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柳永《雨霖铃》赏析

 冷眼一丁 2012-10-24

赏析柳三变之《雨霖铃

柳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北宋的词坛上,柳永算是一颗比较耀眼的的明星,他和李清照双双被称为婉约词的代表,而这首《雨霖铃》就是他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也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那么,柳永柳三变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写出千古传诵的《雨霖铃》的呢?

话说柳永年少的时候,千里跋涉去汴京应试,到了繁华的京城,擅长词曲的他,整日留恋花街柳巷,和那些歌姬厮混在一起,为她们填词作赋,因为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姬的生活,他的词大多反映了歌姬们生活的不幸,于是被歌姬们广为传唱。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后来,有人在宋仁宗面前举荐柳永,可是仁宗听闻柳永整日和歌姬为伍,其作品也大多呈现出一种浪子作风,于是,仁宗便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柳永仕途失意,大受打击,为了自娱,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准备离开京城,开始流浪的生活。而这首《雨霖铃》就是他离开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依依惜别时写的,不但倾诉了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之情,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

该词的上阕,一开始就用“寒蝉凄切”点名了写作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该词的写作背景是在农历的七月。“对长亭晚”,极力渲染凄凉的氛围,“骤雨初歇”却道出作者极其矛盾的心情,他想要雨停,是因为仕途的失意使得他想尽快离开这个伤心地,可是他又不想雨停,因为他还想与为自己都门设宴送行的情人多呆一会,多看她几眼。可是不懂他心事的船家,却声声催他赶快出发,搞得他一点心情都没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句是本段的精华所在,虽然彼此没说一句话,可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千头万绪,千言万语都在彼此的眼波流转中起伏荡漾。想到这一别,烟波浩渺,不知何时才可以相见,这思念之情就像无边的山水一程远似一程。

下阕先宕开一笔,多情自古伤离别承上启下,道出多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伤心落泪,把自己个人的情感提升为普遍的现象,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强调自己比古人和寻常的人承受的痛苦更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句为千古名句,,写出作者酒醒以后,看不到自己的心爱之人那种凄楚惆怅的心情,再用凄冷的晓风和破碎的残月来形容以后相逢的艰难。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几句描写了作者设想以后漫长的岁月,没有了心爱之人,就是良辰好景对他来说也形同虚设,心中的千种风情又能向谁诉说呢?

《雨霖铃》全诗围绕离别之情而着笔,先写离别前的环境,接下来些离别的场景,再写离别之后的想象,不管是环境描写,还是心理描写,用词都如行云流水,清新细腻。虽然因为离别的伤感全词处处显得低沉,可是作者用鲜明的自然风景来衬托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就使的全诗自然而生动,尤其最末的疑问句,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为全词增色天光,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