义路天桥上拍摄,镜头西向。远处隐约可见解放路口。
 
.“新星电影院”的废墟。右前方可见中央公园大门
 
【1940年中山五路与今起义路转角位】日占时,新星戏院对面的景物。铁闸门铺位是后来的广州广播设备厂特价部,还是那个铁闸。
 
民国时期的中山五路人行道
 
1952年10月1日,参加国庆节游行的解放军海军方队正从解放中路转入中山五路,镜头西南向。
 
中山五路转向解放北路转角处附近(最左侧的那栋骑楼就是转角处的骑楼),镜头东向,拍摄时间是1972年。前方远处是公园前、起义路路口。当年还未建起义路天桥。
 
中山五路转向解放北路转角处附近,华北饭店对面,时间是1978年,镜头指向西北。打伞女子身后的骑楼,就是转角处的骑楼,同时也是“P61”最左侧的那栋骑楼。
 
中山六路近解放路口路段,镜头西向。
 
左上图为中山六路近解放路口路段,镜头东南向。此图中的骑楼就是“P63”中的那段骑楼。左下图为中山六路南侧的骑楼,此图中的骑楼就是“图63”中最远处的骑楼。右上图为朝天路口。右下图为从海珠中路口看中山六路,镜头东北向。
 
“菜根香”位于中山六路167号(海珠中路口以东不远处),店名取自佛教《金刚经》偈语:“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该店有10款素菜被列入中国名菜谱,它们是:鼎湖上素、北菇生筋、五彩软筋、罗汉大斋、杏元炖雪耳、酿扒竹笙、红烧北菇、六宝拼盘、香露芥菜、石耳云吞汤。其中“鼎湖上素”以三菇(北菇、鲜菇,蘑菇)、六耳(雪耳、黄耳、石耳、木耳、云耳、桂花耳)及发菜、竹笙、银针、鲜笋,莲子、白果、生筋等制成。   除此之外,还有一款菜式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名闻遐迩的“斋烧鹅”(俗称“假烧鹅”)。很多老一辈的市民只要一谈起“菜根香”,马上就会想起“假烧鹅”。此菜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一位网友在回忆"菜根香"时说:“这间特色茶楼在以前是广州唯一的"斋铺",我曾经在1989年有一段时间在那里吃斋,多在二楼近马路的厢房,清静幽雅。那斋菜的名字都带有佛门的禅意,师傅都是用纯正的花生油煮菜,上菜时带着阵阵的幽香。而令菜根香门庭若市的是特色小吃“鸡蓉仿肚”羹,每天下午三点钟就已有食客在等开市了,一个小碗,羹汤里有粉丝,发菜,蛋花(蛋花?应该是仿的吧?),味道很好,三毫纸价值,总是排着长队,买到站着就吃,成为这附近来往的街坊屡吃不鲜的惹味小食。    而我在以前每逢中秋,都要买上几筒菜根香的五仁月饼,给母亲带上一筒。母亲喜欢是因为它不用猪油,而且馅料里的果仁好靓。可惜到了2003年中秋,我买了三筒菜根香的五仁月饼,竟然是"掟死狗"的硬,正在慨叹今不如昔,谁知第二年它就结业了......
 
民国时期的中山六路
 
从海珠北路口看中山六路,镜头东南向。
 
百年老字号茶楼“祥珍楼”。该茶楼位于中山七路36号(“宝生大押”西侧),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经营上最富特色之处,就是在茶楼内摆设象棋局,供棋迷对弈切磋。民国时期广州棋坛的“四大天王”黄松轩、李庆全、卢辉、冯敬旭均因在此下棋而成名。“祥珍楼”在文革期间曾改名为“东方茶楼”,后恢复原名。“祥珍楼”所推出的月饼“祥云珍品月”、“如意吉祥月”均被评为“广州市名菜美点”。“祥珍楼”最后因中山七路的扩宽而被拆
 
.“中华电影院”。位于中山七路52号(光复北路口西侧附近)。建于1924年,当时叫“中兴戏院”。1953年与西堤“中华电影院”合并,更名为“中华电影院”。1994年被拆。
 
 
萨堂记啲蛋糕仔好食啊
 
萨堂记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