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建构的概念来自于英文单词“tectonic”,但将tectonic翻译成建构,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统一。我国的英汉字典一般将tectonic译成“构筑的”、“构造的”或“建筑的”,很多时候却作为地理学上的词语出现。但词根“tect-”表明“tectonic”来源于建筑学领域。“tectonic”与类似的词语“structure(结构)”、“construction(建造)”、“fabric(构造)”、“detail(细部)”在表达的涵义上有所不同,structure、fabric、detail表达的是一种形态和结果,tectonic和construction之间的涵义可能最为接近,都表达一种过程,tectonic更加是表达了一种特指的过程。作为名词,tectonic意为木匠或建造者。作为动词,是指木匠工艺和斧工活动。【注1】国内最为详细论述“tectonic”的著作是《当代建筑构造的建构解析》,它阐述的词源学解释是:tectonic源自于晚期拉丁语“tectonicus”,希腊语的来源是建造者的“tektonikos”,工匠则来自于希腊语“tekton”。将这些意思组合起来,tectonic表示一种由具有特殊手艺的人(主要指木工)完成的,目的是遮蔽的活动。【注2】 真实性。建构的真实性来自于它的本体性,并且在于哲学上的美学追求。 弗里得里希·黑格尔认为:“愈是优美的艺术作品,它就愈是具有内容和思想的内在深刻和真实。” 【注8】别出心裁的造型和繁文缛节式的历史符号拼凑并不能表现建筑的真实,反而将他掩盖,是建筑的真实意义“缺席”。建筑的真实,存在于建筑的建构过程中,在于对材料和建造形式受力特征的真实呈现。正如马丁·海德格尔所说: “……所有这一切得以出现,都是由于作品把自己置身在石头的厚重之中、置身在木头的坚韧之中、金属的刚硬和光泽之中、颜料的明暗之中、音调的叮当之中,词语的命名力量之中……” 【注9】 技术性,建构的基本特性就是它的技术表现,完成建筑的建构过程就是 一个技术的表达过程。如何由一堆材料转化成围合空间的建筑,建造技术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的本体真实地通过建构的技术而呈现。技术体现了一种永久,它与随意的造型、历史的拼凑以及繁冗的装饰不同,后者只是一些某个时期的符号,时间的转移,其含义也随之变化。建构技术与建筑周围的地理环境相结合,受当时的社会技术水平所制约,渗透着大众共同的文化心理,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化,总是适宜地反映着时代的文化特征。而且,它并不受到各种“主义”束缚,相反是它决定了“主义”的含义,“建筑风格不是时髦的游戏,而是建筑技术发展的逻辑结果”【注10】 ,从这一特性来讲,它具有永恒的意义。 同时,技术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建构的“节点”上。节点在建构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就强调: “……the joint implies that fundamental( 基本的)syntactical (语法的)transition(转变、转换) may be expressed as one passes from the stereotomic base to the tectonic frame,and that such transition constitute (构成)the very essence(本质、本体) of architecture。” 【注11】 可见,节点在建构理论中,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连接,而是建筑本体性表现的浓缩。虽然不同的建筑理论家对节点有不同的论述,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