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做事 儒家做人 佛家修心

 昵称3897598 2012-10-24
道家做事 儒家做人 佛家修心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

道家思想源于老子,它从宇宙天地、人的生命角度思考人的生命征途。反思人生,深入人性,以“见素抱朴”为人生至境。追求自然无为,返璞归真,涤除玄鉴,潇洒旷达,帮助人们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找到平衡点。体现了机敏做人的学问。“大浪淘沙尽,沙尽见真金”,浮华过后方显本色的可贵。人有时真应做一块拒绝雕琢的“璞玉”,保留人性中单纯、善良与本真。1928年,26岁的沈从文已在文坛享有很高的声望,应胡适之邀第一次走上大学的讲台。尽管他做了精心的准备,但面对着满堂的莘莘学子,他竟呆了整整十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于是,老老实实地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是我第一天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一句“我害怕了” 没有刻意的掩饰,只有坦率和赤诚。彰显了一代文学巨匠质朴的本真。当然,面对失败,不敷衍,不逃避,而是真诚地坦露心迹,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和尊重!

质朴是这个世界的本色,就像花开花谢,潮涨潮落……一切听凭自然的召唤,没有一点儿功利色彩。

生活在世事纷扰的世界里,追求名利让我们多了一些虚伪;勾心斗角让我们多了一点机心;世态炎凉让我们多了一丝冷漠。于郁郁中苍老……何不抛弃贪图之心,学习道家的“见素抱朴”,保持一颗纯真质朴、光明磊落的心,回归自然,回归本色。

儒家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讲究自省、勤谨、正气、担当及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体现了中正做事的学问。《大学》的开篇中便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且指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从意诚心正开始,修养自己的心性:“仁”而正心,“义” 而正心,“诚”而正心,“礼”而正心。

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认为:推己及人可谓仁之方也。一个有仁德的人,必定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强加于别人的,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接受。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不是孤立的,同学、同事;亲朋、好友。人们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推己及人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良方。相传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夫人在古稀之年还要坚持在严冬的早晨为仆人们煮粥,唯恐仆人们干活时伤了身体。她这样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不仅温暖了人心也赢得了尊重。

佛法讲究明心、修心。主张四大皆空,慈悲宽大、包容忍让,不怨天尤人,从自然,呈本性,以达到激荡心灵,参悟世态,释放压力,回归本性的境界,体现了超脱修心的学问。

现代人品味了太多的紧张与焦虑,人也变得浮躁起来。诸葛亮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静的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人的心灵吧!去除杂念,心静如水,安之若素,沉默从容,是一种涵养与理智,更可默享生活的原味,养一身浩然正气。孔子一生不得志,但仍孜孜不倦地从事教育并写下《春秋》;周文王受制与纣王,却写下了《周易》;孙膑遭庞涓陷害,身体被残害却忍辱负重写下了《孙子兵法》。也许,正是心如止水,不怨天尤人的从容,让困境里的伟人终有一番作为!正是:此心常在静处,谁能差谴我?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厚重的智慧书,那么,道家智慧是最机敏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中正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愿我们秉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