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昵称10337889 2012-10-23

斯特拉海牛(1768年滅絕)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無齒大海牛,身軀龐大,體長達78米,重達34噸,是海洋裡的第二大哺乳動物。它們吃草的時候動作有些像陸地上的牛一樣,一面咀嚼,一面還不停的擺動著頭部。斯特拉海牛性格溫順,非常善良,常常十幾頭或幾十頭組成一個群體。如果群體中一頭受了傷,夥伴們就會把它圍攏在中間來幫助它。斯特拉大海牛就這樣在海洋裡無憂無慮地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人類發現了它們的蹤跡。
    17416月,一支探險隊的船隻遇險,斯特拉等倖存者則漂流到了科曼多爾群島,在沒有食物來源的孤島上熬日子。就在這時,斯特拉發現了沿海的大海牛,數量也不過2000頭。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這種大海牛,從此人們把這裡的大海牛定名為斯特拉海牛。他們在發現斯特拉海牛的同時開始捕殺它們來充饑。1742年,斯特拉等回到了堪察加,帶回了許多斯特拉海牛的皮和肉,並對斯特拉海牛作了記述,還讚美斯特拉海牛的肉味鮮美。俄國的皮毛商人則一下子就對斯特拉海牛的皮毛發生了興趣。他們紛紛來到科曼多爾群島,開始了無情的捕殺。首先遭難的是那些成年的斯特拉海牛,到後來連那些幼仔也沒能逃脫。斯特拉海牛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短短的26年時間,在人們沒有更多的瞭解它們的時候,貪婪的人類就使斯特拉海牛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

袋狼(1936年滅絕)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產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塔斯馬尼亞虎,也許是因為它背部後端的條紋而得到的“虎”名。
澳洲大陸上的袋狼幾千年前就已經絕種,而塔斯馬尼亞島上的袋狼一直存活到上世紀30年代,最終,由於人類的過度捕獵,以及疾病、人類及其所養的狗侵佔其領域等原因,最後一隻袋狼死於1936年。

 

愛爾蘭大角鹿(7700年前滅絕)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鹿類,產於歐亞大陸,從愛爾蘭至貝加爾湖,都能發現它們的蹤跡。最後一隻的化石使用同位素檢測法測出來自7700年前。
它們的肩高可以達到2.5米,個體超過3米高的屢見不鮮,雄鹿頭上的角碩大,最大的兩角寬度足足有3米多。愛爾蘭泥煤田發現了數百件保存良好的化石,其中許多是出現營養不良與衰竭跡象的公鹿。這些可能是在發情期後筋疲力竭而死的動物,因為公鹿在發情期必須經歷不斷的打鬥才能接近母鹿群。

 

裡海虎(1970年滅絕)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裡海虎(波斯虎)產地很廣,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曾經出現它的身影: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蒙古等等。它的身形巨大,是世界上第三大的虎類。身體非常結實,腿部有力,虎爪巨大,虎耳短小。成年雄性的裡海虎體重可達240公斤。據稱有人至今還能有人看到它的身影,所以裡海虎是否已經滅絕還待進一步的考察。希望它們還或在這個地球上

 

Aurochs野牛(1627年滅絕)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歐洲大陸上曾經最著名的動物,200萬年前到達印度,後到達中東、亞洲,25萬年前到達歐洲。13世紀,Aurochs野牛到達波蘭,立陶宛,東普魯士等國,當時的獵殺禁令規定只有貴族才能隨意獵殺這些大型動物,然後禁令規定只有皇族的貴族才能獵殺它們,最後禁令規定所有人獵殺它們都是違法的(包括皇族),而當時規定牧民為野牛提供農場的草料就可以免掉賦稅,而且規定偷獵這種野牛就要宣判死刑,但是這種野牛的數量依然不斷在減少。
    到了1564年,世界上僅存38Aurochs野牛。最後一隻野牛在1627年死于波蘭的Jaktorów森林,它的頭骨被瑞典軍隊帶回本國,至今保存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大海雀(1844年滅絕)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一種不大會飛的水鳥,它們曾廣泛生活在大西洋的各個島嶼上,體型與外觀像一隻怪異的企鵝。16世紀初,隨著歐洲殖民者的進入,不會飛的大海雀開始被當作食物而過度捕殺。 到了18世紀40年代初,短短的幾十年間,因過度捕殺,使數量不多的大海雀很快變得所剩無幾。1844年大海雀終於被人類斬盡殺絕了。

