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石称内陆居民没资格住大房子 谬论还是大实话?

 都市生活台 2012-10-22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其所著《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中提出,内陆城市的人现在没有资格住大房子,并认为房价下降已经没有空间,就算降也是非常有限。我们在香港看到了,60平方米算小房子吗?不算。而在内陆,100平方米以下的全算小房子。我想问:“凭什么我们就有资格住更大的房子呢?”我们地多是吗?我们可以说地多,也可以说地不多。过去我们叫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后来,把这个博大的“博”改成稀薄的“薄”了。为什么有这个变化?因为从人均来讲,我们的资源并不丰富。>>>详细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资料图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YwNDAxMzE2/v.swf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YwNDAxMzE2/v.swf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ywndaxmze2/v.swf

视频:王石称内陆居民没资格住一百平米以上房子

新闻解读

冷看"内陆居民没有资格住大房子"

王石的这个观点肯定会受到公众的批驳,不过,如果我们冷静下心态,仔细想想,倒是不无道理。

从我们大多数人的经济收入来说,确实没有资格住大房子,因为大房子是需要大投入的,从买房到装修以及到后来的维护,都是一个巨大的开支,而我们大多数百姓还不具备这个投入,买房子的确应该量力而行,不应该奢侈,不应该豪华,不应该盲从,否则,我们就会背上巨大的债务负担,就会让生活质量下降。

但是,现实中,我们的许多人却依然崇尚买大房子,其实,这是传统的“宽房大屋”的小农经济思想在城市安居需求的体现,我们应该抛弃这样的思想,逐步树立起量力而行,实用幸福的安居思想。

其实,即使将来收入高了,我们依然不应该倡导住大房子,我们应该树立一种观点,就是住房应该倡导节约精神,倡导对国家资源利用的公民责任,人少住小房,人多住大房,攀比住房可耻,节约住房光荣。

中国人爱虚荣,爱面子,常常在房子上攀比,其实,这是落后的封建经济的产物,现在是网络时代,是文明社会,我们的虚荣与面子,我们的攀比与自豪更应该在体现真正的思想幸福,精神幸福,享受自然上。攀比房子,攀比奢侈,不说有多悲哀,至少低级许多。

对于“内陆居民没有资格住大房子”,我们没必要口诛笔伐,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反思一下我们的住房心态,让我们的住房心态更实用一些,更幸福一些。(东方网 文/殷建光)

王石的“内陆人没资格住大房子”是刺耳的实话

蜗居时代,其实人人都有住大房子的梦想,可对很多人来说也只能是在梦里想想。王石先生的“资格论”听起来会让很多人心里感觉不舒服,认为是房地产大亨在撒娇,站着说话不腰疼。可谁也不能否认,王石先生的话尽管刺耳但却颇有几分道理。

我们为什么只能蜗居?我们为什么都拼了命买大房子?我们是不是有资格住大房子?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王石先生只不过谈了自己的个人看法而已。我们可以不赞同王石先生的看法,可却不能妨碍人家表达自己的看法。

香港60平米的房子就不算小房子,内陆100平米的房子不算大房;香港、东京人均gdp是两三万美金,我们人均gdp只有3000美金。而我们却人人为大房子奔波劳碌,这不是一种很反常的现象吗?

王石说内陆城市人没有住大房子的资格,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我们没有住大房子的资本。在房价高企的今天,除了那些达官显贵、富豪明星,普通小老百姓有几个能买得起100平米以上的房子?广州番禺城管分局政委,夫妻同为公职人员,却拥有“21处房产”,价值超过4000万元。这正常吗?

房子一定要越大越好,楼盘一定要越新越好,买房不租房,买新房不买二手房,为了买房可以砸锅卖铁不惜成为“房奴”,这可以说是当前多数人的购房心理。如果你说别人没有资格住大房子,人家肯定会跟你急眼。

其实王石的“资格论”是充满善意的,因为一方面他告诉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那就是小房子比大房子更受开发商的青睐;另一方面他告诉购房者要有理性,不应过度去追求买大房子增加自己的购房负担和经济压力。

其实人人都有住大房子的资格,可却并非人人都有购买大房子的资本。要迈过房价的高门槛,真的需要点时间和精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