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生需要游戏吗?

 旷浪七里湖2 2012-10-25

中学生需要游戏吗?

面对这个问题许多中学生都可能产生疑惑:游戏是小孩子玩的,我们已经长大了,谁还会玩游戏?有些同学可能会抱怨:我们都是“亚历山大”(意思是说学业压力如山一样大),哪里有时间玩游戏?

其实,最初我们也有一些类似的疑虑。可是2012年初夏之际,当我们在北京朝阳区12所中学进行“中学生校园游戏与快乐成长”课题研究,特别是多次观摩该区东方德才学校和望京实验学校学生们的课间游戏,心中的疑虑一扫而光。我们惊喜地发现,少男少女们的眼神亮了起来,开心的笑声多了起来,运动场上腾跃起矫健的身影,快乐的游戏让沉闷的校园充满活力。教师们也欣慰地告诉我们,玩过游戏之后的学生上课比以前轻松和专心了,看来游戏能够成为快乐学习的法宝。所以,在实践和实验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学生校园游戏100例》。

中学生朋友,你相信这个奇迹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你还是对游戏的效应将信将疑,或许你可以尝试一下,比如课间的时候与同学玩几个游戏,坚持数日,你有可能发现心情会越来越轻松和快乐。

小小的游戏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或者说,中学生为什么特别需要游戏呢?也许,有以下四大原因或者说四个理由可以解释:

第一,中学时代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猛也最为活跃的时期,而变化莫测的游戏最能满足少男少女体能与心智和情感发展的需要。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康健教授所说,游戏是人的天性,游戏可以让中学生找回快乐也找回尊严。大家或许会记得一个细节,当紧张考试的时候,有些考生一边聚精会神思考,一边如耍杂技一般自动旋转笔杆。这种技能是多数人难以掌握的,在成年人的考试中也很少见到此类现象。这或许说明,青春期的巨大能量需要更多途径释放,丰富多彩的游戏是中学生最亲密的朋友。

第二,中学时代是群体社会化最突出的阶段,同伴之间的影响甚至超过父母与教师,而游戏成为同伴交往最富魅力的媒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预防未成年人网瘾的研究中发现,未成年人网瘾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这自然也反映出中学生同伴交往的某些困境。我们在实地观察中发现,进入游戏状态的中学生是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的,包括男女生之间也是相互尊重紧密配合。

第三,中学时代是最需要掌握社会化技能的阶段,比如学会沟通、遵守规则、组织与协调等等,而游戏提供了最佳途径与平台。因此,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提出,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中学生校园游戏活动,帮助中学生提供社会化技能。团中央领导的建议,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响应。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认为,运动包括游戏是青少年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玩过许多游戏的中学生们体会到,游戏精神就是规则精神,没有规则就没有游戏。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而游戏的特点正是体验,如体验各种各样的角色,体验迥然不同的规则,体验富有挑战的过程。

第四,中学时代是升学考试压力最大的阶段,而压力越大越需要游戏,因为游戏具有平衡内心的特殊功能。如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家张梅玲研究员所说,从脑科学和神经心理学角度来说,游戏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人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身心快乐,学习也快乐。一个快乐的学生身心健康有了保证,学习也不会很差。因此可以说明,快乐的游戏一定能够促进学习。如果在游戏和音乐的结合上下功夫,让游戏配上适合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美妙的音乐来抒发情绪,游戏会玩得更开心。

简而言之,游戏既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需要,也是一种权利,而权利的实现离不开未成年人的参与。所以,在游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中学生自己编创与组织的游戏,倡导中学生自由、自然、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我相信,这本《中学生校园游戏100例》是一个幸福的开端,是送给全国中学生朋友的一份好礼物。

我愿意用德国诗人席勒的一句名言作为本文的结语:“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能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才是完全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