 

洞獅(2000年前滅絕)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也叫歐洲洞獅,身體龐大,四肢粗壯,體長平均3.5米,體重最多可達350公斤,比現代獅大很多。在距今30萬到10萬年期間,洞獅(Panthera leo spelaea) 的足跡遍佈歐洲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區。
    洞獅雖然住在洞裡,卻並非真正的獅子,它是一種更加龐大兇猛的早期貓科動物,它開始稱霸的時候,獅子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它是一種身長三米,性格暴躁的兇猛大貓。它和獅子的唯一相似之處就是都長有長長的鬃毛,曾經被原始人用岩畫記錄下來。

 

    斯比克斯鸚鵡: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在野生狀態下,斯比克斯鸚鵡雖沒有完全滅絕但已經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僅僅找到一隻倖存的雄性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地區。目前被人俘獲的大約31只鳥是這種鳥能夠存續下去的唯一希望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1957年美國在南太平洋進行的一次秘密核武器試驗導致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島沉入海中了,整個鼻行類也隨之消失了。從1941年發現到1957年滅絕,鼻行動物展現在人類眼前僅僅只有短短16年,連一個活標本或影像資料也沒留下。因此,也有很多人質疑鼻行動物的真實性。所幸的是,動物學家哈拉爾特·施頓普凱留下了一本彌足珍貴的著作——《鼻行獸》。哈拉爾特·施頓普凱只寫了1半,便不幸去世,由他妻子繼續完成。書中記錄了各種此類動物的解剖圖和生態圖,為後人瞭解鼻行類動物提供了難得的資訊。

 

    佛羅里達黑狼: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1917年有一隻佛羅里達黑狼被打死了,據說這是一隻小狼仔,從那以後人們再也沒有看到過佛羅里達黑狼。

 

    矮腳河馬只有1米多高的矮腳河馬生活在西非,從1993年起這種動物在野外的數量不足2000只。

 

    恐鳥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生活在西元前1500年的新西蘭。由於遭到毛利部落的瘋狂捕殺,這種鳥類已經滅絕。雖然在身體上擁有絕對優勢,但這不足以幫助恐鳥對抗人類鋒利的長矛。恐鳥身高可達到12英尺(約合3.65),體重超過500(約合227公斤),現代鴕鳥站在它們面前只能算是一個侏儒

 

    西非黑犀牛又名西部黑犀牛,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是黑犀牛中最珍稀的亞種。西非黑犀牛曾廣泛分佈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上,但是近年來數量急劇下降,已經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名單。據悉,這一珍稀物種的成年個體總數量不到50頭,事實上可能已經徹底滅絕。最近一次在喀麥隆北部的一次調查行動中,並沒有發現野生西非黑犀牛的蹤跡,然而令人震驚的是,當地偷獵行動依然非常普遍,即使還有野生西非黑犀牛也難逃偷獵者的捕殺。如同其他黑犀牛種群一樣,在過去的50多年間,西非黑犀牛種群數量下降超過80%,專家擔憂該物種已經滅絕。

 

