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读千古绝唱《声声慢》

 冷眼一丁 2012-10-21

赏读千古绝唱《声声慢》

赏读千古绝唱《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还记得上上高中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第一次读到李清照的这首小令,就爱不释手,仅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把它背的滚瓜烂熟。因为对这首词的喜爱,就四下搜集关于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可是把她的词集翻来覆去地看了很多遍,也有很多首觉得写得蛮好的,可是独独对这首《声声慢》情有独钟。

读完这首词,我一直在想,李清照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子?她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下,才会写出如此凄苦,字字含血,句句含泪,令人心酸不已的句子?

经过翻越大量的资料,我才知道,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善属文,工于词章,受父亲的影响,李清照自幼便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于诗词。自嫁给赵明诚之后,夫妻俩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与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俩人志趣相投,生活美满。公元1127年,也就是宋钦宗靖康二年的五月,徽宗和钦宗被俘,北宋灭亡了。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异乡,多年搜集的字画丧失殆尽。赵明诚任建康知府时,在一次城中叛乱中弃城而逃,令清照对他心灰意冷,后明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这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的钱财,对她百般示好,终于娶得美人归。婚后的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般富有,就对其拳脚相加,李清照因状告张汝州官职来源于行贿而被株连入狱,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多年的颠沛流离,李清照原本破碎的心又因改嫁受到污垢渲染,再加上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齐聚心头,于是,清照含着血和泪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抑郁而终。

该词的上半阙主要是秋景描写,一开始就启用七组叠字,施施然就把当时作者心底的痛苦与哀愁刻画的淋漓尽致,虽然这14个字没有一个字带愁,但是这14个字,却没有一个字不含愁,看似平平淡淡的的几个字,却反映出作者高深的文字功底。为了排遣心底的苦闷,作者就私下寻觅,可是四下里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茫然,或许只能依靠一些温馨的回忆来安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忽暖忽寒的天气最让人难以调养身体,表面上是在说天气变化无常,可是在这里作者是把自己在南渡之前生活的优越和南渡后生活的艰难做一对比,心里愈想就感觉愈寒冷,就只有借酒浇愁了。酒性依然很强烈,可是酒入愁肠愁更愁,就连口中的酒也觉得淡而无味。猛然间,看到一行南飞的大雁,这行大雁不就是曾为自己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可是大雁依旧在,丈夫的信笺却再也不会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词的下半阙,由景入情,通过对眼前残秋的丝丝勾画,将作者离乱的苦愁和忧患余生的悲哀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看到满地的菊花黄,作者想到她的丈夫赵明诚,想到以前丈夫给自己摘花的场景,而如今丈夫不在了,只剩下自己独自一人对花自怜,不由得黯然伤神。常言道人老怕孤独,更何况清照本身就是一位情感极为丰富的女子,独自守着窗儿,听着雨打梧桐的滴答声,那一点点,一滴滴仿佛敲打在人的心上,愁情似水长,却又不说出这个愁之外还有什么心情,全词到此戛然而止,表面上欲说还休,实际已经用一个“愁”字倾泄无遗了。

喜欢这首词,正是因为它不娇柔,不做作,全篇通俗易懂,没有任何华丽的语言,只运用9组叠字,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字字深扣,句句相牵。通篇含愁却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给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在结构上,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通俗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写法,全词着意描写秋景,渲染秋情,极富艺术感染力,也正是作者这一高超的写作手法才震撼了读者的心,引起大家的共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