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照片点评发表在《中国摄影报》2006年8月22日 头版,属于"光影漫步"栏目下的头版大照片推荐,当时的版面编辑是柴选,分说明是新添加的。

 

 

细节的力量

 

巩志明 /文 赵航 /摄

 

  矿上出事儿啦 赵航 摄

    2005年12月1日,山西省襄汾县塔儿山铁矿和卧龙沟矿区两矿为争抢资源,人为投放炸药,引发爆炸,8名陕西籍矿工身亡。12月4日下午5时,因为矿上出了事,众多陕西籍矿工背着铺盖,离开卧龙沟矿区去别处谋生。在这个矿打工的大部分是陕西人,他们走得并不甘心,工钱还没有拿到手,但是老板却失踪了,他们也不知道该找谁去要。"管事的给每人200元路费,让我们坐车回家。"有些没走的矿工说。

总点评:
      这本是个让人心寒、心颤、心痛的事件,可拍摄者却用一个场景来交代此事件的一个侧面,从而使此照能从同类矿难题材中跳出来,成为一幅别开生面的佳作。这是细节的力量,使人难忘,又促人深思。
     这样的事件多数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在文明高度进步的今天,丧尽天良的黑心矿主为一己私利,践踏法律,草菅人命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即便如此,受到深深伤害的矿工们也似乎顾不上悲伤,甚至来不及掩埋同伴的躯体,就又匆匆又上路了。他们能去哪里?哪里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有保障的劳动机会呢?
     画面的基调在匆忙和苍茫中透着一份让人压抑的凄凉。灰色的场景里,只有小面包车和渺小的人的色彩在跳跃和游移。这并无多大面积的色彩在刺激着我们的视觉,这些弱小单薄的身影在牵挂着我们的情感,这贫瘠荒凉的环境在沉重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不禁要问:"一次次的矿山事故酿出了多少人间悲剧?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关爱这些动辄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矿工呢?"

分点评1:

      这幅作品的色彩值得一说。按说新闻类摄影作品应该最大程度地接近原新闻现场,可是这幅作品的色彩运用似乎具有了色彩的离间作用的视觉效果。因为是初冬下午5时,中国北方旷野光照已经接近黄昏,属于黄昏来临之前光照最为复杂的时刻。摄影师及时捕捉到面包车以及矿工身上的鲜艳色彩,这些已经与原色明显有别的,甚至是视觉强化了不少的色块使这幅作品具有了超现实的视觉意味,当然,作品的色彩基调是现实的,也是沉闷的,因为是悲伤的,具有伤痛感的。

分点评2:

     新闻摄影的动感很重要,有时简直就是作品的生命。这幅作品因为摄影师角度较高,所以画面中人物动感十足,更为难得的是这些人物活动是是十分空旷的新闻现场,所以不仅刻画了人物动态,而且信息量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