    金蟾蜍,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又稱環眼蟾蜍,美洲蟾蜍的一種,其雄性個體全身呈金黃色,因此被稱作金蟾蜍。曾大量存在于哥斯大黎加蒙特維多雲霧森林中一片狹小的熱帶雨林地帶,然而自1989年以來,在哥斯大黎加再也沒有發現這一物種。1987年,仍有正常數量的金蟾蜍在野外繁殖生長,其繁殖地眾所周知。然而到1988年,在其棲息地只能找到兩隻雌性金蟾蜍和8只雄性金蟾蜍。1989年,只發現過一隻雄性金蟾蜍,而且不幸的是這是金蟾蜍物種的最後記錄。此後大規模的搜尋工作都無功而返。
由於全世界範圍內兩棲動物數量不斷下減,金蟾蜍絕滅的實例也被許多相關學者研究,一般認為,造成金蟾蜍絕滅的主要原因為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2002年最後兩隻夏威夷烏鴉不見蹤跡以後,該物種就被列入滅絕物種目錄。棲息地改變,人們的射殺、引進來的天敵(包括老鼠和印度貓鼬)、被夏威夷當地的鷹捕食、禽瘧和外來蚊子帶來的病菌等導致了夏威夷烏鴉的數量急劇下降。目前,一些夏威夷烏鴉被人工飼養,而且當局長在制訂計畫,試圖恢復野生夏威夷烏鴉的數量。

 

    毛島蜜雀(英文名:Po'o-uli;學名:Melamprosops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phaeosoma),也稱為黑面琵蜜旋木雀(Black-faced 
Honeycreeper),是夏威夷毛伊島特有的物種,1973年首次在該島發現它的蹤跡。毛島蜜雀主要吃蝸牛、昆蟲及蜘蛛。毛島蜜雀已被列為極度瀕危(可能滅絕)物種。在1998年已知的三個個體中,其中一個被圈養的個體在2004年死亡,而其餘兩個個體自20032004年後再沒有出現。需要繼續摸查毛島蜜雀所有可能的棲息地,以確認有無其他個體生存。
毛島蜜雀數量減少主要是因失去棲息地、疾病、受到豬、大家鼠、貓及獴的掠食,並其主要食物-蝸牛的減少所致。當地曾嘗試多種保育方法,包括在它們的分佈地清除豬只,又嘗試人工培育,但都不成功。

 

    彎角大羚羊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曾經是北非一種很常見的大型哺乳動物。為了取其肉食、皮革和宏偉的羊角而進行的過度獵殺,加上棲息地的喪失,導致該物種的數量大幅減少。目前,彎角大羚羊列為野外滅絕物種,人們正在對該物種進行圈養繁殖,並計畫最終將其放歸野外。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被列為極度瀕危(可能滅絕)物種,在巴西巴伊亞州(Bahia)的部分地區能發現它的蹤跡。儘管這個物種的幾個圈養種群存在於世,但最後為人所知的野生個體在2000年底消失。其他野生個體也不可能存活,主要原因是貿易性的誘捕和棲息地喪失。然而,在對所有可能的棲息地進行徹底摸查前,斯皮克斯金剛鸚鵡還不能被列為野外滅絕的動物。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這種名叫“水滴魚”的海底怪魚有著一副可謂是“全世界最憂傷的表情”。它的身體呈凝膠狀,身體最長可以達到3米多。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南部最深達800米的海底,由於人類很難達到它們的棲息地,所以從前極少被人類發現。然而,深海捕撈活動大肆增加後,水滴魚跟其它魚類一起被捕撈上來。

 

提可巴鱂(1982)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提可巴鱂是在1973年瀕危物種法案頒佈後宣佈消失的第一個物種,但正式宣佈滅絕是在1981年。這種魚第一次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提可巴溫泉被發現,不久它們的數量迅速下降,這是因為溫泉被改造成了運河,被浴場所取代。而致命的打擊則是,為了給旅遊者提供一個更舒適的娛樂場所,附近建了旅館和公園。提可巴鱂的自然棲息地不斷被開發商侵佔,導致了這個物種急劇減少直至滅絕。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桑吉巴豹是豹的亞種,僅分佈在坦桑尼亞桑吉巴群島的主島溫古賈島上。到目前為止,人們還無法確定這種“大貓”是否完全滅絕,由於它們偶爾還會出沒,但未被科學證實。

