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经总歌》

 兴安书馆 2012-10-18

《拳经总歌》

开放分类: 书籍 太极 太极拳 拳谱 武术

编辑词条 分享

《拳经总歌》最早见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两仪常本太极拳谱。是参照戚继光《拳始》敬决、提纲挈领地撰写而成的纲要件歌决。《拳经总歌》为练兵防患而作也是对戚氏《拳经》的解说和总结。

编辑摘要

目录

1 相关介绍
2 拳经渊源
3 拳经要义

《拳经总歌》 - 相关介绍

《拳经总歌》《拳经总歌》

《拳经总歌》最早见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两仪常本太檄拳谱。是参照戚继光《拳始》敬决、提纲挈领地撰写而成的纲要件歌决。全文22句,154字,是陈式太极拳的精细。然而,细心揣摩全文,它不们是陈式太极学的技击纲要,而凡还可以作为各门拳种的枝击指导,古典擎论,搜寻在案,研滇禅悟,虽觉间句隐晦深奥,玩味日久,也觉“,然而,难免偏颇一格,此义仅供各派技爱好行参弩。

攀经总歌纵放屈伸人莫知,劈打推压得进步,钩棚逼揽人人晓,佯输诈走谁云败?滚拴搭扫灵微妙,截进遮拦穿心肘,二换扫压挂面脚,故前压后无缝锁,上笼下提君须记。藏头盖面天下有,教师不识此中理。诸靠缠绕我皆依搬撂横采也难敌,闪惊巧取有谁知?引诱回冲致胜归,横直劈砍奇更奇,迎风接步红砚捶。左右边簪庄跟腿,声东击西要熟识,进攻退闪莫迟迟攒心剁肋世间稀。难将武艺论高低此茸拳诀.开宗明义,这睦最讲究省力打人的Z术,以功制胜,以黍克川,借力扣“人,童川力学原理来打败对方,“纵放届仲”荇,乃是一种谋略性的方法。[1]

《拳经总歌》 - 拳经渊源

《拳经总歌》为练兵防患而作

陈王廷,明末清初人,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祖。他生于战乱年代,精通武艺,由武卒年担任乡兵守备,立过战功。时作七言歌《拳经总歌》,从时代背景来看,应当是早年为练兵防患而对戚继光《拳经》的解说的总结。

明末,社会动荡,官逼民反,到处抗捐抗粮,举旗起事,盗匪亦趁机作乱。剧《中州杂俎》记载:当时“山贼峰起,各掠一方。嵩阳李际遇者,啸集万人,屯于案山中,焚劫四出。”据传,陈王廷与李际遇友善,为此,他只身冒险上山劝阻。然而他遭到了飞石箭雨的阻。虽不能伤及其身,却也无法上前,绕寨三周皆然,只得无功而返。又《温县志·吴以海传》杂记,崇祯十六年(1643年),乡兵守备陈王廷率乡兵,随知县吴以海,击溃了来犯功城发的“流贼”。陈王廷晚年蛰居家,追忆往事,感慨万端,作词一阙,有云:“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罔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

史料表明,陈王廷生逢乱世之秋,匪盗猖狂,殃祸百姓,县城岌岌可危。更有占山为王的李际遇之流,近在咫尺。匪患之危,迫在眉睫。为保一方平安,乡兵守备陈王廷在上山劝阻不成的情形之下,唯有加强防范,尤以加紧练兵为首要。于是,他亲自执教拳术,传授武艺,又依据戚氏《拳经》撰写了《拳经总歌》,以便在教学中,有助于乡兵们理解和熟记。歌诀末尾说:“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表明自己教拳说理乃是为了提高乡兵们的作战能力,勉励乡兵们勤苦习练,增进武艺,尽快掌握上阵杀敌的真本领。果然不出所料,“流贼”来犯,率乡兵奋勇抗击,一举击溃之,为保卫县城立下了功劳。因而“蒙恩赐”,光宗耀祖。

戚氏《拳经》即戚继光《纪效新书》的末篇。《纪效新书》乃戚继光官任浙江参将时的练兵备倭之作,多为行军布阵之法。戚继光综合汲取了古今名家拳法之善者,编为三十二势,着着实用,“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并依势绘成图诀,编成拳经,以启后学。

戚氏三十二势拳法亦称戚氏长拳,兼众家之长,实用有验,且有图诀可依,照示演练十分便利,当时就已经成为军旅之中广泛采用的练兵教材。陈王廷藉以练兵防患,实属必然。其据以撰写而成的《拳经总歌》,就是对戚氏《拳经》三十二势歌诀的解说和总结,可以名为《拳经总歌》。

陈王廷的晚年词作《叹当年》,有人称之为造拳诗。词中有云:“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表明陈王廷晚年造拳,教拳不以搏击为目的,只是借以解闷消遣。词中更多的是自我解嘲,情绪低落、沉闷、消极,精神颓靡。而《拳经总歌》则不同,“教师不识此中理,难的武艺论高低”。目的明确,用意清楚,反对花假,注重实用,主于搏人。“纵放屈伸人莫知”,“劈打推压不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横直劈砍奇更奇”“心剁肋世问稀”句句铿锵有力,振振作响,表现出积极主动,勇于搏击,敢于搏杀的勇武精神,奋发向上,锐意进去,全无低落、沉闷的感觉。二篇作品表现了不同的精神面貌,这就说明《拳经总歌》与

