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如何防止幼儿发生意外事故

 人生拼图 2012-10-25

父母如何防止幼儿发生意外事故

本文Tag标签:儿童安全

  幼儿发生事故,多数是由于幼儿自己引起的,有时也是由于大人的疏忽大意造成的。

  当孩子能独自扶立跨步任意移动时,其危险也就随之增多了。

  满了1岁后,即使不需要扶着,孩子自己也能够独自行走了,但由于体力尚弱以及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往往容易跌倒或从高处坠落下来。而这个时期的孩子又特别淘气,所以务必当心。

  到2岁时,孩子就能够较稳地走路了,但有时突然快跑起来也是有危险的。同时,发生烧伤、烫伤或切割伤之类的事故也多了起来。

  满了3岁的孩子能够自由活动,好奇心也强,其行动由自己决定,所以发生事故的更多。比如,跑到街上去发生交通事故啦,或者进行冒险活动造成各种事故啦,等等。

  当孩子长到4~5岁时,活动更为剧烈,受伤的几率还会更多哩。

  对幼儿来说,防止事故的发生,比孩子的发育更应该注意。

  防止引起火灾

  不要让幼儿到厨房里去。正在烹饪烧煮的锅,不要让他们接近;决不能让孩子单独在有火的房间里;火柴要放在安全处,以防孩子舐吃火柴头或胡乱擦划引起火灾。

  防止烫伤

  大人抽烟的时候要提防孩子的突然“袭击”,他们会冷不防地去抓火头玩,落下的烟灰也会烧伤娇嫩的脸和手。不要抱着孩子喝汤饮茶。餐桌布不要吊在桌缘下,因孩子常会用手去拉,上面的热食、热汤就会被打翻。凡此种种,都会造成烫伤。

  防止溺水

  不要让孩子单独在浴盆里,哪怕半分钟也不行。不要在过深的澡盆里给孩子洗澡。淋浴时要避免水灌进孩子的耳朵(易引起中耳炎)。不要让孩子在游泳池边、湖边、河边、海边爬行,在这些地方的每一秒钟都应在大人的严密的注视下。郊区和农村的水井、粪坑和厕所要有盖,以防孩子坠落其中。

  防止异物入孔

  别针、发夹、钉子、玻璃球、硬币等等,都是幼儿喜欢的玩意儿,而且动不动就往嘴里放,以致误入咽喉、气管和肺,招致大祸。也有的送进鼻孔和耳朵里造成伤害。这些东西一定要收藏好,绝不能给孩子当玩具。切记玩具不能比孩子的嘴巴小。即使是糖块、糖豆,也要让他们好好吃,不要一边吃,一边逗他们说笑,那样有时也会呛到气管里。给幼儿吃的饭菜要仔细准备,有骨刺的食物要剔出骨刺(特别是鱼类):泡饭的菜汤要注意从中清除骨片碎渣。

  防止窒息

  孩子的衣裤要宽松简单,多余的、过长的绳带一旦无意中绕在颈上,也会有生命危险。孩子有啃扣子的习惯,最好用中国式扣袢,并要检查是否钉牢。不要让幼儿用塑料口袋和铺用薄的塑料单,因为这些东西有可能捂住孩子的嘴巴、鼻子,引起窒息。

  防止刺伤、割伤

  要把刀、剪、缝衣针等尖锐的物体管理好,镜子、玻璃等易碎物品也要安放得使孩子摸不着、够不着,以免发生割伤或刺伤。

  防止坠落

  一般来说,孩子从低于自己身高的地方跌落不致受伤;而从高于身长的地方坠落则是危险的。所以,阳台的栏杆要高,间隔要密,严禁孩子攀登。更不能让孩子站在窗台上。不要让幼儿独白爬楼梯。无论孩子在床上、桌上或椅上,都要有人照顾。照顾的意义在于预防。因他们既没有悬空感,也不会调整平衡:他们的叫声不是发生在事故发生之前,而是发生在事故之后,等听到叫声时再去营救时,就来不及了。

  孩子最好睡在他们自己的床上,周围要有围栏,做到既安全又舒适。

  防止触电

  房间里的电灯、收音机、电唱机、电视机的线路要完整无损,裸露的电线要修理。电器设备的插头、插座如在低处,孩子会好奇地用铁丝去捅这些“小洞洞”,极易触电。这一切都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处理好,不要留下任何隐患。

  防止自食药物

  家庭用药要保管好,最好装在上锁的小柜或固定的盒子里,以防孩子误食。内服药和外用药要分开,不要放在暗处。每种药都要有明确的标签。给孩子服药要遵医嘱,不可白以为是地滥用。名称和剂量不清、过期变质的药不要吃。口服药水要摇匀,千万不可马虎从事。否则,良荮也可变为毒药。

  防止毒物入口

  要把毒物和容易造成污染的物品,如油漆、汽油、来苏水、硼酸水、清洁剂、染发剂等放到孩子拿不着的地方,并和食物分开。要有瓶、有盖、有标签。蟑螂药、滴滴涕、敌敌畏以及强酸强碱之类更要严格保管,切莫大意。假若标签脱落,性质不明,要毫不吝惜地作废,妥善地处理。

  防止模仿危险动作

  孩子有强烈的模仿性。父母的一举一动,他都要学一下,但他还不能理解为什么要那么做,因而,往往在父母不注意时出了意外事故。比如父亲常常对着壶嘴喝茶,孩子也学。对着壶嘴把刚刚沸腾的开水喝了下去,就会造成严重的食道烫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