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专卖店业绩杀手

 汕头能率 2012-10-18
2007年,小李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县城开了一个60平方米的专卖店,代理了一个厨卫的品牌和几个小家电的分销商。经过几年的经营,小李的专卖店基本站稳了脚跟。但随着2011年家电寒冬的到来,以旧换新、家电下乡政策的逐渐退市,小李也感受到了销售的压力。于是小李放弃过去自己驻店经营的老模式,将门店交给几位导购负责,自己开始积极下农村,希望带动农村地区的经销商,把销售重新提上去。但是跑了一段时间却发觉,专卖店的生意是越来越淡,简直门可罗雀。询问导购,得到的原因不是竞争对手做了什么活动,就是市场比较淡,其他门店也没有销售等等,真的是这些客观原因造成的吗?
  在小李门店的基本营业数据中,有两个常见的指标,一是进店客数,二是成交率。从经营成本的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无论进店顾客是否有成交,门店都会为此付出接待成本。接待成本包括分摊的门店运行费用,导购员花费的时间成本,倒杯水、递根烟之类的接待用品,门店里每位顾客的平均进店接待成本为6.5元。也就是说,只要顾客进店,不管买不买东西,这6.5元是先花出去了。有购买成交的,这6.5元还赚得回来,而啥都没买的,这就亏了。
  所以,对于门店来说,面对已经购买成交的顾客,要研究如何提升客单价,如何进行附带销售,如何促进他们下次再次进店;而那些没有购买成交的顾客呢,更应该是研究的重点,进店却没有购买,必然是存在问题的,切不可忽略。
  针对未成交的顾客,我们首先将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今天不买,但下次仍然有进店选购的可能;还有一种下次再也不来了,还会劝告身边的亲朋好友,别来这个店买东西。一个未成交的顾客,阻碍了更多的潜在顾客。
  为什么会这样?
  在正常情况下,都是正常的顾客,既然能进店,就说明他有购买意愿的,是给了店里一个机会。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顾客放弃购买意愿的?通过调查,小李发现,有的顾客说进店以后看见没有什么顾客就出来了;有的说导购不热情;有的说想要打折,导购就不理了;有的说还想多逛几家店……分析后,小李发现顾客进店以后却没买,基本上有五大类原因:
  在这五个主要原因里,小李发现导购员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为了解决问题,小李进行了更详细的调查,究竟是导购员的哪些因素导致了顾客进店不购物。总结的结果为:表情难看;说话难听;肢体动作让顾客不高兴;怠慢或是不尊重顾客;专业程度不够。
  也就是说,导购员得罪了顾客,把顾客气跑了。虽然导购员无意中得罪了顾客呢,如果能找出导购员无意中得罪顾客的具体情况而进行避免,一定会改善门店的经营情况。
  表情得罪顾客
  人的面部表情分为有意识控制和无意识控制,有意识控制时间一般只有几十秒,然后就会进入无意识状态,也就是当事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脸上是什么表情。
  表情往往是内心的真实反映,如果将顾客真正当成上帝,那么就不会出现令人不满的表情。要改变这个问题,小李需要导购员更关注销售。过去,小李在店里,导购员在老板的监督下,表现还是不错的。现在小李跑市场,专卖店要靠导购员主动销售,小李想改变导购员现状,就要将门店的利益与导购员的利益结合更紧密。 这个时候不仅不能降低底薪,反而是要加高提成得比例。毕竟门店销售必须依靠导购员。
  说话得罪顾客
  这里所指的得罪顾客的话,是指导购员自己认为很正确的话,或是口头禅,例如:
  1、你买这个促销的型号,还不如买**型号呢!(直接否定顾客原有的购买计划);
  2、你原来用的**牌子的吸油烟机又贵又不适用。(批评顾客当前在使用的产品);
  3、我说句真话吧!(顾客一听,噢,这句是真的,咦,那前面那些话呢?);
  4、我们店里有个规定。(上对下才说规定,店里凭什么对顾客说规定);
  5、这是全国统一零售价!(多么硬的口气,直接回绝了顾客打算商量一下的设想)……
  面对这样的口头禅,需要对导购员进行话术的培训,最好的办法是让导购员相互扮演顾客与导购进行销售的语言交锋,让其他的导购员不断总结和提炼好的话术、抛弃不好的话术。这是一个快捷提升而且能马上就能采用的方法。
  肢体动作得罪顾客
  人的肢体动作也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其实,导购员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动作,怎么改进呢?小李发觉,能让顾客注意到的肢体动作都集中在上半身,主要是手部的肢体语言。要让导购员不做与销售无关的肢体动作,就要限制其手部动作。于是,小李要求导购员在给顾客介绍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一只手指向产品,一只手拿物料,一般就是宣传单页,并要求这种动作方式成为销售时的标准动作。在销售过程中,除非要演示产品,否则宣传物料不能离手,并且将标准动作与工资奖励挂钩。这样,导购员发生与销售无关的肢体动作就少了很多。
  现场行为得罪顾客
  顾客在场选购产品,两个导购员躲在角落,一边说悄悄话,一边看着顾客,你猜这顾客会想到什么?这是在说我吧……肯定没说我好话……好事不避人,避人没好事!走了!