《叹当年》是陈王廷于不同时期写作的完全不同的作品。《叹当年》作于“年老残喘”之时,《拳经总歌》则是陈王廷“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时的佳作。有人以为《拳经总歌》是陈王廷因为造拳解闷而作,显然是错误认识。

综上所述,《拳经总歌》是陈王廷早年的练兵防患之作,大约于明末崇祯年间。

《拳经总歌》 - 拳经要义

《拳经总歌》是对戚氏《拳经》的解说和总结

《拳经总歌》盖言攻防进退之法,远击近打之术,注重实用,主于搏人,讲求战略战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六节,浅析如次: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此节概述拳术运用之大要,以为全篇的总纲。

“纵放屈伸人莫知”是说:拳术就是要奔放自如地放任屈伸变化,充分运用和发挥动作的,技术的,战术的变化作用,纵横交错,变化无穷,克敌制胜,人可不知。此句强调充分发挥屈伸变化的作用。屈伸,指肢体动作,泛指技术的战术的无穷变化。屈伸变化是拳术的基本表现,拳术的根本就是充分运用和发挥屈伸变化的作用。纵放地屈伸,就是这个意思。纵,多义词,既与“放”词义相近,释为放任、放纵,释放、发放;又兼含纵横交错,奔放自如之义。纵、放联合并用,含义丰富,积极主动的意味极浓。“纵放屈伸”,即主观能动地充分运用和发挥屈伸变化的作用,纵横交错,变化无穷,以致人可不知的境地,这就是拳术的运用之大要。

“诸靠缠绕我皆依”是说:诸如身靠、手缠、脚绕各种技术手法,自己都要依照屈伸之理,纵放地运用,奥妙无穷。此句举例补充说明各种技法,拳法皆以“纵放屈伸”为纲要,灵活激动地运用。

“诸靠缠绕”具体表现为贴身近打技法,相对以放长击远为基本特征的长拳而言,此谓短打。有如少林拳、查拳、华拳、八极拳则是短打类拳术的代表。八极拳又名巴子拳,《拳经》中有记,流传久远。八极拳是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的贴身靠打拳术。“崩、跌、缠、靠”是八极拳的四大技法,“缠”法是八极拳特有的开门技法,有大缠、小缠、绞

缠、滚缠等多种,粘贴缠绕,变化多端,每每就能将对手置于被动之地,实用有效。八极拳的“靠”极具威力,发劲迅猛而暴烈,是以“崩靠”为主要手段,则以肩、背、肘、胯的“撞靠”动作居多,充分体现了竖逼硬攻,以短制长的特点。八极拳以威猛暴烈,气势雄壮和独特的技术风格享誉武林。

戚氏《拳经》集古今名家拳法之大戒,有长拳、短打,有用刚者,有用柔者,择其拳之善者,为三十二势,实乃兼众家之长的拳法。“纵放屈伸人莫知,流靠缠绕我皆依”二句,总括了长拳、短打各类拳法,正是对戚氏《拳经》的概括提要。“纵放屈伸”乃是各种拳法的运用纲要。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内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此节详言攻防进退之法。前三句言攻防技术的合理组合应用,为明攻正打;后三句言技战术的变化运用,为出奇制胜。表明攻防进退有正有奇,充分体现了“以正合,以奇胜”的战略战术思想。

“劈打推压得进步”是说,进攻技术的合理组合与有效的变化运用。犹如劈挂一路抹面拳,猛劈硬打,起落钻伏,瞬间转化折变,以快打慢,闪进攻取。

“搬撂横采也难敌”是说,防守技术的合理组合与有力的反击。犹如劈挂二路青龙拳,横拦斜击,连环叠出,势如青龙入海,翻腾滚浪,神勇不可挡。

“钩棚逼揽人人晓”承上说,各种技法合理组合运用,能攻善守,实用有效,都是人人知晓的明攻正打之法。

“闪惊巧取有谁知?”启下说,进攻退内,在于机巧赚取,出奇制胜,又有谁知道呢?

此四句可说,攻之有法,守之有方;攻中带防,防中有攻,攻防兼备,实用有效,皆有明攻正打,人人皆知;闪惊巧取,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不为人知。有如劈挂拳,劈为攻,挂为防,以快打慢,以长制短,“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戚继光为之感叹不已:“披挂横拳何其快也!”然而,“怎当我闪惊巧取”?譬如《拳经》歌诀:“旗鼓势,左右压进,进他手,横劈双行;绞靠跌人人识得,虎抱头,要躲无门”明攻正打,暗渡陈仓,出其不意“虎抱头”。心意六合拳名架姚连山大师擅长此法,惯用“纱虎抱头 ”。他笑脸相迎,双手似理发,倏忽顺势变为双剪手大劈而下,令对手谇不及防而败北,堪称绝活。此谓:明为正,暗为奇,“以正合,以奇胜”。攻防进退不过奇正,闪惊巧取是妙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