    當地人認為這種豹是被巫術控制了,所以大肆獵捕它們。這種動物被視為邪惡的掠奪者,所以必須被捕殺。甚至連政府都參與到這場捕殺行動中來。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曾經有過短暫保護措施,但是那時已經為時過晚了,野生動物研究人員斷定桑吉巴豹的長期生存前景十分渺茫,對其進行保護的工作也因此擱淺。
    滅絕原因:桑吉巴豹被妖魔化;人類農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劇增,不得不侵佔桑吉巴豹的棲息地,還捕殺了作為桑吉巴豹食物來源的其它動物。

 數量不明,估計狀況介乎滅絕至極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為瀕危。

種群現狀
1880年代起,就只有少量可靠的觀察報告,最近夜鸚鵡的是於2006年在昆士蘭西南部發現夜鸚鵡的屍體標本。之前於2005年,在西澳州的皮爾巴拉觀察到三隻夜鸚鵡。於1990年在昆士蘭的偏遠地區亦發現了一隻屍體,及於1979年一隊南澳博物館的科學家在南澳州北部見到一群類似的夜鸚鵡。鳥類學家一直在尋找活生生的夜鸚鵡,甚至在斑胸草雀的巢中去尋找夜鸚鵡的羽毛。

 

北山羊 
北山羊非常善於攀登和跳躍,蹄子極為堅實,有彈性的踵關節和像鉗子一樣的腳趾,能夠自如地在險峻的亂石之間縱情賓士。以各種雜草類為食。白天多在裸岩上休息,早晨和黃昏才到較低的高山草甸處去覓食和飲水。喜歡成群活動,一般為410只,也有數十隻甚至百餘隻的較大群體,由身強力壯的雄獸擔任首領。它的警惕性極高,在覓食的時候要留下23只雌獸放哨,站立在離群體不遠的巨石上,注視著四周的動靜。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群體便立即從容不迫地爬上懸崖峭壁,常常使有“爬山能手”之稱的雪豹也無可奈何。 

 

