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典:“身无分文”就上街

 尘埃光年 2012-10-21
本刊驻斯德哥尔摩记者 刘一楠

  在科技发达的北欧之国瑞典,电子支付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消费方式。不少瑞典人“身无分文”,但怀揣一张信用卡,乘车、旅行、购物几乎畅通无阻,有媒体惊呼:瑞典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无币国家! 作为欧洲第一个引入纸币的国家,瑞典有可能再领“风气之先”,成为普及电子支付的先行者。

  不过,信用卡、网上银行等支付手段为消费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信用卡盗刷、欺诈等行为的不断曝光也令不少消费者忧虑,如何保障电子支付安全已成为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严峻课题。

  刷卡消费无障碍

  不妨通过瑞典人埃里克·皮特松在斯德哥尔摩一天的生活,观察瑞典电子支付的便捷。

  早晨7点45分,埃里克从位于斯德哥尔摩市郊的住所开车至地铁站,在自动计费停车机上刷信用卡,购买一天的停车时间。坐地铁,可以发短信买票,或刷卡购买公交卡。

  中午12点,午餐时间,任意找家餐厅,刷卡买单。下午回家时,路过超市购物,刷卡结账。给汽车加油,把信用卡插入加油机即可。要支付寄到家中的手机费账单,用网上银行转账即可。晚上8点半,埃里克和朋友去看电影,在影院的自动售票机上刷卡买票。随后又和朋友去酒吧喝酒,继续刷卡。午夜1点,喝得微醉的埃里克从酒吧出来,打车回家,刷卡结账。

  这正是眼下瑞典年轻人的典型生活。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无需现金,刷卡就行。

  电子支付的确已融入瑞典人的点滴生活。在瑞典大多数城市,公交车不接受现金:车票钱必须预付或用手机短信支付。由于一些小公司只接受银行卡,一些银行的分支机构已经完全停止处理现金业务,转而通过电子交易业务来赚钱。连教堂也降低了现金使用率。比如在瑞典南部的卡尔,古斯塔夫教堂,约翰,提尔伯格牧师最近设置了一个读卡器以使礼拜者更方便地提供捐献。提尔伯格说:“大家已跟我提了好几次,说他们没有现金,但是仍想捐钱。”

  根据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被称为“央行的央行”的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份报告,纸币和硬币只占瑞典货币量的3%,而这一比例在欧元区国家是9%,在美国是7%。

  但客观而言,“首个无币国家”的称号也有夸大之嫌。在瑞典一些中小城市特别是乡村地区,只接受现金的交易方式依然普遍存在。电子支付尤其对于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个问题,他们没有信用卡或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们以替代现金。另外,瑞典的银行交易系统对许多国家的信用卡或借记卡并不接受,外国游客在瑞典消费有时仍需依靠现金。

  硬件过硬防盗嗣

  在刷卡如此方便的瑞典,人们钱包中的现金越来越少,抢劫案的案发率也由此降低,但同时,信用卡盗刷、欺诈等犯罪行为却一度增多,令人们对电子支付的安全产生忧虑。

  为应对这一挑战,瑞典各银行纷纷从信用卡、付款或提款终端以及银行数据库三方面人手,加强对硬件设备的升级维护,力图从技术层面消除任何信用卡盗刷的可能。

  自2010年12月开始,瑞典各银行将所有磁条式信用卡更换为芯片式信用卡。这一举措最明显的好处在于,芯片式信用卡的信息存储容量相当于磁条卡的800倍,且不易被窃取信息,有助于信用卡免遭“拷贝”。

  去年,瑞典各银行又将全国所有的自动取款机更换为能够防止他人窃取持卡人信息的新型取款机,弥补了老式取款机记录银行卡数据的技术漏洞。另外,针对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在自动取款机上安装微型摄像头以偷拍持卡人输入密码的行为,瑞典各银行在自动取款机的数字按键旁加装了安全挡板,堵死了不法分子利用取款机等终端盗取持卡人信息的途径。

  瑞典国家犯罪管理局专家克里斯蒂安·索德斯特罗姆表示,自2011年夏季以来,利用拷贝他人银行卡从事犯罪行为的案件数量已大幅下降。

  不过,瑞典媒体同时提示,在银行之外的其他场所,例如加油站,一些读取银行卡的付款终端设备尚未完成更新,因此仍存在银行卡遭“拷贝”的风险。

  瑞典商业银行一名信息安全专家告诉记者,拷贝他人信用卡等盗用行为在电子支付犯罪巾尚属较低级别,银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来自于网络黑客。


  这名专家说,一旦银行的数据库遭黑客侵入,将导致大量的客户信息外流,为不法分子制造假卡提供便利。因此,各家银行都在用专业的信息安全团队为数据库“看家护院”,以保护客户和银行的资产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