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韶关、九泷十八滩、梅岭山

 老农看天下 2012-10-22

  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相传舜帝巡奏“韶乐”于城北30公里处的石峰群中,该处的36石后来统称为韶石山。南朝梁、陈两代,在今市境内设置两州(衡州,东衡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的韶石山的“韶”字为名。到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于河西武水边开设税关,名为“遇仙桥关”。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将南雄的“太平关”移到东河浈水边,并在北门外增设“旱关”,统称“三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得。明清两代设韶关府,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韶关为曲江县太平、武城两镇。1949年10月25日成立韶关市。1950年5月5日归并曲江县,为韶关镇。1951年6月恢复韶关市。1977年1月韶关市升格为省辖市,辖曲江县。1983年6月韶关地区和韶关市合并,合并后,韶关市管辖12个县和3个市辖区。1987年将韶关市五个县划归清远,成立清远市;广州划一个县给韶关市。目前,韶关市管辖8个县3个市辖区。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8.8-21.6度;雨量充沛,年降雨为1300-24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充沛的雨量使韶关大地四季常青,万木葱茏,生机盎然,是旅游的好去处。韶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部分是汉族,此外还有瑶、壮、回、满、蒙、京、苗、白、侗、土家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及周围。1993年末,全市总人口28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4万人,汉族人口28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8.6%,少数民族人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6人。 韶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韶关的人类历史可上溯到距今十万年前,这已被曲江“马坝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所证。三国末年(公元265年),吴主孙诰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城(今韶关市区)实,是韶关市郡之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设韶州,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为州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税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韶关人杰地灵,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刘瞻,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余靖等杰出人物,六祖惠能和尚选择韶关为其禅宗南派的发祥地。韶关作为“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摇篮之一。粤北广大地区主要使用三种汉语方言: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地方民间艺术主要有:粤北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狮舞等。

  韶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姿,异彩纷呈,有名山、名刹、溶洞、激流、温泉、原始森林、历史遗迹、摩崖石刻、珍贵文物和民族风情,已经开放的有:国家风景名胜区-仁化丹霞山,风景迷人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第一条江河漂流胜地九泷十八滩,全国重点寺庙南华禅寺和云门山大觉禅寺,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出土地狮子岩,广东八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金鸡岭,富有民族风情的乳源必背瑶寨,令人流连忘返的野生动物狩猎场等,已开辟有十多条旅游线路,成为广东的四大旅游线之一。有前专评价:粤北集华南旅游景观之大成,可以建华南最大的旅游基地。目前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有:丹霞山阳元石景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韶石山、地下森林、南粤第一高峰、华夏名人故居和南华温泉度假村等。  
九泷十八滩

  九泷十八滩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坪石镇至乐昌县城之间的武江河段。全长60公里,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沿河两岸层峦叠嶂,山清水秀,江心岸边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一年四季色彩各异。 九泷十八滩具有一美二奇三险的独特风貌,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赋诗作画摄影的胜地。

  河道长约50多公里,而落差竟100余米,全段共有九个泷及十八个滩。泷是指河流中狭窄而流急的河段,滩是指水浅石多、水流急湍的地方。九泷包括“白茫泷、惊泷、腰泷、燕泷、梅泷、崩泷、垂泷、新泷、老泷”。泷与泷之间曲水回旋,水浅流急处为滩,十八滩为“切玉滩、三层滩、百鸡滩、新秦滩、犁壁滩、和尚滩、歧门滩、小滩、蓑衣滩、雀子滩、大长滩、滑石滩、石板滩、冲花滩、麻滩、张滩、胡滩、剥皮滩”。两岸如削,谷深林密,河道蜿蜒,水流湍急。立于滩头,可见挂舟北上,木筏南流,往来穿梭。清代诗人廖燕有诗赞曰:“大滩小滩排水面,转眼高低尤喜变。缆纤里许多山弯,果然上滩如上山。”从中可窥九泷十八滩之险峻。

  九泷十八滩为全国首辟漂流旅游点.每天八时正,旅游者从坪石镇金鸡岭脚乘坐橡皮舟,顺流而下,时而掠惊涛骇浪于人前脑后,时而置轻舟于青山绿水之间,有张有弛,其乐无穷。 漂流所有的是橡皮艇,碰到礁石会反弹,一般不会撞破,如撞破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橡皮艇内有6个气室,那怕撞破2、3个仍能继续漂流。每艘橡皮艇可载6至10人,由专人负责掌舵。漂流的河段选得很好。开始的一段,水流较缓,约一个小时后,进入一段狭窄的河道,水流湍急,小艇随着激流的撞波破浪而下,有时翻进漩涡里,有时穿过乱石堆,在波浪中抛上跌下。艇里人衣裤尽湿,并要紧紧抓住艇边的安全索,以防被抛出艇外,相当惊险,漂流的乐趣和吸引力也正在这儿。闯过若干个险泷后,水流就慢慢缓和下来。

  这时,放眼看去,就会发现两岸景色优美,有"十里画廊"之称,漂流也接近终点了。
梅岭山

  梅岭山位于自古便以“梅开庾岭为香国”而享誉南粤的广东省南雄市。

  梅岭山以梅花自古闻名。每年一月份,粤北天气多是白天阳光灿烂,夜间低温霜冻,日夜温差大,适宜梅花生长;同时梅岭南北两坡气候差异明显,出现了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的奇景(历代文人骚客亦在此留下了不少赏梅诗文)。因此,梅岭的梅花通常在元旦至春节之间持续开放一个多月,梅关古驿道两旁的白梅竞相绽放,一朵朵含苞欲放的梅花,幽香阵阵,吸引着省内各地不少游客纷至沓来。

  踏雪寻梅,自是岭南人的妙事。梅关古道游人如鲫,摩肩接踵。游人中,有当地携老带幼或陪朋伴友的,有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的。早晨,踏着厚厚的白霜,沿着梅关南面古道而上,崇山峻岭中的青松、翠竹、红枫与古道两旁竞艳的梅花,织画出一幅风光旖旎的胜景,令人心旷神怡。越过山顶,站在赏花亭往北面俯视,近百亩的梅园,花团锦簇,梅花争艳,如皑皑白雪。走进林下细看,朵朵晶莹洁白的梅花含苞欲放,许多游人站在梅花丛中按下快门,留下美好的倩影。

  "不登梅关枉作岭南人!"来到南雄的游客定会不辞劳累,爬上陈毅元帅当年写下光辉诗篇《梅岭三章》的梅岭山巅--梅关,领略古道尚存遗迹,缅怀先人的丰功业绩。最近该市有关部门从民间挖掘出来的一批流失多年反映梅关悠久历史的珍贵文物--古石碑,其中距今1200多年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无字碑"最引人注目,该碑高1.6米,宽1.8米,没有一个字,含意为唐丞相张九龄开凿大庚岭是功德无量之举,用文字表达不完。文字尚能辨认的三块清代巨碑,内容记录了梅关古道唐宋时期商旅络绎不绝,道旁客栈饭店鳞次栉比的繁华景象,也记载了古道自唐朝开发以来,周围的人们就有到梅关种梅赏梅的习俗。目前,该市正加大投入,配合有关革命诗词、红军标语和历史故事,建成"一路梅花一路诗"人文景观,重现梅关古道昔日的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