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人体的毛发生长有这么大差别?

 昵称535749 2012-10-25
人体的毛发

人体表面分布着多种毛发,却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现截然不同的风貌。古人曾有一个成语来描述类似的问题:南橘北枳。

研究毛发的地缘学,要从毛发生长的根基——毛囊谈起。传统观点认为,毛发是由毛囊的球部长出来的,不过,近来也有研究认为,位于毛囊的隆突部的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起了关键性作用。

不管怎么说,毛囊的内环境决定了它培养的那根毛发的生长命运。毛发并没有一直生长的欲望,例如,头发的生长速度大约是每天0.27-0.4毫米,按这个速度计算,婴儿从出生到10岁,如果不剃头的话,头发至少长到1米。然而,万物都有一个命定的终止,毛发也不是一个劲地长的。这一点留长发的女生定有体会,并不是人人能留到臀部以下。

每根毛发的自然生长周期分为3个阶段:生长期(catagen)、退行期(telogen)和休止期(anagen),不同部位毛囊所培育的毛发的三个阶段各不相同,也就决定了毛发的最终长度。这可能是由个体间或不同组织间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所导致的。

人体中,头皮中的毛囊的生长期最长,可达2~6年,所以头发可以长得很长。头发的退行期约为2~3周,休止期约为3个月。正常人的头发中,生长期头发约占85%~90%,退行期占1%,休止期占了9%~14%。处于休止期的头发在洗头、梳头或者搔头时,容易随之而落。但这个衰老的毛囊附近又会重新形成一个成长期的毛球,进入下一个轮回。

相形之下,眉毛有90%都处于休止期,汗毛大概也差不多,它们的生长期很短,而后两个时期很长,就像被休眠了一样,怎么也长不长。

不过,毛发的生长不是一成不变的。剃头、刮胡子会刺激毛发生长。剃头是一种损伤,人为的损伤,如剪短或刮掉后,受损的毛发会刺激毛囊细胞增殖并加速形成毛发组织,促进毛发生长。不过,不同部位的毛发对这种刺激的应答程度可能不一致。经常刮腿毛和胸毛的同志可以发表一下看法。有心人也可以挑些汗毛来演练一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