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素质提升须破除法不责众心态

 指间飞歌 2012-10-20
文明素质提升须破除法不责众心态
张砥
2012年10月19日08:40   来源:北京日报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最近,这条调侃国人闯红灯陋习的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大家也纷纷藉此描述自己身边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大声喧哗、乱扔垃圾、排队加塞儿、开车抢行、公共场所吞云吐雾、一言不合拳脚相向……也许这些事我们自己也曾做过,也许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但无疑这些不文明行为干扰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透支着人与人之间的礼让和尊重。

  文明的内涵很大很复杂,是现代社会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同时又很小很简单,体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许多人从一些发达国家游历归来,闲谈中说起人家的公共场所、社会秩序,常常啧啧称羡、赞叹不已;再说到国人,总是一声叹息,感慨国人素质差,严重缺乏规则意识。可说归说,当自己踏上祖国的土地,发达国家那一套似乎就被抛在了脑后,加塞儿、抢行不亦乐乎。因此,单纯把不文明习惯归结到国人素质上,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事情又没这么简单。

  讲文明、守秩序,人人都知道是好事,也都羡慕别人文明的习惯和风气,可为什么具体到自己就往往不去做了呢?这背后就有一个环境和社会氛围的问题。比如说过马路,本来在老老实实等变灯,可看着周围的人都三三两两过去了,也干脆跟着过了。再比如排队,就有人说了:“我排队,别人不排队,我不是吃亏了么?”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心理。在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环境里,原本没有文明习惯的人也会有所收敛;反之,在一个不讲文明、不守秩序的环境里,原本有文明习惯的人也可能自我放纵。

  文明社会的建立和守序意识的养成,当下最迫切的,就是让公众普遍树立起基本的是非观念,破除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切不可以为破坏秩序没被逮住,就是占到了便宜。须知公共秩序之所以冠以“公共”二字,就是因为对其的遵守符合广大公众的根本利益,而对其的肆意践踏会损害每个人的利益。从这个层面看,对秩序的遵守不仅是一个文明理性的问题,还是一个公共利益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能从我做起,时时做到讲文明、守秩序,那就是一份对社会的“正能量”,能够潜移默化、扶正祛邪。

  破除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必须打破人们对“法不责众”的幻想,通过法纪的刚性重塑规则意识。如果仅靠一时的振臂一呼和道德谴责,而没有让违规者感到痛彻的处罚,恐怕即使规则就在眼前,依然会有人熟视无睹。过去,我们曾集中力量对随地吐痰、乱贴小广告等行为进行过惩处,狠抓狠罚,以至于今天这类行为已不甚多见。可见,不论是社会规则秩序的确立,还是民众遵纪守法意识的养成,都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严格的执法和严厉的处罚能够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去缩短这一过程。只要大家在文明守序和遵守规则的前提与底线上达成共识,维护共识,这个社会就会更美好,就能更好地维护每一个人的权益。

  如今,我国社会整体文明素质与过去相比已有了大幅提升,但确实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讲文明、树新风”,这样的倡议我们提过很多,这样的活动我们也开展过不少,但归根结底,文明素质的提升要靠我们每个人持之以恒、日行一善地去悉心实践。还是那句话:你怎样,中国便是怎样。人人都积极从我做起,文明守序,中国发展的脚步将更加坚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