大溪地磯鷸 Prosobonia leucopter' 1773年)- 法屬玻裡尼西亞 
袋鼠島鴯鶓 Dromaius baudinianu' 1827年)- 袋鼠島 
笠原臘嘴雀 Chaunoproctus ferreorostri' 1828年)- 小笠原群島 
吸蜜鳥的一種 Moho apicali' 1837年)- 夏威夷 
紅額鸚鵡 Cyanoramphus zealandicu' 1842年)- 法屬玻裡尼西亞 
王島鴯鶓 Dromaius ate' 1850年)- 王島 
諾福克啄羊鸚鵡 Nestor Productu' 1851年)- 諾福克島 
鬢吸蜜鳥 Chaetoptila angustiplum' 1859年)- 夏威夷 
秧雞的一種 Gallirallus dieffenbachi' 1872年)- 查塔姆群島 
帛琉狐蝠 Pteropus pilosu' 1874年)- 帛琉 
寬臉長鼻袋狸 Potorous platyop' 1875年)- 澳大利亞 
鵪鶉的一種 Coturnix novaezelandia' 1875年) 
庫賽埃島輝椋鳥 Aplonis corvin' 1880年)- 密克羅尼西亞 
夏威夷秧雞 Porzana sandwichensi' 1884年)- 夏威夷 
東部野兔鼠(東部小袋鼠) Lagorchestes leporide' 1889年)- 澳大利亞 
小笠原雜色林鴿 Columba versicolo' 1889年)- 小笠原群島 
管舌雀的一種 Ciridops ann' 1892年)- 夏威夷 
科納松雀 Chloridops kon' 1894年)- 夏威夷 
夏威夷監督吸蜜鳥 Drepanis pacific' 1899年)- 夏威夷 
查塔姆蕨鶯 Bowdleria rufescen' 1900年)- 查塔姆群島 
秧雞的一種 Cabalus modestu' 1900年)- 查塔姆群島 
奧克蘭島秋沙鴨 Mergus australi' 1902年)- 紐西蘭 
索羅門冕鴿 Microgoura meek' 1904年)- 所羅門群島 
查塔姆吸蜜鳥 Anthornis melanocephal' 1906年)- 查塔姆群島 
豚足袋狸 Chaeropus ecaudatu' 1907年)- 澳大利亞 
黑監督吸蜜鳥 Drepanis funere' 1907年)- 夏威夷 
兼嘴垂耳鴉 Heteralocha acutirostri' 1907年)- 紐西蘭 
綠頭輝椋鳥 Aplonis fusc' - 諾福克島 
吸蜜鳥的一種 Moho bishop' 1915年)- 夏威夷 
天堂長尾鸚鵡 Psephotus pulcherrimu' 1927年)- 澳大利亞 
秧雞的一種 Gallirallus pacificu' (約1930年)- 法屬玻裡尼西亞 
尖吻南茴魚(紐西蘭河鱒) Prototroctes oxyrhynchu' (約1930年)- 紐西蘭 
小兔形袋狸 Macrotis leucur' 1931年)- 澳大利亞 
圖拉克袋鼠 Macropus grey' 1932年)- 澳大利亞 
白尾巢兔鼠 Leporillus apicali' 1933年)- 澳大利亞 
吸蜜鳥的一種 Moho nobili' 1934年)- 夏威夷 
沙漠大袋鼠(荒漠袋鼠) Caloprymnus campestri' 1935年)- 澳大利亞中部 
袋狼 Thylacinus cynocephalu' 1936年)- 塔斯馬尼亞島 
荒漠袋狸 Perameles eremian' 1943年)- 澳大利亞 
雷仙島秧雞 Porzana palmer' 1945年)- 夏威夷 
秧雞的一種 Gallirallus wakensi' 1945年)- 威克島 
笑鴞 Sceloglaux albifacie' (約1960年)- 紐西蘭 
關島狐蝠 Pteropus tokuda' 1968年)- 關島 
紐西蘭叢異鷯 Xenicus longipe' 1972年)- 紐西蘭 
龜蟾的一種 Taudactylus diurnu' 1979年)- 澳洲昆士蘭 
南部胃育蛙(胃育溪蛙) Rheobatrachus silu' 1981年)- 澳洲昆士蘭 
北部胃育蛙 Rheobatrachus vitellinu' 1985年)- 澳洲昆士蘭 
吸蜜鳥的一種 Moho braccatu' 1987年)- 夏威夷 
夏威夷暗鶇 Myadestes myadestinu' 1989年)- 夏威夷
在野生環境下已滅絕的動物
哺乳綱
野馬 Equus feru' - 東歐、中亞、蒙古、中國新疆 
沙烏地瞪羚 Gazella saudiy' - 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 
黑足鼬(黑腳貂) Mustela nigripe' - 北美 
彎角劍羚 Oryx damma' - 北非 
臺灣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aiouanu' - 臺灣 
華南虎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 中國
鳥綱
夏威夷烏鴉 Corvus hawaiiensi' - 夏威夷 
剃刀嘴鳳冠雉(蜜塗鳥) Crax mit' - 巴西 
索哥羅鳩 Zenaida grayson' - 墨西哥
爬蟲綱
黑鱉 Aspideretes nigrican' - 孟加拉

其他滅絕動物圖鑒: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中國白臀葉猴-1882年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中國特有的白鰭豚瀕臨滅絕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中國豚鹿1060年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巴厘虎1937年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巴基斯坦沙貓1940年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日本狼1970年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爪哇虎1970年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牙買加倉鼠1880年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东袋狸:1940年灭绝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加拿大荒地盘羊:1910年灭绝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圣诞岛虎头鼠:1900年灭绝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白足澳洲林鼠:1902年灭绝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长毛蜘蛛猴20世纪20年代灭绝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亚欧水貂灭绝时间大概是1995--1999年之间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亚洲狮:1908年灭绝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西亚虎:1980年后就没有了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西非狮:1865年灭绝

它們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夜鹦鹉

    如此下去,下一個滅絕的將是人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