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蚯蚓养殖技术
2012-10-25 | 阅:  转:  |  分享 
  
蚯蚓养殖技术

大平二号蚯蚓喜吞食各种牲畜粪,倾肥性强,适合于人工养殖。投资小,饲料为废弃物,易繁殖,好饲养,成本低,如管理好每亩产2—3吨,所以养殖蚯蚓是一个周期短、效益高的项目,值得推广。一、蚯蚓的用途

在饲料中添加5—10%的蚯蚓粉,畜禽生长速度可提高30%左右;喂鸡产蛋量提高17—25%;使用鲜蚯蚓喂龟鳖增产20%,产卵率提高51%,成活率提高30%;更是喂养棘胸蛙的好饵料。副产品蚯蚓粪价值高:蚯蚓粪呈黑色细小颗粒状,属中性有机肥,含氮、磷、钾及有机质,极为丰富。具有干净、卫生、无异味、通风透气性好,保水、保肥性好,肥力持续时间长,促进植物生长,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利用蚯蚓粪养花、种草、草坪园林绿化,是别的东西无法代替的。通过深加工的蚓粪,在高档苗圃、名贵花卉上应用得更多。

二、蚯蚓人工饲养方法1、饲养设备。有清洁水源,场地开阔、无积水,粪料进出方便的地方。有条件搭建石棉水泥瓦棚。

2、饲料准备。搞了“三性”饲料的组合搭配。“三性”饲料,即动物物饲料:猪牛粪等;植物性饲料:各种秸秆、树叶、杂草等;水果性饲料:西瓜皮、烂水果、桔子等。第一、三类饲料大体占70%。将粪料等按蘑菇料堆肥发酵方式进行堆肥发酵,料腐熟降温后即可使用。方法如下:

蚯蚓的饲料是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废物,如各种牲畜粪便和秸杆等。在发酵前,所用的畜禽粪便都要经过洒水、捣碎。如用农作物秸杆、稻草,最好用锄刀切成6-9厘米长,再浇水,拌均匀,使其充分湿润,然后在地面堆制。堆料时,要求堆料松散,不要压实,以利高温细菌的繁殖,堆制时要充分洒水,所含水份在50-60%之间,堆积高1米左右。饲料堆积好以后,上面可用塑料布覆盖,以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蚯蚓是杂食性环节动物。这些有机废物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吞食利用,否则会使蚯蚓大量死亡。堆积的有机废物经过3-4天后,里面的温度可上升至50-60℃之间,半个月左右可翻堆1次,并添加水分,经过三、四次翻堆腐熟后,即可使用。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养殖之前,应做饲料的鉴定投试,在料床上投放少量的蚯蚓,如果蚯蚓不愿进入料中,说明饲料腐熟不完全,需要继续发酵。3、温湿度条件。(1)最适温度18—30℃。(2)蚯蚓对湿度要求不高,相对湿度为60—70%,如果堆放太久偏干,可稍喷些水,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料,手指间见水珠但不滴下为宜。酸碱度PH值6—8。4、投放种苗。先在蚯蚓养殖池里平铺粪料20-50厘米,然后在其上铺种苗(每平方料投入3000—5000条为宜)。5、日常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巡查,检查水份情况及粪料是否吃完,料吃完要及时加料。也要注意天敌的危害。

6、采收方法。用铁丝网装钉一个筛子(用木片固定),然后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蚯蚓怕光怕热,即往下钻,筛子底下放一盘子即可收集蚯蚓。7、定时清出种蚯蚓,提高孵化率。在气温15—28℃的季节里,每隔20天将蚯蚓从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养殖床上继续产卵。蚓床必须通气良好,相对湿度控制在56—60%之间,在这种条件下,卵茧孵化15—20天便可出幼蚓,孵化率达95%以上。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蚯蚓每隔七、八天产卵一次,一只卵可孵出三、四条小蚯蚓,二至三个月成熟,四至六个月可繁殖十倍。

蚯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温度、湿度、空气、光照、pH值等,均有一定的要求,但不同种类的蚯蚓,其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有所差异。1.养分。蚯蚓食物来源广泛,各种植物茎、叶、家畜粪、工农副业及家庭垃圾可作为其饲料。蚯蚓从基料、饵料所含的蛋白质、无机氮源、糖类、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中吸收氮素和碳素营养。此外,还需要吸收钙、钾、镁、钠、磷等矿物质元素。一般来说,饵料中营养成分含量越丰富,蚯蚓生长繁殖越快。饵料中碳素率,即饵料中有机物内碳和氮的比率,以20-30为好。蚯蚓爱吃有甜味及蛋白质和糖含量丰富的饵料,但不爱吃有苦味和有单宁味的食物。饵料中含盐和含砂料对蚯蚓有不良作用。2.温度。蚯蚓作为一种变温动物,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蚯蚓的热能消耗较少,发展速度较快,死亡率也较低。“大平二号”的生长适温范围为5℃-32℃。最适温度为23℃。蚯蚓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1℃-25℃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成熟蚯蚓的产卵量均会减少。温度降低,产卵间隔时间延长;温度升高,产卵减少,卵重减轻,卵形变小。当温度高于36℃时,蚯蚓停止产卵,即使产出卵茧,其卵子受精也困难,成为不受精卵,影响繁殖率。3.湿度。蚯蚓利用皮肤上的所孔进行呼吸,所以它的躯体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蚯蚓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75%-90%。所以蚯蚓必须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水是蚯蚓生存的关键。但太潮湿对蚯蚓生存也不利,易使气孔堵塞致死。有机饲料要求饵料含水量60%-70%。茧孵化的湿度一般要求在60%左右。4.空气。蚯蚓生活在基料和饵料中,生长环境和条件不利于呼吸作用。加上基料和饵料不断再发酵,与蚯蚓争夺氧气,容易造成二氧化碳聚积、氧气不足,影响蚯蚓的生长发育。在蚯蚓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疏松基料和饵料,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从而可以维持蚯蚓新陈代谢旺盛。5.光照。蚯蚓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线要求并不严格。除直射的强光不利于蚯蚓的生长外,紫外光对蚯蚓有刺激作用。在白光、散射光,特别是在无光情况下都可以正常生长繁殖。6.PH值。蚯蚓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弱碱条件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其生长发育的最适pH值为6.8-7.6。当pH值低于5.9或高于8.0时,都会引起蚯蚓逃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应注意所添加的饵料pH值保持在一定水平。此外,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气体对蚯蚓生存不利,这些有毒气体是有机质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当氨含量高于17×10-6,硫化氢含量高于20×10-6,甲烷含量高于15%时,会造成蚯蚓的逃跑和死亡。另外,在养殖蚯蚓时还应防止农药时蚯蚓的毒害作用。



















?

??????













































献花(0)
+1
(本文系绿缘日昇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