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竞天择|物竞天择|弃婴|残疾

 muum 2012-10-23

物竞天择

21世纪网 荣筱箐 2012-10-23
核心提示: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们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

\

资料图片

我的朋友、纽约市立大学华裔心理学副教授陈鲁最近出了一本有关幼儿教育的中文书叫做《0到6岁A+育儿法》,讲的都是她和先生、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在教育女儿莉莉时的心得。书里记录的故事真实生动,讲解的道理又深入浅出,很有启发性。如今已经10岁的莉莉爱思考、亲自然、积极进取又与人为善,成了爸妈教育理论最好的验证。

但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发生在莉莉尚未出生的时候。当时陈鲁已经怀孕几个月,一次常规体检时医生发现胎儿可能有残疾,如果要确认必须做羊水穿刺,但这样做又可能导致流产。陈鲁和大卫心情沉重的走出医院,坐在一家路边咖啡馆里,不知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走出咖啡馆时,两人已经做出了决定:不去做羊水穿刺,顺其自然接受这个正向他们走来的生命。

这个故事最近一直在我脑子里翻腾,是因为接连看到几宗令人扼腕的消息,一说怀了七个月的胎儿因为可能残疾被打掉,堕下来发现孩子活着,亲爹亲娘都不接,扔到医院里就走人了。还有一个也是类似,孩子残疾确认是医不好的,就被父母扔在医院不管了。

大约也是这段时间,有个8岁小朋友两年前写的诗《挑妈妈》被转发了上万次:“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儿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的肚子里”

这首诗让很多成人感动到流泪,却不一定能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孩子们挑到了自己喜欢的妈妈都以为可以无忧无虑的张开双臂,迎接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了,谁能想到投胎这件事原来竟也是双向选择。

\

资料图片

陈鲁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弃子的事发生在中国,这似乎不是巧合。我不知道如果这几位母亲做个空间交换,她们是不是还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但可以肯定的是单个人的仁慈伟大或自私冷漠大多有着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关联的原因。

实际一点看,在美国一个残疾孩子成长过程中可以得到来自社会的诸多扶助,即使他需要终生持续治疗,也绝不会压垮他的整个家庭,而在中国这种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年轻的父母因为这样无奈的现实被逼得不得不狠心弃子,倒不至于太让人绝望,因为这样的问题随着国家的富足制度的完善早晚都会解决。怕得是,我们对输赢的概念、对发展的诉求太过依赖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使我们不再相信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能够对抗自然的客观和无情,使我们心甘情愿的在今天的中国继续上演古代斯巴达冰冷残酷的故事。

不过,社会环境也许不是唯一的解释。

在纽约的那间路边咖啡馆中,陈鲁顿悟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们争门面,不用为我们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们养老。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们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

这一点,有多少中国父母能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