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自制“让座书签”送给让座者表感谢(图)

 香花供养 2012-10-24

老人自制“让座书签”送给让座者表感谢(图)

何爷爷自制的让座书签。图/实习生胡冬冬

“夏天口渴,能从路边的店主那获得一杯开水;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会有年轻人主动让座;患有心脏病,有时不舒服靠着路边的树休息,会有人跑来送我回家……我们年纪大了,帮不到别人什么,但总要想办法表达一下心意。”——何谷生

10月23日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在这个节日里,老人们身上上演的故事,有温暖,亦有悲凉。

71岁的何谷生坐上63路公交车,一名年轻男子为他让座,他递上一枚自制的书签:“谢谢你为我让座,这张书签是我的小心意。”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帮不到别人什么,但接受了帮助,就要想办法表达心意。

而在开福区接贵街的菜市场里,一名菜贩们“都认识但不熟悉”的老人喝醉酒倒在地上,半个小时里无人搀扶,市民彭先生第一次“不敢扶”,再次折回时他将老人扶到了一旁。这一遭遇让其感慨,“由于太冷漠,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爱自己。”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对于很多市民来说是每天都会遇见的场景。但对许多老人而言,这一平常的举动却能让他(她)的行程更加安全,让老人心里多添几许温暖。71岁的何谷生每次出门都能遇到这样的“小帮助”,淳朴的老人觉得很不好意思:“别人帮助了我,我也希望回馈别人。”于是,他开始用自己的办法表达心意——送书签。

书签不贵重,重点是对年轻人有帮助

何谷生家住香樟路,平常不时会和老伴乘公交车出门办点事。10月23日下午,71岁的何谷生走上63路公交车。车上有空座,但位置太高,腿脚不便的他要坐上去有些困难。一名年轻男子见状赶忙站起来,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何谷生感激地走了过去,随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书签递向男子:“谢谢你为我让座,这张书签是我的小心意。”这名从深圳来长沙出差的年轻人有些欣喜地接过书签,一再表明这只是小事,也不愿留下自己的信息。

回馈帮助自己的人,何谷生第一次冒出这样的想法,是领取“老年证”的时候。“65岁以上能凭证免费坐车,那时我就觉得这是对老年人的一种优惠和照顾。”何谷生回忆,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生活里需要帮助、接受帮助的时间也在逐年上升。

今年年初,何谷生萌生了制作书签回报热心人的想法。一幅山水画“暖春”,被他选用为书签的图案。“这幅画是我自己画的,原作已经送去参加下半年一个展览了,拍了照片拿去复印店做的。”之所以选择书签,何谷生也思考了很久:“虽然不用太贵重,但要有十足的心意,重点是还要对年轻人有帮助,希望大家能多看书。”何谷生说,以前自己印过名片,知道复印店可以印彩色纸片。第一次制作的200张书签共花了28元,平摊下来一张书签的成本是1毛4分钱。

同是道谢,书签避免了红包的尴尬

书签还没拿到手,何谷生就在报纸上看到“老人揣着红包坐公交”的新闻。何谷生说,自己觉得送书签可能比送红包更合适,送红包担心对方不肯收,书签则能避免尴尬。书签拿回家后,他开始满屋子找红线,想穿在书签上,老伴问他拿红线做什么用,他神秘地说:“以后你就知道了”。

10月12日,何谷生第一次揣着自制的书签出门。他还记得第一张书签送给了一个年轻女孩。当时是坐哪路公交车,何谷生不记得了,他只记得女孩给自己让座的时候,他就从兜里掏出书签,很郑重地向对方道谢,没想到对方吓了一跳,根本不好意思收。“我就跟她说,只是个书签,想表达谢意。”从第一次送出书签到10月23日,何谷生送出了十多张,其中让座的年轻人占多数。“老伴前几天和我一起坐车,有人让座,我送了两张书签出去。”

对于何谷生送书签的举动,市民杨小姐觉得,这是很温暖的行为:“年轻人给老人家让座是应该的,但如果能感受到老人家的心意,相信大家会更开心。”市民唐女士也认为,书签比红包更合适,红包很容易引起尴尬,书签则显得更单纯。还有市民认为,“收到这样的书签会觉得很温暖,也会鼓励自己以后坚持让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