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香?鸟韵?石趣

 眉山泡菜馆 2012-10-20
我们的古人非常重视自然美对人情操的陶冶。在《荀子?宥坐篇》中,有一段关于孔子论水的记载:
  孔子正在观看东流之水。他的学生子贡问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每当遇见大水就一定要观看,是什么原因?”孔子说:“水这种东西,可以遍及百姓达到无所作为,就好像德(恩德、善行);它流动时趋向低洼之处,弯环曲折遵循地势的规律,就好像义(合于某种道和理的行为);它浩浩荡荡涌流不尽,好像道(宇宙万物的本原、规律);如果决定行动,它就响应迅疾如同回声,也不怕奔赴深谷,好像勇(勇敢、勇气);它注入洼地一定要灌平,好像法(法度、法则);充满之后不求超量,好像正(正直、正派);它柔弱润滑能通达于细微之处,好像察(明辨、详审);它流出流进,不断保持新鲜洁净,好像善化(培育人心向善);它不管千曲万折,只是一路向东,好像志(坚定的志向)。所以君子遇到大水就一定要观看。”
  这段话告诉人们,山水花木、天光云影能够涤荡人的心胸,使人的情感得以升华和净化。用古人的话说,就叫“养气”。所以,有的高校把以上这段话的原文刻在碑上,立于风光如画的校园中,希望对于平日难得亲近自然的学子们有所启迪。须知,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审美情怀,形成求真、向善、爱美的人生追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
  如果你乘坐飞机俯瞰伊犁,在一片葱茏的河谷之中,伊宁市自然是最美的一块翡翠。在这块翡翠上有三处最绿的斑纹,它们分别是人民公园、伊犁宾馆和伊犁师范学院。而伊犁师院正是全疆正式命名的六所“绿色大学”之一。现在,让我们走进校园,一起来闻花香,听鸟韵,赏石趣……
  
  花香沁心
  伊犁的春天,花事十分热闹。三月下旬,杏花、桃花、榆叶梅相继开放;四月上旬,苹果花绽开笑脸,梨花铺出满园雪白;紧接着,丁香花一片璀璨;进入五月,细碎的槐花又会吐露漫天芬芳;过不多久,浓郁的沙枣花香则会醉倒万物……至于其他季节的花朵,更是成畦成片,此谢彼开,争奇斗艳,叫人应接不暇。这一切,不出校园便可一一领略。
  据统计,我们的校园里共有96种植物,分属43个科,69个属。其中,乔木有58种,灌木有19种,花卉有19种。开花的植物占了大多数。比如蔷薇科,就有珍珠梅、贴梗海棠、秋子李、苹果、杏、榆叶梅、樱花、杜梨、野山楂、月季、海棠、疏花蔷薇12种;菊科有荷兰菊、万寿菊、百日草、翠菊、地被菊、小丽花、大丽花7种;蝶形花科有国槐、刺槐、红花槐、黄金槐4种;唇形科有彩叶草、一串红、熏衣草3种;再加上白玉兰、红玉兰、木槿、芍药、鸡冠花、醉蝶花、美人蕉、草茉莉、矮牵牛等等,整个校园就成了花的世界。
  为什么鲜花的色彩那样艳丽迷人?为什么鲜花的形态那样引人注目?为什么鲜花的气味那样沁人心脾?植物学告诉我们: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为了传宗接代,植物需要依赖大自然的呼吸——和煦的微风播撒花粉,也需要招蜂引蝶来采集花粉、花蜜,由它们不自觉地把生殖细胞带给别的花蕊。知道了这些科学常识,并不会破坏我们的审美欲望。因为,花是最直白、最生动、最张扬也最绚丽的生命表达。我们面对鲜花,在赏心悦目的同时,会得到珍贵的感悟:花就是生命的象征。花开花落,把生命的历程演绎得淋漓尽致,轰轰烈烈!
  