  当然,这也与利益有关,如果有足够的利益诱惑,顾客上门,导购员也会抢着上前的。所以,只有对门店的利益分配进行重新调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理因素得罪顾客
  由两个数据可以看到,国人六成以上有出现口臭的可能,而有口臭的人群里,有八成的人自己又闻不出来……所以有些具有生理不适因素的人,不管工作如何真诚、如何热情都不适合成为一个导购员的。
  语速问题得罪顾客
  顾客一进门,就看见导购员到了眼前:“先生,你要买什么?烟机是吗?这款如何?吸力大,不锈钢的,外观时尚,清洗方便,还有延时功能,现在做特价,周末就恢复原价。这款特别合适。怎么样?我帮你填单子吧?……”顾客还没有说话,这个导购员已经自我臆想到顾客购买了,根本没有给顾客观察、思考的时间,就逼着顾客购买,最后只能逼着顾客出门。
  小李针对语速过快的导购员,特意要求其说长句子,而且专门训练要求其在每个句子之间停顿几秒,改善语速问题。其实语速快的导购员,一般是有销售意愿,甚至比较急切,而且不太熟练的导购员。但是这样的导购员也是有成长空间的。
  抬货压人得罪顾客
  “我们店里卖的是知名品牌,和外面那些杂牌不一样,当然比它们贵了。如果你就想要便宜货,其实买杂牌更合适……”这样对顾客说,虽然表面上抬高了自己的品牌,但实际上是抬货压人,让顾客反感,甚至再不进店。其实这还是一个话术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在肯定导购员对自己产品品牌认知的同时,要学会委婉表达品牌与杂牌的价格差的原因。改变这方面的问题,还是需要角色扮演的演练进行改善。
  以上都是小李发现的导购员在无意中会得罪顾客的情况,当顾客被得罪之后,立即对导购员个人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继而对产品和品牌产生连带负面效应,接下来就很自然的放弃购买计划,离店走人。像小李这样详细的作调查作分析的专卖店主还是少数,我们怎么能发现导购员影响了门店的销售呢?
  顾客在临走时会说出不买的真实原因吗?当然不会,国人讲话一贯婉转,得罪人的话,不到撕破脸皮的时候,断然是不会说出口的,那顾客一般会说些什么呢?太贵了;赠品太少了;活动力度不大;我再看看;我回家商量一下;这个产品不适合我的需求……长此以往,导购员真的以为顾客不买是因为上述原因,从而忽视了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厂家研发新产品、投广告,专卖店老板花钱租门面精装修做活动,都是在想方设法的把顾客吸引进店,而导购员一次又一次的得罪,就等于把好不容易吸引进店的顾客又一个个轰出店外。
  因此,在我们的产品力还没有足够强势前,导购员对顾客的得罪,就是门店业绩的第一杀手!
  (责编朱禹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