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摁马桶玩”折射心理关爱缺失 第一次进城的68岁宋老太发现儿子家有件特别新奇的东西——抽水马桶,老太太以为抽水马桶的水跟农村井水一样不要钱,没事就蹲在马桶边摁一下开关,两个月的时间里,抽走了98吨自来水。宋老太说,每次摁完以后,她都觉得挺有意思。(3月27日光明网) 身为人子,把乡下年迈的母亲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这是本分,也是孝顺的表现。母亲出于好奇,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摁马桶玩,结果白白浪费了不少的水。老人认为这“挺有意思”。但这一句简单的“意思”实则包含不少的“意思”,细细品味,让人心酸。 据统计,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在中国快步迈入老龄化的当下,如何养老成为社会难题。目前,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办养老院稂莠不齐,社区养老机构功能不全,在这种情况下,居家养老还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必由之途。 相较于空巢养老,能待在儿女身边养老的父母算是幸福的。但不少儿女重视老人的物质需求,轻视精神抚慰。老人同其他正常人一样,也有自己的追求和爱好。如果这些受到限制,得不到满足,只能在家“混吃熬寿命”,成为“屋里憋屈型”老人,久而久之,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儿女常回家看看父母,或把父母接到身边是好事,但这远远不够,还要关注老人的多种需求。常陪老人说说话,散散步,满足和培养父母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同其他老年人交流。但由于工作忙碌,生活习惯、观念代沟等原因,儿女在满足老人精神需求方面有很多的限制和不便。 这就需要政府、社区、养老院、志愿者组织等机构及时“补缺”,政府提供场地和资金,社区组织活动和娱乐,志愿者入户探望和陪聊,给居家的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学习培训、心理关爱等服务。在家,儿女善尽孝道,尽量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在外,社会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偏重于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两者分工合作,让居家养老的老人“动”起来,笑出来,从屋里“解放”出来,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郭鑫) 微言大义: 所有人都:“怕老妈心疼上火,只是告诉宋老太,总摁马桶的抽水开关,影响开关的使用寿命”多好的儿子,我的话估计直接会对老妈说浪费水。感动下。 gxdxgfs:这种事情可以直接言明,不知道这儿子有什么顾忌的。农村进城老人都有一些与新环境格格不入的行为习惯,比如种菜、养鸡、收集破烂、个人卫生等等,我父亲在三兄弟中最有出息,也将母亲接来城中住,衣食住行都伺候着,但老人有不当之处,也是明言指出,都是母子,还有什么驳不开面子的。不是事事顺着老人才叫孝顺的。 余秋果:其实我们没事多和父母聊聊天,像这样的事就会少一些。他们太孤独了……老小老小老了就像一个小孩子。 uaerko:提醒这位孝子,南方大旱。 迷糊是种幸福:这儿子很孝顺,赞!说法的方式不错!其实很多老人家最节俭了,如果直接说那些水是要钱的,那老人家会内疚很久!老人家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很多新事物没接触过,对她们那一代来说很正常,就是做错什么,也是无意之举! 下一页:68岁孤独老太太摁马桶玩 2个月抽走98吨自来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