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象是句废话,来同里的人谁不知道同里有个“耕乐堂”?那同里门票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哩。之所以在这特别提醒,是因为“耕乐堂”外观太不起眼。她位于同里主景区偏远些地方也就罢了,她门面实在太简朴太普通,要不是门楣上的横匾、门边墙上铭牌,象这样门第在同里,路人是懒得往里面伸脖子探头的。
![]() ![]() ![]() ![]() ![]() ![]() 耕乐堂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后经历几朝兴废,现仅存三进四十一间,有园斋阁榭,雋秀而不失庄重。
“耕乐堂”还可一看的是
![]() ![]() 在吴江乃至苏州一路走来,看惯了名园古宅深院高墙,楼亭舫榭假山溪流,多少有点视觉麻痹审美疲劳了,逛着逛着这里的石刻和根雕叫你为之眼前一亮。 石刻,是“耕乐堂”的亮点之一
![]() ![]() ![]() ![]() ![]() ![]() 石刻还算是人工精雕细凿的,那么,根雕则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完美的结合了。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也见过,但没见过如此巨型的;巨型的也听说过,但从未想到这么多巨型根雕一个个维妙维肖神形毕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 ![]() ![]() ![]() ![]() ![]() ![]() ![]() 除此还有:
![]() ![]() ![]() 这些根艺作品似是以大取胜,实则每一作品无不力求简约与神韵的结合,流溢浓厚的人文底蕴,折射深邃的哲理光华,妙趣天成,立意深远,于无声处显神奇,具有丰富而清新的艺术表现力的感染力。 当然,不可忘记根雕的作者:
![]() ![]() 石刻与根雕堪称双壁。 “耕乐堂”范围不大,建筑与庭院设计与苏州一带的小园林也没多大特别之处,但在同里人手里,总能弄出一些神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