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才子以杀猪起步 研究生为啥就不能回家种地

 都市生活台 2012-10-22

近日,苗卫芳的求职结果又在媒体上轰动一时。河北人苗卫芳2008年考取河北大学研究生,但他在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个理想的“铁饭碗”,最终回到村里种地。苗卫芳回乡后,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10月17日《河北青年报》)

类似“悲剧”并不少见,远点的有北大高材生卖猪肉。研究生苗卫芳毕业回家种地,只是他人生的一个起点,却成了他父亲的终点。不过,这样的反差,或许并不足以引发“知识无用论”的悲情喟叹。

从苗卫芳的求职经历看,其就业目标只定位于“铁饭碗”这种挑剔择业的心态正是其就业悲剧的根源所在。“成才”的真正涵义是干事创业,而有知识储备的人便是干事创业的“潜力股”。读书益智,迟早“有用”;不读书愚昧,终究“无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种地”并非“读书无用论”的活标本,而是反思就业观念、矫正人生坐标的清醒剂。

仔细分析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难”的问题,究其根源并不在于大学生总量过剩,而是在于大学生整体素质还是不高。当前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需求量仍然极大。因此,我们的高校是否针对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层次、教育内容等诸多方面的不合理现象来一次“大手术”,比如,重重叠叠的专业少设置或不设置,当今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高层次的专业多设置,让学子们出了大学门,就能顺应当今经济社会的需求,并有用武之地。另外,降低大学收费标准、拓宽大学就业渠道,以法律形式遏制一些用人单位恶意压低大学毕业生工资的行为等等,已成为居庙堂之高的“大师”们“念的经”……

依笔者愚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与文化的进步,知识经济已成为全球化趋势的进步,“读书无用论”显然是背离国家教育立国的战略。众人皆知,“新读书无用论”并解空穴来风,自2000年始,就有许多媒体不断的报道,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仅对这种论调进行批评或持不同观点是不够的,有效矫正“新读书无用论”的价值观念,就需要有切实可行的举措来解决这个社会的悲哀。

话又说回来了,“读书无用论”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个社会的浮躁风气在校园内的外化表现,但细究起来,却经不起推敲,读书有用无用,还是在于个人的追求和努力,当然也掺杂性格原因的导向作用,但终归有一点我们需要明确,读书不是没用,只是有些人读了书没有正确使用而已。因此,研究生父亲自杀的责任,如果追责,首先应该追究这个大龄研究生的责任,而不是“读书无用”的论调。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大学生当农民并不丢人,也并非没有前途。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创造出非凡的成绩,关键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毅力。媒体早有报道,北大才子陆步轩以杀猪起步,现在也成了这个行当的成功人士。河南省商丘市的门焕新,高考落榜后轮为“打工仔”,在他打工的20年间从未中断学艺,最终“苦心人,天不负”,门焕新最终走上福建医科大学的讲台。

“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愿“读书无用论”不给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今天再带来伤痛;但愿读书更加成为实现我们学子与国家梦想的最重要选择;但愿“新读书无用论”不再抬头,不再成为社会的悲哀。(作者:朱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