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金融之银行现状

 ccczzz图书馆 2012-10-18

2007-01-24 00:29:00

浏览 1630 次 | 评论 1 条

2006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总量达到40.95万亿元人民币。根据国际权威杂志《银行家》的2006年最新排名,按照银行拥有的一级资本排序,国内有3家银行进入世界前20名,但在风险管理、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盈利及服务水准上,国内还没有哪一家商业银行能够达到像花旗、滙丰、摩根这样国际先进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准。大而不强,是中国银行业留给世人的第一印象。今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面对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的挑战,中国银行业是否具有真正的竞争力?

垄断使竞争机制打折

长期以来,在中国的金融领域存在这样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中小企业、个人创业告贷无门,西部落后地区资金缺血严重,“三农”缺乏足够的融资支持,国家助学贷款在河南、四川等多个省份流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越是需要得到融资帮助的领域反而越是不容易得到融资。表面上看,是因为这些领域信用发育不成熟,贷款风险高,银行经济效益不明显而不愿意介入或还没有找到好的方式介入;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缺乏有效竞争的市场融资体系,银行可以无视市场的需要而保持垄断,过安稳日子,创新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这些现象并非是中国特色。只要缺乏竞争,市场就必然存在着空白、缺损和低效,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就会大行其道。

中国金融落后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资本市场不发达,国内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体系。2006年上半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贷款、股票、国债和企业债融资之比为86.8:5.6:1.4:6.1,银行在整个融资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由于缺乏替代融资方式的竞争压力,银行业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的外部压力不足,造成一方面巨额社会资金被迫沉淀在银行体系无处可去,而另一方面大量社会瓶颈领域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大打折扣。

由于对金融业过度的保护和过度的管制,使银行业竞争机制缺失。银行业在政府保护下生存,竞争动力不足,经营效率不高。国有商业银行还倚仗着隐含的国家信用,国家保支付,不良资产剥离再剥离,政策性核销呆坏账,国家反复注资补充资本金,给予优惠政策发行次级债、公开上市等等,不用通过任何的竞争和努力就轻易获取了垄断地位。而与此同时,政府又在用巨额的国民财富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低效和失败买单。据估算,政府在银行业改革上的投入已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5年全国GDP的28%。在政府的过度保护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无法发挥作用。

自缚国内银行手脚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银行业因为竞争而更有效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无形约束,使银行每时每刻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它把市场的需要变成银行自发的需要,把那些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银行无情地淘汰出局。

然而,在入世的国际大背景下,以行政方式划分业务范围的思维方式,以行政命令应对国内银行竞争和创新,把竞争看成是不可控的,动辄就说是恶性竞争等,仍是传统计划管理方式的遗风,是以过去银行业没有风险控制能力为前提的。以外部的监管来取代内部风险控制,反映了对正确认识、引导和运用市场规律、市场机制的茫然失措、无所作为,是在转型期中信心缺乏、能力不足的表现。这种“幼稚园管理”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内银行风险防范改善和资产品质优质之后新的竞争,更不能适应全面开放之后的全球化竞争,反而导致金融压制,使市场无法发展。

市场是在不断竞争、创新中发展,而不是在长期压制中发展的。但对待外资银行的竞争我们却是另外一种态度。外资银行享有税赋减免、综合经营等超国民待遇,这种对外过度开放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外资加紧抢滩中国市场的时候,却要自缚国内银行的手脚,限制国内竞争和创新,对国内银行开办创新业务施加种种限制,是一种完全不可理喻的逻辑。在这种“内紧外松”管制模式下,国有银行还可以在政府的保护下度日,但广大中小银行的处境可谓步履艰难。

从根本上加以改造

直面WTO,中国的银行业加强竞争能力势在必行。银行既是面向大众的服务型行业,同时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加强银行业的竞争,不仅关系到金融自身的强健,更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效率,亿万人民的福祉。要在根本上改造中国银行业,关键是要完善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机制,建立市场约束,而这些都要靠竞争起作用,使银行真正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利益意识。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国内银行业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的挑战。外资银行将背靠母公司强大实力和管理、创新以及综合化经营的优势,以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工具和服务与国内银行开展激烈竞争。相比之下,国内银行本土作战的客户优势还不足以构成核心竞争力。

任何银行都不可能在国家的保护和管制下获得长久的竞争力。在入世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需要的不是保护和管制,而是更多地引入竞争,在充分的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只有经过充分的国内竞争的洗礼,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国外竞争可作为市场发展的促进剂、催化剂,但不能取代国内竞争的作用。因此,要鼓励国内银行开展竞争,使国内的银行和金融市场尽快成熟起来,才不至于在全面开放时一败涂地,把市场拱手相让,就像国内汽车、手机市场那样,完全是外国跨国公司的天下。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