  鸟韵悦耳
  每一个初次走进伊犁师范学院校园的人,都会惊叹满园参天凌云的新疆杨和夏橡,浓荫蔽日的圆冠榆和馒头柳,枝叶扶疏的梧桐、垂柳和龙爪榆,四季常青的云杉、水杉、油松和樟子松、千头柏等等。树木多,自然鸟儿也就多。除了普通的麻雀、燕子、喜鹊、乌鸦之外,还有一些鸣声婉转动听的“歌唱家”,如百灵、云雀、歌鸲、乌鸫、黄鹂、柳莺、家八哥、林鹨等等。每天早晨,总是清脆的鸟叫声把人们从梦中唤醒。对此,援疆干部高文新副院长深有感触。他说:在长春市,要想听鸟鸣,必须远离城市,深入田野;至少也得去公园、动物园。但在伊犁师院就不一样了,优美动听的鸟叫声推窗可得,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百灵和乌鸫不仅歌声甜美,还善于模仿其他鸟儿的叫声,所以乌鸫又有“百舌”的美名。林鹨的鸣声为一连串响亮悠远的音符,最后以颤音结尾,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美。梁实秋先生曾经形容过鸟鸣的可爱:“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真是妙极了!
  鸟儿们为什么愿意在伊犁师院的校园中安家落户?因为这里的人们爱鸟护鸟。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高高的树杈上安放着一个个造型别致的人造鸟巢,鸟儿们在那里躲风避雨,在那里酝酿爱情,在那里生儿育女。歌鸲就是俗语所说的夜莺,喜欢在低处筑巢,没人知道在矮矮的榆树墙里隐藏着它的一个个鸟窝;即使有人偶然发现了,也不会大惊小怪地到处声张,他们生怕扰乱了鸟儿平静的生活。
  台湾南投县有一家图书馆,建在树林之中,据说“鸟语伴读文书香”,去过的人都说在那儿读书效果非常好。这种境界,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以遇到。你听,在晨读的时刻,鸟语为书声伴奏,树叶同书页协韵,是不是别有一番情致?此外还有来自蓝天的鸽哨,也会加入这支奏鸣曲中,让你长年经受天籁的浸润而不觉,身心都会得以舒展。
  树丛中除了有鸟,还不时会闪过松鼠上蹿下跳的身影,平添一份生趣。由于和谐气氛的感染,小东西见人也不躲避,每当隐入枝叶前还会抛给你一个“鬼脸”,引你会心一笑。
  
  石趣养目
  清代书画家兼诗人郑板桥喜画兰、竹,他的兰竹图中往往都有石头的身影。他认为“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他说的是画中之石,自然界也是如此,凡有树、有草、有花的所在,也常常有石。
  一进伊犁师院的大门,迎面立着一座巨石,上书“品正学实”四个大字,这是学院的校训,已经成为全院师生奋斗的目标,努力的方向。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有铭石的传统,不论是名山大川,还是园林胜景,到处都有文字镌刻在悬崖峭壁上,雕琢在巨石硕碣上,或是一个字,或是一句诗,或是一段话,总是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让人深思,教人品味,令人终生铭记。我们的校园里,除了校训石外,还有许多铭石,一字的有“诚”、“勤”、“韧”、“思”,二字的有“传承”、“卓越”、“明德”、“博览”、“至善”,四字的有“海纳百川”、“学高身正”、“厚德载物”、“勤能补拙”,六字的有“传道授业解惑”等等。字体各种各样,行草隶篆兼备,在给人以思想启迪的同时,还会使你得到艺术的熏陶。这些警策之语,比起写在宣传牌上的文字,更有一份庄严与厚重,它们不怕栉风沐雨,不惧雷鸣电闪,终将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除了铭石,草地上还散布着不少造型奇特、图案别致的观赏石。赏石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兴趣。石趣表现在哪里?郑板桥还说过:“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画中之趣,也是自然之理。把斗室中的赏石之乐移到更大的空间,你在林间休憩、散步的时候,也会遐思翩翩,神游天外。
  这就是我们风光如画的校园,这就是一批批风华正茂的年青人铸造灵魂的圣地,汲取知识的源泉,陶冶情操的乐园。这片让我们能够更多地亲近自然的园林,是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30年以来,各民族师生员工共同经营的结果。徜徉在校园中,心中油然涌起一汪感动。 吴孝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